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 物流信息共享平台 .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3编制依据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2009年; .《物流业振兴实施规划(2009-2011年)》,湘政发[2009]26号,2009年; .《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交规划发〔2011〕191 号,201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办发〔2007〕54号,2007年; .《公路水路交通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试行,交通部,2007年;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交规划发[2011]192号,2011年; .《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交通运输厅,2011年; .《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交通厅,2011年; .《“数字XX”发展规划(2011-2015)》(讨论稿),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1年; .《物流信息共享平台项目建议书》2011年; .交通运输厅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 .交通运输厅提供的相关系统建设、设计文档资料。 .4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4.1建设目标 《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将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列为十三大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并明确提出了如下要求: —— 以XX物流行业需求为依托,借助物联网技术,引导XX物流行业更好的发展:通过RFID技术,实现智能仓储和货品自动识别;通过GPS、移动基站定位技术,实现对运输工具的定位跟踪;通过温控感应器、视频录像等技术,实现特种物品的安全运输。从政府引导和服务企业两个角度,构建功能性强、针对性高、扩展性好的物流信息平台。 —— 开发使用物流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加强应急物流和绿色物流信息分析与管理,为不同用户提供丰富的物流信息来源与渠道。采取政府引领、市场主导、企业参与的方式,各方通力合作形成并逐步完善交通物流信息服务和产业。 —— 建设政府和行业监督、诚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物流市场的宏观协调与监管,维护市场环境的公平与诚信。 —— 建立和完善物流信息标准体系;改造与物流密切相关的数据通用接口;通过企业示范,全面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标准化水平。 —— 开发推广交易管理信息系统,为参与各方提供物流相关服务的电子交易平台,减少企业运营成本,逐步提高物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扶持建立信息交换系统,推广“会员制”增值服务,实现物流信息交换的全方位管理和服务。 —— 采用开放式架构,不受编程语言、系统架构等方面的限制,开发推广通用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到2015年,通过采用SOA技术,建设交通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重点物流企业交通物流信息交换率达到80%以上。基于此,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目标是:推进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促进物流信息共享,提升交通物流科技贡献率。 .4.2建设规模与内容 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总投资额为6300万元人民币,建设周期为五年,主要用于平台建设、系统及软硬件开发、外围资源软件及接口改造、示范企业平台应用改造补贴。 .4.2.1 基础场地建设 主要包括: .50平方米的中心机房租赁与改造; .10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的租赁与改造; .200平方米的平台运营演示监控中心的租赁与改造。 .4.2.2 基础软硬件建设 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软硬件建设主要包括:平台数据中心投资建设、运营投入以及研发所必需的软件和硬件购置; .建设平台中心机房基础网络,其中包括光端设备、防火墙、交换机等;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光纤接入,主要用于平台对外服务、研发团队的办公、开发工作的展开等; .服务器的购置与运营; .正版软件购置,主要包括:研发人员开发工具软件、工作电脑操作系统、工作电脑办公软件、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等; .部分项目的合作、外包,需要合作和外包的项目主要包括:GPS智能终端软件设计、RFID、读卡设备、3G智能手机软件的设计、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手机定位和底层通信接口项目等; .物联网技术的试验,新产品实验室的建设,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需要大量新颖的硬件技术、产品的支持,如RFID、二维条码、传感技术、温控设备以及配套的测试和工作仪器等; .办公电脑及外设,主要包括所有研发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复印机、数码相机、数据摄影机、投影仪等; .办公设备及环境建设,包括办公家具的配置、空调、电话等办公设施设备等; .客户服务呼叫中心席位的租赁。租赁25席位的语音呼叫中心,为用户提供语音呼叫服务; . 平台运营演示监控中心设备建设,包括演示大屏、投影仪、操作平台、会议设备系统等。 .4.2.3 平台研发 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研发,主要包括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数据中心、物流公共系统及通用软件、智能物流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管理团队人员的工资、福利、奖金及其他补助,信息技术领域及分类高级技术人才的引进费用等。 .4.2.4 平台系统、软件的使用培训及开发人员技术培训 主要包括: .应用技术培训; .研发技术培训。 .4.2.5 外围资源软件及接口改造补贴和示范企业应用补贴 主要包括: .重点物流园区5个; .重点物流(应急物流)企业10个; .中小物流企业50家; .第四方物流企业5家; .20家多方联动、供应链软件及接口改造。 .4.3 建设期限 本项目实施期限为2011-2015年。 .5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预算6300万元,其中省财政拨款3262万元,社会投资3038万元。 .6 相对项目建议书批复的调整情况 .对技术方案进行了深化,使其更加具备可操作性; .对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详细的测算; .对建设内容进行了调整,重点建设能显著产生经济与社会效益的部分。 .7主要结论与建议 鉴于目前我省的物流行业状况,优化产业环境,整合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是物流行业发展的重点。 本项目站在产业发展的高度,以先进IT技术为核心,以物联网和智能物流为基础,以优化配置、资源整合为手段,着力打造一个物流信息应用服务的大平台,全方位服务于全省的交通物流发展,服务于全省的经济发展。 通过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先进技术引导和行政资源社会化,扶持第四方物流企业进入平台,进行商业运营,有效地解决了打造信息平台容易,市场应用推广难的难题。 本项目的科学建设与高效运营,将加快物流业向大交通、大物流迈进的步伐,成为XX乃至全国物流领域的一个重要平台,一张形象“名片”。 第二章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项目建设单位是交通运输厅 交通运输厅的职责是: .承担涉及综合运输体系的规划协调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全省综合运输体系规划,指导交通运输枢纽规划和管理。 .组织拟订并监督实施全省公路、水路、民航等行业规划、政策和标准。组织起草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负责交通运输执法检查和监督。参与拟订物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拟订有关政策并监督实施。指导全省公路、水路行业有关体制改革工作。 .承担道路、水路运输市场监督责任。组织制定全省道路、水路运输有关政策、技术标准和运管规范并监督实施。指导全省城乡客运及有关设施规划和管理工作,指导出租车行业管理工作。负责省内民航机场有关管理工作。 .承担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责任。负责水上交通管制、船舶及相关水上设施检验、登记和防止污染、水上消防、救助打捞、通信导航、船舶与港口设施保安及危险品运输监督管理等工作。负责船员管理有关工作。负责省级管理水域水上交通安全事故、船舶及相关水上设施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依法组织或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指导全省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工作。 .负责提出全省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省级财政性资金安排建议,按省政府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全省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负责公路、桥梁、渡口、隧道的行业管理。提出有关财政、土地、价格等政策建议。 .承担公路、水路建设市场监管责任。拟订全省公路、水路工程建设有关政策、制度和技术标准并监督实施。组织实施国家、省重点和大中型公路、水路交通工程建设,负责公路、水路交通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和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指导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管理和维护,承担有关重要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指导全省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按规定组织协调全 省重点物资和紧急客货运输,负责全省高速公路及重点干线路网运行监测和协调,承担省国防动员有关工作。 .制定地方性交通运输行业科技政策、规划和规范并监督实施。指导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监测分析运行情况,开展相关统计工作,发布有关信息。指导公路、水路行业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 .指导交通运输行业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和交通外经外贸工作。 .承办省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其下设信息化管理机构交通科技信息中心,指导与协调交通信息化建设工作,建设与管理全省交通信息网络系统研究、开发与推广交通计算机应用系统。 .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项目组织实施单位:联合运输办公室。 联合运输办公室的主要工作职能包括: .组织贯彻国家和省有关联运、物流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参与有关发展现代物流的调研和宏观发展战略的研究; .负责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的日常工作和物流市场有关管理工作; .负责草拟我省有关联运、物流工作规定以及技术标准的监督实施; .负责物流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指导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发展; .做好联运协调服务,推动各种运输方式的横向联合; .负责指导联运、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负责完成上级领导机关交办的有关联运、物流其他工作。 待本项目正式批准立项后,将在XX联合运输办公室的指导下,组建项目建设与运营公司,由具有技术、经济、物流业务实力的中外企业投资组成,在项目建设期间负责硬件设施的空间布局与整体设计,成熟软件的移植应用、专业软件的研发应用,标准通用软件的研发制作,市场推广以及物流市场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等。项目建成后,负责对平台的运营维护和软件的更新与升级。同时,通过个性化服务和增值业务,创造一定的收益,产生经济效益,解决平台运行成本问题,保证项目建设完成后,能够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独立运营。联合运输办公室是该公司的业务主管部门。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 项目提出的背景 据调查,目前全省3000多家物流法人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和建有信息网或门户网站的不足四成,在从事物流业务的54000多家工商业户中大部分仍然只靠电话承接和完成业务。在信息技术应用较好的重点物流企业中仍有42.8%的企业信息更新不及时,40%企业的网站仅仅只有企业简介,仅作为企业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物流企业使用的物流信息系统和操作软件42.9%是委托、联合或自己开发,由于使用的开发技术标准不同,所以制出的单证文本不一致,信息交换的接口难以兼容,信息无法在公共信息平台上交换和共享。信息系统和操作软件的不一致,造成的后果是:现有信息平台成为“信息孤岛”、数据不能对接、开发成本高。所以,市场亟待一个能协调服务各方的物流信息共享平台。2009年6月,政府印发《物流业振兴实施规划》,规划第七条明确: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电子口岸、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货运配载信息平台和物流行业门户网站等公共信息平台。 .2 国内外研究情况 在交通物流信息化方面,国外发展较早,目前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其经验值得我国借鉴,下面介绍国内外成功案例和运营管理模式分析。 .推进业界信息化普及和标准化 日本国内物流标准信息电子数据交换成为了人们注目的焦点。该项目通过向物流行业开发引入先进的信息系统及EDI手段,达到大幅度提高物流效率的目的,其特征是非常重视尤其是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 .政府构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典型案例——香港DTTN系统 香港港口及航运局在2000年12月完成的《巩固香港作为国际和地区首选运输及物流枢纽研究》中认为香港其中一项弱点是缺乏一个能融合供应链参与者的综合电子平台,因此在信息基建方面,建议设立“数码贸易运输网络系统”,避免服务供货商因“数码隔膜”而影响营运效率,以及促进贸易和物流业有关人士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该系统可助业界实现“商业联网互连”,并为其提供开拓商机的作业平台,助其拓展各种新业务(如物流软件开发、增值服务等)。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运营管理 国际上物流业界较为成功的共享物流信息平台大都与贸易、流通领域相关,但由于均涉及政府推动和企业参与双方面因素,因此,其运营管理经验有不少值得借鉴。 .国内物流信息平台 目前国内几百家物流信息平台发展良莠不齐,按照平台建设主体可分为:IT企业自主建设、物流企业自身建设和政府部分投资建设、企业运作三种方式。其中较为成功的三个平台都是政府主导建设的,分别是:河南的“八挂来网”——依靠大力推广和宣传、黑龙江通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以为物流企业提供标准实用的工具软件、浙江省道路物流信息平台——通过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政府掌握的企业信誉数据获得了不错的运营效果。 .3 现有信息系统装备和信息化应用情况 . 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已经起步 在我省的重点物流企业中,条形码、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和实时的视频监控等技术,已经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物流信息化的理念和意识在物流企业中有所提升,从简单的办公自动化、计算机应用到纷纷建立和完善自己的信息平台。把信息化作为企业提高营运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客户服务质量的核心因素之一。全省重点物流企业,100%建立了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网站、网页),57.2%能够利用信息系统实现仓储、订单、财务、运输管理等业务,17.1%设置了中英文网页加强信息交流。 .IPv6试点 是互联网工程任务组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 IPv4协议的下一代IP协议。IPv4最大缺陷是网络地址资源有限,因此无法满足为大量的传感器分配地址的需求。而IPv6则大大扩展了地址容量,能服务于人类及众多硬件设备,如家用电器、传感器、远程照相机、汽车等。 中国电信在XX成功试点,率先获得了IPv6-Enabled认证。依托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和长沙的本地网,首次部署了IPv6的物联网引用系统—XX农业综合的监控系统。 . 物联网试点 国家“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提出,要推进物联网的应用。“十二五”期间,物联网重点投资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十大领域。长沙正积极争取智能物流领域的应用示范试点城市。以智能物流为突破口,重点开展物联网在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环保节能等领域的应用示范。 .4 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根据现有信息系统装备和信息化应用状况,我省交通物流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与实际需求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技术不普及,基础信息缺乏 物流企业对信息技术认识不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参与度不高。尤其是中小企业,对信息平台既渴望又畏难,既希望信息平台能弥补自身的不足,并带来业务合作的机遇,又不愿做过多的投入,配合做好自身的基础信息工作。所以中小物流企业在物流业务流程中,绝大多数的单证仍然采用纸面和传统的传输方式,没有电子化。即使采用了电子化的部分信息,也主要是靠人工输入,条形码、磁卡、RFID等物流信息采集技术尚未普及使用。省重点物流企业虽然都有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网站、网页),但只有57.2%能够利用信息系统实现仓储、订单、财务、运输管理等业务,这使得物流基础信息严重缺乏且准确性差。 .物流信息化缺乏实施细则 一是虽然我省已对物流信息化进行了规划,但整体规划能力较低,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多是单一的或短期的行为,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无法把握。大多数采取拿来主义和实惠主义,缺乏长远考虑。二是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虽然重视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工作,但目前也多停留在认识层面,缺少具体的规划思路和实施意见的指导,对推动物流信息化和建立公共信息平台缺乏引导。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无论是技术上还是业务上,涉及到的部门都很多,且很多环节需要进行协调,还有许多基础性工作,政府部门或企业无法独立完成的,而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来主导,专业的物流信息公司参与合作来共同完成。 .开发物流信息系统的技术标准、信息采集标准不统一 据调查,我国目前物流企业使用的物流信息系统和操作软件42.9%都是委托、联合或自己开发,由于使用的开发技术标准不同,所以制出的单证文本不一致,信息交换的接口难以兼容,信息无法在公共信息平台上交换和共享。信息系统和操作软件的不一致,造成的后果是:现有信息平台成为“信息孤岛”、数据不能对接,开发成本高。 .物流信息共享与交换机制欠缺 物流信息共享和交流过程中,会涉及到安全、时效、真实、保密、诚信等诸多方面问题,目前虽从技术方面解决比较容易,但法律法规和制定规则方面几乎是空白。公共信息平台的公益性显而易见,但平台运营商如何从信息共享和交流中获取利益,如何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参与各方的定位需有科学的机制来确定。然而,目前这种机制尚不健全。 .5 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个产业的振兴,其核心业务和核心技术的发展是关键。“信息”作为现代物流的灵魂和核心,其发展进程直接关系到现代物流的振兴。我国目前物流费用居高不下,与我们的物流信息不畅不无关系。因为信息不畅,造成迂回运输、资源无法充分利用;因为信息不畅,导致协同作业困难,效率低下。而本项目的建立与完善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是振兴现代物流的事半功倍之举。 通过对物流现状的分析,表明制约我省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缺少整体发展的规划和部署,物流企业的现代化水平较低,物流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物流行业过去流行的思维已不能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所以,我省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的过程中,急需依托信息网络来提高单位成本的运作效率,这使得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显得十分迫切。 信息系统是构建现代物流的中枢神经,通过信息在现代物流中快速、准确和实时的流动,可以使企业能够对市场做出积极的反应,并指导企业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但是作为传统的物流企业,自行建立一个物流信息系统所耗费的资源是巨大的、昂贵的,我省迫切需要一个公共的信息平台,这也是物流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下面从四个方面阐述其建设的必要性: .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物流产业因其基础产业地位和复合产业特点, 衡量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标准是其运作是否能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质量和降低社会流通总成本,而不是对物流业利润、资产收益等指标的考核评价,因此,政府有义务为实现这样的物流产业搭建公共信息平台,使物流产业能够跟其他经济产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协调发展,通过优化信息流来改进物流产业的表现。 .是物流产业运行的基础信息环境。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包含多种开放式信息系统、接口,企业利用平台的硬件设施、数据信息库和安全可靠的商务功能实现企业自身信息交流、数据交换、业务交易、决策支持等的信息化管理,物流企业信息系统通过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联结,可以支持货物运输的准时性、货物与车辆跟踪的实时性,提高交货的可靠性和对用户需求的响应性。通过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劳动,节约社会资源;通过平台实现信息发布和查询,缩短物流信息流转环节,降低运营费用,对不具备开展信息化的中小企业,通过会员方式加入平台,以较低的成本共享物流业内信息,拓宽业务范围。 .是政府宏观物流调控的重要手段。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通过对物流业运行基本数据实时和准确掌握、统计、分析,通过对电子物流交易市场的规范、引导和监督,健全物流相关法律法规,使物流市场竞争建立在完善的运行规则基础上,宏观物流管理效果将大大改观,真正落实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职能。政府利用公共信息平台,在宏观决策上可以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规划,进而制订相关政策,及时进行行业调控,也可以实现政府部门间的协调工作。 .已经具备建设交通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条件。从硬件设施来看,我省的交通基础设施、通信网络覆盖率均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从软件设施来看,省内的各大物流企业均已建立起了各自独立的物流信息系统。交通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是基于交通运输网络畅通,信息网络发达基础之上的,因此,我省已具备了建立交通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基本条件。 综上所述,建立我省交通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充分的信息共享和数据资源综合利用,为物流系统提供信息服务与辅助决策,从而提高物流业的服务水平,促进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物流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 第四章 需求分析 .1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 .1.1主要问题分析 .物流企业信息沟通不畅、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缺乏协同联动 对于物流活动的任何一个过程都涉及到运输前的交易、运输中的监控、运输后的结算及相关手续办理等诸多环节。整个过程的完成,需要货主、运输企业、港口、公路、铁路货场,甚至收货方、中介代理企业等多方的协作,还要处理与银行、海关、商检、卫生防疫部门的关系,甚至涉及理赔、保险等,分布在不同地域上的多方当事人需要联系与沟通,由此形成了对信息传输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参与物流市场的主体是多元的,有运力单位、中介代理业户、货运港站,与运输相关的货主更是涉及到千家万户。无论是运输市场经营主体,还是与之相联系的客户,均需要寻找中介载体,实现相互之间的沟通。目前在物流行业存在着信息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等情况,阻碍了物流业的良性发展,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在此前提下,信息平台的建立将充分整合政府、企业等各类与货运、物流相关的资源,建立起沟通与共享的渠道,各类物流诉求将借助信息平台得到及时响应,能够提高我省物流资源的利用程度,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行业的整体效益。 .社会各物流企业资质良莠不齐,社会诚信得不到保证 目前,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很多,在XX有54000千多家,这些企业的资质良莠不齐,管理不规范,运输货物时存在搭运、丢失等现象。而客户在选择运输企业时,无法查证物流企业的资质、信用程度等。由于客户没有渠道获取、选择物流企业,造成客户与物流企业之间存在信任不够等问题。 .社会运输价格体系紊乱,造成企业之间恶性价格竞争 物流作为现代社会的支柱产业,国家有必要保持物流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随着企业成本的不断升高,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存在同一线路的运输,价格差异很大的问题。为了继续生存,有些物流企业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 格来揽收业务,使得物流企业效益较低,堵住了物流企业自身良性发展的道路。 .政府部门“重行业管理、轻行业引导服务” 目前,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复杂程度增强,社会对政府服务功能的要求也在快速增长,但政府重管理轻服务的传统则与这种现实需求极不匹配。特别是在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上,政府往往将大部分资金、精力侧重在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建设上,在全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更造成了政府服务功能不足。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这不但强调了政府应该“为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而且把这种思路明确为一种政府战略,即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这才是所谓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关键所在。在这种大环境下,本项目应该突出政府服务特色,加强服务功能,通过政府的力量尽可能整合更全面的信息资源,实现面向行业和市场的服务功能,并以此为基础引导行业和市场规范化运作、良性化发展。 .1.2问题成因分析 经过深入调查和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物流企业规模能力不强、信息共享程度不高 在物流交易的整个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与多方货主、运输企业、仓储企业、收货方、中介代理企业等进行协作,还要与银行、海关、商检、卫生防疫部门等进行数据对接,这些都对信息资源的共享提出了需求。但目前物流行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窄小,如果想要进行信息的共享,就必须寻找中介载体或是通过人工的方式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造成了企业交易成本的增加,同时也阻碍了物流业的良性发展。 .政府缺乏一个有效诚信体系发布窗口 物流诚信问题一直是阻碍物流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社会公众没有一个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去核实物流企业的诚信度,也没有一个标准去查看和引导客户选择诚信度高的物流企业,造成客户与企业的相互不信任,阻碍物流企业的良性发展。 3.政府缺乏一个有效指导健康有序发展的价格体系指导窗口 价格一直是困扰物流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物流企业也无法把握自身在运输中的成本估算,同时社会各客户也无法知道各运输点之间的真实价格指数,企业和个人都没有一个有效、权威的窗口去了解运输价格指数,目前政府部门也没有一个有效的渠道去公布、统计这个价格体系,在这种状况下,就会造成企业之间不断的恶性价格竞争,阻碍物流企业的自身发展。 .政府管理部门对物流行业的监管和协同管理缺乏信息支撑 物流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复合型产业,其发展涉及国家宏观经济与对外贸易,涉及铁路、公路、水路和空运等多种运输方式,也涉及口岸监管、商务、土地、税务和信息等其他相关部门,但各部门之间缺少有效沟通与协调,缺乏业务联动。所以跨地区的物流服务往往受到区域性局部利益的影响而难以得到良好的发展。 .2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 物流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将货物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准确的、及时的、安全的、保质保量的、门到门的合理化服务模式和先进的服务流程。一个物流活动的具体流程包括:用户服务、需求预测、定单处理、配送、存货控制、运输、仓库管理、工厂和仓库的布局与选址、搬运装卸、采购、包装、情报信息。根据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以及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为促进我省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交通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业务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需求 1)物流信息标准化 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是为相关物流信息系统之间提供信息交换和共享服务,而实现交换与共享的前提必须有着统一的标准体系。 物流信息标准化是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由于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物流系统的高度社会化显得更加重要。为了实现整个物流系统的高度协调统一,提高物流系统管理水平,必须在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制定标准,并严格贯彻执行。物流信息标准化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的有效措施。物流信息标准化可以加快物流过程中运输、装卸的速度,降低保管费用,减少中间损失,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获得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 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标准体系主要包括:物流标准代码、业务数据规范、数据传输规范、物流通用接口。物流标准代码主要包括:车辆类型、运输方式、货物类别、包装类别、地域编码、提货方式等。数据传输规范主要包括:数据传输的技术规范、数据安全技术规范、用户管理技术规范、数据格式规范、数据传输代码等。物流通用接口是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对外开放的接口标准,它是物流信息平台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主要包括:权限授予、通行证认证、物流综合管理、OA系统、CRM系统、HR系统。 2)物流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是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核心数据库,包括物流行业的数据资料、物流企业的会员资料、车船动态信息、承运人资料、实时物流信息、物流行业资讯、金融业务、保险业务、电子商务等信息。数据中心不仅为物流全行业提供数据服务,同时对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上的客户信息、物流供求信息、车船动态信息、港站库场信息和业态动向,进行专业化的分析和统计,为行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3)应用服务管理 应用服务管理系统是本平台应用资源的大管家,它管理着平台上所有应用资源,包括多模式数据交换软件、物流信息公共服务系统、行业监督统计诚信管理信息系统、运营交易管理信息系统等。 4)指数统计分析 指数统计分析系统主要是对本平台上的客户资源、货源信息、车源信息资源,库场利用率、物流供求信息和行业动向,进行专业化的分析和统计,为行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5)通用接口 通用接口是平台外围资源进入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入口,也是同其他物流信息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和物流信息互联互通的标准化通用接口,通过此类接口,平台可以获得外部各种服务或资源。 物流通用接口具备的应用价值如下: ① 通过使用通用接口,ERP软件的研发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物流信息,研发出的最能满足工商企业物流服务需求的ERP软件。 ② 通过使用通用接口,已经开发出物流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很多大型物流企业可以使自己的物流信息化软件衔接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资源,扩大业务量,提升服务质量。 ③ 通过使用通用接口, 可以增强各提供单一的物流信息服务的物流信息网的服务功能,进而提高整个物流行业信息化水平。 ④ 通过使用通用接口, 可以集中社会上的技术研发力量,更好地为物流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⑤ 通过使用通用接口,可以与外部资源实现互联互通,进而达到数据共享的目的。 .物流信息公共服务需求 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需求: 1)权限管理 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上拥有很多资源和数据,为了确保这些资源和数据的安全和使用价值最大化,必须使用权限管理系统来进行合理的分配和控制,它的核心作用是对平台上所有的角色进行权限的分配和管理,并负责授权用户、检验权限,控制其进入系统。 2)绿色物流信息服务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然而,传统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得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并且这种影响将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加剧,最终会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是后续的生存环境和经济健康发展面临的首要严峻的挑战。为了进一步提升物流产业对经济整体的拉动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从环境角度对物流系统加以改进,建立一种全新的物流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能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有效方式。当前,绿色物流系统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并正在逐步成为企业乃至国家经济发展利润的源泉。 3)应急物流信息服务 应急物流是以公共安全科技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对具体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灾情信息和救灾物资需求及时掌控、应急物流实时控制、应急物资精确投送以及不同主体间的协同合作,是提高应急物流指挥决策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实现应急物流运作科学化和可视化的技术保障系统。 4)会员管理 平台上的每一个应用系统和软件都会有相应的客户资源,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企业越来越注重会员制营销。老客户通过口碑宣传会影响他们周边的消费群体,这样,企业品牌就可以得到稳定的成长,利润也就会稳定增长。 建立起会员管理制度可以带来很多好处,如:建立长期稳定的市场;加强企业会员间互动交流;提高改进企业服务水平;及时掌握市场的第一手资料;拓展新客户群等等。 .行业监督、统计、诚信管理需求 行业监督统计和诚信管理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需求: 1)资质认证与信用服务 目前,我省绝大部分货运企业需要临时租用社会车辆解决运力不足的问题。但是,验证所租用车辆的营运资格的真实有效性的手段较为匮乏,一般通过查看驾驶员身份证以及运管发放的纸质营运证书来鉴别,可信度不高,骗车骗货现象时有发生,同时这也是运管部门的监管难题。因此,充分利用现有从业人员、营运车辆、经营业户的资质信息,依托正在建设的全国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管理系统,以门户网站在线查询的方式,为运输承托双方提供资质认证服务,从而为其提供相对保证,实现经营资质和经营行为的联动,引导货运企业的健康发展,降低企业运营风险,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奠定基础,也为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集装箱运输、监控系统及物流供应链的可视化系统创造了条件。 2)电子政务资源整合 物流信息共享平台需要和电子政务系统对接,从而实现政策、资讯、行政资源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如运输车辆的资料管理、货运司机相关信息、物流企业资质等。具体可首先实现交通系统内部的交通物流政务信息整合,将省内从事运营的车船信息、港站信息、库场信息、承运人信誉信息整合,方便社会查询、核实认证。待完善规范后,扩大与工商、金融保险、通关商检等物流业需要的政务信息整合,逐步实现外部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3)数据查询与统计 对平台上注册的物流企业的资质和信用数据进行查询和统计,形成各种明细表和统计报表并提供相应的查询功能。 4)信用评估 物流企业信用评估保证系统是借助于可靠的外部资源(身份证查询资源、资质查询资源)数据,结合现金抵押等手段,保证物流业务顺利展开的安全体系。 .运营及交易管理需求 1)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货代系统主要是服务于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联运,以及海运、河运、铁路和公路的集装箱运输,综合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组织联运,提高运输能力和效率。该系统主要包括集装箱公路运输管理、船期管理、码头管理、仓位管理和集装箱运输车辆管理等。 在综合平台运力、库场、货源等公共资源的前提下,为货运代理服务商提供更好、更多、更及时的业务信息,开展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货物联运代理、货物托运业务,实现货物联运“一次受托、一票到底、全程负责”的服务宗旨,建立公、水、铁综合一体的多式联运物流仓储配送系统。 2)整车运输管理 整车运输管理主要是针对干线运输的车船和物流企业打造的物流公共信息系统,让物流企业在有承运工具时能够找到货,有货时能够找到承运工具。管理的内容包括:承运工具的基本信息、承运工具运营状况、承运人基本信息和工作记录、业务运营记录、实时跟踪记录等。 3)零担运输 目前零担快运物流企业是以中小型为主,大都数是经营一至二条专线,经常需要把顾客待运送的货物,交给其他同行来完成。当需运送的货物量仅达半车时,将面临当天是否发车的困惑,若发车则意味着赔钱,反之则意味信誉受损。零担快运信息系统就是零担专线之间实现资源互补的平台,可以发挥收货点与大型零担企业各自的优势,从根本上去改变、解决零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零担物流信息系统是为零担物流专线企业打造的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在实现零担物流企业内部管理的同时,进行零担物流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4)城市物流配送管理 物流配送是以城市道路网为载体,以主要物资的生产地、集散地、大型超市、卖场、连锁经营为依托,通过构建具有合理规模、优良服务、先进技术的网络,为居民生活、城市管理、商业贸易等提供高效的、优质的物流配送服务。 .智能物流信息系统 1)车船定位及货物追踪 目前,物流企业对于车辆、船舶监控调度,货主对于货物运输追踪的需求十分旺盛。因此,通过建立基于GIS/GPS/AGPS的车船定位和货物追踪系统平台,对监控平台进行统一的维护和完善,尤其是电子地图、电子航道图的更新和维护,可以避免企业重复投资建设,并减轻企业系统维护升级的负担,从而满足企业车船监控调度需求及货主运输追踪的需求。 2)RFID应用管理 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以其可识别移动的物体、同时识别多个对象、非接触方式以及不需干预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和物流信息自动化等众多领域。 在物流行业中,以RFID为基础的软硬件技术构建的RFID信息系统,将使产品、仓储、采购、运输、销售及消费的全过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目前,RFID技术已经在物流的诸多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节约作业时间,节省人力成本。 3)多方式信息查询 目前,随着手机等移动通信技术的日益发达,将查询服务延伸到3G智能手机上,可以加快信息流通的速度,并且也能提高信息的即时性。 .3信息量分析与预测 根据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中各系统的业务功能需求分析,在数据层面所涉及的数据主要包括基础数据和业务应用数据两大类数据。依据其数据类别的不同,数据量大小及存储频率要求也有所不同。 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表3-1 数据量估算表 数据 类别 数 据 项 政策法规 GIS 地图信息 电子航道图信息 公路基础属性信息 航道基础属性信息 铁路基础属性信息 按照数据存储需求,其中静态数据在系统中永久保存。动态数据中,GPS定位信息数据等在系统中保存3个月数据。为提高系统运行效率,3个月以前的数据保存到备份系统中。订单、运单数据等系统保存6个月,6个月后保存到备份系统。设备供求信息数据等保存1年,1年后保存到备份系统。中小企业业务数据、用户操作数据等永久保存。上述数据备份保存5年历史。因此,根据上述数据量测算分析,另外考虑到数据冗余和控制,预计5年后的数据总量为:100TB。 .4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4.1 用户对象分析 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用户对象主要包括各级行业管理部门、各类物流服务企业、生产企业和普通货主,以及平台管理维护人员四类。生产企业和普通货主需要找到可以信赖的物流企业将货物送达目的地,物流企业需要获取更适合自己线路车辆的货物,平台管理维护人员主要对平台的运行进行日常维护管理。以下仅对行业管理部门、各类物流服务企业、生产企业和普通货主三类核心用户进行分析。 .行业管理部门 行业管理部门一方面需要将滞留在行业管理内部各类信息系统中有价值的数据对外发布,为社会和企业商务交易提供最权威的资质查询;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丰富行业管理部门对物流市场的监管手段、提升监管与服务水平、引导市场有序发展,需要采集并分析市场数据,为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物流服务企业 物流服务除了包括向货主提供基本的运输服务外,还提供包括仓储、配送、集散、包装、信息服务等一系列服务。根据运输方式的不同,物流运输企业又包括普通货物运输、快货专线运输、小件快运、集装箱运输等。 .生产企业和普通货主 对于生产企业和普通货主,在运输交易中最为关心的就是货物能否安全、快捷的完成运输。在运输前需要了解承担运输的车辆和人员是否具有良好的信誉保证,避免发生骗货行为;在运输过程中需要能够及时跟踪货物状态,了解货物当前所在位置;能够发布货源信息,获取车源信息。 .4.2系统功能分析 .4.2.1 物流交易信息服务功能 .货源、交通工具信息服务功能 通过门户网站的方式,建立货源和交通工具发布与查询渠道,首先由货源企业和运输企业发布各自的货源、运输信息。运输企业可以有效的查找到货源,而有运输需求的生产、工商企业和个人也可以及时查询到相关的运输信息,通过信息共享,促进了货运交易快速高效的发展。 .货物与运输工具信息自动匹配功能 系统把运输工具信息和货物信息进行自动匹配,在用户录入信息之后,自动将匹配出来的信息展现给用户,供用户查询。同时,系统应给出做过该类业务的公司名录(根据历史记录分析得出)。 .物流资源信息服务功能 通过门户网站的方式,为企业及个人建立一个物流资源信息发布与查询的自由平台,企业和个人可以将仓库、物流设备、人才、劳务等物流资源信息发布到网上,再根据各自的需求获取有用的信息。 .信用评级功能 根据用户在平台的交易记录,进行自动的信用累加,或是交易完成后,交易双方进行互评。 .4.2.2企业业务管理功能 .仓储管理功能 仓储是物流与供应链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和调控中心,仓储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现代仓储业在现代服务业中占有独特地位。现代仓储业的发展对于优化物流与供应链系统、转变国民经济的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都具有重大意义。 但目前仓储业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企业效益普遍偏低 国家经济普查的结果显示,所有物流主体企业中,平均业务收入利润率为.77%,仓储业为2.6%,远低于道路运输业的12.45%,仓储企业服务功能单一、经营方式陈旧。 2)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力度不够 目前,信息技术的使用在各仓储企业受到高度重视,很多企业都在进行仓库的信息化建设。但是,在我国现有的3万家左右仓库中真正实现信息化的还不到5%,大多数仓库仍然以人工操作为主,作业效率相对低下,出错率较高,在承接高端及国外业务时无法提供相应的信息接口。为了推动中国现代仓储业健康稳定地发展,必须解决仓储企业信息化的难题,必须加大对仓储的软件投入,加强仓储信息管理。仓储管理其实是对仓库及其保管的货物进行合理处理的一项大规模数据库管理,没有很好的信息化手段,工作往往会事倍功半。加强物流的信息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仓库的唯一选择。 为仓储企业解决信息化难题,主要对接收订单、入库、上架、补货、出库、结算等各个作业环节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最终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率,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运输管理功能 近十几年来,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兴起,货物运输企业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目前我国货运企业的基本现状如下: 1)货运企业经营结构、运力结构不合理货运业经营主体多、小、散、弱,货运经营大多处于单车单干的状态,货运经营组织化、集约化程度较低,缺乏主导货运市场发展的运输企业。 2)价格竞争加剧,货运市场处在无序竞争环境道路货运市场主要还停留在价格竞争上,经营者投资回报率低,近几年来在“不超载就不赚钱”的无序竞争境况中生存。 3)缺乏现代物流经营管理理念虽然物流的浅层概念和必须发展物流的意识已全面渗透到我国物流企业和各行各业,发展现代化物流的呼声很高,但是多数运输企业没有实力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转变企业经营模式。随着现代市场经济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集成化和信息网络的不断优化,信息时代已经逐渐开始。成功地推广运输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对于运输企业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利用信息化可以有利于理顺和提高运输企业的管理水平,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运输企业实现信息化,主要是对运输订单管理、运价管理、车辆调度、跟踪管理、运输结算等各运输过程各环节进行管理,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增加客户满意度是运输管理的核心内容。 .货代管理需求 日前,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货运代理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已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新兴服务产业。但从整体上讲,中国目前国际货运代理业的现状可概括为经营规模小、资产规模小、服务功能少、专业人才少、竞争力弱、融资能力弱、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网络或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在这种大背景下,货代企业关注自身的发展方向就显得十分必要。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成为各行业关注的问题。许多货运代理企业,虽然建立了计算机网络系统,但大部分企业只是单纯对以往运单,客户资料,代理商资料进行文字层面的处理,没有从基础上对整个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这就使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相对还比较落后。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运输企业势必介入我国货运代理行业,面对国外运输企业先进的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国内货运代理企业如何提升竞争能力,已成为非常迫切的课题。 那么,如何更加有效的促进货代企业的发展?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系统。网络信息系统除了用于企业内部信息处理外,还要能获取分支机构、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分销商和消费者以及其他物流合作伙伴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充分掌握各方信息,货运代理企业才有可能利用这些信息对物流过程中的各个活动进行有效的计算、控制、协调和管理,才能使提供的服务更高效。 .配送管理功能 作为现代城市配送体系的基础和运营主体,目前我国配送企业发展滞后,城市配送业整体上存量资产大,但布局分散,企业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管理落后,资产利用率不高,运行方式陈旧,竞争力不强,服务对象单一。这就造成了在城市配送体系中,配送企业往往是依托生产企业而存在,只为单一或少数几个企业服务。在配送体系的构建和配送模式的选择上,由于配送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往往是由生产企业或连锁经营企业处于主导地位,企业出于自身考虑,总会采取对自己经营业务利益最高的配送方式,而且出于对商业机密的保密问题,往往不允许其配送经营者进行共同配送,这就对整合资源,提高配送效率,发展共同配送造成了障碍。 现代物流配送技术的开发研究取得一定进展,包括共同配送等各种先进配送模式在城市配送体系中开始运用。但一些中小型物流配送企业在研究开发物流信息技术和物流配送管理技术上,由于成本原因,积极性不够,许多物流和配送业新技术不能得到及时的运用和推广,这就迟滞了我国城市配送业的发展。我国城市配送体系无论在物流设备还是电子商务化进程上都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所以,要满足城市共同配送体系的发展,必须重视信息化的建设。 配送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首先要对配送的车辆和货物进行合理配置,其次是要对车辆的运输过程进行监控,并对配送的设施设备进行管理。 1)物流园区管理功能 物流园区是一个在特定范围(区域)内的货物大型转运中心(HUB),所有有关运输、物流和货物配送/分拨(既为国内也为国际转运/转口)都在此实现; 除此之外,物流园区还包含了所有商业基础设施。是一个集仓储、运输、企业办公、商业等的综合性的场所。物流园区的服务功能是由不同的企业和经营者实现的。因此,物流园区作为一个物流平台,其服务功能是由物流园区有限责任公司和其他入驻物流园区的企业共同实现的。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重要标志,对于物流园区来说信息化更加重要,信息化建设将成为现代物流园区发展的关键。信息管理系统是构成物流园区管理系统的核心,完善的信息系统可有效降低物流企业运营成本,为政府宏观调控和管理提供有效的管理手段。因此,应针对物流园区业务发展的信息化需求,建设物流园区综合管理系统,促进物流园区的快速、健康发展。 2)办公自动化管理功能 企业办公自动化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是在计算机和通信设备普遍应用,信息业务空前繁忙的情况下产生和发展的。一个比较完善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应包括信息采集、加工、传递、保存4个基本环节,核心任务是向各类办公人员提供所需的信息,能把基于不同技术的办公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连成一体,将语音、图像、文字处理等功能组合在一个系统中,使办公室具有综合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可见,办公与管理的自动化是对传统的管理方式的挑战,是科技向管理部门的渗透,是办公方式的一次革命。 目前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总体水平较低,现有物流企业多数正处在转型和发展时期,如果各自独立开发和应用企业内部办公系统,则存在诸多问题,如: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成本过高等。通过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提供企业OA办公系统服务、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服务,当企业需要使用这些系统时,通过身份确认后可下载或在线安装这些应用系统,并以收取中小物流企业用户租金的方式来出租。 .4.2.3数据交换功能 .高强度身份认证功能 互联网是完全开放的网络,传统的基于“用户名 口令”的认证方式,安全强度低,无法满足业务系统的安全需求。 .安全传输功能 用户通过互联网访问物流交换平台,定单等敏感数据需要进行安全防护,以保证传输过程的安全性。 .责任认定功能 交换平台作为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与生产厂商和物流厂商都有敏感数据交互,系统要通过技术手段保障业务交互过程敏感业务操作的安全性。 .4.2.4资质认证与信用服务功能 .资质认证服务功能 依据货运业务内容,整合共享居民身份证、道路货运行业从业人员、车辆、业户资质信息提供资质认证服务,并保证信息安全真实有效。 .多种发布方式功能 依据不同用户群体的实际需要,建设门户网站、呼叫中心等多种交互渠道,实现用户多渠道、多方式、高效便捷地获取服务。 .4.2.5全方位及时客户服务功能 .客户管理功能依据系统服务对象不同,对企业级客户和个人客户进行资料管理; .短信呼叫功能 提供业务咨询、查询、投诉等基本服务,对业务介绍、信息发布、客户调查、信息反馈等内容进行信息推送; .语音呼叫功能 依据不同用户群体的呼叫需求,提供自动语音应答功能,提供自动续接功能,提供呼入、呼出功能,能进行用户业务咨询、查询、业务投诉等多项服务需求 .互联网呼叫功能 在短信和语音之外,与用户进行及时沟通采取的第三种方式为通过互联网提供呼叫需求。互联网需求能够区分VIP客户与非VIP客户,能进行文字、语音互动交谈,能进行用户业务咨询、查询、业务投诉等多项服务需求。 .4.2.6车辆定位及货物追踪功能 .货物定位信息服务功能 通过GPS监控平台获取运输工具位置、运行状态信息,确定运输工具位置。 .运输工具调度功能 获取运输工具定位信息,确定运输工具位置后,通过GPS车载终端设备发布调度指令,完成运输工具调度管理。 .货物追踪服务功能 货主可通过门户网站或呼叫中心,通过货物运单号、接货人电话号码,查询货物所在位置、预计到达时间等信息,为统筹安排接货计划提供支持。 .危险货物运输监控功能 对危险品运输车辆进行实时的位置及运输状态监控,最大程度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4.2.7多式联运管理功能 .多式联运合同功能 由两种及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而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统称为复合运输,我国习惯上称之为多式联运。在进行多式联运业务之前,相关上下游企业需要进行合同处理,因此系统需要对合同进行管理。 .协作式多式联运管理 协作式多式联运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运输企业,按照统一的规章或商定的协议,共同将货物从接管货物的地点运到指定交付货物的地点的运输。 在协作式多式联运下,参与联运的承运人均可受理托运人的托运申请,接收货物,签署全程运输单据,并负责自己区段的运输生产;后续承运人除负责自己区段的运输生产外,还需要承担运输衔接工作;而最后承运人则需要承担货物交付以及受理收货人的货损货差的索赔。在这种体制下,参与联运的每个承运人均具有双重身份。对外而言,他们是共同承运人,其中一个承运人(或代表所有承运人的联运机构)与发货人订立的运输合同,对其他承运人均有约束力,即视为每个承运人均与货方存在运输合同关系;对内而言,每个承运人不但有义务完成自己区段的实际运输和有关的货运组织工作,还应根据规章或约定协议,承担风险,分配利益。 .衔接式多式联运管理 衔接式多式联运是指由一个多式联运企业(以下称多式联运经营人)综合组织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运输企业,将货物从接管货物的地点运到指定 交付货物的地点的运输。在实践中,多式联运经营人既可能由不拥有任何运输工具的国际货运代理、场站经营人、仓储经营人担任,也可能由从事某一区段的实际承运人担任。 .多式联运监督管理 利用系统信息化优势,将上下游物流企业分工合作信息以及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的商流和信息流、实物流进行实时监控。 .多式联运结算管理 通过系统,对多式联运相关物流企业进行结算管理。 .4.2.8整车运输管理功能 .整车运输运力管理 管理车辆、人员信息,车辆的保险、安检、维修、加油记录,以及运输中的事故、纠纷、理赔信息等。 .整车直发业务管理 这是针对运输企业到客户处接货后,直接送货到收货人处的运输模式的管理。 .回程业务管理 货物运至收货人处后,有货物可以跟车回场的运输模式。 .整车联运结算管理 运输企业同客户的结算以及同承运商的结算。 .4.2.9零担运输管理功能 .零担专线业务 对运输企业到客户处接货后,回运输企业的配送仓库,或客户直接送到运输企业的配送仓库后,再整车直发收货人所在地的配送仓库的运输模式进行管理。 .零担配送业务 对运输企业到客户处接货后,回运输企业的配送仓库,或客户直接送到运输企业的配送仓库后,再将同一路线的货物配载至同一辆车上,运至收货人处的配送运输模式进行管理。 .零担运输结算管理 通过系统,对相关物流企业进行结算管理。 .4.2.10城市物流配送管理功能 城市物流配送将运输管理、仓库管理以及订单管理进行高度一体化整合,其主要功能如下: .转运管理 1) 配送中心根据提单标示的数量预估使用车辆型号,安排厢式专车到位。 2)对提货数量、箱体提单号与提单进行核对,对包装箱标志进行检查,现场登记损伤情况,以此作为运输质量及货损鉴定的可信性资料。 3)配送中心实际入库有效信息与供应商确认并备案。 . 仓库验收 仓库确定实际到货物料数据和物料质量,同时将及时向信息中心和供应商提供与供应商装箱单的物料数据差异,以支持供应商完成补货流程。 .仓储管理 由于产品在包装尺寸、产品类型、销售配置标准及分拣频率上存在多样性,所以库位分配和优化作业方面需要进行精细化管理。 .订单处理 物流配送采用一票到底的作业流程,并且订单的处理过程是紧密结合信息系统开展。 1)采用一票到底的作业流程,客户根据配送单单据编号通过信息系统查询到该货物从运输开始到签收的实时状态和数据资料。 2)接收到出货通知单后,从信息系统中对出货库存进行确认,并生成分拣清单。 3)将分拣完毕后的物料数据在信息系统中进行核对,确认正确后生成配送单。 4)配送单据在配送过程中作为货物出库、客户签收的凭证文件,信息系统将跟踪货物各环节状况。 .仓库分拣 分拣作业因其复杂性经常成为物流作业中的瓶颈。产品的配置多样化大大加大了分拣作业难度,需要良好的库存管理和严格的订单监控为分拣操作打下 良好的作业基础。 .运输模式管理 降低运输风险和保证运输质量是运输模式的重要参考因素,同时,还应考虑货物的特性、加急等因素,应提供多模式的运输选择。 .在途控制 当货物在物流配送作业范围内,可通过信息系统实时查询货物状况。 .客户收货 为客户提供快捷准确的验收程序。 .4.2.11 GIS应用的功能 通过电子地图方式,方便对车辆监管和车辆监控提供直观查询和浏览,即为GPS监控平台提供支撑服务。GIS应用平台应提供地图放大、缩小、快速定位、图层打开、关闭,地图打印,地图线路等图属互查,地图最短路径选择,公里数、通行限定条件设置等操作。 .4.2.12绿色物流管理功能 .循环物流 循环物流管理功能模块能将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衔接起来,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的物资流通系统。在这个统一的系统中,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的各环节可以根据需要直接流通到任一环节节点上,这样使得物资流通过程更加便捷、高效,同时由于闭合循环物流系统能够很好的整合资源,可以更好的解决资源及保护环境。 .绿色运输管理 绿色运输指的是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排放为特征的运输,是绿色物流的一项重要内容。绿色运输的原则就是要通过有效的物流系统规划和控制,在保证物流服务目标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货车运输中的能量消耗和各种废弃物的排放,降低运输车辆对道路的占用。绿色运输管理主要包括了: 绿色运输模式:即通过信息共享的方式,结合其他几种运输方式,从而降低公路运输的比例。 绿色运输网络:对路径进行智能规划,构建路程最短的、最合理的物流运输网络。 智能路径诱导:为在城市道路中的货车司机提供导航功能,使其能快速到达目的地,减少在途时间,从而减少污染的排放及道路占用。 绿色组织模式:在城市货运体系中,通过组织模式的创新,降低货车的出动次数、行驶里程、周转量等,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绿色仓储 绿色仓储,就是要求仓库布局合理,以减少运输里程、节约运输成本,同时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其布局过于密集或者过于松散,都是不科学的。另外,所存储货品对仓储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因此,绿色仓储主要包括了: 1)能够对库位的货物配载进行智能化的管理。 2)能够对仓储环境进行监测。 3)能够对仓储进行自动化的管理。包括自动入库、出库等,以减少作业时间,降低成本。 .绿色通道 早在2005年,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交通部已经连同公安部、国务院纠风办、农业务、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开展了“绿色通道”的建设工作。绿色通道平时可用于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的优先通行,而在应急事件发生时,可以作为应急车辆的快速通道。这就需要借助于信息化的手段,对应急车辆进行管理、控制和跟踪,并对社会车辆进行甄别,以保证绿色通道不被占用,提高应急车辆的通行速度,同时避免国家财政损失。首先,系统建立一个包含所有应急车辆信息的信息库。然后,利用先进的RFID、DSRC技术,为应急车辆车辆安装电子标签,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利用专用短程通讯设备与传感器网络,在车辆经过绿色通道时对电子标签进行读取,并将读取到的信息发送到服务端进行比对,对运输车辆的身份进行审核,避免普通运输车辆蒙混过关。同时,可以记录应急车辆的运行位置,以便让管理者及时掌握车辆运行状态,及时对应急车辆的运行做出指导。 .4.2.13应急物流功能 .日常公共安全数据信息的采集与分析 对日常的公共安全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达到对公共安全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理的目的。 2.数字化应急物流预案的管理与完善 对应急预案进行数字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及应急处理能力。 .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分级与信息发布 对公共应急事件进行等级划分,并通过多种途径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动态的应急物流辅助指挥与决策 利用计算机辅助决策,对应急物流的运作进行指挥与决策,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最大力度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应急物流运作过程的可视化监控和实时控制 对应急物流的过程进行可视化的监控与实时的控制,减少物流周转时间,避免错误的物资投送,提高应急物流的准确率及快速性。 .现场应急物资需求信息的实时获取与反馈分析 通过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实时获取现场的态势,以及时调整应急物流策略,保证应急物流的效果。 .应急物流运作效果评估和应急能力评价 对应急物流的运作效果和应急能力进行评价,为提高应急物流处理能力提供依据。 .应急物流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功能 建立一套协同办公体制,共享应急物流信息,同步各部门业务处理,提高应急物流的反应速度以及应急反应的能力。 .4.2.14逆向物流管理功能 逆向物流为与传统供应链反向,为价值恢复或处置合理而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消费地到起始点的有效实际流动所进行的计划、管理和控制过程。 .逆向物流信息的采集与分析 对日常的逆向物流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达到逆向物流资源合理安排的目的。 .退货型逆向物流管理 对在供应链物流中形成的投诉退货、商业退回型物流进行管理。 .回收型逆向物流管理 对生产报废、日常货物回收进行包装、运输等管理。 .逆向物流资源管理 利用系统信息化管理,对进行逆向物流的各项人力、物力资源、逆向物流类型进行管理。 .4.2.15 3G智能手机应用软件功能 .信息查询的功能 通过智能手机,方便的进行各种信息查询,比如诚信情况、企业资质情况、从业人员情况等。 .信息发布的功能 需要能通过手机发布信息,比如运力的供求信息等。 .实时定位的功能 需要能能通过手机进行实时定位,一方面使司机了解自身的位置,另一方面,需要将位置信息发送到后台服务器,以供货主或者管理人员查询。 .数据采集的功能 需要能通过手机进行日常办公中的数据采集,包括工作任务下载、工作状态上报、货单扫描等。 .导航服务的功能 需要能结合手机的实时定位,为司乘人员进行导航服务,使其快速到达目的。 .货物追踪的功能 货主需要利用手机短信或者GIS方式,对货物的在途情况进行全程的跟踪,以增加运输过程的安全性。 .4.2.16 RFID应用管理功能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技术,是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RFID系统通常包含电子标签和读写器。电子标签可以存储数据,包括所标定物体的ID和其他相关的属性信息。目前,标签存储容量可达数兆字节,能满足大部分应用的需要。读写器对电子标签数据进行读写,并且与后台信息系统通信,从而实现对各种标定物体或设备在不同状态的自动识别和管理。RFID识别技术由于具有非接触、快速、安全、可同时读取多个标签等优点,有着广阔的应用领域和良好的应用前提,特别是在仓储管理系统及危化品运输管理系统中,代替手工操作,实现数据的自动、非接触式采集,不但能成倍提高工作效率,也能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 .5性能需求分析 .5.1 系统可用性 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主要为物流企业和货主提供实时的物流业务服务,所以要求系统具有高有效性,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正确性。 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信息量大,数据复杂,各系统的运行效率直接影响到平台内部及周边应用系统的运转效率。因此,要求系统响应时间应不超过2-5s,系统发布信息的刷新周期应不超过30s。查询服务网站每天不少于100,000次的浏览量,每次浏览(查询)的响应时间不得超过5s;呼叫中心每天不少于10,000人次的话务量,排队量低于5%;内网门户每天不少于10,000此的查询量,每次查询的响应时间不得超过10s;内网门户支持不少于300人同时在线。 为满足平台管理人员的应用需求,所有业务系统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界面设计上应尽量友好,简单易用,同时符合用户的业务操作习惯,最大限度的降低系统使用的复杂程度;发布系统应充分考虑公众的语言习惯和操作水平,尽量减少专业词汇的使用以及专业操作的设计,做到内容表达上通俗易懂,操作上简便易行。 .5.2 系统可扩展性 随着交通的不断发展,物流管理与服务工作也将不断产生新的需求,物流信息化建设也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本次工程的建设成果将作为物流信息化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平台设计和建设上要充分考虑物流信息化建设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的扩展需要。 .5.3 系统可靠性 不同的应用功能需求对于平台可靠性要求有所不同,对于信息服务、车辆监控而言,系统需要7*24小时连续运行;对于安全管理而言,系统需要7*24小时连续运行。系统可靠性达到99.9%,不存在“单点故障”。 .5.4 系统的存储要求 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因为涉及基础数据和业务应用两大类数据,涉及物流企业、车辆、船舶、从业人员等多个方面,不同的数据访问频率及数据产生量的大小均有所不同,根据对运输企业服务需求的调研,确定系统的存储需满足以下方面的要求:业务数据存储设备应能够满足存储5年内所产生的数据量。 第五章 项目总体方案 .1建设原则和策略 .1.1建设原则 .中立性原则 中立性原则指本项目将严格保持中立,在平台的运营和管理过程中,不偏向参与物流业务的任何一方,亦不与第四方物流企业形成业务竞争关系。 .包容性原则 包容性是指本项目与市场上成熟的物流信息平台相包容,平台上所有的行政资源社会化,向第四方物流(物流信息服务)企业开放,鼓励并帮助他们制作与平台相通的接口,让物流信息资源充分的实现共享。 .标准化原则 标准化指物流标准代码、数据传输规范、基础术语规范和物流通用接口首先使用部推广应用的基础标准,对市场上尚未统一的标准(如交换单据规范、应用标准规范等),本项目将充分考虑第四方物流企业和产业链各个环节企业的信息化需求,组织研究拟定统一的物流信息化标准,并在平台上发布。 .共同建设原则 本项目的建设按省市共建和政企共建来实施,项目实现与市州对接,并向市州提供技术支持和通用软件的培训推广应用。与第四方物流(物流信息服务)企业联合研发应用软件,平台主要开发第四方物流企业不能做、不愿做或做不到位的,同时又是物流行业亟待解决的物流信息系统和软件,为物流企业提供更适宜的市场化运营项目、产品和服务。 .1.2建设策略 本项目的总体建设策略是:政府投资为主体,筹集社会资金参加建设,平台运行维护实行公司化管理。即在省交通运输厅领导和监督下,由联合运输办公室指导组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负责平台建设、研发、运营和维护。对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采取与科研单位合作的方式。建设内容上,采取先易后难,分步进行,分期实施的策略。 5.2建设目标 .促进物流信息共享 通过物流资源的横向整合,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社会物流资源、共享物流信息、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升物流全过程的整体运作水平。 .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通过物流资源的纵向整合,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推动物流企业管理信息化,优化作业流程,支持新的营销战略,帮助企业提高市场反应、科学决策能力,成为物流企业及物流干系人的业务开拓和企业管理的工具。 .推进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 实现与政府部门、金融保险、工商税务、工业生产、商贸流通等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和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对接,促进物流行业信息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提升交通物流科技贡献率 利用先进的IT技术,结合物联网的理念,打造智能物流产品,通过行政资源社会化,让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成为工农商贸企业及市民百姓物流服务的帮手,交通物流主管部门的抓手,提升交通物流科技贡献率。最终成为区域内技术先进、系统完善、企业需要、适应市场的交通物流信息共享平台。 .3总体建设任务 .各类场地(办公场地、中心机房场地、平台运营演示监控中心场地)的租赁与改造; .进行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软硬件建设,包括网络系统及中心机房、宽带连接、服务器购置、试验仪器设备的购置、办公环境的建设、客户服务呼叫中心的租赁、平台运营演示监控中心的建设等; .平台建设; 1)中心数据库的建设; 2)通用接口的开发; 3)数据交换平台的建设; 4)平台管理系统包括:客户服务系统、客户资源管理、权限管理系统、应用服务管理、指数统计分析等; 4.在平台基础上,建设物流信息公共服务系统,行业监督、统计、诚信管理信息系统,运营及交易管理信息系统; 1)物流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包括门户网站的建设,物流互动搜索网的建设,公共车库信息系统的建设,绿色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 2)行业监督、统计、诚信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信用评价体系的构建、信用评估保证系统的建设、电子政务资源的整合、信息查询与统计信息系统的建设; 3)运营及交易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大宗、整批物资物流信息系统及通用软件,零担快运信息系统及通用软件,多式联运货代系统及通用软件,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及通用软件; .开发智能物流信息系统,包括通过RFID技术,实现智能仓储和货品自动识别;通过GPS、移动基站定位技术,实现对运输工具的定位跟踪;通过温控感应器、视频录像等技术,实现特种物品的安全运输; .完成人员培训及示范应用的推广,并鼓励和支持成熟应用系统的接口改造,使其能接入到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中来; .形成和完善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与运营模式上的保障体系,确保平台顺利建设、长效运行、可持续深化提高; 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步骤,分为平台建设筹备期、管理中心建设期、公共信息系统建设期、物流通用软件建设期。这几个建设期是交叉重叠的,经过五年的建设,平台将形成良性发展的机制,实现自主运营、自负盈亏。 .平台建设筹备期(2011年8月-2011年12月) 平台建设筹备期的主要建设任务是:完成平台的总体设计、报批立项,数据中心规划,确定合作伙伴,组建和培训开发团队,启动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 .管理中心建设期(2012年1月-2013年6月) 平台建设期的主要建设任务是:数据中心建设、门户网站的建设、管理中心所有管理系统及软件的开发,智能物流软件和产品的研发、外围资源的互联互通建设; .公共系统建设期(2012年10月-2013年12月) 公共系统建设期的主要建设任务是:整合成熟的物流信息商业系统、自主开发市场上没有的或不成熟的公共信息系统; .通用软件建设期(2013年5月-2015年10月) 通用软件建设期的主要建设任务是:完成与主流物流企业ERP软件和工商企业ERP软件的整合和物流信息标准化改造,其中包括物流企业通用网站的建站系统、物流企业网站空间托管和网站服务器托管系统建设。 .4总体设计方案 .4.1总体架构 本项目总体构架见附图一。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主要由网络平台层、主机及应用支撑层、数据资源层、综合应用服务层,以及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建设与运营保障体系等组成。其中: .网络平台层 网络系统是工程建设的基础性系统,包括网络链路的重要节点设备,主要有交换机、硬件防火墙等。 .主机及应用支撑层 主机及应用支撑层包括主机系统、存储系统及应用支撑软件。 1)主机系统及存储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部署所需的各种硬件设备,主要有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磁盘阵列、磁带库等,根据本项目的功能及性能要求进行设备的合理选型。 2)应用支撑软件是实现系统功能所需的各种应用软件,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服务器中间件等,根据本项目功能及性能要求进行开发和选型。 .数据资源层 数据资源层是本项目建设的重点,包括数据交换平台、通用接口和数据资源库。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和通用接口将各类交通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对多源数据进行梳理、挖掘,形成为各类应用提供服务的集成数据环境。 .综合应用层服务 综合应用服务层包括本项目建设的四大类应用系统及一个平台管理系统,物流信息公共服务系统;行业监督、统计、诚信管理信息系统;运营及交易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查询服务系统;平台管理系统。 5.安全保障体系 安全保障体系为本项目提供安全支撑,主要依据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与安全技术规范,实现对系统各个层面的安全保护。 .标准规范体系 信息标准规范体系是指本项目建设中应该遵循相应的国家、地方物流标准体系,为系统今后的扩展及数据交换奠定基础。 .建设与运行保障体系 建设与运行保障体系是本项目得以顺利开展与建设成果得以巩固发展的重要保障,主要通过制定一套科学的长效运行机制,包括数据采集、交换相关制度、系统运行维护制度等,保障信息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与可持续发展。 .4.2 系统架构 系统的总体架构采用SOA的形式 体系架构的核心本质是实现服务和技术的完全分离,从而达到服务的可重用性。它将整个平台上所有的应用看作是由一些不同规模、能跨越平台边界以及能实现特殊功能的服务集合所构成,并在这些服务之间通过定义良好的、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的接口进行联系,使此类系统可通过一种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采用SOA在更大范围上达到信息共享,实现高度的互操作性和可扩充性, 最终起到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SOA体系结构如图所示,由服务资源、用户和服务注册发布构成。Web Service作为SOA的主要实现方式,它提供的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的标准化接口能为SOA应用模型的实现提供较好支持。其中,服务资源采用基于XML统一的Web服务描述语言(Web Service Definition Language,WSDL)来描述服务,并且需要注册发布才能生效;由于服务描述的统一性,用户在通过身份验证后可通过服务查询总线查询所需的服务并调用服务。 .4.2平台的网络拓扑结构 根据建设目标和内容确定项目的网络拓扑结构图如附图《图一 系统网络拓扑图》所示。 .5 工程边界 .5.1 与在建、已建工程的关系 .与已建工程的关系 目前已建设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都是本项目的基础,是数据源,本项目将对这些信息平台的数据进行整合,并通过建立合理的数据标准的管理机制,对数据进行及时的更新;同时,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可利用本项目建设的数据交换平台和集成的数据环境,共享开展业务所需的各类数据资源,实现业务协同。 .与在建工程的关系 本项目将与“十二五” 规划中的“交通运输信息化基础支撑体系建设工程”进行共建。 系统软硬件支撑方面:系统基础软硬件支撑将由交通运输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试点工程自身提供。 应用支撑方面:应用支撑由交通运输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试点工程自身提供。 信息交换共享方面:本系统为基础支撑体系工程提供的数据:物流供应链上运输工具的分布信息、待运货物分布信息、行业供应与统计等。 基础支撑体系工程为本系统共享的数据:GIS基础数据及属性数据、车船定位数据、货物跟踪数据等。 .5.2与后续工程的关系 本项目为后续工程提供了相对完整的技术、服务和管理体系框架,后续工程将依托总体框架,本着交换共享、服务统一的原则进行建设,将需要共享的数据统一由数据中心进行管理。后续系统的建设与开发,都将依托与本项目所提供的数据与服务。在后续的工作中,将继续完成其他5类物流公共系统、8类通用软件、3类智能物流的建设与开发,并完成外围资源的整合。 其他4类物流公共系统包括:快递资源信息系统、冷链物流信息系统、运输车辆甩挂系统、结算与支付系统。 其他7类通用软件包括:物流企业ERP、物流园区管理软件、库场资源管理软件、客户关系管理软件、水运业务管理软件、企业财务管理软件、供应链管理软件。 其他3类智能物流包括:运输车辆管理软件、GPS车载终端软件、智能停车场管理软件。 第六章 详细建设方案 .1标准规范建设内容 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数据采集、整合、交换依据按照国家、交通部、物流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数据资源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存储、共享、交换,相关标准、规范如下: .GB/T 18354-2001 物流术语; .GB/T 19680-2005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 .JT/T 132-2003公路数据库编目编码规则; .JT/T 414-2006道路运输电子政务平台信息分类与指标; .JT/T 415-2006道路运输电子政务平台 编目编码规则; .JT/T 655-2006道路运输电子政务平台 数据交换格式; .JT/T697.1-2007 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 第1-7部分; .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基础交换网络标准和应用规范 .2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建设方案 .2.1数据内容分析 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涉及到的数据范围广、数据量大,需要对数据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设计。平台中各个系统在数据内容的需求上既有为满足本系统功能的个性特色数据,也有一部分共用数据;有变化较为频繁的动态数据,也有基本固定不变的基础数据。我们按照数据资源规划的思想,对各系统需要的数据进行整理、合并,数据库分为基础数据库、业务应用数据库。 .基础数据库 基础数据库包括具有全局性、基础性特征或者更新频度小、基本没有变动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基础属性信息数据库 2)空间属性信息数据库 )水路基础属性数据库 4)运输经营业户基础信息数据库 5)船舶基础属性数据库 6)从业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库 表5-6 从业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库 7)运输营运车辆基础信息数据库 )物流法律法规信息数据库 表5-8物流法律法规信息数据库 9)物流知识数据库 2.业务应用数据库 业务数据库对各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支持,数据变化比较频繁,其中包括货运交易信息数据库、物流设施设备供求信息数据库、货运与物流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车船定位信息数据库、交通工具维修与救援信息数据库、政府行业监管决策信息数据、仓储数据库、园区管理数据库等。 1)货运交易信息数据库 2)物流设施设备供求信息数据库 3)货运与物流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 4)车船定位信息数据库 5)交通工具维修与救援信息数据库 6)物流业务应用托管信息数据库 7)政府行业监管决策信息数据库 8)仓储数据库 6.2.2异构数据采集、交换方案 .数据源及采集方式 基础数据: 2.异构数据采集交换实现方案 数据的交换共享是对交通行业各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相关部门的信息进行交换与共享,以供各应用系统使用。数据交换共享应以面向服务体系结构(SOA)为框架,以服务总线技术(ESB)为基础,采取松耦合方式构建。并且能够提供跨系统数据交换服务,能够对数据转换和传输过程实现集中统一控制和规范管理,同时还能保证各业务系统的独立性。 数据管理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安全体系及管理机制,对数据交换整合后的数据资源,包括现有交通各业务系统数据、其他部门相关业务数据和物流信息系统新生成的业务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为数据中心提供安全和标准化的数据资源。 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数据来源于各业务数据库或电子文档等多种形式,在技术实现上主要是通过异构数据采集和交换系统,制定数据交换策略和任务,实现业务数据的采集、接收、抽取、传输、路由、转换等功能,最终将数据加载到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数据库中,并针对各数据主题,实现数据库的目录管理。 具体来说,“数据交换服务”通过数据交换服务的支持,可实现对各数据交换节点进行注册管理、实现交换任务的统一设计和部署、实现数据交换的流程管理以及节点间数据传输的路由支持。数据交换支持主流的消息服务器,如标准的JMS服务器;消息服务器可以使各交换节点进行数据传输时建立松耦合关系,并保证数据不丢失,提高整个系统的可用性。 “数据交换节点”负责具体的数据交换和ETL功能,具体实现数据抽取和装载,相当于交换适配器作用。对于数据交换服务端来说,它们屏蔽掉了异构数据源的复杂性。该类数据交换节点位于通过广域网或局域网相连的远程数据源端,这些数据源可能是各业务平台(系统)的业务数据库,也可能是信息资源整合中心的资源数据库。对数据交换服务来说,不管是业务数据库还是资源数据库都看成是远程数据源。该类数据交换节点完成对这些数据源的抽取(Extract)或装载(Load)工作,它们之间可以直接点对点通讯,也可以通过交换服务端的消息服务器进行通讯。该类数据交换节点本身具有一定的业务逻辑。如针对具体的某一数据源作特定的抽取、过滤、校验和装载工作等;另一类起数据转换处理机作用。在抽取适配器完成数据抽取工作后,可能需要对中间数据进行进一步的转换处理,例如进行数据格式的变换、数据粒度的变换或者是第三方专门开发的特殊变换。此种情况下,数据抽取后先发送到转换节点经过数据转换后再发送到装载适配器进行装载。 各交换节点(适配器)要接入异构系统采集交换服务平台需要首先进行注册。交换服务端实现下面功能: 1)交换节点(适配器)管理 首先在交换服务端新建一个交换节点(适配器)信息,主要包括ID、验证帐号/密码。新建适配器状态为“未注册”。 2)交换节点(适配器)注册服务接口 交换服务需要提供一个注册接口供交换节点(适配器)安装后进行注册。该接口调用的结果是将交换节点(适配器)的状态改写为“注册成功”。交换节点(适配器)注册服务接口同时还需要提供登录名、密码的修改功能,以及注销功能。 3)数据目录管理 数据交换服务提供接口用来接收各交换节点(适配器)报送上来的数据源结构定义文件(以数据目录方式进行描述),然后把这些备案文件统一存放到数据交换服务的备案库中;上报时,交换节点(适配器)需要提供登录名和密码。 通过对行业内各业务系统数据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可以确定数据库的统一数据视图,以制订出行业数据规范,作为行业数据资源采集交换的数据指导依据。在进行实际的数据采集交换过程中,有必要在数据采集、交换系统中以数据规范为依据进行数据目录的管理,对应数据规范反映数据基础库或业务应用数据库的数据组织索引,为配置数据抽取、加载规则及转换影射规则提供依据。数据目录以树状结构对参与交换整合的全局数据对象进行层次化组织,可以划分为类、集、子集、表、字段几个组织层次。 4)交换服务管理 ① 路由支持:交换任务启动后在各数据节点间按次序执行,交换服务提供各目标节点的通讯传输地址;各节点地址可以动态改变。 ② 不同的交换任务可以串接成一个工作流,交换服务提供运行时的流程控制和管理。 ③ 消息服务:各交换节点之间可以进行直接的点对点数据传输,也可以通过交换服务端提供的中心消息服务进行数据传输,这样可以实现交换节点之间的松耦合,提高整个分布式系统的可靠性。消息服务可以支持各个交换节点的消息队列之间对消息包进行解析、存储和转发以及失败重发等后台调度控制功能,其作用类似交换机的交换背板。 ④ 其他服务:如资源下载、各节点间信息共享等。 5)数据抽取与装载管理 数据交换节点运行在与交换服务进行数据交换的对端业务平台,数据交换节点实现源数据的抽取(包括清洗、过滤等)、转换、装载以及与底层的消息服务器进行通讯的作用。数据交换节点安装后使用前需要首先向交换服务进行注册。在部署模式上,通常一个参与交换的数据源可以部署一个数据交换节点(适配器),这个数据交换节点(适配器)同时实现针对该数据源的抽取和装载工作,并且可以部署多个抽取任务和装载任务。数据交换节点(适配器)的主要功能是需要完成对本地数据源的数据访问操作,实现数据的抽取、装载功能。具体描述如下: ① 能够通过JDBC或ODBC抽取或载入各种关系数据库(如Oracle、SQLServer、DB2、Sybase等)的数据; ② 能够抽取或写入非结构化数据源如文本文件、XML*、Excel*、JMS消息等数据; ③ 抽取时,可多表联合抽取(join)、能够设置过滤条件(where子句)等; ④ 能够抽取指定字段,并能实现源表和目标表之间名称、类型、语义的转换和映射; ⑤ 数据格式检查,检查数据的格式是否一致和可用,例如拒绝包含字符的数值性数据; ⑥ 数据长度检查,检查数据的有效长度。对于char类型的字段转换到varchar类型中,需要特别关注; ⑦ 区间范围检查,检查数据是否包含在定义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区间中;例如年龄为300,或录入日期在4000-1-1; ⑧ 完整性检查,检查数据的关联完整性。如记录引用的代码值是否存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系统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为了提高效率而去掉了外键约束; ⑨ 一致性检查,检查逻辑上是否存在违反一致性的数据。 6)数据转换管理 数据交换节点同时具备多种强大实用的数据转换功能,这些功能是可扩展和可注册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更多实用的功能加入。由于业务系统的开发一般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这就造成同一种数据在业务系统中可能会有多种完全不同的存储格式,甚至还有许多数据仓库分析中所要求的数据在业务系统中并不直接存在,而是需要根据某些公式对各部分数据进行计算才能得到。因此,这就要求转换工具必须对抽取到的数据能进行灵活的计算、合并、拆分等转换操作。 ① 各类映射变换(Mapping) 映射变换不会改变输入集记录的操作码。下面假设A表是输入数据集,B表是输出数据集; 转换类型转换描述备注 对于这种可以进其实这是适配器的装载功能(见“交换节点功能和设置”一 行批量直接映 节)。用于一个数据流的最后一个环节,即把前面各变换步骤 无需变换 生成的结果集直接写入目标表中,输入数据集和目标 Schema 序、按照名称直 的结构、字段类型、顺序是完全一致的。 接进行批量映射 如果 B 表中的有 的字段映射不 A 表的一个字段直接对应 B 表的一个字段; 如果两者的类型 到,则应该有缺 直接映射 不一致,则提示必须要进行字段类型转换。A 表和 B 表的字 省值,否则该规 段数目可能不一样,排序也可能不同。 则定义不成功; 下同。 B 表的一个字段与 A 表的一个字段有一定的函数关系,可以 是各类数值、函数运算、逻辑运算、字符串操作、日期操作 函数映射 (这些函数可以参照 Oracle、SqlServer 等商用关系数据库 支持的函数关系)乃至自定义的函数关系等 字段类型 转换 支持各种日期/时间格式的转换、货币的转换、字段类型及文 本的各种操作转换;这些其实也是函数映射的特例。 A 表的多个字段的组合运算结果对应 B 表的一个字段,组合 组合映射 的形式也体现为多种函数关系;最常见的是合并,如把源表 的“姓”和“名”合并成目标表的“姓名” A 表的一个字段根据一定的函数规则拆分成 B 表的若干个字 拆分映射 段,如把“姓名”拆分成“姓”和“名” 根据字段的值及其组合形成一个条件表达式,来选择过滤源 条件过滤 表的数据。类似于 SQL 语句的 where 子句。 编码转换 当源表中某个字段为编码值,但是需要输出成对应的编码描59射,例如按照次可以通过外部关 ② 交叉变换(Pivot) 本变换产生的输出集记录的操作码都为insert。 ③ 汇总变换(Aggreation) 本变换产生的输出集记录的操作码都为insert。 ④ 操作码变换(OperationCode_Mapping) 本变换会改变输入集记录的操作码。 ⑤ 自定义转换规则(Custom) 上述转换规则是交换平台内置的转换类型,不可能满足所有实际的数据交换需求,为此交换平台还需要提供一个支持调用第三方开发的自定义转换规则的框架。每个自定义的转换规则,都要接收一个输入的数据集或无需输入,但是一定要输出一个数据集。 )交换任务设计与部署 交换任务设计具体包含如下内容: ① 交换任务元描述:包括任务编号、类型、描述、版本号等; ② 源表结构和目标表结构的引用,可以从表结构库中引用多个源表结构和一个目标表结构; ③ 针对一个或多个源表结构,定义好数据抽取步骤的规则,例如指定一个或关联两个以上schema,给出关联字段、过滤条件、抽取哪些字段以及相应的映射规则、增量抽取规则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引导交换节点(适配器)如何构造sql语句来抽取数据; ④ 定义中间转换步骤的定义:选择系统支持的转换步骤类型,定义出多个转换步骤及其相关参数;连接好各步骤(包括抽取和装载)之间的前后顺序;具体有哪些转换规则类型见“转换步骤的功能类型列表”所述; ⑤ 针对一个目标表结构,定义好数据装载步骤的规则;这些信息可以引导交换节点(适配器)如何构造sql语句来装载数据; ⑥ 交换参数的定义:用于传递给交换节点(适配器)的参数(不是必须的,有的场景中适配器在工作时可能需要传递一些参数); ⑦ 定义任务的触发模式:包括定时触发、手工触发、事件触发等; ⑧ 任务激活设置——此项交换任务是否启动。激活后,任务设置信息才能被允许下载到交换节点(适配器)端; ⑨ 最后,定义好的交换任务可以共享、重用,既可以在本地使用,又可以迁移到别的节点供二次定义使用,以尽可能减少重复劳动; ⑩ 交换任务部署:交换任务在设计好之后,还需要对其进行部署,指定该交换任务的参与各方,具体来说即需要指定交换任务中定义的每个步骤分别在哪个节点执行。 .2.3数据库建设方案 系统要进行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应用,就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而资源整合的前提就需要建立一个全域范围的信息资源模型,对各类信息资源(包括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一个完整的描述。利用信息建模技术和方法,按照合理的规则进行建模归类,从而建立起全域范围的资源模型。通过资源模型的设计,确定信息采集和共享服务的规划设计范围、模式和标准。从而提升数据库的访问效率。 数据库管理采用集中存储和管理的数据中心模式,提供数据的分类分层管理,支持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实现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在这种方式下对分布式的多源数据进行透明访问,根据事务处理和辅助决策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支持对不同渠道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整合,提供一致性、完整性分析。 在数据库构建中将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数据库分成3大类,分别是基础数据库、业务应用数据库、共享交换数据库。其中: 基础数据库用于存储基础数据内容,基础数据库是应用系统数据库的基础和支撑,是应用系统数据库重要的数据源。包括道路运输经营业户信息数据库、道路从业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库、道路运输营运车辆基础信息数据库、物流法律法规信息数据库、物流知识信息数据库等,从而为现有业务系统运行和决策分析提供支持。 业务应用数据库为各个应用系统服务所需数据,对应于本次工程的各应用系统,业务应用数据库包括货运交易信息数据库、物流设施设备供求信息数据库、物流采购与招投标数据库、车辆救援信息数据库、危险货物运输监控数据库、物流企业业务托管数据库以及在上述数据的基础上为行业管理和政府决策服务的决策分析数据库等。 交换数据库主要实现物流公共信息系统与其他行业业务系统数据资源的交换共享。其中包括工商、海关等。 6.3应用支撑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方案 .3.1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3.1.1 中心数据库 数据中心是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核心数据库,包括物流行业的数据资料、物流企业的会员资料、车船的动态信息、承运人资料、实时的物流信息、物流行业资讯、金融业务、保险业务、电子商务等信息。数据中心不仅为物流全行业提供数据交换,同时对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上的客户信息、物流供求信息、车船动态信息、港站库场信息和业态动向,进行专业化的分析和统计,为行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数据模型管理 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统中,数据可以分为技术数据和业务数据,为了更好的进行数据的统一管理和进行业务指导、监控,需要各项业务实现数据模型设计规则的引入,进行数据模型的设计、变更管理,并进行数据模型的导入和导出。 .数据查询分析和统计 数据中心数据查询包括平台门户对于公众服务信息数据查询、企业针对业务进行的数据统计分析、企业用户针对行业动态进行的专业化查询、平台管理者对于系统客户情况、物流供求情况以及各项业务动态信息进行查询统计数据中心的管理和使用人员可以通过直观的方式访问数据中心的技术和业务数据,通过对象的名称进行精确或者模糊查询,并对查询结果进行分析和导出。 .数据中心数据组成 数据中心数据包含基础数据和业务应用数据。 基础数据库包括具有全局性、基础性特征或者更新频度小、基本没有变动的数据,包括道路运输经营业户基础信息数据库、车辆救援、维修企业基础信息数据库、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库、道路运输营运车辆基础信息数据库、道路运输企业自有车辆信息数据库、物流法律法规信息数据库、物流知识信息数据库等。 业务数据库对各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支持,数据变化比较频繁,其中包括货运交易信息数据库、物流设施设备供求信息数据库、物流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物流采购与招投标信息数据库、物流企业业务托管数据库等。 .3.1.2 通用接口 物流通用接口(Open Logistis API)是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一个核心组件,它是整个平台个应用的共用模块,是其他应用服务系统的基础。把物流通用接口向平台外开放,是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突出功能,是平台外围资源进入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入口,也是同其他物流信息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和物流信息互联互通的标准化通用接口,通过资源接口,平台可以获得电信运营商的通信资源、金融保险的服务资源、物流行业的其他信息资源等,推动物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通过通用接口,完成如下功能及数据的交换:权限服务、商家体系、通行证服务、货运信息、优化配载、支付结算、货单竞标、电子名片、物流搜索、网站建设、三证查验、车辆管理、仓储管理、条码管理、语音电话、货单跟踪、车辆跟踪、OA系统、CRM系统、HR系统等。 .3.1.3 平台管理中心系统 管理中心实现对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管理功能,包括客户资源管理、平台资源管理、平台权限管理、应用服务管理、物流指数统计分析等。 .客户资源管理系统 客户资源管理系统是本平台的管理后台,平台上的每一个应用系统和软件都会有相应的客户资源管理系统,它的核心作用是对平台上所有的干系人,进行角色定位的管理。 该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子系统: )会员管理子系统 凡是在平台上获取信息企业用户(包括货主、车主、物流企业、第四方物流公司等)都必须先免费注册为会员。再根据所需服务的不同,可选VIP、包月、包年等各种高级会员服务;根据客户需求的不同,高级会员服务也应有所不同。 采用CA认证体系,包括对用户的身份验证、物流单据的认证、与外部认证的接口。 高级会员服务子系统 系统能及时响应高级会员的需求,技术上需要实现VPN,网页支持SSL协议等来保证高级会员交易安全和客户信息保密。 个性化推荐子系统 通过数据挖掘,向客户推荐个性化的、符合客户选择标准的物流服务提供者或物流服务需求者。 .平台权限管理系统 本平台上拥有很多资源和数据,为了确保这些资源和数据的安全和使用价值最大化,必须使用权限系统来进行合理的分配和控制。它的核心作用是对平台上所有的角色,进行权限的分配和管理。权限管理负责授权用户、检验权限控制其进入系统。该系统还应采用保存用户操作日志的方法,必要时可对用户操作进行查询、跟踪。 .应用服务管理系统 应用服务管理系统是本平台业务资源的大管家,它管理着平台上所有的资源,包括数据资源、业务资源、标准体系、物流通用接口、通信协议、接口规范等,同时还管理这外围资源平台和系统的接口规范、接口软件和接口说明等数据。 该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子系统: )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使交易平台上所有基础数据保持及时性和一致性。具体有以下功能: 基础数据资源维护:能够高效、合理地更新、维护平台上的各类基础数据。包含公路水路基础数据、公路水路空间数据、车辆船舶基础数据、经营业户基础信息、从业人员基础信息、营运车辆基础信息、物流法律法规信息 发布信息的同步:保证客户在已联网的任意信息发布平台上所发布的有效信息都能及时准确地同步到其他信息发布平台上。 物流服务干系人间的关系管理:维护平台上各物流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关系信息,如总公司-分公司等;维护平台上各物流服务需求者之间的关系信息,如总公司-分公司、供货商-零售商等;维护平台上各物流服务提供者和物流服务需求者之间的关系信息,如产业链关系等。 平台交易初始化管理子系统 提供平台交易所需做的初始化基础设定工作,主要功能包括: 交易单据设定:设定平台上甲乙双方进行数据交换的单据种类,设定每种单据字段域对应的接口格式。 交易流程设定:设定单据发送、接收的流程规则,设定好后系统将按该规则进行数据发送、接收校验。 数据交换子系统 数据交换服务包括了通用接口、格式转换、数据发送接收、传输、存证、编码翻译和数据拆分合并等一系列的过程。 该子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格式转换:将数据从第三方信息平台的接口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成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接口的数据格式,以及其反向过程。 编码翻译:对发送数据中的业务信息进行编码,在接收数据后对已编码的数据进行翻译以便提取出业务信息。 数据拆分合并:将某一第三方系统同类数据合并为同一接口数据统一传送给平台,以及将平台发出的数据根据第三方系统要求拆分的过程。 .物流指数统计分析系统 物流指数统计分析系统主要是对本平台上的客户资源、货源信息、车源信息资源,库场利用率、物流供求信息和行业动向,进行专业化的分析和统计,为行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3.2 物流信息公共服务系统 .3.2.1 平台门户 物流信息网是本平台的门户网站,是第四方物流企业软件产品和系统功能的宣传窗口,提供数据交换中心管理、服务交换服务器管理和公众服务信息管理等功能。 .数据交换中心管理 门户提供数据交换服务器的管理,参与物流平台信息交换的各个数据交换服务器,必须在门户管理中心进行注册,并为之分配内网外地址编号,以保证单点数据交换服务器的安全性、唯一性。 2.服务交换服务器管理 平台门户对服务交换服务器的管理,包括服务交换服务器的注册和管理、服务提供商提供服务的注册及管理、平台服务函数的发布和管理、服务函数业务规则的管理和指定等,同时监控各服务交换服务器的运行状态和各服务商注册服务的质量。 .公众服务信息管理 展示平台的建设情况、建设成果,包括:平台的系统公告、行业新闻等资讯信息进行发布和管理;提供平台推出的通用软件、非通用软件的介绍、下载功能;对接入平台的其他相关系统或平台进行介绍和链接发布等功能。 同时平台门户汇聚从平台通用软件以及其他相关系统采集的公共信息,为企业提供自主订阅的功能,主要包含资讯信息、行业动态、公共服务信息等相关信息,同时平台提供对此类信息的数据挖掘,如货物流量、流向、运输量、资金使用流量等进行行业信息统计,为用户提供最新的行业分析数据。同时平台提供对于大众用户的注册、登录管理功能。 .3.2.2 物流互动搜索网 物流企业互动搜索网将收集全国所有的物流企业资料、联系方式和业务特点,展示物流企业风采,供企业货主和大众查找,成为行业专用搜索平台。 平台为每个物流企业提供网站平台建设,让物流企业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营销型网站,它可以租用平台提供的空间,也可以使用企业自己的服务器。该网站具备网络营销的功能,可以直接为物流企业带来业务,同时它还将成为物流企业使用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各项功能模块的管理后台和企业办公。 物流互动搜索网是帮助物流企业实现网络营销的工具,成为物流企业扩大业务的必备手段。随着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应用和推广,它将聚集大量的人群进入物流互动搜索网,形成物流社区。物流互动搜索网还将为大家提供一个具有休闲娱乐的区域,主要提供博客、论坛、购物等服务。 .3.2.3绿色物流信息系统 .循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数据管理功能 数据管理是循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功能,结合RFID技术,在货物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其进行持续的跟踪,直到最后回收入库。 )逆向物流功能、 循环物流信息系统可以根据存储在系统内的废旧回收产品处理清单对存储在系统内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和分类加工,转换成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这个功能可以用于支持循环管理决策,优化循环物流管理。如:对产品再生处理信息进行分析,得出循环物流处理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利用该信息改进循环流程优化设计,相应降低循环物流处理成本。 .绿色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1)运输组织管理功能 基于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数据,将多家货运企业的运力进行智能匹配,从而实现联合运输,减少车辆出动次数,达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排放等目的。 2)绿色运输网络管理系统 通过GPS/GIS技术,对运输车辆进行智能导航,使得车辆能快速的运行在具有绿色通道的高速公路上,从而减少在途时间,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并且保证货物的新鲜程度。 .绿色仓储信息管理系统 即借助于RFID技术,传感器及传感器网络技术,对仓储环境进行监测(如温度、湿度情况等),从而保证货物的质量。绿色仓储主要包括: 智能仓储决策模块:借助于称重传感器、视频监控等手段,并且结合货物情况,对库位进行智能配载及出入库顺序的决策。仓储环境监测预警模块:利用物联网技术对仓储环境进行监测,如果环境因素超过所设置的阀值,系统则发出报警信息。 自动化管理模块:即借助RFID技术,对出入库进行自动化管理。 .3.2.4应急物流信息系统 应急物流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模块: .基础信息管理模块 用于输入、编辑、输出应急资金信息、应急物资信息、灾害信息、地理气象信息、交通道路信息、人口财产信息等。 .日常管理模块 提供日常性事物管理工作支持,同时为应急物流各部门提供不同的信息并对其工作制定计划,还能为应急物流系统物资筹措、储运及资金管理等日常管理活动提供优化方案。 .指挥监控模块 提供动态的见识、控制和指挥支持。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等方式,实时掌握应急物流行动的过程状况及进度,及时发现处理问题,确保预期目标的实现。 .应急救援辅助决策模块 提供应急救援辅助决策支持,包括应急物资、设备、人员等各类应急救援力量查询及调度,突发事故应急救援过程记录,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辑和管理等。 .应急物流行动记录模块 主要记录本次应急物流中每一次重要行动的计划、实施过程、结果、影响及经验教训等,为后续的应急物流提供可参考的经验教训。 .系统管理模块 主要实现用户管理、系统设置及数据整理、备份、修改、恢复等功能,供系统管理员使用。 .3.2.5公共车库信息系统 公共车库信息系统的简称为网上车库,又称虚拟停车场,主要为公路物流企业提供大量、诚信、优质的运力资源。进入公共车库的车主和司机,将获得更多的业务机会。公共车库中车辆主要包括:普通货物运输车辆、集装箱运输车辆、冷藏箱式货车、危化品运输车辆、特种运输车辆等。 .车辆分类管理模块 提供对车辆分类的管理功能。 .车辆管理模块 提供营运车辆的加入、注销、基本资料等管理。 .车辆智能搜索模块 根据车辆所在地、车辆类型、载重、诚信情况等条件对车辆进行智能检索。 .GPS管理模块 对系统中的所有车辆进行GPS实时跟踪,保障司机及货物的安全性,同时也为车辆智能搜索提供数据支撑。 .3.3 行业监督、统计、诚信管理信息系统 .3.3.1 政府监管平台 .按时间统计道路运输经营业户、营运车辆、从业人员验证的数量、验证成功数量及变化情况; .按时间统计经营业户、营运车辆、从业人员信用等级查询数量、查询数量的信用等级分布情况及变化情况; .按时间统计物流园区的物流企业、货代企业、商贸企业、运输企业的数量及变化趋势; .按时间统计货物种类、交易情况、运输情况(流向、流量)及变化趋势; .按时间按年度统计货运业户总量变化及户均车辆情况及变化趋势; .按时间和车辆总量分组统计货运业户情况及变化趋势; .按时间和车辆技术等级统计车辆总量、占比情况及趋势; .按时间和车型划分统计车辆总量、占比情况及趋势。 .3.3.2 物流信用评估系统 物流企业信用评估保证系统是借助于可靠的外部认证数据,结合企业开展实施物流业务中的服务质量和合约履行率等量化指标,形成评估指标体系,公开公示企业诚信信誉,净化物流市场,保证物流业务顺利展开的安全体系。 五证查验系统是物流信用评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提供如下功能: .借助于国家身份证管理资源,进行从业人员身份认证; .借助于物流企业注册管理资源,进行企业身份认证; .借助于运输车辆的注册管理资源,进行车辆身份认证; .借助于驾驶证信息资源,进行驾驶员身份认证; .借助于驾驶员从业许可证资源,进行驾驶员从业许可认证。 物流企业信用评估保证系统是由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和运营的独立系统,同时它将以物流通用接口的形式,把信用服务嵌入到其他公共系统中。 物流企业信用评估保证系统采用CA认证技术,为社会公众提供运输从业人 员、车辆资质的网络认证方式,方便用户核对相关证件的真实性、合法性,并选择具有正规资质的营运车辆和从业人员委托运输业务,将有效的规范运输市场,维护正常的运输市场持续。 .3.4 运营及交易管理信息系统 .3.4.1 整车运输信息系统及通用软件 大宗、整批物资物流信息系统主要是针对干线运输的车船和物流企业打造的物流公共信息系统,让物流企业在有承运工具时能够找到货,有货时能够找到承运工具。 大宗、整批物资业务管理软件是物流企业对自有车船和合作车船的管理软件,管理的内容包括:承运工具的基本信息、承运工具运营状况、承运人基本信息和工作记录、业务运营记录、实时跟踪记录等。 主要功能描述如下: .订单管理 客户对物流企业进行咨询后,下达订单委托物流企业托运货物。企业受理业务后与客户签订大宗物流承运合同。 .仓储管理 仓储管理的合理、有效性,能够加快物流作业速度,降低仓储管理费用。仓储管理功能主要包括:货物的入库、出库管理,库区库位设置管理,在库的盘点等管理,以及对运输计划的接收、指定发车、备车等管理与控制。 .运输管理 运输管理功能主要包括:运输计划的生成、车辆安排与调度、运输路线以及车辆的在途跟踪与动态调度等功能。本模块提供接口,实现与平台GPS/GIS 系统相连,接收在途车辆的动态位置并对车辆进行实时的动态调度。 .结算管理 客户与物流企业间的结算功能以及参与运输的各物流企业间的结算功能,生成报表。 .3.4.2 零担运输信息系统及通用软件 零担物流信息系统是为零担物流专线企业打造的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在实现零担物流企业内部管理的同时,进行零担物流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零担快运管理软件是零担快运企业的ERP软件,主要功能有:货单录入、货物装车管理、货物中转管理、货物提送管理、代收货款管理、运费管理、员工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等。 零担运输信息系统主要借助于RFID技术,对货物进行标记及跟踪,能有效防止货物丢失的情况。 零担运输信息系统及通用软件对于零担业务提供配载和拼车策略、网点协作、利润分成、途中上下货、通知、条码管理、成本分摊等处理功能,包含对货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监控和管理,可以处理收货接单、网点转移、货物出入库、代收货款处理、结算等涵盖所有零担业务流程节点的全面管理。其系统功能主要包括订单管理、车辆调度管理、配货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提货管理、结算管理等诸多功能模块。主要功能描述如下: .订单管理 客户对零担物流企业进行咨询后,下达订单委托零担物流企业托运货物。企业受理业务后与客户签订承运合同,相关部门作出运输计划。 .车辆调动管理 运输车辆的基本信息管理以及实时状态监控与调度。本模块提供接口,分别实现与平台GPS/GIS 系统、RFID系统相连,接收在途车辆的动态位置并对车辆进行实时的动态调度。 .配货管理 零担物流企业按照客户要求上门取货、在站场理货、装车,等待进行干线运输。 .运输管理 在制定运输计划时,零担物流企业对于不在自己运输线路内的货物可外包给合作单位进行托运以集中优势资源、降低成本。 货物运输到达专线的乙站场时,对于超出专线范围的货物可以进行“接力式”转运,联系下一段运输线路的企业进行运输和递送。 货物运输到达专线的乙站场时,如需要经由铁路、水路或航空等继续运送的则转交给多式联运系统处理。 .仓储管理 货物到达乙站场后,卸货,理货,货物放入企业库存管理专用仓储库房。主要包括:货物的出入库管理,库区库位设置管理,在库的盘点等管理。 .提货管理 货物到达乙站场后,按照客户的需要送货上门或者由客户自己提货。 .结算管理 客户与零担物流企业间的结算功能以及参与运输的各物流企业间的结算功能,生成报表。 .3.4.3 多式联运货代信息系统及通用软件 多式联运信息系统及通用软件可以分为:运输链管理模块、订单与合同管理模块、交易服务模块、客户管理与服务模块等几个部分。 .运输链管理模块 运输链管理模块主要包括:车船基础数据管理、运输订单处理、运输车船调度(运输方式、运输路线、装卸搬运)、车船及货物跟踪查询与控制、费用结算等模块。 1)车船基础数据管理:通过对基础数据进行统一定义,完成对车船资源的集中管理; 2)运输订单处理:通过网上竞投交易后,多式联运承运人确定运输链上成员并下订单组织运输链; 3)费用结算:可以对所有的运输工具进行调度管理,包括自有的、协作的、临时的资源; 4)车船、货物跟踪查询:能够实现对选定车船等运输工具进行实时跟踪,并返回车船所在地的地理名称;查询某地点范围内所有车船的分布情况;承、托运方可以随时跟踪到车船的当前位置和状态、货物情况、历史行程记录、历史货运记录等车辆当前信息;系统以可视化的图形界面展现给用户。 .订单与合同管理 实现网上交易洽谈、电子合同签订,用户能够自主进行相关电子单证流转、处理和跟踪等信息处理的全过程信息管理,直到物流业务处理完毕。 3.交易服务 实现在物流电子商务中的综合应用信息服务及移动身份验证管理系统、交易费用结算以及网上银行等功能,能对运输过程中的客户联系、商务磋商(在线洽谈)、订单生成、合同创建等商务事务实施有效的、条理清晰的管理,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客户管理与服务 本系统主要通过建立客户信息档案,对其进行分类管理,进而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客户服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客户关系管理(RCM)—系统通过与客户交流、建立客户信息档案、与客户合作、加强与客户的关系,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提高客户价值; 查询服务: 1)流程查询—查询多式联运相关的作业流程状态; 2) 在途查询—查询货物运输途中的状态; 3) 定制信息—按照车主和货主的需求为之提供相应的匹配信息; 4)咨询服务—在线解答客户在物流运输活动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5)认证服务—包括车辆认证、用户身份认证、诚信认证。诚信认证通过建立起信用评价系统,提供信用一记录和信用评级服务,交易前,信用评级系统给予客户出具信用报告。 .3.4.4 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及通用软件 物流配送是以城市道路网为载体,以主要物资的生产地、集散地、大型超市、卖场、连锁经营为依托,通过构建具有合理规模、优良服务、先进技术的网络,为居民生活、城市管理、商业贸易等提供高效的、优质的物流配送服务。 物流配送管理软件是配送企业必备的工具,主要实现配送整个流程和各环节的管理,满足配送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业务需求和配送企业与承运人之间的业务需求,并对业务数据进行统计和管理。 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及通用软件借助于RFID技术标签,对货物进行标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智能匹配,从而达到提高配送效率、减少车辆出动的目的,进而达到节能减排,实现绿色配送。 6.3.5 智能物流信息系统 .3.5.1 RFID应用管理模块 应用管理模块通过软件接口,借助于物流信息标准,可与现有的仓储管理软件、危化品运输管理软件相结合,使之能借助于先进的RFID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并且能避免重复建设,减少企业的投入。 .与现有仓储管理软件的结合 在现有仓储管理的到货、验收、入库、移动、拣货、出库等作业环节中,进行货品、数量、位置、载体等信息的实时自动采集,并通过与现有仓储管理系统的信息交互在操作现场提供下一步的操作指示和执行情况校验,从而提高一线运作效率和准确性,实现物流仓储业务的智能化、自动化管理,且可以避免重复建设,从而减少了仓储企业的投资。 1)入库操作:利用RFID技术进行货物的自动识别,上架路线的计算和引导,上架货位的校验与跟踪,周转器具使用的自动登记,搬运设备的定位、跟踪、导航,并可与周边系统结合进行单证自动打印的相关信息的自动发布。 2)出库操作:拣货货物、货位、数量的自动识别与校验,执行情况监控与任务再分配,装车指示器及跟踪校验,周转器具的自动出库登记,并可通过周边系统进行单证自动打印和相关信息的自动发布。 3)库内移动:货物、周转器具的自动识别、移出、移入、库位的跟踪校验。 4)盘点:盘点库位的指引与到位检查(特别是立体库位的高位),货物,货位自动识别,数量自动校验。 .与危险品运输管理软件的结合 1)危险品从业人员管理模块 通过发放RFID电子身份卡进行从业人员管理,使用13.56MHz的高频电子标签卡,卡中可以存储从业人员的身份信息、培训的考勤及学时信息等。执法人员使用RFID移动执法RFID设备可以随时抽查或者检查危险品运输从业人员的身份信息(移动执法软件可以在采购设备时,要求供应商配套开发),并通过终端设备进行现场处罚。 )应急预案管理模块 通过调用制作应急预案所需的危险货物数量、性质、防护方法、处理方法 及相关的地理信息等材料,自动生成运输危险货物可能发生的紧急事件的应急预案。当出现紧急事件时,现场救援人员通过使用手持设备,远距离读取RFID标签卡,从而获得当前运输的危险品信息及系统自动生成的应急预案,方便抢险救援行动的顺利实施。 .3.5.2 3G智能手机软件 G智能手机是面向物流行业用户的移动信息化产品,是建立在自动识别技术和GPS卫星定位等技术基础之上,基于WCDMA和GSM手机开发的物流类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实现物流业务人员通过扫描、实时定位等多种方式将前端信息数据实时传给后台,实现物流信息管理的实时交互功能。 G智能手机软件主要包括如下功能: .信息查询功能 利用智能手机完成车找货、货找车的功能,并达成交易。 .信息发布功能 利用智能手机发布车找货、货找车等需求信息。 .实时定位 通过GPS、A-GPS和GIS平台,为客户提供位置服务。这样货物和司机的安全有了更高程度的保证;货主可以主动、随时了解到货物的运行状态信息及货物运达目的地的整个过程;增强物流企业和货主之间的相互信任;物流企业可以充分了解车辆信息,通过配货、调度等途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用户通过登录GIS平台来实现如下功能: 用户管理:可以对基本信息、定位时段、分组管理、终端管理等进行设置; 人员定位:公司随时可以查询员工位置; 连续定位:根据时间频率要求进行连续定位; 位置显示:货主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自己货物位置; 轨迹跟踪:定时回传位置信息实现路径跟踪,并支持轨迹回放; 短信下发:客服或调度可根据定位查找,通过短信形式下达任务及通知。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主要实现如下功能: 工作任务下载:通过手机随时随地下载工作任务及公司通知; 工作状态上报:准确反馈物流工作信息,上报货物重量、数量、和目的地等; 货单号码扫描:使用拍照解码自动采集货单号; 签字、收货地点拍照:使用图像显示签收证据; 通知货主到货:以自动回复短信的形式通知发货方该货物已签收; 远程查询:通过手机终端可查询运单状态、商品库存等信息。 .导航服务 导航服务主要实现如下功能: 支持GPS和A-GPS导航功能,物流人员或车辆可以通过实时导航顺利抵达目的地。 物流企业需要将企业内部的运力做到最佳配置,通过位置管理进行任务调度,需要根据实时路况信息和客户的门牌号码来实现实时的最佳配送路径,并需要对车辆进行中心导航服务。 .货物追踪服务 基于货物的全程跟踪。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运输环节中需要客户、承运公司、物流公司实时了解货物位置。 .3.5.3 车船定位及货物跟踪软件 为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源整合程度, 车船定位及货物跟踪系统将利用“交通运输信息化基础支撑体系建设工程”中的车船定位与货物跟踪数据,开发适用于物流行业的车船定位与货物跟踪系统。系统实现如下功能: .实时监控 )车船实时监控 车船实时监控功能主要面向物流企业和政府部门,用户通过实时监控功能可以掌握车船的位置信息、状态信息等。车船实时监控功能可以有效的使运输企业监督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了解下属车船的运行信息,同时为政府部门在处理突发紧急事件时的指挥工作提供了依据。 )货物跟踪监控 货物实时监控功能主要面向货源单位和物流企业。用户通过实时监控功能可以掌握货物的位置信息、货物状态信息等。从而为了解货物位置、货物状态、监督运输过程、制定生产决策等提供帮助。 .轨迹回放 轨迹回放功能主要面向物流企业和货主,用户通过轨迹回放可以了解车船/货物历史的行驶情况,便于运输企业查看、监督下属车船和驾驶员的工作情况,便于货源单位了解货物运输情况,监督运输企业运输过程。回放前用户可以自定义回放的电子地图,回放过程中用户可以自行调节回放速度、同时系统在明细信息中详细显示每点轨迹信息。 .报警管理 报警管理功能主要面向车主、运输企业,在报警管理功能模块用户可以设定各种发出警报条件,如盗车报警、断电报警、越界报警、超速报警、温度报警等,当车辆状态超出设定范围时系统自动向用户发送警报信息,如车辆位置、报警原因等,以便用户更快掌握车辆和货物当前信息,对突发状况尽快提出解决方案。 1)报警目标提示:以显目的方式显示报警目标; 2)紧急求援报警:当司机在被劫或遇到紧急情况时,司机触动隐蔽的手动按钮或脚踏开关,“求援”信号即时发出; 3)盗车报警功能:可配接当前各种型号的汽车防盗器,实现各种探头(门磁,红外,震动,声控等)触发的盗车报警; 4)断电报警功能:若拆除汽车主电瓶,切断主电源线时立即报警(在接有后备电池的情况下有效); 5)越界报警:在有固定路线设置了边界,而且车辆要求在边界内行驶的情况下,当车辆行驶的路线超出边界时,系统将报警。这类报警被定义为越界报警; 6)超速报警:如果某辆车或某条公路被设置限速时,当车辆的行驶速度超出限定的速度范围时,系统将报警; 7) 报警确认:在监控界面对报警情况进行确认; 8)警情日志:查询历史上车辆的报警情况和监控人员的处警情况; 9)界线设置:对那些要求车辆在界线范围内行驶的道路进行范围边界的设定。可以设置车辆可以通过和不可以通过的区域; 10)限速设置:通过该功能对车辆极限速度进行设置。可以分路段、分区域进行限速设置。系统可以预设不同的线路,每条线路上有不同的限速设置,如高速公路限速100km/h,省道限速80km/h等等,车辆在不同的线路上行驶,采用不同的标准。超速报警即可以及时显示在电子地图上,也可以通过车辆终端上的声光报警及时提醒司机; 11)区域报警:可以设置车辆可行驶区域、不可行驶区域; 12)区域进出提示:可以设置区域,在车辆进出时给与提示; 13)网管报警情况查询:用户输入警情查询条件,查询报警情况; 14)警情处理情况查询:用户输入警情发生时间段,或选择发生警情区域对已报警情处理状态进行查询; 15)警情处理沟通情况查询:用户输入警情查询条件,显示具体警情沟通情况; 16)警情分发情况查询:用户输入警情查询条件,按警情类别显示警情分发状况。 .远程控制 远程控制功能主要面向物流企业,为物流企业提供对车/船机呼叫、车/船机回复参数设计、车机限拨号码限制、遥控车辆熄火、监听车/船内状况等功能,以便运输企业能及时了解车船状况、控制调度车船行程、处理突发事件等。 1)编辑调度短信:用户可以自定义编辑调度短信发往车载设备。同时司机也可以通过车载手柄或车载显示终端设备向中心发送调度短信。车船调度短信可以群发(即向所有车船发送当前调度短信); 2)智能调度:可预设置好所有已到站/港的车/船的发车/船控制,到相应时间后,计算机自动下发相应的发车指令信息(车/船号、发车/船时间); 3)单向监听:在车船有报警的时候,管理人员可以在电脑终端启动监听功能,终端就会用打电话的形式打到某指定的电话,管理人员就可以在该电话监听车内的情况; 4)电话监听情况查询:用户输入电话接听时间范围等条件,查询电话监听情况。 .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功能主要面向物流企业和政府部门,为用户提供车船情况统计报表、驾驶情况统计报表、警情信息统计报表等服务。帮助企业掌握下属车船、司机的工作信息,对制定企业工作计划、监督司机工作行为等起到参考作用。政府部门通过统计报表可以了解企业的生产行为,加强对企业的监管。 1)车船报警记录统计:输入查询条件,可以按照年,月,天的不同级别显示车船报警记录统计; 2)车船行驶记录统计:输入查询条件,可以按照年,月,天的不同级别显示车船行驶记录统计; 3)车船行驶记录分析:输入查询条件,可以按照年,月,天的不同级别显示车船形式记录分析表; 4)车船预定区域巡检:输入查询条件,可以按照年,月,天的不同级别显示车船预定区域巡检表; 5)车船定时任务统计:输入查询条件,可以按照年,月,天的不同级别显示车船定时任务统计表; 6)车船行驶趟程统计:输入查询条件,可以按照年,月,天的不同级别显示车船行驶趟程统计表; 7)司机驾驶状况统计:输入查询条件,可以按照年,月,天的不同级别显示司机驾驶状况统计表; 8)警情分布统计:输入查询条件,可以按照年,月,天的不同级别显示警情分布统计表; 9)警情处理情况统计:输入查询条件,可以按照年,月,天的不同级别显示警情处理情况统计表; 10)调度情况统计:输入查询条件,可以按照年,月,天的不同级别显示调度情况统计表;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功能主要面向企业用户和系统管理员。企业用户可以通过系统管理功能管理下属车船资料、车船运行任务、公司工作人员资料,为企业用户高效管理智能化调度提供支持。系统管理员通过系统管理功能可以管理用户权限。为用户分配权限,用户登录系统后根据登录用户的权限,系统自动设置运行环 境及用户可使用的功能项。用户不会看到其没有权限的车船,也不能操作没有权限的功能。 1)车船资料管理维护:物流企业对车船基本信的新增,删除,修改; 2)车船定时任务管理:物流企业对车船定时任务的新增,删除,修改; 3)车船预定区域管理:物流企业对车船预定区域记录的新增,删除,修改; 4)车船类型管理:物流企业对车船类别记录的新增,删除,修改; 5)公司员工资料管理:物流企业对公司员工工资的新增,删除,修改; 6)权限管理:系统管理员对物流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权限进行管理。 .3.5.4 GIS应用平台 为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源整合程度,GIS应用平台将共用“交通运输信息化基础支撑体系建设工程”项目中规划的的GIS平台。而系统的过渡期(即厅平台未完成建设的情况下),借助商业化的GIS平台向公众提供服务。 .3.6 典型示范应用系统推广 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成功与否,关键在平台研发成果的应用和平台推动企业信息化程度的作用。因此,本项目将通过资金补贴的方式,扶持一批物流企业及园区,对本项目进行示范应用。 .3.6.1平台的应用 .整车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整车物流信息系统主要提供公路干线运输的车源信息和货源信息,其服务对象是物流企业信息部门、配货站、运输企业、货运专线等物流企业; .零担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零担物流信息系统主要是为零担物流专线企业和零担物流收获企业搭建一个公共的信息交互平台; .多式联运信息系统的应用:对式联运在我省业务量越来越大,同整车运输一样,需要公共信息系统的服务。 .3.6.2 平台市场开拓 资源整合是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重要策略,同样资源整合也是平台市场开拓的重要策略。将主流的公共信息商业系统纳入到平台体系中,通过标准接口体系实现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可以充分运用商业系统现有的客户群,推广 平台应用及服务。 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基于互联网,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决定了营销推广应用为线上、线下每个节点同步互动,才能产生“洼地效应”,让用户聚集到平台上来,逐步扩大平台的共享价值,形成平台对用户不可阻挡的利益牵引,进而达成公共信息平台真正的市场运转。 在线上,利用公共信息商业系统庞大的客户资源,将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应用及服务,直接送达每个用户的电脑桌面,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实现推广,效果明显。 在线下,利用公共信息商业系统现存的市场营销渠道,复制原有成功市场推广模式,组建快速推广团队,迅速推广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服务,对一些重点物流企业,提供技术改造和物流信息化资金支持;对物流企业的在职人员提供物流信息化操作培训,并将培训引入院校课程当中,向物流企业直接输送具备物流信息化软件技术的人才。 .4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建设方案 .4.1系统结构 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将由数据库服务器、磁盘阵列、光纤磁带库、光纤交换机、各类应用服务器、备份服务器、交换服务器等组成。 基于系统数据组成上包括了信息交易类数据、业务管理类数据、支付类数据、车辆人员身份数据等,因此对数据的保密性、高可用性、安全性要求很高。因此,推荐数据库服务器采用两台企业级服务器形成双集群系统,为各类应用提供数据服务,保证数据的高可用性。安全性问题通过系统安全建设方案解决,保密性可通过应用的实现技术手段保证;应用服务器系统推荐采用服务器建议选用机架式服务器,选用机架式服务器可以: .降低硬件成本; .简化部署和维修; .最大限度地利用数据中心的空间; .减少功率消耗。 对于交换服务器则从维护性方面考虑采用塔式服务器。 .4.2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性能需求 .4.2.1数据库服务器CPU性能要求 .数据库服务器系统 数据库服务器是各系统的数据集中处理单元,用于接收处理大吞吐量的数据流,对各应用服务器的数据访问请求进行及时的处理应答。 采用目前使用较多的基于TPCC的经验公式来对数据库服务器CPU性能要求进行估算。其计算公式为:TASK Ct S F/ T 1 C 其中: 为每日业务统计峰值交易量; 为交易日集中期内交易量比例; 为每日峰值交易时间; 为实际业务交易操作相对于TPC-C测试基准环境交易的复杂程度比例; C为主机CPU处理余量; 为系统未来5年的业务量发展冗余预留。 .交易信息服务系统 系统日均查询量约为10000次/天,根据经验数据,平均每次查询对应数据库事务数为10,高峰时期的业务量为平均交易量的2倍,则:=10000×10×2=200000; 服务大部分被访问时间集中在8:00—17:00,故取 为9小时, 根据经验取80%;参照类似系统的经验值,S取值15,C取值一般为30%~45%,参考同类型项目,取40%; 根据历史数据推算,5年内业务量(用户查询量)增长率约为20%: 将以上各数据带入公式(5-1),得: =200000×80%×15×2.48832 /(9×60×(1-40%))≈6635 .物流企业应用系统 物流企业应用系统面向广大的物流企业提供SaaS服务,满足其管理需要, 平均每天业务操作总数量约为10000,平均一次操作对应数据库事务数为20,高峰时期的业务量约为平均交易量的2倍。则: =10000×20×2=400000; 服务大部分被访问时间集中在8:00—17:00,故取 为9小时, 根据经验取80%; 取值15; 取值一般为30%~45%,参考同类型项目,取40%; 根据历史数据推算,5年内业务量增长率约为30%: 将以上各数据带入公式(5-1),得: =400000×80%×15×3.71293 /(9×60×(1-40%))≈19803 .其他系统 第三方支付平台、政府监管平台、营运车辆与从业人员资质认证平台及车辆救援与维修服务平台具有共同的特征,这些平台日常情况下不会使用,只有在产生支付需求,认证需求及救援需求等情况下才使用,因此日常情况下对数据服务器的开销很小,基本可以忽略。 综上所述,满足未来5年的需求情况下,数据库服务器的TPMC值应该大于42349。 .4.2.2存储系统技术选型及性能要求 .存储主流技术对比 目前我国大部分大型存储系统都采用比较传统的服务器存储方式。服务器存储方式的显著特点是局域网客户端通过访问存储服务器及与存储服务器相连的SCSI存储设备(磁盘阵列等)而实现对信息的存取访问。工作在这种模式下的数据传输的瓶颈主要集中在服务器上,当多个客户端访问存取同一个服务器的时候,一旦超出该服务器的处理能力的情况,无论服务器与存储设备之间是通过SCSI设备连接,还是通过高速的Fiber Channel(光纤通道)设备连接,都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存取速度的下降,从而影响整个系统性能。 为解决服务器存储方式下带来的存取瓶颈问题,采用将信息存储设备与服务器分开,网络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对存储设备的直接存取访问,这种通过网络实现对存储设备的直接存取,把存储设备当作标准网络设备的网络存储方 式就是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将使用SAN结构的存储系统,SAN的存储结构可采用基于IP的方式和FC的方式,鉴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内部各业务系统及网络设备部署集中,访问存储系统都可以通过统一的光纤交换机进行,存储系统的读取效率最大,因此,物流信息共享平台采用FC SAN方式的存储系统。 SAN架构作为业界主流的网络存储解决方案,实现了各个服务器通过光纤通道交换机与所有的存储设备建立物理连接。它具有如下优点: 数据存储的集中管理:分布式服务器可以访问一个大的集中管理的存储系统来运行各种数据共享应用,便于整个存储系统的规划和管理; 集中式备份和恢复:能满足多个服务器的数据直接高速备份与恢复的要求(与网络无关的备份),特别是这种备份可以克服传统备份的令人难以忍受的对局域网的冲击; 高性能的数据传输:不仅支持G bit/S以上的高速度、支持10Km以上的无中继远距离传输,而且具备完全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系统的高可用性和灾难恢复:在多台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上建立共享存储域网,提高了系统的高可用性,并增加灾难恢复能力; 存储容量的爆炸性增长:通过多机集群系统的方式,满足数据高度扩展能力; 易于扩展:存储系统的扩展可以通过增加硬盘和连接新的磁盘阵列系统等方式进行,不对服务器系统产生影响。而升级服务器系统,也只需将新增支持SAN结构的服务器接入光纤交换机,不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 .存储系统容量要求 磁盘阵列存储要求:根据对数据量的估算,需要存储的数据量约为35T,参照《交通运输电子政务网络及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技术指南》中配置存储系统容量的计算方法,考虑到数据转化为数据库的协议开销及存储冗余,存储容量应达到120T。 光纤磁带库要求:备份数据的方式考虑全部备份和增量备份结合的方式,需要备份的数据为系统的核心数据,数据量为全部数据的1/3左右,以每月全备份一次,每月增量备份数据为全备份数据的1/10,磁带库循环使用,循环周 期不超过半年,需要磁带库存储的备份数据的数据量约为35T,考虑到数据转化为数据库的协议开销及存储冗余,存储容量应达到120T。 .4.3设备配置方案 .4.3.1设备列表及用途说明 .4.3.2设备选型要点说明 .数据库服务器 )企业级小型机; )机架式服务器; )4颗6核3.0GHz CPU; )内存容量不小于64GB; )4块300GB热插拔SAS硬盘,1万转/分; )双千兆网卡; )双电源; .应用服务器 )机架式服务器; )配置2颗6核CPU; )内容配置容量64GB,支持ECC先进内存保护技术, 支持内存Mirror, Online Spare; )配置6块146GB 10K硬盘; )集成2个10/100/1000M-BaseT 以太网接口,支持TOE、iSCSI、RDMA; 配置2个4Gbps HBA卡;配置2个4Gbps HBA卡; )配置1个内置USB接口, 可用于安装加密狗等; )支持Windows、Linux、SCO Unix、SUN Saloris等操作系统。 .交换服务器 )塔式服务器; )双核2.6G CPU; )集成千兆位自适应网卡。 .光纤交换机 )配置16端口光纤交换机; )所有端口均能以1、2和4 Gbit/sec(全双工)速率运行; )1个4Gb/s的光纤交换接口; )16个短波SFP接口; )16根15米光纤电缆。 .磁盘阵列 )每个存储系统的控制器≥2;CACHE≥4GB; )支持Raid 0,Raid 1和Raid 5; )支持光纤接口的FATA硬盘,支持光纤硬盘和FATA硬盘混用同一磁盘托架; )4Gb/s光纤主机接口不少于4个或2Gb/s光纤主机接口不少于8个,配置多主机共享安全控制软件; )配置1200rpm的光纤磁盘; )配置冗余电源。 .光纤磁带库 )光纤接口; )备份速度不小余320 MB/s(压缩); )插槽数量在20以上; )配置20盘LTO-3数据磁带和一盘清洗带。 .42U标准机柜 )配置8口kvm; 2)折叠式机架式17液晶TFT显示器,整合键盘、鼠标; )配置相应的PDU。 .5终端系统建设方案 .5.1管理终端 管理终端主要包括台式办公电脑和笔记本电脑。随着通信网络的日渐成熟,为了适应未来业务的需要,管理终端的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管理终端标准化 在管理终端的设备选型、采购中应该尽量统一标准、品牌、型号等,尤其在物理接口、支持的通信协议等方面需要严格标准。 .网络与信息安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也越来越多地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病毒木马的攻击。所以有必要在安全领域,进一步提升终端的安全性,创造可靠的业务使用环境,保护用户权益。包括:防病毒软件、应用程序认证体系、安全通信协议等。 .提高管理终端处理性能 为了更好地支持业务的发展,要求管理终端具有较强的处理能力;提高管理终端的存储能力,从而提高数据处理量;对于笔记本型管理终端,还须提高其电池规格,从而延长其移动办公的工作时间。 .降低管理终端成本 在保证质量和功能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管理终端价格,达到最佳性价比。 .5.2业务运行终端 在物流企业领域中,通过使用无线移动终端设备,从软硬件方面在信息平台上为物流快递提供大量的管理数据信息,包含货物查询、跟踪,能够极大提高物流的及时性准确性和信息获取的实时性,用以作为管理决策的依据。物流业务终端包含如下形式: .智能GPS系统和智能通信设备,通过智能GPS设备,在物流配送和运输过程中实时进行车辆、人员实时智能导航、实时空间分析、实时预警与报警、 安全级别登录;方便企业用户查询车辆、人员信息,通过智能通信设备,实现客服中心实时与车辆、人员保持联系; .智能RFID与传感设备。系统通过标签对应的唯一ID号识别标志物,利用 RFID无线系统和传感设备,获得被测量车辆与货物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整个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对于资源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以更低的成本判断和跟踪货物、设备以及危险特殊物流货品的情况; .手持式条码扫描设备。通过手持式条码扫描设备,系统能够及时收集到物流实物中的各项信息,包含送货品名、数量、时间、地点、签收人姓名、收货时间等,方便客户收件,方便配送中心、仓储中心和派件中心进行货物的扫码,方便客户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价格获取货物的地理位置信息,实现对物流系统中货物的有效监管和远程快速回单,同时通过后台管理业务人员的每天每周扫码次数,为公司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6网络系统建设方案 .6.1网络功能及性能需求 网络功能要求是实现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内外部各种业务数据、图片数据的稳定安全传输。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正常运行需要和其他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如:与运政系统之间,通过异构数据交换平台与其他物流相关系统之间;此外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为广大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商贸企业、相关社会公众、政府行管部门进行服务,潜在的服务对象巨大。物流信息共享平台运营进入正轨后外部广域网带宽需求至少为100M。此外,考虑到所有用户对象都通过外部广域网访问交通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在接入线路上考虑2条进行冗余,避免单条线路出现故障带来的系统不可用问题。 在网络性能方面要求系统提供较高的Qos,并具有较强的拓展性,支持各种高速网络(千兆以太网技术)。全系列的交换产品提供足够的网络带宽。支持各种协议并存,可灵活地构成不同系统,并可方便地扩展。另外,网络系统应具备较高的安全和可靠性,以满足管理和应急等业务需要。 6.6.2网络系统构架 网络采用星型拓扑结构,传输协议采用TCP/IP 协议。 通过核心路由器接入到外部广域网,同时考虑系统将来的扩展性,在路由器各项配置方面考虑一定的冗余。同时配置双核心交换机形成冗余备份、负载均衡的结构,为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内部各种主机、服务器及网络安全设备等之间的数据传输提供枢纽。 .6.3网络管理与监测 为了对网络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以及对于网络故障能够及时进行检测与维护,将部署专业的网络管理系统软件。从而为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网络基础设施及硬件设备的运维管理提供强力的支撑。 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以下功能: 当网络正常运行时,实现对网络中所有IP设备的监测、对监控网段的流量分析与协议分析、对网络拓扑结构的自动监测、对所有超限流量的端口自动报警、对所有可网管设备的端口进行监测和分析、对广域网的物理链路进行实时监测; 当网络发生故障时,实现对物理层传输介质的故障诊断、对数据链路层错误帧的故障诊断、对传输层的故障定位、对网络层的故障定位、对应用层的故障定位等; 在完成对网络故障的分析后,根据故障的类别生成相应的报警信息;对于网络监测的所有记录定期生成报表。 此外网络管理系统还应支持流量统计、上网行为管理等功能。 .6.4网络软硬件选型需求 .核心交换机 )传输方式为存储转发方式; )背板带宽2Tbps; )包转发率1080Mpps; )10/100/1000M电口,10/100/1000M电口, 千兆SFP Combo口; 5)48口; )传输速率10M/100M/1000Mbps; )4个模块化插槽; )支持IEEE802.3x, 802.1X; )支持VLAN功能; .网络管理系统软件 )提供局域网管理和广域网管理; )协议支持:SNMP V1/V2c/V3、RMON、TFTP/FTP、SYSLOG和TELNET; )自动发现管理范围内的IP设备,能自动生成网络拓扑结构图,并且按照地理位置进行显示。 )添加、删除网络节点时,网络拓扑的自动的动态更新。 )提供多种网络管理协议的支持: 需支持SNMP V1、SNMP V2协议。 )具有分布式网络管理的能力。 )能对网络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 )具有网络流量监控与统计功能。 )实现网络异常事件的报警与自动处理,可以通过规则灵活定制。 )具有网管故障分析定位功能。 .7安全系统建设方案 .7.1安全系统建设概述 信息系统具有开放性、资源共享性、介质存储高密性、数据互访性、信息聚生性、保密困难性、介质剩磁效应性、电磁泄露性、通信网络的脆弱性等特性。信息系统的上述特性对其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危险。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信息系统安全隐患可以划分为四个层面中,即物理层、网络层、系统层、应用和数据层。而安全管理制度是各类安全保障措施的前提,也是其他安全保障措施的实施的基础,在建立了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后才能从制度上保障各类安全措施的贯彻实施。 .物理层的安全隐患 物理层的安全隐患风险主要指网络周边环境和物理特性引起的网络设备和线路的不可用,而造成网络系统的不可用。如设备被盗、被毁坏或设备老化、意外故障等。 .网络层的安全隐患 网络层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重要数据的泄露与篡改、来自外网的安全威胁。数据泄露与篡改的安全威胁包括本局域网和相关部门间网络数据传输线路之间存在被窃听的隐患,同时局域网内部也存在着内部攻击,敏感信息可能被侵袭者搭线窃取和篡改。外网安全隐患主要因为目前大多数信息系统基于INTERNET对外提供服务,但现有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还很薄弱,存在很多如探测扫描系统安全漏洞、网络监听等安全隐患。 .系统层的安全隐患 系统级的安全隐患主要针对本次工程网络采用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及相关商用产品的安全漏洞和病毒威胁。 .应用层的安全隐患 应用层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身份认证漏洞和非授权访问:由于目前多数服务系统登录和主机登录使用的是静态口令,而静态口令很容易被非法用户通过网络窃听、非法数据库访问、穷举攻击、重放攻击等手段很容易得到。对业务服务器的非授权访问是指为本次工程各类应用系统提供信息数据服务的服务器由于缺乏必要安全保护,可能会被非法用户直接访问网络资源,造成机密信息外泄。 .7.2安全策略及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从安全的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入手,分别采取措施,保障系统的运行安全。 .7.2.1安全组织体系 本系统的安全管理应由专职人员负责,并应接受信息安全培训,其中一人担任信息安全管理员,承担日常安全防范工作。 .7.2.2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保障技术手段是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础,但信息系统发生的大部分 安全事故往往都是由于安全管理制度措施的漏洞所引发。因此为了保证所建设的各种安全保障技术手段能真正发挥作用,切实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应该严格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物流信息共享平台需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下表所示: 6.7.2.3安全技术体系 技术是实现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主要物理环境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及数据安全和系统安全四个方面: .物理环境安全 信息系统物理层安全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场地安全与设备安全: )场地安全 任何计算机,不论是桌面工作站还是部门的服务器,都需要防备火灾、电源事故。 主要计算机本身应置于用耐火和不易燃材料构建的建筑中。计算机设施应使用耐火的隔板、墙、门同邻近区域隔开。所有备份磁带、磁盘都应放在计算机房之外的单独、安全、耐火区域。应检查地板与天花板,看是否由不易燃材料建成。所有计算机房人员都应接受基本消防技能训练,以及人身安全和疏散方法训练。 电子元件偶尔会发热、融化及着火。保持系统清凉要求保证计算机或主机放置于通风良好、有空调的区域。应检查设备中的风扇及通风孔,看看它们是否被墙壁、橱柜、其他设备或灰尘阻塞。灭火器应放置在触手可及的位置,或至少是离工作站几步之内。 垫高的地板应有合适的排水系统,在地面装有排水装置使水不接近硬件。电子中继盒应该避免与地板接触,以防水从邻近区域流过来而触及。应时常准备可覆盖设备的大块塑料布以防漏水或洒水器意外流水。 个人计算机或主机的电源应有合适的起伏、峰值、持续及突然停电的保护,还应备有不间断电源以便在电源出故障时使设备继续运行。 )设备安全 磁盘和磁带机等的储存设备应妥加保管,应能抵抗火灾和水灾的保险箱等。 对于设备周围环境的考虑,应尽量保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避免热源,并给予设备充分的空气流通。决不能把机器安置在有潜在水,烟或火患的地方。 关于电源,用户应确保设备正确接地,并防止高电流对设备内部部件的损坏,应配置UPS(不间断电源)。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系统安全防护体系中最为基础,也是尤为重要的一环,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网络安全主要采用DDoS网关,防火墙,带宽管理系统、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系统和安全审计系统,对网络体系进行安全防范。 /DDoS攻击制造了大量的无效访问或者垃圾访问,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网络服务,导致网络服务中断,甚至导致整个运营网络瘫痪。由于DoS/DDoS工具可以轻易从网上获取,这类攻击也日益泛滥。因此需要部署DDoS网关用来抵御外网的攻击。DdoS网关选型要点如下: ) 网络吞吐率:100%(64字节小包 到 1518 字节大包; ) 抗攻击性能:95Mbps(14 万 pps); ) 连接丢失率:0; ) 发起连接成功率:100%; ) 服务响应时间:小于1秒; ) 支持串联、集群、主备、旁路环境部署; ) MTBF >100000小时; ) 吞吐量≥1Gbps;并发连接数≥2,000,000条; ) 流控策略数≥32,000条 防火墙用来过滤外网进入平台的不受规则许可的连接,避免外部人员对内部信息系统发起的非常规连接和异常流量。防火墙选型要点如下: ) 防火墙吞吐量:支持不低于10Gbps的实际网络流量; ) 并发接连数:支持不低于 600万并发连接数; ) MTBF>=8万小时; ) 网络接口:9个1000M电口、2个多模光口,支持单/多模/电口等多种类型网口灵活扩充; ) 工作模式:支持透明、路由以及混合模式工作; ) 数据包过滤:支持基于状态检测的包过滤; 7) 地址转换: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NAT转换,支持在一个网桥上作NAT; ) 动态路由:支持RIP、OSPF等动态路由; ) HTTP内容过滤:支持URL过滤、Web页面内容过滤,JAVA Scripts、Java Applet、ActiveX等过滤; ) FTP过滤:支持FTP命令及文件过滤; ) SMTP过滤:支持收件人、发件人、主题过滤; 带宽管理系统能有效的管理带宽的使用问题,保障关键业务的正常应用,制止病毒蠕虫对网络带宽的侵占,保证服务质量。带宽管理系统选型要点如下: )管理带宽:支持工作状态下全线速流量,可管理带宽应该不少于双向1Gbps; )并发连接数:不小于1,000,000个; )带宽分配策略:设备必须支持多重带宽控制策略的设置,支持在限制每个用户带宽的基础上同时将某类应用(如P2P应用)的带宽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入侵检测系统作为防火墙的有利补充,加强了网络的安全防御能力。入侵检测技术同样工作在网络层上,对应用协议进行理解和作用,它能够完整的记录和分析网络会话过程,并提取其中的特征与攻击特征库相比较,如果符合则提出警告。 ) 采用基于会话的检测方式,具有对IP碎片、TCP流进行重组的能力; ) 采用基于会话的检测方式,可对各种协议会话进行会话监控,并可对连接会话进行手工阻断,同时可对连接会话的内容进行保存、报文回放等处理; ) 采用特征检测、异常检测、协议分析等检测技术,可对各种网络会话进行模式匹配、统计分析,并提供基于规则、行为分析、内容分析等检测方法; ) 可对多种网络攻击行为进行检测,包括:探测/端口扫描、木马后门攻击、拒绝服务攻击、域名解析服务攻击、溢出攻击、WEB攻击、P2P、NETBIOS攻击、代码攻击等; ) 可分析的网络协议包括各种流行的网络协议; ) 可对SSL加密会话进行检测、分析,通过把服务器端证书导入IDS引 擎,可以解密SSL会话并对其进行分析,检测其中的攻击; ) 600条以上蠕虫检测规则; ) 通过强大的IP碎片重组、TCP流重组技术,对各种编码的解析,以及基于会话的检测方式,可以应付各种IDS规避攻击技术如stick 攻击、whisk,以及IP分片攻击等; 漏洞扫描系统,可以针对不同操作系统下的计算机(在可扫描IP范围内)进行漏洞检测,比如:Windows 系列、Linux、Unix、Router、IDS、Firewall 及其他网络设备和各种主流应用服务程序等。主要用于分析和指出有关网络的安全漏洞及被测系统的薄弱环节,给出详细的检测报告,并针对检测到的网络安全漏洞和隐患给出相应的修补措施和安全建议。漏洞扫描系统选型要点如下: ) 能对扫描目标的安全脆弱性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缺少的安全补丁、暴露的危害信息、不安全的服务配置等; ) 具有丰富的漏洞检查列表,漏洞库的数量需超过2500条以上,支持国际CVE标准,漏洞库可以涵盖当前系统常见的漏洞和攻击特征; ) 可检测的主流数据库包括:Sybase、SQL Server、Oracle、MySql、DB2等; ) 能够检测的漏洞类别包括:FTP测试、远程文件访问、信息泄漏、CGI攻击测试、远程获取根权限、拒绝服务、毫无用处的服务、后门测试、NIS测试、Windows测试、Finger攻击测试、杂项测试、SMTP问题测试、远程获取shell、端口扫描、RPC测试、SNMP测试、Cisco测试等; ) 多种扫描方式的灵活设置:可以单IP扫描、多IP扫描、无限IP扫描、网段扫描;并支持周期扫描,定时扫描; ) 检测率大于90%; ) 误报率低于5%; ) 无限制可扫描IP地址授权; ) 可跨网段、穿越防火墙,实现分布式扫描; 安全审计系统,可以记录并回放网络会话,从安全防护、报警、响应、追踪、恢复、报表和证据采集等各个方面对网络系统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服务。安全设计系统选型要点如下: 1) 系统支持SYSLOG、SNMP协议的接口,可以和第三方设备进行接口,并且可以定制提供的内容; ) 可以通过规则来定义安全审计事件,并根据关键字或其他条件来设置审计触发及其响应策略; ) 网终端访问公网的行为会记录在HTTP协议审计中以URL的方式记录访问路径,用户可以进行地址反查; ) 系统能够在日志中还原出完整的协议原始信息,并准确记录网络访问的关键信息; ) 系统对网络和邮件访问行为可以记录,对上网时间可以控制,能够禁止对不良站点访问; ) 每秒可以同时跟踪记录会话数超过6000个; ) 每秒最大抓包网络速度超过600Mbps; ) 支持多种应用协议的监控、还原和审计; ) 支持用户数:300-800 ) ) 网络吞吐量:≥600M; 并发连接数≥60万 .数据安全 首先,为了保证数据的存储安全,物流信息共享平台采用了基于RAID技术的存储设备。另外,存储设备进行配置时考虑了一定的冗余性,避免由于存储设备的单点故障导致数据的丢失。 其次,利用中间件,一方面保证数据畅通传递,同时也可以利用中间件的自身安全性,很多中间件本身也提供数据加密算法或者提供第三方数据加密算法的接口;利用数据加密也可以实现数据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通过以上两个技术手段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 最后,物流信息共享平台采用磁带库作为备份数据的存储介质,采用专业的存储备份管理软件进行备份策略的制定及应急情况下的历史数据的恢复。解决系统故障、人为误操作、自然灾害等情况下的数据丢失后的数据恢复问题。 .应用系统安全 1)系统软件层面的安全措施 目前主流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系统平台都有较为完善的安全设计和安全控制手段。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可通过系统平台的选择并利用平台的安全保障功能提高系统平台的安全性。 )操作系统保障措施 主要利用操作系统、网络管理系统自身的安全控制机制,来保证系统平台的安全。具体可利用以下技术措施: 严格操作权限控制。根据用户的职责和在系统中的角色为其分配不同级别的权限。严格限制“管理员”访问权限的赋予范围和对象,并按照“赋予最低权限”的策略,为各个用户赋予仅能使用特定的程序并明确定义用户角色的权限,只让合法用户访问相应的系统资源。 严格密码管理。利用系统的密码生成机制,为每个用户角色定义健壮的密码,并建立密码定期更新机制。 加强审计。通过日志记录,对用户的危险操作进行警示,防止合法用户的非法操作。 )数据库管理系统保障手段 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将选用有完整安全保障机制的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以有效保障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具体可利用以下技术手段: 按照应用系统及用户的角色,为每个用户或工作组建立帐号及权限,并严格其密码控制,并防止数据库管理员密码泄漏造成后门漏洞; 为数据对象建立操作许可,并与用户权限匹配,保证合法用户对数据库进行合法操作; 严密定义存储过程及数据操作规则,防止用户对数据库及数据对象不完整或不一致的操作; 科学配置日志文件系统,详细记录数据的操作过程,对不安全操作进行报警,并可利用其进行安全审计和数据库文件修复。 )应用系统层面的安全措施 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应用系统层面的安全将主要通过访问控制机制实现。 访问控制系统将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策略。统一定义用户角色和资源 之间对应关系的访问控制表,可以根据用户的职位、工作部门、工作地域等定义用户角色,根据资源的地域、密级、业务类型等信息定义资源的访问特点和访问权限。用户访问相关信息资源时,系统将根据用于角色与资源访问权限两者之间的对应规则,进行安全认证,从而确定具有什么样角色的用户可以访问什么样的资源。 .8备份系统建设方案 .8.1数据资源备份 .8.1.1数据容灾备份方案 基于系统数据组成上包括了信息交易类数据、业务管理类数据、支付类数据、车辆人员身份数据等,因此对数据的保密性、高可用性、安全性要求很高。推荐采用双机热备的方式对数据资源进行本地容灾备份。同时,对数据磁带采取异地保存的方式,实现数据的异地灾备。 .8.1.2总体说明 利用两台数据库服务器、1套磁盘阵列、1套磁带库、2台光纤交换机及一套数据库管理系统一套数据备份系统组成完整的数据库存储系统,实现与工程中心机房之间的数据实时同步。其选型要点见6.6.3.2 设备选型要点说明。 数据备份软件 . 支持SAN环境的数据备份,实现LAN Free方式的备份; . 备份管理软件中每个LAN支持的Client端应无节点数限制; . 支持Oracle、Sybase、DB2、SQL Server等数据库的在线备份; . 应具备详尽的历史日志记录、查询、管理和报告功能; . 支持HP、 IBM、Sun、Intel PC SERVER等多厂商服务器,支持HP-UX、 IBM AIX、Solaris、Windows NT/2000/9X、Linux、Netware等多种操作系统; . 软件安装配置应简单容易;具备简便、直观和友好的图形操作管理界面,备份/恢复有图形进度显示;能满足分布网络集中式管理的需求; .8.1.3数据同步方式 数据同步可采用数据库自带的数据复制功能,数据同步复制有如下的三种 方式: (同步):采用SYNC方式时,仅当主数据库日志写入成功,并收到备用数据库的应答,确保备用数据库的日志也成功写入的情况下,才认为日志写入成功。这种方式下的事务响应时间最长,但最大限度的确保不发生事务丢失。 (接近同步):采用NEARSYNC方式时,当主数据库日志写入成功,并收到备用数据库的应答,确定备用数据库已经接收到日志时,即认为日志写入成功。也就是说,备用数据库接收到的日志并不一定能成功写入持久存储设备上的日志文件。这种方式下的事务响应时间比SYNC方式短,且仅当两台服务器同时发生故障时,才会发生事务丢失。 (异步):采用ASYNC方式时,当主数据库日志写入成功,并将日志发送出去之后,即认为日志写入成功。此方式并不保证备用数据库能收到日志,这要依赖于TCP/IP网络情况。这种方式下的事务响应时间最短,但产生事务丢失的可能性也最大。 推荐采用NEARSYNC(接近同步)方式来进行数据的同步复制。 .8.1.4数据容灾切换方式 当中心数据库的磁盘阵列发生故障时, 仅需要启用数据级冗灾功能。中心应用服务器可以通过自动路由选择功能连接到容灾数据库,容灾数据库此时当作主数据库服务器,维持系统的照常运行。当维护人员热更换有关部件后,中心数据库以备份数据库角色加入到数据容灾系统中,软件自动将容灾中心的数据增量恢复到中心的已更换的盘上。 .8.2主机的备份 主机的备份方式有热备、互备、集群三种。 .热备方式:主机中某一节点充当备份机,不承担任何关键业务应用。当其它节点发生异常时,故障节点的应用自动切换到备份节点。 .互备方式:多个节点同时运行不同的应用进程。某个节点发生故障时,应用进程自动切换到其它节点上,各节点之间互为备份,使故障不会影响到整个应用系统的运行。 .集群方式:全部应用与并行数据库配合,同时运行在所有节点上。当某 一节点发生故障时,无须将应用进行切换。 .8.3网络设备的备份 处于系统网络中的关键设备,如应用中心的核心交换机、路由器、各交换服务中心的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原则上都要采取双机热备或负载均衡方式(系统主机应有双网卡备份)。 .8.4设备冗余 为防止关键设备的单点故障而造成应用系统的瘫痪,将对以下关键设备进行冗余配置。 .核心交换机; .平台系统业务应用主机。建议对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采用高可靠性的备份机制; .各通用软件如果建立在平台系统中,通用软件应用主机; .通用软件由各物流企业单独使用,各物流企业自主备份; .客服系统主机、交换机和路由、语音控制系统(可否采取与应用系统同一物理设备); .存储设备。建议将应用系统的业务数据及历史数据存储于磁盘阵列设备中,并使用RAID技术; .电源、空调等辅助设备。 .各主机采用双网卡备份; .在设备冗余方面要考虑单个设备内主要部件冗余,又要考虑整个设备冗余。 .8.5主机操作系统的备份 主机操作系统备份目标是:具备对整个系统的快速恢复能力,满足无数据损失或损失最少、系统恢复速度最快、业务中断时间最短的要求。 因主机操作系统一般变化较少,且流行的主机系统一般都提供较完善的操作系统备份方案和手段,对主机操作系统的备份可通过利用主机系统现有功能,结合主机上的内置磁带机设备来完成,并将多份备份磁带异地存放。 6.8.6应用软件的备份 应用软件的备份可通过操作系统和内置磁带机设备完成。但是,考虑到应用软件版本的日后更新及升级,需要保留以前的旧软件版本来保证应用软件的安全性和高可恢复性,建议在管理中心配置专门的版本管理软件来实现应用软件备份的集中管理。 各物流公司独立使用通用软件和个性化通用软件在管理中心保存一定时期的软件备份,实时软件备份由各物流公司管理。 客服系统由管理中心配置专门的版本管理软件实现应用软件备份集中管理。 .9运行维护系统建设方案 .9.1系统运行维护的方式 根据维护工作的不同,采用不同维护方式。 .硬件及系统平台的维护 主要包括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信息化所配置的信息系统硬件设备维护、安全检查、网络维护和软件平台的访问控制调整、故障维护等内容。 .应用系统和软件的维护 主要包括系统试运行期的改正性维护,运行过程中适应性维护和完善性维护等内容。这部分工作可选择有技术实力及相关经验的专业公司,并确定长期合作关系。 .数据的维护 主要包括数据的采集、入库、更新、修正、备份及恢复等内容。 .门户网站的维护 维护门户网站的日常信息和页面更新。 在运营维护资金的使用方面,应建立信息化专项资金管理与使用办法,确保资金的合理与有效使用。 6.9.2相关运维方案 运行维护方案涉及强弱电设备、信息系统硬件设备及系统平台、软件系统、数据库几方面。相关的要求有: .信息系统硬件设备检测频率每月一次; .系统运行性能指标测试每周一次; .系统软件测试每月一次; .错误、丢失数据更新每周一次。 .10主要软硬件配置方案 .10.1系统支撑软件 .10.1.1主要软件列表及用途说明 表5-27主要软件列表及用途说明 6.10.1.2多模式异构数据交换平台软件 . 支持主流操作系统,如HP-UX(PA-Risc&Itanium),IBM AIX(pSeries),Windows 2003(x86),Novell SuSE(9,x86,EM64T,AMD64,Itanium),RedHat Enterprise(x86),Sun Solaris(x86/SPARC)等; . 支持主流厂商的关系型数据源,支持Oracle、DB2、SQL SERVER、Sybase等关系型数据库,支持文本文件; . 能很好地支持各种关系型数据库的不同版本,针对不同版本生成相应优化的执行脚本; . 支持多种数据抽取接口,包括专用数据库驱动接口、JDBC接口、Web Service等; . 不需要分离的ETL引擎和专门的ETL服务器硬件,能够充分利用数据仓库上的软硬件资源;在执行数据抽取、转换时,能尽量平衡和综合考虑各个系统(包括原有系统)的性能,确保能够充分利用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上的软硬件资源; . 支持声明式设计,只需设计过程做什么,而不需要描述它怎样做。要求能以图形化的方式去设计和定义抽取流程; . 数据抽取:能提供用于完全刷新的大批量数据的批量抽取;能提供用于增量装载的基于修改的复制。能够捕获变化的数据,从而提供数据复制功能; . 数据转换:能将抽取后的数据转换成适当的格式和数据结构;能提供指定的默认值;能提供字段分解、合并、标准化; . 数据装载:能为装载的表格生成主键或类似功能;能方便的制定装载的计划和规则; . 数据质量:能根据规则来分析数据源的数据质量,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能辅助定位并修改数据错误;能对数据准备区域中的数据或者源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数据质量检查;能够清洗和回收脏数据; . 支持Web服务:能够调用外部应用提供的Web服务;能够把数据抽取,转换或者加载的功能发布为Web服务,部署到主流应用服务器上,供其它的系统调用; 12. 支持基于消息的集成并遵循JMS标准:能够把消息存入JMS;能够从JMS读取消息;转换任务能够从任何消息队列和主题来订阅和发布消息; . 支持多种传输协议,如HTTP、HTTPS、JMS、EJB/RMI、Tibco EMS、MQ、file、FTP、email等; . 可提供服务注册管理功能; . 管理监测功能,能够监测服务器的当前状态、已经运行的时间、运行环境等基本信息,以及消息通道、性能、负载、执行线程、定时器、安全、JMS、事务等统计数据等数据; . 支持任意格式数据转换,能够提供XML都非XML到Java对象之间的任意格式的数据转换; . 安全性要求,不借助其他产品,实现SSPI集成第三方安全产品; . 数据库软件; . 支持C2级安全标准; . 支持Server端认证、Client端认证、DCE认证、DCS认证、DRDA认证等多种认证方式; . 内置CDC(增量数据捕获)机制; . 支持中文汉字内码, 支持GB18030,支持UNICODE通用编码格式; . 支持主流的网络协议(如:TCP/IP、APPC等); . 支持异种数据库复制; . 支持联机备份及恢复; . 支持主流Unix平台、Windows 平台; . 支持数据库实例在Cluster集群环境下的应用; . 支持节点间自动的负载均衡和出错转移; . 应支持7×24小时全天候不停机,容错及无断点的错误恢复机制; . 支持并行应用集群技术,支持节点间自动的负载均衡和透明切换。且产品自身需具备集群功能; . 负载均衡软件应支持各主流厂商的硬件及支持UNIX、 Linux, WINDOWS等多种主流操作系统平台; . 具备多媒体数据及大数据量处理功能并提供组件技术,支持数据分区技 术,同时索引的分区要求灵活,能够支持本地索引,全局分区索引以及全局非分区索引; . 能够通过把表和索引划分成更小、更易于管理的部分,优化对大数据量数据的访问; . 支持表分区技术:支持哈希、范围分区、列表分区,以及多种分区方式的混合使用。分区方式不受 CPU 数量、节点数量等影响,并具有智能的分区管理、重新分区和自动均衡数据分布功能。 .10.1.3 数据库软件 . 支持C2级安全标准; . 支持Server端认证、Client端认证、DCE认证、DCS认证、DRDA认证等多种认证方式; . 内置CDC(增量数据捕获)机制; . 支持中文汉字内码, 支持GB18030,支持UNICODE通用编码格式; . 支持主流的网络协议(如:TCP/IP、APPC等)。 . 支持异种数据库复制; . 支持联机备份及恢复; . 支持主流Unix平台、Windows 平台; . 支持数据库实例在Cluster集群环境下的应用; . 支持节点间自动的负载均衡和出错转移; . 应支持7×24小时全天候不停机,容错及无断点的错误恢复机制; . 支持并行应用集群技术,支持节点间自动的负载均衡和透明切换。且产品自身需具备集群功能; 3. 负载均衡软件应支持各主流厂商的硬件及支持UNIX、 Linux, WINDOWS等多种主流操作系统平台。 . 具备多媒体数据及大数据量处理功能并提供组件技术,支持数据分区技术,同时索引的分区要求灵活,能够支持本地索引,全局分区索引以及全局非分区索引; . 能够通过把表和索引划分成更小、更易于管理的部分,优化对大数据量数据的访问; 16. 支持表分区技术:支持哈希、范围分区、列表分区,以及多种分区方式的混合使用。分区方式不受 CPU 数量、节点数量等影响,并具有智能的分区管理、重新分区和自动均衡数据分布功能。 .10.1.4应用中间件软件 由于物流公共平台工程涉及的用户较多,系统应用程序规模较大且整合的应用程序较多,本平台将选择应用服务器中间件作为应用程序的统一的运行平台,同时,为实现大量的数据交换和用户访问,将使用Web中间件和消息中间件来提高访问、传输和交换效率。 所选用的应用服务器中间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 开放性; . 跨平台,可支持AIX、Linux、Solaris、Microsoft等多个平台; . 具有高性能指标,可支持集群技术,能和同构或异构环境下的多种数据源通信,并能管理数据间的公共逻辑约束等; . 可靠性,能保证事务及关键性业务不被丢失; . 支持各种类型的数据库系统; . 支持集群和失效转移,提供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容错性; . 支持Web Service和应用集成; . 支持XML技术; . 支持多层构架,表示层、业务层、数据库访问层分开; 基于以上考虑,本方案将使用市场上的主流的J2EE应用服务器中间件,从应用部署来看共需要购置6套应用服务器中间件。 .10.1.5备份软件 利用数据库自带的备份功能进行数据的备份管理。 .10.1.6操作系统 数据库服务器操作系统使用硬件自带的UNIX操作系统,其他服务器等设备使用Windows Server 2008企业版操作系统。 .10.1.7 CA中心软件 依托于“数字认证服务中心有限公司”提供的“XXCA统一信任管理平台”,为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提供CA认证服务。 6.10.1.8 GIS中间件软件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综合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能够有效地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检索、建模、分析和输出。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能够把地理位置和相关属性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GIS技术构筑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不但能够使各类物流信息在空间上直观明了地显示出来,并能为这些信息的深层次挖掘和后续信息服务及辅助决策提供空间属性上的支持。 通常把物流信息划分为两类: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静态信息是指包括道路信息、交通附属设施信息、停车场信息、车辆管理信息等随时间变化较小的信息,它又可以分为基础数据(如道路路网数据等)和历史数据(如车辆轨迹历史数据等);动态信息主要指各类实时采集到的信息,如交通工具位置信息、货物位置信息等。利用GIS可对以上所有数据进行集成管理。 中间件的主要功能包括: 信息采集功能。GIS平台从各系统按规定的格式提取数据,完成对静态物流信息和动态物流信息的重组,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可读性,避免大量数据的冗余。 信息融合功能。GIS平台可以根据各系统间的功能要求和内在联系,对采集来的信息在一定的准则下加以分类、统计、关联,挖掘出更深层次的信息,以用于物流管理决策。 信息提供与发布功能。GIS平台具有灵活的地理线性数据模型、复杂的空间分析能力的特点。它可以按各子系统的要求,以WEB或C/S的方式向子系统传输所需信息;根据服务请求和查询权限提供给客户数据、图形或图像等信息。 GIS地理信息基础平台支撑着资源整合中心提供的空间数据的生成、整理、存储、访问、分析和查询发布等从前端到后端一系列功能和工具。地理信息服务软件可以完全自行开发,但是耗费巨大不可取,通常基于一些成熟的GIS中间件和服务平台来开发GIS应用。 .10.1.9呼叫中心系统 呼叫中心系统拟租用“交通运输信息化基础支撑体系建设工程”统一建设的语音呼叫中心席位,这里提出本项目对语音呼叫系统的需求。 1.呼叫中心系统总体要求如下: )呼叫中心系统平台软件和硬件均属于一家厂商生产并经过系统严密测试,系统要有信息产业部入网证明; )呼叫中心系统平台采用IP分布式呼叫中心技术和整合式CTI平台结构,CTI服务内置在IP-PBX交换机内,核心交换采用IP-PBX技术,同时支持电路交换,系统功能和软硬件都要实现高度整合,除数据库系统和业务系统外,所有CTI功能都应在一台设备上承载和实现,不使用分离的CTI中间件产品、录音产品等。呼叫中心核心功能(ACD、CTI、IVR、录音、传真管理等)均由同一厂商提供; )座席系统支持IP座席和模拟座席混合使用,所有功能及软件开发接口须保持一致,IP座席直接使用同一厂商的IP电话机,不采用VoIP网关方式; )鉴于未来的扩展需要,系统应可以灵活、方便、可靠、高性价比地支持IP分布式的扩展需求,并且支持各种网络拓扑的分布式结构; )系统平台应该可靠稳定地运行; )系统平台应有良好的开放性,提供COM及JAVA接口; )系统平台应该管理、使用、维护简单方便,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管理。全中文图形化管理界面,可以用同一个管理界面管理CTI、IVR及IP-PBX功能; )安装、实施和扩展容易快捷; )在中国市场有广泛和成熟的应用案例。 .功能要求如下: )人工座席功能 座席是呼叫中心系统提供人工服务的直接个体,其功能将是呼叫中心系统性能的重要体现。主要包括席登录/注销、电话接听、电话呼出、电话转接、电话代接、电话驻留、电话保留、电话插拨、三方通话/电话会议、权限管理、路由管理、电话速拨、通话录音、语音留言、免打扰、常摘机、一址多寻、属于多个工作组(座席合并)、自动播报工号、等待音乐、文书处理时间、就绪/未就绪设置、座席状态设置、来电显示、资料弹出。 )班长席功能 班长席是呼叫中心座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班长席的管理和质检功 能,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运营及管理效率,提高座席服务质量。主要功能包括:座席状态监视、监听/插话、强行签出座席、座席实时数据统计、工作组实时数据统计、队列监视、改变队列优先级、选择/强行座席接听、强制座席通话录音。 )工作组及ACD功能 工作组是呼叫中心系统人工服务的基本单元,是提供一系列先进的呼叫中心功能的基本元素和平台。系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工作组,每个组都可以灵活地添加和删除座席成员。工作组可以有独立的语音邮件、路由策略、作息时间、座席技能管理等功能。 自动话务分配功能是建立在工作组基础上的呼叫中心系统的重要功能,自动话务分配功能是系统根据特定算法,合理地安排话务员资源,自动将呼叫分配给最合适话务员进行处理。系统能够实时跟踪话务台状态,生成有效话务队列,并可随时按照来话信息,调整排队算法,分配队列处理能力,适应瞬时需要,充分地利用系统资源,提高系统处理能力。ACD功能可以与技能组配合使用,实现更加丰富和人性化的话务分配功能。 )队列管理功能 呼叫中心系统不仅需要在正常负荷下能够提供智能高效的服务外,在极端高负荷的情况下仍然需要尽可能地提供有效的管理和服务。那么,强大的队列管理功能配合高效的智能ACD功能,将可以更好地在各种条件下为客户提供更加快捷和人性化的服务。 在座席全忙的情况下,系统也能够为客户提供贴切的服务。首先系统可以将来电进入等待队列,在呼叫进入队列后,系统可以提供多种智能队列管理服务。 队列管理功能不仅满足了一般意义上的队列管理,同时也为分布式服务提供了很好的支持。通过队列管理功能,可以很好地整合各个系统之间的人力资源配置。 )录音功能 系统本身要具有录音资源,无需外挂或者增加任何硬件设备。 中继线录音:无论数字中继、模拟中继或者IP中继都具有录音资源,系统可以通过中继线对通话进行录音; 座席录音:座席具有灵活的录音方式,可以全程自动录音或者通过程序人工控制录音到系统指定的目录,也可以录音到个人语音信箱。 录音文件可以根据存贮需要存到本机硬盘或者网络上任何一台存贮服务器。系统提供了多种录音文件的管理方式 — 索引、格式转化、跟踪、回放、报告和其他多种功能。 系统要保证至少30天的录音数据,存贮空间可以循环使用。 )留言功能 系统提供的留言功能能使呼叫中心实现24小时服务。 使用这些功能后,通话双方更易接通,被叫人回复更快,来电人将少受等待回电之苦。同时,语音信箱预留留言通知功能,可以通知到您的分机、外线电话、手机,并可以发送短消息通知。另外系统还具有通过语音信箱外拨电话、一址多寻、提醒电话等辅助功能可以轻松管理来电,一方面避免了来电人由于您不在座位上或遇忙时的等待之苦,另一方面也让您可以轻松管理所有的来电,并可安排好时间及时回答来电,使电话不会遗漏。 )传真功能 传真服务是嫁接在呼叫中心中的一套相对独立的系统,它是呼叫中心的有机组成部分。 传真用户拨入呼叫中心时, IVR负责语音处理并且控制IVR流程,在用户要求传真服务时,自动调用传真功能并且把控制权交给传真服务系统。呼叫中心直接发送传真,呼叫中心从数据库中获取、手工输入等途径拨叫对方的传真号码,在指定的时间并以指定的方式自动发送待发送的传真文件;客户直接发送传真客户直接拨通呼叫中心的传真号码发送传真,传真服务器接收客户发来的传真并且以TIFF格式的文件保存;传真系统管理员浏览已经接收到的传真并且分发给相关人员;IVR流程中发送传真,客户进入IVR流程,在IVR引导下索取传真,呼叫中心生成传真文件。如果客户使用的终端具有接收传真的功能,并且要求在不挂断电话的条件下得到传真则采取单步发送传真;否则按照预约点播传真处理;IVR流程中接收传真,客户进入IVR流程要求在电话不挂断的前提下提供传真。 传真服务系统还提供以下辅助功能: ① 传真系统管理员浏览已经接收到的传真并且分发给相关人员; ② 传真发送结束后记录收发情况(如成功、失败、重试次数等信息); ③ 呼叫中心根据发送结果做进一步的处理,例如发送失败后重试,发送成功后做记录。 .10.1.10 网络版杀毒软件 . 广泛平台支持,可以在多种平台上实施病毒防护策略管理; . 能够透过新的漫游病毒定义码更新功能,能够对可携式电脑实施最新的防护; . 可以从单个管理控制台来实现先进的防护和监控; . 透过减小病毒定义档大小和多工绪部署来快速部署并进行自动病毒防护; . 可以为工作站、服务器提供逻辑组管理,并且为产品设置提供更好的防护能力。 .10.2软硬件配置清单 参见附表一 .10.3应用软件工程量 参见附表二 .11机房及配套工程建设方案 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配套工程主要包括50平米中心机房、1000平米办公场地及呼叫服务中心的供配电、消防、防雷接地、空调以及综合布线等方面内容。配套工程物理安全需要符合国标(GB2886-89)《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国标(GB9361-88)《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国标(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等国家规定。物理安全可以从需要达到的指标(如温度、湿度、照度、噪声、静电保护、电磁干扰等)要求出发,从装修、接地、防雷、供电、UPS供电、消防、空调等方便进行统筹规划建设。 配套工程的建设应立足于满足整个工作环境、运行环境的整体解决方案, 并针对客观现场环境存在的可能对机房未来运行和人员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在建筑环境上应适应整洁、大气、开敞,并具有一定的扩容空间。 配套工程装修设计主要包括吊顶、内墙装饰、柱面装饰、防静电地板及色彩设计,分别详述如下。 .11.1吊顶 吊顶板以上墙(柱)顶面均要做洁净化处理,并刷水性环保漆三遍。吊顶主龙骨采用50龙骨,辅助龙骨采用38龙骨,龙骨间距不得大于400毫米,靠近墙的一侧不得大于150毫米。 建议采用微孔铝合金方形吊顶。 吊顶配嵌入式两管格栅灯具,灯具尺寸1200*300毫米。灯具与吊顶尺寸配套。考虑照度均匀,灯具采用均布。考虑美观,机房也可做成灯带。 吊顶顶板上需要安装灯具、风口、烟感、温感探头、自动灭火喷头。吊顶上部空间则要安装各种强电、弱电管路线槽,灭火气体钢管,管线繁多,因此设计上要综合考虑,使各系统管路纵横交错,排列有序。 .11.2内墙装饰 铲除原有墙面,采用打孔吸音板装饰,规格为2200*1200,龙骨采用钢制龙骨制作,并用膨胀螺栓与墙体固定。 内部嵌有50MM厚岩棉,起到保温、隔音的功能。石膏板要求如下:燃烧性能为A级不燃材料,具有吸附分解甲醛等VOC的洁净功能,吸声性能优良,具有良好的降噪能力安装方便,防火性能好。 .11.3防静电地板 敷设活动地板主要有两个作用:首先,在活动地板下形成隐蔽空间,可以在地板下敷设电源线管、线槽、综合布线、消防管线等以及一些电气设施(插座、插座箱等);其次,由于敷设了活动地板可以在活动地板下形成空调送风静压箱。此外,活动地板的抗静电功能也为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证。 活动地板的种类较多。根据板基材、材料不同可分为:铝合金、全钢、复合木质刨花板等。地板表面则粘贴抗静电贴面(有进口和国产的区别)。活动地板的不同选择直接影响机房的档次。不同质量的地板使用后,机房的效果大不一样。 抗静电地板安装时,同时要求安装静电泄漏系统。铺设静电泄漏地网,通过静电泄漏干线和安全保护地的接地端子封在一起,将静电泄漏掉。活动地板安装过程中,地板与墙面交界处,活动地板需精确切割下料。切割边需封胶处理后安装。地板安装后,用铝塑板踢脚板压边装饰。铝塑板踢脚板与铝塑板玻璃隔墙互相衬托,协调一致,效果极佳。 活动地板敷设高度0.3米,既保证地板下部空间使用。活动地板安装过程中,地板与墙面交界处,活动地板需精确切割下料。需要切割边需封胶处理后安装。地板安装后用不锈钢踢脚板压边装饰。 .11.4供电系统 用电设备供电电源均为三相五线制及单相三线制,采用双回路供电; 用电设备作接地保护,并入土建大楼配电系统; 用电设备、配电线路装置过流过载两段保护,同时配电系统各级之间有选择性地配合,配电以放射式向用电设备供电; 机房配电系统所用电线为阻燃聚氯乙烯绝缘导线,敷设喷塑桥架、镀锌铁管及金属软管。 设备供电和空调照明供电分为两个独立回路,其中机房设备供电由UPS提供并按设备总用电量的1.3倍进行预留,其他及办公区域用电由市电提供并按空调设备的要求供配。 照明装置宜采用专用无眩光灯盘,照明亮度大于350LUX,事故照明亮度应大于60LUX。 配电系统考虑了与应急照明系统的自动切换。 电源进线正常时由市电供电,市电故障时由UPS供电。 设计一个市电配电箱,对市电进行配电,配电箱为专用标准配电箱,配备低压开关。柜内配有市电备用回路,安装防雷保护器。 机房设计一个UPS配电箱,对机房的UPS电进行配电,配电箱为机房专用 标准配电箱,配备低压开关。箱内配有UPS电源备用回路,安装防雷保护器。 机房所有插座均采用普通电源插座和弹起式铜插座,普通电源插座安装在墙壁上,弹起式电源插座安装在防静电地板上,美观大方。 .11.5 UPS不间断电源 按照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网络、主机系统和网络安全设备的配置,初步测算,设备供电容量约为11kW。为保证所需的供电质量,将在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中心机房配置1套20kVA在线式UPS系统,在异地容灾机房配置1套10KVA在线式UPS系统,并配备1h后备电池组。 电源布线采用放射式配电方式配至各用电设备。并采用专用屏蔽电力电缆沿地板下的金属线槽敷设到位,这种布线方式有着良好的屏蔽效果,起到防电磁辐射干扰的作用。且具有防鼠、防虫害、灵活方便、加线、改线、便于维修等功能。 配电系统采用交流50HZ,三相四线380V/220V。接地系统采用TN-S方式,零线和地线分开设置。 所有管道须进行防锈处理,所有线缆须用线槽或穿钢管。 中心机房UPS电池均匀分布放置独立的UPS电源间。 .11.6接地 通信电缆以及地线的布放应尽量集中在建筑物的中部。 通信电缆线槽以及地线线槽的布放应尽量避免紧靠建筑物立柱或横梁并沿建筑物立柱或横梁布线较长的距离,通信电缆线槽以及地线线槽的设计应尽可能位于距离建筑物立柱或横梁较远的位置。 设计将机房各个金属物件(如主机金属外壳,UPS及电池柜金属外壳,金属地板,金属框架,设施管路,电缆桥架)和系统都进行等电位连接,等电位连接的目的,在于减小防雷的空间内的各金属物件的和系统之间的电位差,必要时,采用电涌(SPD)保护器做等电位连接,加强防电涌保护。 根据GB50057-94标准接地系统采用共地处理,也就是所有交流工作接地、安全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共用一个接地系统,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阻值小于1Ω。 将所有的防雷器的接地线全接到内部联合接地体上(接地电阻小于一欧),对于在不同地电位的接地点,可敷设机房等电位连接銅带,以实现均衡等电位。 直流工作地在机房内的布局是:用50mm2截面的铜导线将配电柜内接地铜排引至接地体。计算机设备接地用6mm2截面的铜导线沿线槽敷设至配电柜内接地铜排。 容易产生静电的活动地板均采用导线布成泄漏网,并用干线引至动力配电柜中交流接地端子。活动地板静电泄漏干线采用30*3mm2铜排,静电泄漏支线采用30*0.1铜箔,支线导体与地板支腿螺栓紧密连接,支线作成网格状,间隔1.2米*1.2米;金属框架同样用静电泄漏支线连接,并且每一连续金属框架的静电泄漏支线连接点不少于两处。 根据GB50057-94标准接地系统采用共地处理,也就是所有交流工作接地、安全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共用一个接地系统,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阻值小于1Ω。 .11.7防雷 采用电源防雷器,电源防雷器并联安装于线路上,因此在选择防雷器时要保证防雷器能够起到保护作用,同时还要考虑到防雷器对雷电流的通流能力,同时在网络设备进口处加装网络设备防雷器。 按照国际电工标准IEC1312-1技术要求,应将需要保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的防雷区,以确定各部分空间不同的雷击电磁脉冲的严重程度和相应的防护对策。依据防雷设计原理及电源防雷器的选型原则,要考虑对电源设备进行三级防雷保护,使过电压引入大地,逐级降低雷电流到对设备无害的量值。 消防 本部分建设内容为机房中的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部分,具体内容为:在防护区内分吊顶内、工作层和地板下三层设置感烟、感温探测器,在防护区房间内设置声光报警器,在防护区对外出口处设置紧急启停按钮和放气指示灯。 灭火的联动关系为,当防护区内任意一对感烟、感温探测器同时报警时,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发出信号启动声光报警器,通知人员撤离;并关闭空调,关闭防火阀,切断非消防电源,接收动作完成后的返回信号;经30秒可调延时后启动钢瓶瓶头阀,释放灭火气体以完成灭火任务,并将回答信号传回控制器, 同时点亮放气指示灯,避免人员误入。同时可在控制器上手动远程启动灭火系统;通过紧急启停按钮在防护区外完成对灭火系统的紧急启动,在启动后30秒内可完成对灭火系统的紧急停止控制;另外可在钢瓶间手动启动瓶头阀完成灭火功能。 消防设备应采用消防电源供电。 .11.8空调 根据机房及办公场地结构特点(主要是墙体、顶面、地面,包括:楼层、朝向、外墙、内墙及墙体材料,及门窗型式、单双层结构及缝隙、散热)、人员的发热量,照明灯具的发热量,新风负荷等各种因素,计算出计算机房所需的制冷量,选定空调的容量。 但是,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要密封墙体围护结构清洁; .要保持正压,防止脏空气侵蚀。新风做到两级净化,即初效、亚高效过滤器,从而使输入的空气质量大大提高; .空调机设中效过滤器,并定期更换,从而保证机房循环中不断对空气净化。 .11.9综合布线 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高速度大容量的信息传输网络,可集语音、数据、图形图像及视频于一体。综合布线系统提供结构化的布线,其开放性、灵活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保证了建筑物在使用期间无需重新布线就可以满足现在乃至将来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要求。通常的综合布线系统主要针对话音、视频和数据。 开放式布线系统就是以满足所有通信、电子设备在现在和将来布线需求为主要目标,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整体并开放的配线系统,它不仅能提供电讯服务,还能够提供通信网络服务,安全报警服务,监控管理服务,是大楼实现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和大楼自动化的基础。开放式布线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易于配线上的扩充和重新配置,在物理结构上,采用分级的星形分布,以利于数据的采集及信息的传递。 综合布线全部采用6类非屏蔽系统,达到国家《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的甲级标准和《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中的综合配置标准,不仅能满足语音、数据、图像等传输的要求、更为今后的业务发展做好了准备。 .11.10门禁系统 门禁管理系统,是指管理建筑物中的人员进出地点,以降低钥匙管理的众多弊病及风险、提高安全的层次,特别是在非工作时间、节假日。它不仅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机械锁开/关动作,增加了记录功能,更是多样化的管理工具,只要通过方便快捷的操作程序便可管理大量的门禁作业。同时达到提升企业形象的目的。 使用既可联机使用也可脱机使用的感应卡式门禁机,采用密闭式安装,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及安全性与该系列的感应读卡器、阴锁、阳锁、出门控制器等组合,构成功能完备的门禁系统。具体应包含如下的功能: .员工管理 员工管理可由管理卡直接设定,管理卡可通过PC机设定。 2.自适应性 联上计算机使用时,通过MACAS FOR WINDOWS 监控软件实现门禁监视、数据查询、出入门权利变更等多种功能。与计算机脱离时仍可独立实现门禁管理功能。 .循环存贮 采用循环存储技术,保证最新数据被安全记录。门禁机内可以存储2700笔最新插卡数据,联机后可以被上位机读取。 .断电保护 采用特殊记忆体保护装置,门禁编码及系统数据不会因断电而消失。保存期为10年。感应卡授权数据在断电后也可长期保存。 .多种报警方式 具有超时报警、非法侵入报警、防撬报警功能。门禁机外壳具备防破坏触点,当被破坏或侵入时具有警报输出信号,且具备开门监视回路,可由计算机设定或解除报警。 .开门及监控时间可调 开门时间由01秒至99秒可自由设定。开门监视时间及报警时间可自由设定(01~99秒)。 .系统资料可设置 )人员设置:增加、删除、修改; 2)门禁设置:增加、删除、修改; )时间设置:可由PC机对门禁机进行时间传送(年月日时分秒); 4)开门设置:可以响应PC机发来的开门命令。 .12 平台运营演示监控中心建设方案 交通运输厅监控资源整合显示场所改造完成后总面积约为200平方米;其中演示/会议区域约180平方米,控制机房约20平方米,层高为2.9米。平台运营演示监控中心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中心整体布局和设计; . 建设材料和设备的选型和购置,包括:配电柜、机房照明灯具及地面处 理、墙体处理材料等; . 装饰工程:包括机房地面、墙体、顶棚处理、门窗工程等; 4. 供配电及照明工程:配电柜及配电管线;照明;应急照明; 5. 防雷、接地工程; 6. 综合布线及管线工程。 .12.1 大屏幕显示系统 大屏幕显示系统由15块46单元组成,采用3排5列的液晶拼接模式,显示系统尺寸:长5525.0mm 宽2070.0mm。 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配置1套高清拼接处理器(支持64路输入和48路输出,每路信号支持1920X1080显示,支持DVI-D接口)、1套64路输入64路输出RGB矩阵、1套32路输入32路输出音视频A/V矩阵,满足显示总体需求。 大屏幕显示系统支持计算机信号、图像接入信号、视频会议信号、电视信号等输入和显示,支持高清、标清信号显示,所有信号能在大屏幕上以任意模 式和任意尺寸,在任意位置进行显示。利用大屏幕控制软件可以实现多画面多层次叠加,画面任意放大、缩小和移动,以及任意跨屏显示等功能。 .12.2 数字会议系统 会议系统要求配备高灵敏度的拾音、扩音、录音功能,能够清晰地采集发言者的声音;会议系统能够提供多种扩展功能,管理方便,稳定可靠;会议系统主机应具有一定的话筒冗余接入能力。 会议单元以“手拉手”方式接入数字会议主机,配合集中控制系统。可实现会议摄像自动跟踪功能。 数字会议系统由1台中央控制会议系统主机、20台讨论代表机、1台主席机、1台会议管理软件模块电脑组成,并可配合电话会议终端进行远程电话会议。协调还配有2 个手持式无线话筒。 .12.3 音响扩声系统 多媒体数字会议的音响扩声系统是由声源设备、调控设备、放大设备、重放设备四个部分组成,为了要达到整个会场扩声覆盖的最佳均匀度。本案设计以2只主全全频扬声器和多个天花音箱组合作为会议系统的声音,配置1台智能数字音频处理器、1台数字调音台、1台均衡器、1台返馈抑制器、1台功率放大器作为音源信号放大,力求对整个会场音响效果达到最佳均匀度。 .12.4 中央控制系统 中央控制系统实现图像接入、计算机显示、视频会议、摄像机、数字会议等音视频信号的切换、灯光分组开关、音响、幕布、窗帘等环境控制。本方案使用先进的可视化中央控制系统,它是一台装载有可视化控制软件的控制主机。利用输入、输出RS232信号、红外信号、强弱电继电器等各信号,可以反馈到控制系统触摸屏上,再将输入、输出状态信号通过控制系统之间的传输,传送到控制台。进行统一控制。 .12.5 信号切换系统 信号切换处理系统是对会场信号源进行完善的处理,包括转接、分配、切 换、倍频、多屏拼接等,达到信号资源共享的目的。本案在音视频信号处理上,主要配置1套64路输入48路输出大屏拼接处理器、1套64路输入64路输出RGB矩阵、1套32路输入32路输出音视频A/V矩阵等。 第七章 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和卫生 .1环境影响分析 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是在已有设施基础上进行信息平台建设,在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主要体现在机房装修、综合布线、设备安装等过程中可能产生固体废弃物、扬尘、噪音等污染源。 信息系统再运行过程中造成的环境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电磁辐射、噪声、设备材料本身的非环保因素及电子废弃物等。 .2环保措施及方案 鉴于平台建设本身对环境影响非常小,只需采用常规的环保措施即可。你采取的环保措施如下表所示。 表6-1 环保措施表 针对在信息系统运行期间可能产生的影响环境的因素,《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的颁布执行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在信息化建设时应考虑优先选择采用符合环保标准的电子产品、可回收可降解的耗材等,同时应采用高效防菌材料、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原材料消耗,尽量减少废物的产生。 平台对环境影响非常小,采用了上述环保措施后,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项目的建设从环保角度是完全可行的。 7.3消防措施 物流信息共享平台重点消防安全隐患是计算机房。计算机设备包含大量塑料元件,这些易燃物质会迅速燃烧并产生热量、浓烟和腐蚀性气体,烟雾、腐蚀性气体和水都会对设备造成损害。 避免火灾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实时获得火灾预警,快速启动消防系统。 .4职业安全和卫生措施 长期在计算机房工作的人员,如果计算机环境不好,可能会出现结膜炎、角膜炎、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头痛等,其中部分原因是由空调、增湿、通风、人工采光等所造成的。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职业安全和卫生措施为: 表6-2 职业安全与卫生措施表 第八章 节能分析 .1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参考的主要节能设计规范包括: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 50174-200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节能降耗电子信息技术、产品与应用方案推荐目录(第一批)》(信部产[2007]569号),信息产业部。 .2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主要能耗设备是所配置的服务器,所需能源为电能,由机房的UPS电源系统供电。 相关研究显示,服务器消耗1千瓦的能源,大约就需要1千瓦的电能为之降温。考虑降温设备本身的能耗,非服务器设备总共会消耗1到1.5千瓦电能。 .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十一五”期间,长沙市一次能源(煤炭、水电)生产总量从2005年的214万吨标准煤增长到2009年的245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率为3.38%,2010年估计大约250万吨左右。二次能源以火电为主,2010年火电厂发电量约为52.8亿千瓦时。 本地能源的供应,足以支撑系统的建设和运行。 .4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等内容 根据上述能耗分析,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减少能源浪费,拟采取以下措施: 1.所有设备将采购市场上主流厂家的主流成品,能耗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满足性能和成本要求的前提下,服务器将优先采购进入《节能降耗电子信息技术、产品与应用方案推荐目录》的产品。 .充分利用操作系统中的电源管理功能,根据服务器的负载情况调解功耗, 尽量减少能源不必要的浪费。 .在工程建设的同时,对现有机房内的机柜安放进行优化,保证设备布置的合理性,使设备散热有效、平均,杜绝设备因环境因素大量消耗电能的情况。 第九章 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培训 .1领导和管理机构 由于本项目涉及面广、难度大,为加强对系统建设的统一领导,统一思想,明确责任,上下配合,形成合力,应该建立完善的项目领导机构和项目管理实施机构,各负其责,按时、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项目组织结构如图8-1所示。 图 8-1项目组织结构图 .项目领导小组 项目领导小组由厅信息化分管领导、厅机关有关处室、信息中心、联运办等单位的主管领导组成,负责制定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方针、政策;制定总体规划;关键环节的质量监督、重大问题的决策;监督并协调项目的实施进程;协调各方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及财力资源;并定期审核听取项目工作汇报,对项目存在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解决。 .项目管理办公室 项目建设单位——交通运输厅负责组建专门的项目管理办公室,由交通运输厅信息中心及业务处室的成员构成,负责人为厅信息中心主任,项目管理办公室是工程管理的办事机构,负责制定和落实项目计划,与部门衔接与协调,以及工 程实施的具体督导工作。 .专家顾问组 特聘信息服务、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顾问组。专家顾问组要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为项目技术方案提供技术咨询和业务指导;对项目中涉及的重大技术调整和变更提出咨询意见。 .技术支持组 由厅信息中心牵头组成技术支持组,负责技术方案的确定,跟踪项目建设进展,为工程建设实施提供技术咨询。 .工程监理单位 招标确定工程监理单位,负责对工程承包商的工程实施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包括工程质量、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等。 .2项目实施机构 在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办公室的领导和指导下,本项目由联合运输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负责人为省联运办主任,相关业务科室为办事机构,负责组织项目的具体实施、工程进度、平台建设的后续管理和运营管理等。由组建的项目建设及运维公司负责硬件设施的空间布局与整体设计,成熟软件的移植应用,专业软件的研发应用,标准通用软件的研发制作,市场推广以及物流市场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等。项目建成后,负责对平台的运营维护和软件的更新与升级。 .3运行维护机构 .运维管理机构 有效的运行维护是保证系统建成后能切实发挥效用的重要保障措施。本项目维护任务主要包括硬件平台维护、软件系统维护、数据维护等三方面。其中: 硬件平台的维护主要包括主机和存储设备的维护,以及相应的硬件配置和系统配置等内容。 软件系统的维护主要包括支撑软件、应用系统的安装、日常运行监测、简单故障排除等。 数据的维护指对后台数据库的维护,主要包括监视数据库的运行、数据一致 性检查、磁盘空间检查、数据备份和恢复等。 本项目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为确保各系统能够正常运行,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建立三级运行维护机构。 第一层面:由省交通运输厅机关作为行政管理机构,负责系统运行维护的行业管理和协调。 第二层面:由厅信息中心与运营单位作为本项目应用系统的主要运行维护单位,负责硬件及系统平台维护、应用软件维护和数据维护。 第三层面:由省联合运输办公室、道路运输管理局、海事局、民航管理局等指导运营单位负责物流运输市场诚信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相关物流业务的数据更新工作。 .运行维护方式 根据各类维护内容,交通运输厅及各业务管理部门应灵活采用合理的维护模式来进行系统的维护。 目前通行的维护方式主要包括运营单位自身维护和外包维护两种方式。 由于数据维护对安全保密的要求较高,必须是运营单位自身进行维护,也只有运营单位最清楚数据的来源和渠道,而且本系统除了从外部购置的地图数据、物流企业交换数据等以外,其他的数据基本皆来源于内部业务基础数据,各业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可利用应用系统指导运营单位对相关业务数据进行维护。 其中硬件及系统平台维护主要包括所配置的主机系统、网络系统和支撑软件的故障维护,以及相应的硬件配置和系统配置等方面,维护策略采用日常维护以运营单位主、厅信息中心指导/督查的方式。 应用系统的维护主要包括系统试运行期间的改正性修护,运行过程中的适应性维护和完善性维护等方面,维护策略采用系统集成商和交通运输厅及信息中心或运营单位技术力量联合的维护方式,应用软件维护的改正性维护是集成商在系统交付使用前必须完成的工作;对于适应性维护,由于系统的软件配置较新,至少可以保持3至5年甚至更长的使用期,在近期内不会有较大规模的适应性维护,因此可以采用临时外包维护的方式;完善性维护,根据运营单位技术力量情况,灵活采用外包或自有专业力量维护,及时调整系统功能或增加新功能。 9.4技术力量和人员配置 根据工作岗位需要测算,建设与运营公司需要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45人。 .行政管理人员10人。(含后勤,会计出纳,司机等) 2.专业技术人员35人。 1)物流数据中心10人; 2)物流信息公共服务系统4人; )行业监督、统计、诚信管理信息系统5人; 4)智能物流系统5人; 5)运营及交易管理系统13人。 9.5人员培训方案 .5.1培训对象 .系统开发人员; 2.平台企业用户。 有3000多家物流法人企业,从事物流业务的工商业户54000家。项目将在物流园区、物流企业、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多方联动企业中,选择具备条件的企业人员逐步分批进行培训。 .5.2培训内容 针对技术管理及维护人员,除需要针对应用系统的使用、技术架构、常见故障排除等内容进行培训外,还应重点进行数据库、中间件等支撑软件平台的运行维护培训。该类培训必须按照系统管理员级别进行特殊培训,务必使技术人员掌握系统所提供的各项管理维护工具,并尽量了解一些底层调试及操作知识。此外,所有系统维护人员均必须强制接受信息安全培训,熟悉安全管理方针、制度及预案。 针对系统用户,应在应用系统试运行的同时,对系统用户进行以系统应用操作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并编写用户手册、制作培训Flash动画,对没有参加现场 培训的统计业务人员进行操作培训。 .5.3培训形式 培训形式采取集中培训或上门指导培训等两种形式。 第十章 项目实施进度 .1项目建设期 本项目建设工期主要涉及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软件开发、测试集成,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录入,主机设备的选型、安装和调试,以及整个系统的试运行和验收。根据项目组织形式以及工程建设复杂程度、工程量和施工条件,参考近期类似项目的建设周期情况,本项目的建设工期为53个月,划分为项目筹备、系统开发建设、工程总体验收三个阶段。 .2实施进度计划 .1总体设计 1.2报批立项 筹备阶段 .3数据中心规划,确定合作伙伴,组建和培训开发团队,启动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 2.1 设计 .2 系统开发与集成 .5 系统安装调试 验收 .2 系统竣工验收 第一阶段:项目筹备 完成平台的总体设计、报批立项,数据中心规划,确定合作伙伴,组建和培训开发团队,启动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本阶段计划历时5个月。 第二阶段:系统开发建设,计划历时46个月。 ① 对应用软件进行设计与开发; ② 对机房及工程配套设施进行装修与改造; ③ 对系统软件及硬件进行采购、安装与调试。 系统开发建设过程中,将交替进行各类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验收、试运行、推广等工作。 第三阶段:工程验收 完成各应用系统建设与开发后,组织对项目进行总体的竣工验收。竣工验收通过后,系统正式投入运行。计划历时2个月。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1投资估算的有关说明 .1.1估算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电子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及计价依据》,2005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电子建设工程预算定额》,2005年;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2002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2000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 收费管理规定》、《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标准》,2007年;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招标代理服务费收费管理暂行办法》,2002年; .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软件开发和服务项目价格构成及评估方法》,2006年; 9. 有关设备、系统厂家、数据录入公司报价; 10. 交通行业相关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相关经验。 .1.2估算说明 . 安装工程费依据交通部《沿海港口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规定》的收费标准,按设备购置费的5%计取; . 建设单位管理费依据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收费标准取费; 3. 工程监理费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收费标准取费; . 联合试运转费率依据交通部《沿海港口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规定》,按设备购置费的0.7%计取。 5. 招标代理服务费依据国家计委《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计算; . 前期工作费依据国家计委《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的收费标准取费; . 设计费依据国家发改委《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计算; 8. 初步设计审查费依据交通部《关于加强水运工程初步设计审查管理的通知》 (交水发[2006]330号)的相关规定计取; . 基本预留费依据信产部《电子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及计价依据》的 收费标准,按工程费用与其他费用之和的5%计取; 10. 工程勘察费、物价上涨费不计。 .2项目总投资估算 项目预算6300万元,其中省财政拨款3262万元,社会投资3038万元。 .3资金来源与落实情况 .3.1项目建设资金 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拨款和单位自筹。项目承担单位将在交通运输厅的组织协调下,积极拓展资金渠道,筹措并落实项目建设资金,保证资金足额及时到位,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 同时,项目重在信息资源的整合、分析与利用,项目建设将充分利用已投入使用的各类应用系统和网络资源,重视对现有软、硬件资源的调整、配置和有效利用,减少新增软硬件投入,合理控制项目建设的规模和成本。 .3.2运行维护资金 平台的运行维护资金将由建设与运维公司借助平台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增值业务,创造一定的收益,产生经济效益,以此解决平台运行成本问题,保证项目建设后,能够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独立运营。 其盈利来源主要有: . 第四方物流信息系统信息交易服务费; 2. 企业诚信、证件查询服务费; 3. 货运保险业务增值服务费; 4. 货单跟踪信息(快件查询)服务费; 5. 物流金融增值服务费(仓单质押融资等); 6. 物流信息化咨询服务费; 7. 物流企业信息个性化定制服务费。 .4资金使用计划 本项目的资金运用计划参见附表四和附表五。 .5项目运行维护经费估算 项目的运行维护包含运行维护与项目运营维护两部分,总每年经费估算: 235.5(运行维护费用估算) 540 (项目运营费用估算)=775.5万元 .6运行维护费用估算 参照相关信息系统工程的经验,本项目建成后,日常运行维护费用约235.5万元/年。具体测算参见附表六(一)所示。 .7项目运营费用估算 参照相关信息系统工程的经验,本项目建成后,日常运营维护费用约540万元/年。具体测算参见附表六(二)所示。 第十二章 效益与评价指标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以财政投资为主导,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建设与营运。考虑信息平台较高的运行成本和社会投资人的利益,信息平台在运营中必须能够创造经济效益。目前设立的经营项目主要有三类四项,分别是五证查验系统、物流搜索系统和公共车库系统,从2013年至2015年,三年的累计效益分析如下: . 五证查验系统,面向5.4万家物流企业推广应用,使用五证查验的物流企业会员每年的市场占有率按2%增长(即2013年2%,1080家;2014年4%,2160家;2015年6%,3240家),每一家物流企业会员平均按每10天查验一套证件,即一年查证次数为36.5次,每查验一套证件的毛利润为2元人民币,则2013年毛利润约为7.9万元,2014年毛利润约为15.8万元,2015年毛利润约为23.7万元,三年累计毛利润约为47.4万元人民币; . 物流搜索系统,面向内5.4万物流企业,2015年物流企业会员的市场占有率达到6%(其中2013年1%,540家;2014年3%,1620家;2015年6%,3240家),每家物流企业会员年服务费为600元,共享平台的毛利润率40%,则2013年收取服务费约13万,2014年收取服务费约39万,2015年收取服务费约为78万,三年累计收取服务费约为130万元人民币; . 公共车库系统面向车辆会员的效益,来源于为运输车辆提供GPS智能终端的车辆监管和信息服务费,其收费标准为每年600元,毛利率为40%,全省运输车辆总数超过40万台,共享平台在“十二五”未,车辆会员数将达到3万以上(其中2013年2千台,2014年1万,2015年2万台),则2013年毛利润约为48万元,2014年毛利润约为240万元,2015年毛利润为480万元,三年累计毛利润约为768万元人民币; . 公共车库系统的调车配货效益,以公共车库中的运输车辆为基础,集中力量发展用车企业,按2013年发展到20家,2014年发展到60家,2015年发展到120家,每家用车物流企业平均每天用车需求1台车,调车配货的收费标准为每台150元,毛利率40%,则2013年毛利润约为43.8万元,2014年毛利润约为 131.4万元,2015年毛利润约为262.8万元,三年累计毛利润约为438万元人民币; 综合以上四项收益,2013年毛利润约为112.7万元,2014年毛利润约为426.2万元,2015年毛利润约为844.5万元,三年累计毛利为1383.4万元人民币。按照收益为每年递增的态势,2013年、2014年为亏损状态,2015年略有盈余,2016年可正常盈利。 .2社会效益分析 . 强化统计分析、加强宏观引导和行业监管 通过平台的统计分析及行业监督系统,对物流行业宏观运行进行准确的分析及有效的监管,有利于行业政策的制定,加强行业指导和监管,提高物流经济运行质量。 . 通用软件的应用 物流通用软件和管理软件的应用,对于提升物流行业的信息化水平极为关键。平台对物流通用软件研发策略是:研发标准化实用型的物流通用软件,免费服务向社会开放。 . 智能物流软件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应用,是智能物流和物流信息化基础。如项目的实施和推广,将带动3G智能终端的应用和GPS车载终端产品市场的发展。 . 激活存量资源,提高综合效能 目前全省约有2000多家大中型物流企业建立了物流信息网站或办公系统,建设资金平均为50-100万元左右,这些物流信息网点或办公系统由于没有统一技术标准,无法形成公共平台,造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造成资源浪费,效能低下。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免费提供的各种标准化软件管理系统,使所有的“信息孤岛”互联互通,整体联网,理论上讲,可以激活存量资源20亿元,有效提高综合效能。 . 快捷创造经济效益 物流信息平台把物流产业,物流市场联成大产业链,推进了全球采购、全球销售、全球生产、全球运输的步伐。信息平台连接着国内外万千企业,改变着传 统的生产方式和销售方式。信息平台电子办公面对面的操作,较过去传统的操作流程,减少了人员的往返奔波,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节省了大量的费用。 . 提高安全运行质量 物流信息平台在设计方案中注重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如人员证照查询、车船备案查询、车船年检查询、车船定位跟踪系统、库场视频监控系统、路况预警系统等,能有效提高安全系数。减少货损货差,偷车骗货,车船和库场事故现象的发生,整体提高安全运行质量。 . 降低行业经济运行成本 物流信息共享平台遵循“低门槛、易掌握、优服务”的原则,为千家万户物流企业节省了各自制作或购买软件的成本和维护费用,信息平台的兼容性也为物流企业节省了电子办公系统的改版和更新换代的费用。在业务流程中,实现零时空、零转换、零库存以及降低成本、高效运行,彻底改变了运行方式,降低了行业成本。 . 环境友好,资源节约 交通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智能管理系统使得运载能力的调配,运输方式的组合和运输线路的设计达到最优,有效避免传统运输模式经常发生的运量不足,实载率低、迂回运输及无效运输,不合理运输带来的是油料、设备等资源和资金浪费以及相应的废气和噪音。信息的互联互通,能较好的提高车船实载率和运输线路的最优化,从而节能降耗,促进低碳运输发展。 . 稳定运输价格的作用显著 随着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应用和普及,社会上的物流资源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物流信息的及时、畅通和透明、以及物流运输价格指数的应用,运输价格会呈现公开化、公平化和社会化的趋势,因此其波动的幅度必然会下降。 .3项目评价指标分析 .电子数据传输,减少纸张消耗 按每家企业日传送单据100张,每张0.4元计算,5年可节约单据纸张费用108万元; .通用软件的应用 物流信息平台免费提供12套通用软件给物流企业使用,极大提高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企业标准化的提升。 按目前物流企业使用现状,一家物流企业通常使用的管理软件2——4个(平均按3个计算),通用软件市场购买不低于1万元,对全省的54000多企业,初期目标按50%计算,通过免费推广全部使用物流软件,则为全省物流企业直接节约资金8.1亿元。 .智能物流软件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智能物流 和物流信息化的基础。项目的实施和推广,将带动3G智能终端的应用和GPS车载终端产品市场的发展。 物流企业如果应用智能物流,至少需要购买一台服务器和一套车辆监控管理软件,并且需要托管服务器,此外还要为每量运输车辆配备一个3G智能终端或GPS车载终端;如果使用平台免费提供的运输车辆管理系统,将节省车辆监控管理软件购买费3万元和服务器购买及托管费2万元(市场价),合计价值5万元,初期按3000家物流企业使用运输车辆管理系统,将为物流企业直接节省资金1.5亿元。 .激活存量资金,提高综合效能 目前全省约有2000多家大中型物流企业建立了物流信息网站或办公系统,平均投资50——100万元,由于没有公共平台,这些企业的资源信息成为“信息孤岛”,造成资源浪费、效能低下。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免费提供各种标准化软件管理系统,使企业信息互联互通,理论上讲,可以激活存量资源20亿元,有效提高综合效能。 .提高安全运行质量 物流信息平台在设计方案中注重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如人员证照查询、车船备案查询、车船年检查询、车船定位跟踪系统、库场视频监控系统、路况预警系统等,能有效提高安全系数,减少货损货差、偷车骗货、车船和库场事故现象的发生,整体提高安全运行质量。 .稳定运输价格的作用显著 随着物流信息平台的应用和普及,社会上的物流资源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物流信息的及时、畅通和透明、以及物流运输价格指数的应用,运输价格会 呈现公开化、公平化和社会化的趋势,因此其波动的幅度必然会下降。 第十三章 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 .1风险识别和分析 本项目具有规模大、技术要求要、管理复杂等特点,为确保工程实施顺利,需要对项目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或降低风险带来的不良影响,实现工程的建设目标。 在项目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组织风险 在工程组织方面,由于项目涉及的部门较多,包括工商、海关等跨行业的部门,协调难度较大。 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各部门观念问题,对自身所管理的业务或服务数据过于保护,不积极进行资源共享,可能给工程实施带来较大的阻碍。 在工程进度方面,可能由于工程开发组关键工程滞后,交工延误等风险。 2.技术风险 异构数据标准化风险。项目建设的均为综合应用系统,需要整合大量来自多个交通管理业务部门的数据,但由于各业务部门系统建设时主要为满足各自业务需要,建设目的、建设时期、建设标准不同,数据结构多样、平台异构,造成信息共享困难,给项目实施带来了一定的技术风险。 数据质量风险。数据质量风险表现在数据可靠性、数据真实性和数据实效性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由于应急和信息服务系统的数据源涉及多个业务系统,业务数据库或多或少存在数据逻辑错误,如拼写错误、数据丢失值、无效的数据值、相似重复记录、值与字段名不匹配等,导致影响整合后的数据真实性;另一方面,由于本项目的数据源数据采集更新的时间和周期不一致,导致部门整合后的数据更新时效性难以保证,影响系统应用效果。 硬件设备选择风险。本项目关键的设施设备包括基础网络设施和数据中心平台等,而硬件设备可能因为设备技术指标能力不够、设备缺陷等问题,出现超负荷宕机,系统无法正常运行。而应急指挥系统、实时查询服务系统对硬件设备要求很高,一旦应急事件发生或实时查询高峰期时需要设备的性能指标必须能够满 足系统运行要求,否则将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硬件设备的可靠性问题是本项目面临的较大风险之一。 采用新技术带来的风险。本项目将整合包括物联网技术在内的多项新技术。虽然我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物联网产业的相关研究和应用试点的探索。但目前我国的物联网发展总体上尚处在初创阶段,无论是国标的自主制定,还是核心技术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以及规模化应用示范都还处在起步阶段,因此,新技术带来的风险也是本项目面临的较为重大的风险。 .资金风险 对于长期的运行来说,主要的风险在于资金问题。平台每年均需支付通信信道租赁费用,呼叫中心综合信息服务系统除需要支付通信服务费用外,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服务费等其它成本;交换机等专业设备需外包维护,软件研发费用等。 .2风险对策和管理 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面对的几类风险,分别提出以下风险对策和管理措施。 .工程组织风险对策及管理措施 为降低工程组织和管理方面的风险,将依托完善的领导和组织机构,积极发挥领导的协调组织作用,借鉴类似项目的工作经验,协调各业务部门配合项目的建设,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为降低工程进度风险,将制定严格的工程进度计划,并由项目组织机构监督实行,同时选择综合实力强的开发商,发挥项目监理单位作用,进行全程监督;引入国际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技术风险对策和管理措施 为降低异构数据整合的风险,将首先根据交通部颁布的元数据标准,交通信息化示范工程和推广工程省份建立的与本项目相似的标准化体系和建设经验,按照统一的标准对原有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重新梳理;其次,利用数据交换平台等支撑软件,对拟建数据库中的数据字典按照数据标准规范进行统一的定义及管理,包括对数据对象进行规范化组织分类、约定统一的命名、格式、编码规则和 值域代码标准等,另外,在技术上使异构数据的交换变为可能。 为降低数据质量给项目带来的风险,利用数据交换平台的技术,对数据格式、长度、区间、范围、完整性等进行检查,并通过产生的日志找出数据失真的原因。对于源业务系统数据本身的问题,还可以督促原有系统进行改善;另外,利用数据交换技术,提升交换数据的粒度层次和交换次数,或采用交换节点间点对点方式进行交换,以解决数据时效性的问题。 针对硬件设备选择可能出现的问题,将选用成熟先进的技术和产品,通过详细的系统性能需求分析,对硬件的技术性能指标进行合理的估算,使硬件设备能够满足系统运行的要求,同时规范管理,定期进行维护检查,以解决硬件设备缺陷问题。 .资金风险对策和管理措施 为了解决系统运维的资金保障问题,应跟踪系统使用状况,收集用户意见并及时改进,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以推广增值服务,增加运维公司收益,解决资金问题。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