一、名词 1、办公室管理:是行政流程的综合性管理,有较强的协调性、中枢性和业务性。 2、后勤管理:是行政组织的物质性资源供给与配置管理,有较强的保证性、服务性和社会性。 3、办公自动化:是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系统科学和行为科学等先进科学技术,不断使人们的部分办公业务借助于各种办公设备,并由这些办公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服务于某种目标的人机信息系统。 二、问答 1、办公室工作的性质。 服务性、辅助性、执行性、管理性、政策性和协调性。 2、办公室工作的基本任务。 (1)日常性工作:公文处理、会议工作、信息处理、机关事务管理、印章管理、文书档案工作、信访工作、机要保密工作、公关工作; (2)综合协调工作:工作任务的协调、管理事务的协调、领导关系的协调 (3)辅助决策工作:信息准备、提供方案、承担决策事务、协助实施和检查。 3、办公室管理的科学化。 (1)办公室管理的科学化主要包括办公室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2)办公室管理的规范化:公文撰写规范化、公文处理规范化、会议安排规范化、接待工作规范化、办事程序规范化。 (3)办公室管理的制度化,办公室工作的主要规章制度有:岗位责任制、公文处理办法、会议制度、接待制度。 4、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构成。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事务型OA系统、信息管理型OA系统、决策支持型OA系统。 5、办公自动化对办公室管理的要求:人员素质、管理手段、管理媒体。 6、后勤管理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 (1)意义: ①后勤工作是其他部门工作的基本条件 ②后勤管理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条件 ③后勤管理是维护职工利益的需要 ④后勤管理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主要内容: ①物资管理:日常管理、使用与维护保养管理、检查与检修管理、物资设备的改造与更新 ②财务管理 ③生活后勤管理:房产管理、食堂管理、环境管理 ④服务后勤管理:车辆管理、水电管理、医疗卫生管理 ⑤接待工作管理。 7、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①后勤资源配置市场化 ②经济利益市场化 ③管理方式市场化 (2)符合行政体制的发展 ①精简机构 ②职能转变 ③高效行政 (3)满足后勤发展的需要。 8、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 (1)规范后勤行政管理职能 (2)进一步明确机关服务中心的性质和任务 (3)建立和完善结算制度 (4)加强机关服务中心的资产与财务管理 (5)转换机关服务中心管理机制 (6)打破界限、推动联合。 9、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 (1)实现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实质,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后勤服务经营单位的企业化、经营内容的商品化、经营管理的行业化。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标志: ①市场交换方式取代供给制模式 ②资产所有多元化 ③经营方式多样化 ④职工收入分配市场化。 (2)实现后勤行政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相分离。意义: ①有利于行政机构改革 ②有利于后勤服务单位提高活力 ③有利于对后勤服务实行行业性规范管理。要求: ①理顺关系 ②循序渐进 ③宗旨不变 ④合理分流。 (3)实现后勤管理科学化。 作用: ①是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必要条件 ②是后勤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③是后勤劳动市场化的有效保障。 要求: ①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总结与借鉴 ③提高后勤管理队伍素质。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