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邻:最早您是学生物科学的,后来转战金融领域,怎么会有那么大的跨度? 李松:我横跨过三个泡沫领域,最早是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读分子遗传工程——克隆基因学,但我并没有把基因学变为自己职业,因为我本人更喜欢动脑,而不太喜欢动手。遗传工程需要做大量的实验,我没有这样的耐心。在一次漫长的实验结束后,我突然感觉很困顿,立刻决定不要干基因遗传这一行了。回到宿舍读了一本关于经济学的书,产生了兴趣,立刻决定去哥伦比亚大学学金融学。
若邻:这样的选择挺冲动的。 李松:我比较容易冲动,有了想法就去做。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以后我先到纽约的一家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Bear Stearns的债券部担任副总裁,Bear Stearns是当时美国五家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后来在金融风暴中受到影响,最终被收购了。在纽约工作了好些年,我想回亚洲了。那时候差不多30岁,还没结婚,决定比较容易做。机会来了,其后我有短暂的时间在新加坡工作,主要帮助美国一家投资银行在新加坡建立衍生产品的交易。这是我离开中国很多年以后第一次回到亚洲。在这个时间里,我回到上海看望父母,然后又去了香港。那是我第一次去香港,当时感觉香港比新加坡还好,一来离家比较近,等父母将来年纪大了,我也能方便照顾。我就决定回亚洲,来到了香港,出任摩根士丹利公司Morgan Stanley亚洲区执行董事,负责亚太区衍生金融产品的设计及营销。
若邻:金融应该是您很喜欢的了? 李松:我当时做的金融产品叫做“衍生产品”,内容都是需要设计的,不像交易所公开交易的标准化产品,而全都是非标准化、个性化的产品。我有个团队是专为客户量身定做的部门,它里边本身就富涵创意,我非常喜欢。
若邻:后来是什么激情让您放弃摩根,改去创业的? 李松:在2001年初,我感觉自己对金融已经失去了热忱,而新的激情又来了。我做事情基本上不太计较后果,主要依凭自己的兴趣去做。在摩根士丹利收入很高,但我还是决定离开,出来创业,这是一件没有退路的事情,而且那时也是我第一次在“冬天”创业。一开始不知道要做什么,之前也没做过生意,一直是职业经理人。很凑巧,01年中国移动开放了移动SP产业,于是我跟四个创业伙伴一起在广州做了一家公司——讯龙,讯龙成为中国第一批做无线SP的企业,两年以后成为最大的三家SP公司之一,主营业务是手机交友。第一波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企业集资是很困难的,我们也经历了一段痛苦的阶段。后来新浪找到我们,当时新浪还是亏钱的,但讯龙那时候一个月已经有1200多万的收入,40%的利润。最后新浪收购了讯龙,现在新浪无线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做起来的。那是在2003年1月份,我新婚不久,全家住在香港,正遇上SARS。我在新浪香港分公司挂名,赋闲在家有一年的时间。后来,SARS退了,太太去上班了,我在家晃悠没事做,一个礼拜二下午3点左右,我一个人去家附近的体育场散步,阳光灿烂的午后空寂的体育场就只有我一个人在徘徊,那时候突然感觉很寂寞,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在忙碌,唯独我一个人无所事事,心底顿时涌上一阵空虚,我必须做出点事情来了。
若邻:这是一个很纯粹和炽烈的动力,相信有奇迹会发生了? 李松:是的,真的很巧,有了那样的念头我就很用心开始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考察和研究。2003年底,新浪的同事转接了一通电话给我,是纽约一家叫Bridge Capital的对冲基金的人找我。我们在电话里聊了一个多小时,对方很想了解亚洲的互联网,他鼓励我做互联网,并明确表示会愿意出资来支持我,但当时没太在意,只是比较客气地寒暄了几句。但一个多月后,新浪派我到洛杉矶的电子游戏年会做考察,在出发之前我写了封Email给他,说我即将到美国洛杉矶。Bridge Capital的两个合伙人立刻从纽约飞到洛杉矶,请我吃晚餐,再次表示想投资我即将做的事业。我说我在考虑,讯龙在国内做手机交友,用户集中在16-22岁,我当时想为年龄层大一些的人群服务,明确在婚恋对象交友。他们觉得提议非常不错,便立刻邀请我到纽约的office与另一位合伙人做更深入的交流。于是我们在深圳科技园共同组建成立了中友集团,中友集团最初想作为一个孵化器,有什么好的项目就放进来。最早做的是一家手机软件运营公司,这家公司现在还在运作中,08年收入是一亿五千万左右。四年多前,我开了第二个项目——珍爱网。现在珍爱网有2100多万的注册用户,每月新增会员3万5千人,模式是Internet+Call Center,我们有200多位电话红娘。一旦用户看上某位对象后,我们的电话红娘会帮他约会、摸底、反馈,直到双方愿意“独家约会”,我们的服务会跟踪到约会的每个阶段。现在珍爱网也走上正轨了。
若邻:你对成功有公式:成功=策略×执行×运气,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李松:我觉得三个成分很重要,策略、执行,还有是运气。三个要素任何一个变成零,就什么都没有。大多数人,特别是创业型产业人的成功中,“运气”的成分肯定有的,只是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只因为“运气”是不能掌控的,所以只能把注意力投入到另外两个方面。 “策略”是决定“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必须非常了解客户的需求。在有竞争对手的前提下,走什么样的道路,就是“竞争策略”。 “执行”则是把策略贯彻到底,把结果做出来。 若邻:珍爱网很成功,但您对自己又提出了新的挑战吧? 李松:是的。在08年夏天,我结识了现在嘀咕网的创业伙伴,黄晓韬,他曾经在腾讯任职时组建创办了腾讯无线互联网,还负责运营移动QQ。晓韬当时组建的团队是从零开始做的,非常优秀。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离开腾讯自主创业了,他当时想做一家物流网站,是因为想做一些新的挑战。我当时就说服他放弃自己的物流网站,因为物流很枯燥,他应该做自己有兴趣又擅长的事业,还是回到有娱乐价值的社区类网站更适合。我和他从性格到理念都能一拍即合,很投缘。我本来做SP,他做移动互联网,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做手机的Push Mail。Push Mail的代表就是黑莓手机,我自己是黑莓的忠实用户,每月会为此项服务付出500元港币的费用。我想为全中国用户提供手机Email免费推送服务,并且在任何的智能手机都能使用,未来再在此基础上做增值服务。同时,为了吸引年轻用户,我们在Push Mail的基础上增加即时拍照功能。黑莓是商务用途的,我想做侧重于娱乐休闲功能的服务。经过几个月,我们就完成了研发进入测试阶段。
若邻:那嘀咕网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出的新思路? 李松:对,很多创业的模型就来自突然的灵感。在08年11月一个周六的早晨,我在住所的一家湖边咖啡厅看书,忽然看到两队赛艇运动员划艇进入湖中,那一景象太漂亮了, 我立刻用手机拍下来,用我们刚刚开发出来的手机Push Mail把这一景象的照片发给了我太太。突然间我想到,如果有一个网站,让我的这张照片不仅仅让太太看到,还能让更多的亲朋好友一起分享该有多好!Push Mail能完成一对一的分享,但现在想到一对多的模式。想到这里,我立刻打电话给晓韬,他也觉得非常棒。他马上召集产品和技术团队,立刻着手带领团队对网站进行改造,把原本是一对一分享的手机Push Mail改造成了一对多分享的跨手机和电脑的社会化网站。后来我们经过大量研究,发现微博客twitter跟我们很相似,只是它强调的是文字传播,比较弱化照片分享。我们开始深入研究,加入微博客“Follow Me”的功能,当做社会媒体来做。09年2月18号,嘀咕网正式上线,就立刻得到IT业界人士的厚爱。
若邻:嘀咕网成长非常迅速,用户反映网站插件功能尤其强大。 李松:这要感谢我们的团队,他们都具有丰富的有线和无线互联网产品开发运营经验。我们从开始就想做一个全面开放的网络,跟其他社会型网络相通,奉献内容给别的网站,而并不反向抓取信息。嘀咕的“嘀神”也能跟若邻用户提供即时信息,提供好友feed,激活用户,增加交互。但是用户发表长篇文章,还是要上若邻网来。嘀咕的风格比起twitter没有那么IT化,面对更多的互联网用户,当然我们还在不断改进。以后我们还会不断快速推出更多的应用。
若邻:您的专业和项目都有很大的跨度,跟大家分享一下您心路历程吧。 李松:我是一个喜欢冒险的人,我对新的事物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对一成不变的东西就没有热情。我喜欢“变化”。我即便在做金融,也是在做最富有变化的“衍生产品”,其中有石油、黄金等等,很有个性。这些跟互联网有很接近的地方,都是创意性的产业。而且我爱随着感觉走,不太考虑财务上的风险,比较保守的生活方式不太适合我。我先考虑激情,再考虑财务的回报。我永远遵循一个原则,我追求自己想做的东西,其他的让它自然发生。 若邻:您认为三者是平衡的吗? 李松:在不同时期,我也有不同的感受,不断修正对它们三者的看法的侧重。刚从投资银行出来,我感觉“策略”最重要,Idea最大。后来我开始创业,我倾向于“执行”才是最关键。到现在我感觉两者比较平衡了,“策略”和“执行力”同样重要。我向很多创业受挫的人取经,想学到一些教训,创业的人哪怕不知道要去做什么,但是也必须知道不能去做什么。我发现大多数失败的创业者都出在策略上,反而不是因为执行。一旦选择事业的领域错误,从一开始决定了失败的命运。美国一位著名的投资人说过:宁可要“一流市场,二流团队”,也不选择世界一流的管理者去投身一个夕阳行业。经过我长期的观察,行业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还有更重要的是要选择好竞争的格局。很多人做生意只去分析消费者或者客户的需求,没有考虑有竞争者在的情况下,以自身的情况如何做到到更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若邻:在决策之前,是如何判断行业和选择竞争格局的呢? 李松:有个趣事跟大家分享。在做珍爱网之前,我曾经假扮未婚人士跑遍了深圳的婚介所,了解传统婚介所红娘服务的方式,然后取其精华,把它变成一个没有物理office的婚介中心,这样还可以更加规模化。
若邻:投资人主动找到您,您有很好的团队合作伙伴,您认为自己最大的管理魅力是什么? 李松:我比较容易合作,有合作精神。在美国投资银行长期做职业经理人,我对鼓励团队士气等比较有能力。而且我很有激情,我得员工也能深受感染。我号召嘀咕网团队自己设计前卫的Office,员工们可以用他们喜欢的任何方式,涂鸦也好,热带丛林也好,这是属于大家的工作环境。上班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不喜欢,也要不断追寻直到自己喜欢为止。我非常幸运的是找到的人都是热爱互联网的人,有一个强大的团队,只要想到的东西,很快就能执行出来。现在,我见到一个人就会立刻知道对方是否很有执行力。
若邻:您在公司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李松:我扮演的是一份子。我的头衔是Chairman,我喜欢成为奉献者之一。在公司里,我们建立起比较规范化的管理系统,大部分的时间我喜欢产品和技术团队同事一起头脑风暴,我很热爱这样的工作方式,跟我在摩根士丹利常常跟大家一起研讨一样。
在采访最后,李松对互联网创业者提一些建议时说:创业者在有资金保障的前提下,不要去做一个依赖于广告的模式,这样会在一大段时间内是零收入,如果没有好的资金,可能就拖垮了。我非常青睐的一种盈利模型是:向个人收费,无论是基于娱乐的还是游戏的。问个人收费的好处是,用户少的时候收入少些,用户多收入多些,收入是线性增长的。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