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系统,指能够协助组织完成知识管理活动和过程(知识的获取、评估、存储、传递、利用和创新)的IT工具,其主要发挥两个作用,第一,进行显性知识的管理;第二,提供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和隐性知识共享的环境。纵观国内的知识管理系统,将那些伪知识管理系统除外,即便号称功能强劲、有专业知识管理软件厂商开发的系统,在具体的企业应用中,也有许多没有发挥作用或者发挥了很少的作用。知识管理中心(KnowledgeManagementCenter)关于知识管理系统和软件有一个基本的判断:知识管理系统是知识管理实施中的保健因素:好的知识管理系统不能导致组织知识管理实施的成功,而一个不好、不合适的知识管理系统一定会成为知识管理实施的障碍。在传统的知识管理系统设计和规划中,都以企业的工作和任务展开,都以传统的控制、监督为根本目标,而知识管理实施却需要知识工作者的自动、自发性,需要知识工作者的了解、信任为基础,在这方面,传统的知识管理系统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而且,正如前面所说,知识管理系统的两个作用中,对显性知识的管理(显性知识也可以等同于部分信息)这部分做的相对比较好,但为隐性知识的管理创造环境方面,传统的知识管理系统很难令人满意。在互联网上,web2.0成为一个被追捧的概念。Web2.0更多的强调了对每个个体的尊重,强调用户产生内容(UGC),强调社群、分享的理念。这些理念与组织知识管理的实施和要求正好不谋而合,例如知识管理中最基础的因素是对知识工作者的尊重,因为对知识工作者尊重就是对知识、对知识的创造和知识产权的尊重,这类似于web2.0对于个体的尊重;用户产生内容(UGC)类似于企业中所有的知识共享都必须是有不同流程、不同职位的员工产生,因为只有他们在工作的第一线,他们产生的知识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例如知识共享需要知识工作者首先要了解,要建立信任,而了解和信任的最好的工具是社群,这也正是web2.0强调的概念和工具。案例一、社会性书签(SocialBookmarks)与互联网的用户分布而言,公司内部的知识管理系统采用web2.0的理念和思想更有价值,因为在任何组织内,每个人的岗位、背景是明确的、可知的,这一点在互联网上就很难做到。从一个例子可以看出,web2.0理念在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更容易见到效果,我们都知道社会性书签(SocialBookmarks),中文也翻译成网摘,比较知名的有美味书签、furl等,国内也有许多这方面的应用,例如百度的搜藏(cang.Baidu.com)、新浪的VIVI(vivi.sina.com.cn),yahoo、google和许许多多网站都有类似的功能。在初始的时候,中国的网站为了访问量,大部分都有一个网摘的首页,我们发现最后这些首页的内容都沦落为八卦、耸人听闻的标题和大大小小的站长们自我宣传的舞台,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社会性书签(SocialBookmarks)的理念在于每个人方便自己的使用,因为每个人都有几天前甚至几个小时前看到的觉得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现在再找的时候却不知道到了哪里,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寻找,浪费了时间。通过收藏,自己可以设置多个纬度的分类(tag),自己可以写自己的评论,这样下次再用的时候可以方面的找到。另一个方面,每个个体的收藏对于你的同事也是一种知识共享,共享了你的见解、判断。如果你知道你的老板、你佩服得某位同事在读什么或者关注什么内容,那么你就可以学习。通过大量的同事,你就可以知道每个领域大家的关注方向。在组织内部,由于不同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大部分人都不可能搜集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避免了互联网上最后沦落成八卦和标题党当道的情况。案例二:博客(blog)再以博客(blog)为例,从另外的角度说,博客(blog)的产生初期就是作为一种便捷的个人信息和知识传版的工具,通过这种简单、方面的工具,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见解和观点分享出来。我们有一个客户,他们在管理实践中有要求员工每天做的要求,但这个要求初期的时候很难进行下去,因为原来的方式是工作日志每个人都要写,然后自己的上级可以查看,这样的结果是有的人写的很长但言之无物,有的人就写一两句话应付,而大部分经理很忙,很难每天去评价下属的日志是否与其工作相符,是否真正有价值,最后这个工作只能不了了之。而且整个工作日志系统功能特别复杂,许多人反映上班好几个月了仍然不会使用。后来通过博客(blog)的方式,规定了日志的形式,并且将日志公开(在部门、项目组内),这样的结果是每个人写日志的时候首先不能随意乱说,不能将不是自己做的工作写到自己的内容中,因为有同事在看,你写了不是你的内容都不好意思。另一方面是提高了日志的质量,因为知识工作者都需要尊重,如果你的同事看到你每天都没有收获或者对工作没有思考,那么就会怀疑你的个人能力。并且通过RSS的方式,经理们可以很方便的看到他重点关注的员工的所思、所想、所做。在实践中,博客(blog)这种简单易行的方式可以用在的各个方面。只要你将它作为一种为企业服务的工具。案例三:web2.0促进知识共享再以知识共享为例,在实施知识管理的组织中,知识共享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大部分企业的情况是,掌握知识最多的人都是那些领导、骨干,他们也最忙。这也就是所有的知识共享障碍调查中,没有时间去共享都是最重要阻碍的原因。的确,在中国急速变动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你要求每个经理每天、每周去共享几篇文档是不现实也不可能实现的任务。这时候怎么办,基于问题的共享。采用类似于百度知道(zhidao.baidu.com)模式,提问-回答的模式,在提问以前先查询该类问题以前有没有问过,如果没有你提出你的问题。与互联网相比,企业内部的提问目的性可以更强,在百度的模式下是提问后就等着有人来回答,然后你再确定那些回答合适,因为你不知道谁是这方面的专家,谁善长你提出的问题,但在组织内部,这样的系统可以自动的将你提的问题发给一个或者几个专家(这些专家是企业的经理或者骨干),这样可以将问题推到这些专家跟前,正好是他们擅长的问题,共享就可以实现。前提还在于要确定谁是专家,这就需要结合组织的架构和知识社区,这样知识管理的整个系统就都搭建起来了。结论Web2.0的工具和技术还有很多,wiki、掘客(digg)、社会性网络分析(SNA)、播客(Podcasting)、AJAX、点评类工具等等,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些工具还将层出不穷。所以,在知识管理的实施中,Web2.0首先是一种思想和理念的更新:充分的尊重每个个体,尊重每个知识工作者,通过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帮助他们的学习、成长,从而促进组织的知识传承和创新。在知识管理系统和软件的规划、设计、实施中,如果能够吸收web2.0的理念和方法,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极大的推动知识管理的实施。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