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文主要论述英语学科素质教育中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教学中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课堂说的语言操练、教的师生交际,课外交际的拓展,跨文化交际的学习等教学活动培养英语交际能力。英语教学应强调使学生形成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英语语言运用素质,教师应注意营造一个能进行交际实践的学习环境,并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自主学习,从知识转化成能力的自我转换模式。关键词:英语教学;交际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7-0112-03随着社会的发展,外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强调交际结果,现代外语教学已经进入到交际时代。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是英语教学的中心问题,也是英语教师在工作中必须时刻注意和认真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注重整体教学。英语教学里的交际原则,要求教师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教,也要求学生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学,还要求教师和学生课上课下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用。教学活动要和以英语进行交际紧密联系起来,力争做到英语课堂教学交际化。在英语教学里把教和用统一起来考虑;教师和学生不是单纯地教和学英语知识,而是通过操练,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要尽量使用教具,创设适当情景,进行以英语作为交际的真实或逼真的演习。这样学生不仅能学得有成效,而且能真正学到英语的用场。本文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谈几点体会:一、说:通过语言操练培养交际能力 过去在我们的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英语课堂教学的中心围绕着语言知识的讲解,句法的分析以及解题技巧的的培养。学生背了不少语法规则,可往往一进入真实的交际环境中,常常是不知所措。过去的课文教学很少注意到培养学生的运用交际能力,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了讲解句法结构和词汇典型例子。学生学习文章往往是为了通过它们学习句法和词法,而不是为了提高交际能力。新教材采用话题,结构和交际功能相结合的路子,并赋予一定的知识传授,不仅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更注重的是让学生通过训练学会怎样使用语言进行交流思想和情感,怎样获取信息。语言知识是培养英语交际能力的基础,但语言操练不等于语言交际。语言操练的着眼点是语言内容,是双方达到相互了解;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不是学生单纯地掌握语言形式。在英语教学里通过语言操练使学生掌握语言形式,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首要前提,语言操练和语言交际是相互相成,要有机结合起来。 英语作为人类交际工具之一,本身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因此,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形式多样的说的情景。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努力营造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学会表达思想,学会选择学过的、合适的语言;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师与生,生与师、生与生的语言交流中,不断巩固、不断更正、灵活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的形式有: (1)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在每次课前都可以与学生进行常规性的对话,以加强学生的说的能力。 (2)学生问,教师回答。这种形式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最能让学生在相互的联系中互相帮助,互相检验所说的语言。为了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相互练习的时间,让他们有时间相互商讨,在说给全班同学听时能够更默契。在学生自由练习时,教师要巡视,给学生适当的知道和帮助。特别是要对那些接受能力慢,口头表达能力弱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个别辅导,要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练习活动,无论在学习内容还是在参与形式上,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大胆的参与到语言的联系中来。二、教:教学过程交际化 当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双边活动。交际化教学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重要路径。英语课堂哪个教学过程交际化应该做到师生交流,学生之间交流,用真实的语言材料有,用语言做事,使用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使交际活动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教师要选择接近语言交际的练习,使课堂联系交际化,在做练习时,不仅要给学生创设说话的机会,还要设计多种情景,积极培育课堂真实交际的氛围,同时尽可能地创设虚拟真实情景进行虚拟真实交际,鼓励学生在说英语时带表情,伴以手势、动作,要像演戏一样把生活中的交际场合搬进课堂,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课堂上所学的英语创造条件。此外,教师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教师在讲课时要以姿势助讲话,充分利用手势和动作来增加说话的力量,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记忆,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上师生用英语交流的机会,教师在课上的一切活动都要用英语进行,如组织教学、讲解、布置作业、解答问题等,把教的英语用到师生交际中去,扩大和占领使用英语的陈地,这样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和习惯才能养成。另外,教师不但要注意课堂上英语的操练和使用,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外活动和生活里使用英语。操练与使用两者统一起来,才能实现英语教学的目的。三、激: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有效。 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帮了英语教师一个大忙,它寓教育教学于一定的形象和创设的情景中,能够综合利用视、听觉使学生感受到语言和音像的不断冲击,让学生理解外语源于生活又应用于、融合于生活的功能,感觉到语言的自然美,增加学习外语的兴趣和信心。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可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接触标准优美的发音,规范工整的书写,生动有趣的情景,可意会难以言表的文化内涵。采用多媒体协调课堂环境,可创造一种轻松的氛围、创设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设备代替教师的讲解,并从旁指引,辅导和解疑,让学生直接同活生生的英语见面,直接主动地吸收了解、联系和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增添了英语教学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交际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能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四、创:创设外语交际的阵地,拓宽课堂交际的外延,突破课本、课堂、教师三个中心,使学生从学到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要注重课本,但如果完全被课本所束缚,不仅教法会凝滞,教学受到限制,更重要的是达不到交际的目的。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与活动的主要场合,但是光靠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来培养交际能力只不过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而已。无论教师怎样精心设计,学生怎样努力配合,没有课前课后的密切配合,都很难实现这一愿望。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就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语言的学习也决非局限于课堂。如果把语言当成一门课或一门知识来学,离开交际的目的就越来越远。要让学生学好并用好一门语言,就必须给他们提供良好优越的交往环境,交往的环境越大,创设的环境越好,氛围越浓,学生使用英语交际的欲望就越强,交往的内容越丰富,效果越显著。创设外语交际的阵地,主要手段为扩展课堂交际的外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交际的主体性,从课堂中心跳出来,把传统的复习、预习、讲授、练习都纳入到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动有趣的言语活动中去。创设英语交际的阵地,英语交际的能力培养,教师的作用固然重要,但不能完全依赖教师,必须使学生从被动的学到主动的练,主要有以下形式:(1)班组之间的表演英语俱乐部,让学生以组、班为单位改编教材内容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并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和个性;(2)实施课前三分钟的英语演讲及每日一歌,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3)利用黑板报的英语角以及自编英文小报全面提高;(4)利用好本校的外籍教师资源,组织英语角;(5)相互交换英语日记的阅读也有有利于共同学习。五、比:了解英汉文化差异,培养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在交际活动中得体地运用语言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的学习必然要包括对文化的学习。交际能力的最终体现则反映在能否准确、恰当和迅速地交流信息和感情,要完成某一门语言的交际能力的培养,就不可避免地对使用这种语言的国家的文化进行了解与学习。当然,人类文化中有着许多共性的东西,但也不可否认,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尤其是在交际文化方面,东西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给我们学习和使用正确的英语带来一定的困难。有时对同一个词汇、同一个称呼、同一个手势、同一句话,英美人的理解与中国人的理解都不大一样。所以我们的英语教学,从一开始就接触东西方两种交际文化的差异这个难题。过去的中学外语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文化差异的自学意识,很少关注文化上的差异,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在交际能力方面打了折扣。没有差异意识就会导致在跨文化的交流中产生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交流障碍,使交流中断,甚至产生误解,这就是所谓的文化休克(Culturalshock)。因此,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英汉文化差异,培养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在交际活动中得体地运用语言,更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具有事半功培,画龙点睛之效。 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学习,主要以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等为主要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将中国文化与英美文化交织在一起的内容,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交际文化差异的教学,把中西文化的异同性恰当地在教学中表现出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总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而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又有着它自身的特点,交际教学的完善和圆满尚需我们付出长期的努力。学校、教师应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念,让学生通过多方面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发展英语语言能力,培养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英语语言运用素质,以期最大限度地发展和完善学生,使英语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参考文献: [1]GordenDryden.学习的革命[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8. [2]赖招仁.试论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与外语教学[J].龙岩师专学报,1998(9). [3]陈舒.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J].国外外语教学,1997(2).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鲁子问.中小学英语教育实验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