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读服务以打包方式进行销售,给用户以价格低廉的印象,从而抗衡中国严重的数字阅读盗版问题,逐步将用户拉回来,渐渐养成付费习惯。一方面,数字阅读在推动用户阅读数量上具备优势,从亚马逊最新发布会公布的数字看,数字阅读起到了拉动全民阅读的作用。另一方面,电子出版物具有易分发传播的特点,使得增加电子出版物的销售量存在可行性,从而增加更多利润。
表面而言,京东畅读服务对于京东商城、内容供应商以及用户三方面都带来了好处。但是畅读服务的推出,会打压单本电子书的销售,按照京东电子书刊10元左右的均价,相当于三本书的价格就可以换来一个季度在海量内容库里的任意1000本书,后者的吸引力显然更大。
为了证明畅读服务对于出版社的利益,京东方面特别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如果当月的畅读服务总收入为1000万元,而用户点击次数为10000次,那么1000万元10000次=1000元次便作为每点击次数的收入,假如一本电子书用户总共点击10次,那么单本书的当月收入就是10*1000=10000元。再与内容供应商进行六四分成,最终供应商的收入6000元。
仔细分析,可以发现推导逻辑存在数据上的问题:相对于1000万元的收入,用户点击次数过少。首先,京东方面的一些基础数据,目前电子书刊已经获得了将近300万的用户数量,40%为活跃用户,电子书刊接近20万种。如果以每月1000万元的收入为参照,那么大量用户和书刊数目带来的点击次数显然会远远高于10000次。
按照现有数据,供应商获利的具体推算过程如下: 因此,这种模式下,可以充分保障京东的收入提高,但是却忽视了供应商的利益诉求。对于供应商而言,由于畅读价格的限制,以及阅读内容的长尾效应,用户的阅读数量会被分散在海量内容中,出版社的收入将会被稀释,而原先利润更大的单本销售模式也会受到冲击。 总结 此次京东推出的电子书畅读服务,以低廉价格和海量内容为卖点,对于开拓数字阅读服务的潜在用户需求起到推波助澜作用,但是在产品初期存在一些新模式下的硬伤,具体表现为,畅读服务的使用期限限制以及不支持下载阅读造成畅读服务实际的阅读价值减少,另外电子书刊价格的限制也引起了部分供应商对收入分成的担忧。
京东畅读概念紧紧围绕价格为核心,区别于当当网的硬件战略。无论是价格因素还是硬件因素,数字阅读的实质依然是为内容服务,未来这两大中文电子书刊销售平台的竞争格局将会取决于哪种策略可以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海量且优质的内容。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