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Internet的发展,互联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对教育领域的影响日渐明显,各高校纷纷将“数字化”引入到教学、科研、管理和信息共享等学校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个环节,纷纷建立以计算机网络通讯为基础的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用来辅助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种活动。 学生选课系统能够让学生们在网络上自主选择选修课程,教务处的工作人员则通过网络来处理学生的选课信息。这个系统实现了对信息数据的浏览、查询、编辑和管理等基本数据库操作,采取模块化的编写思想,提高了可读性,同时提高了开发效率,从而实现了校园无纸化办公,提高选课的效率,减轻选课操作的工作量,从而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 系统使用Visual Studio2005作为开发平台,使用C#和做为程序语言,使用 SQL server 2000作为系统数据库,使用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开发了基于B/S模式的网上在线选课系统,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 前言 “选课”是现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一项很重要的课题。而且是每个学期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选课工作做不好,学生不知道自己将要学习的课程,老师也不知道自己将要讲授的课程,教务处的排课计划、教室安排等其他调度工作也无从做起。因此,如何解决高校教务管理中的选课工作便成为了如今各大高校面临的很实际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用计算机对高校教务信息工作进行辅助,具有人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强,存储量大,保密性能好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是高校教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条件。因此,开发在线选课系统很有必要。 计算机在线系统在现代社会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在线选课系统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WEB应用程序两个方面。本文是在框架的集成环境中使用平台,C#语言,SQL Server数据库进行开发的。完成了对选课相关信息的计算机管理,以及对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等计算机管理工作。 第一章 系统总体规划 .1背景分析 由于电脑时代的到来以及internet的迅速发展,电脑无出不在,当然各种工作效率也大幅提高,那么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开发一个好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势在必行。鉴此,特开发此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办公无纸化、网络化、信息化、现代化。随着学校的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长,需要管理的各种信息也就成倍增加。同时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建立一个C/S或者B/S结构的教学管理系统之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来选课并管理自己的信息,使得教学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 自动化,大大提高了教学管理信息的效率.教学信息管理系统是学校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1国内外研究概况 数据库是从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经过四十来年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己经趋于成熟。Web数据库在新的Internet环境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数据应用而言呈现出多样化的空间,如数字图书馆、电子出版物、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系统等的出现,给web数据库技术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国内高校校园网的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系统的开发正在蓬勃发展并发挥着较大的作用。例如,我国许多高校的网上招生系统,学校的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学校选课系统,还有一些医学院校开发出的网上诊所、远程诊断系统等等,都是基于校园网的应用系统。 国外的教学科研软件与国内相比开发的早而且比较成熟。早在七十年代末,美国就建成了NSFNET(国家科学基金网),其课题的申报及课题的进展情况汇报 都在网上进行。其网上教学教务管理系统也十分完善,世界各地的学生可以坐在家里通过互联网完成入学报名、选课、考试、毕业论文、取得学位这一学习生活的全过程。目前,国际上已具规模的远程教育学校就有数百所之多,网上教育正在各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世界各国培养出大批人才。所有这些都表明,基于Internet的校园网的应用已深入到校园内的各个方面。 在高等学校的教务管理工作中,课程表的编排是一项十分复杂、棘手的工作。在排课过程中,除了满足大量的制约条件以外,还必须解决许多冲突与矛盾,例如:两位教师不能同一时间在同一班级上课、一位教师不能在同一时间上两门课等等。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课表编排工作,既提高了排课工作的科学性,又可大大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使学校教务管理现代化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我国不少高校都实行了学分制,它的核心是允许学生自由选课,即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在这里,学生选课时的制约因素比较复杂,工作量也很大,而且往往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运用计算机辅助选课,即能实时地对大量选课数据进行检验和统计,十分方便地输出选课结果,同时也避免了人工处理时容易产生的错误。 从系统开发的复杂程度来看,计算机辅助排课与选课是高校教务系统中的两个关键子系统,目前不少教务系统尚未很好地解决排课与选课问题。本文主要对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中计算机课表编排与选课子系统的基本功能、设计思想、需求分析以及实现技术进行探讨。 大学中,公选课较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及兴趣选择公选课程进行学习,本系统将从教学部门的要求出发,实现公选课的选择、查询与统计。 .1.2学校背景分析 东华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位于中国上海,创建于1951年,前身是华东纺织工学院,1985年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1999年更名为东华大学。是一所以理工为主、文科为辅的综合性大学。1960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确定为重点大学,是中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重点高校之一。 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的东华大学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之勇气,坚持走“观念兴校、学术兴校、管理兴校”发展之路,在“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院校中独树一帜。 学校两大校区分别位于长宁区(延安西路1882号)和松江区(人民北路2999号),占地面积近2000亩,校园环境优美宜人,系“上海市花园单位”。创建于1951年,前身是华东纺织工学院,1985年,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1999年,更名为东华大学。1960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东华大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东华大学为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40所重点高校之一。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现设有纺织、服装·艺术设计、材料科学与工程、旭日工商管理、机械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外语、人文、理学12个专业学院,另有成教学院、网络学院、体育 部、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合作办学的东华大学莱佛士国际设计专修学院。 拥有5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31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63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52个本科专业,学科涉及工学、理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共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上海市重点学科,同时设有11个国家级和部级重有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检测中心,2个国家“111”引智基地以及国家大学科技园。在校学生近3万人,其中研究生6000余人,本科生近15000人,成教生近6000人,留学生3000余人。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院士8名、长江学者和长江讲座教授6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有光华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回国留学人员先进个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才等荣誉获得者,高级职称教师近700名。 因此,必要建立一个科学的完善的学生选课系统。 1.1.3现系统存在问题 目前选课管理系统其实很好了,没有多大的实质性问题,只是尚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不过有些体制问题还是有的,在这边可以提提。但是这要靠学校本身来解决了,我们无能为力。 首先安全性不够高,只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进了,有出现过学生帐号被盗,已选课程被删,导致学生未能选上该门课,不过这是小概率事件,我觉得除了用户名和密码之外,再加上验证码或者设置2级密码或者也可以设置手机密保。 其次选课人数过多导致系统崩溃,无法进行选课,这是最主要的问题,这现象和学校服务器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校方肯花点钱在服务器上面的话应该是可以解决的,不过这个系统可以设置可同时访问的最大人数,还有用处理多人并发访问功能高点的数据库也是有是可行的方法。 还有第一次选课的缺乏人数限额导致了可选人数大大超过实际接受人数,从而让绝大部分选择热门课程或热门教师的人被调到第二轮选课,而这一设置并非能减少第一轮选课可以给第二轮选课压力。 既然学生对某些课程有需求,为什么仍然把课程的允许人数定这么低?完全可以采用3-4个班的大班教学,类似马哲的方式。 选体育课时,由于可以同时选择多门课程,导致有些同学中选了多门,而有些同学则一门也没选中。 最后我觉得我们学校选课系统有个缺陷,就是在没有超过允许人数范围时,可以多个人同一时间选该课程,即使最后人数超过最大允许人数。 .1.4系统解决目标 基于这些问题,有必要建立一个学生选课系统,使选课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选课管理的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查询和修改选课情况。 1.1.5用户需求分析 1功能要求 系统管理:实现教务人员对系统的管理,包括添加删除用户。更改密码, 数据备份,数据还原,注销,等功能。 基本信息管理:实现显示学生和老师的基本信息(包括学生基本信息,教师基本信息,课程基本信息)。 选课管理:实现学生自主选择课程,选择老师。 查询:包括实现学生查询,老师查询,管理人员查询。学生查询包括自己的基本信息,自己的课程,课表,成绩,同班同学等,老师查询包括查询自己的信息,自己所带班的学生,自己的课表等。管理人员的查询包括每个老师的和学生可以查询的信息。 修改:包括实现学生修改,老师修改,管理人员修改。学生修改包括自己的基本信息,自己的选课等;老师的修改包括老师基本信息的修改等;管理人员的修改包括每个老师的和学生可以修改的信息。 权限管理::为学生、教师、管理员提供不同权限进行学生成绩管理。 其他需求 系统管理员需求分析 系统管理员负责整个系统的维护,其需求最为复杂,包括对学生、教师、选课进行管理和统计,及系统状态的查看、维护并生成选课报表、排课报表。所涉及的信息包括课程信息、教师信息和学生信息。因此系统管理员具有该系统的最高权限,能够编辑各信息模块,如插入一个新生的信息,增添一门课程的信息,删除退休教师的信息等。 教师需求分析 在该系统中,为方便教师工作,要求教师能够核实自己信息、查询所授课程的信息、查看自己教学班的信息,以及最后登记学生的成绩等。 学生需求分析 该系统为学生主要提供选课服务,因此学生可以直接查看选课情况,学生可以根据本人学号和密码登录系统,进行相关操作。此外还应附带其他服务,如核实个人信息,查看教师信息、课程信息以便选课,查看自己选课结果,查询考试成绩等。 .2可行性分析 1.2.1技术可行性 本系统需要配有IE浏览器的PC机,网络环境和作为数据库服务器的计算机,系统对机器本身没有太高的要求,一般当前学校或个人电脑完全可满足要求。对于软件技术要求,现在的程序设计语言已非常成熟,要运用HTML样式,图形图象制作工具来制作生动活泼的网页及美观的图形文件或动画文件,数据库使用SQL Server 2000中提供的数据库桌面工具ODBC。 .2.2经济可行性 由于本系统是为学生选课管理使用的系统,装上该应用软件,即可使用系统,系统成本主要集中在系统软件的开发上,当系统投入运行后可以为学校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所带来的效益远远大于系统软件的开发成本,在经济上完全可行。 1.2.3使用可行性 界面设计时充分考虑管理人员的习惯,制作了较精美的人机操作界面,使得操作简单、数据录入迅速、规范、可靠;统计准确;制表灵活;适应力强;容易扩充。 .3系统规划方法 在分析用户的需求及系统的可行性以后,我们就要为企业一个整体系统规划,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企业的信息,优势。 .3.1系统规划方法的介绍与比较 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方法很多,主要是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CSF)、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SST)和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BSP)。其他还有企业信息分析与集成技术(BIAIT)、产出/方法分析(E/MA)、投资回收法(ROI)、征费法(chargeout)等等。最常用的是前三种。 、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关键成功因素是对企业组织的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一)关键成功因素法重视那些必须经常得到管理人员关注的活动区域,对这些区域的运行情况要经常不断地进行度量,并提供这些度量信息以供决策使用。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时要经常强调:系统必须适合企业或组织所属的行业以及它采用的特殊策略;系统必须能够识别那些为使企业成功而在管理上要经常给予认真关注的“成功因素”;在系统提供给各管理阶层的报告中必须突出有关成功因素的情况。 (二)CSF方法的步骤: 了解企业目标; 识别关键成功因素; 识别性能的评价指标和标准; 识别度量性能的数据; CSF的目标是开发数据库,因此,输出是一个数据字典。关键成功因素法就是要识别联系于系统目标的主要数据类及其关系。CSF法的关键是识别关键成功因素,可借助于树枝因果图来分析。 2.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是一种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规划的结构化方法,是一种自上而下识别系统目标,识别企业过程,识别数据,逐步将企业目标转化为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和结构,然后自下而上设计系统,以支持系统目标的实现,它摆脱了管理信息系统对原组织结构的依从性。 确定未来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转换关系。 对数据进行规划、管理、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 致性。 *BSP方法的工作步骤 – 准备工作 – 调研 – 定义业务过程 – 业务过程重组 – 定义数据类– 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确定总体结构中的优先顺序(U/C矩阵) – 完成BSP研究报告,提出建议书和开发计划 3.BSP与CSF的比较分析 法的优点:在于利用它能保证MIS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使其具有对环境变更的适应性。即使将来企业的组织机构或管理体制发生变化,MIS的结构体系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 法的优点:CSF的目标是开发数据库,因此,输出是一个数据字典。关键成功因素法就是要识别联系于系统目标的主要数据类及其关系。CSF法的关键是识别关键成功因素。 .4系统规划方案 本文是采用企业系统规划BSP法来制定企业整体规划方案的。我们知道信息需求不是静止的,因而这种信息需求规划就需要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地加以更新。BSP方法的主要目标是提出一个支持企业近期和远期信息需求的信息系统规划,而且是整个企业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采用自顶向下的分析,来确定所需要的信息子系统,自底向上设计和实现这些子系统。这些信息子系统都归入整个企业的信息体系结构。BSP制定业务的优先顺序,来确定哪些子系统首先建立。 所确定的这些积木块(系统或子系统),都是一些确定数据类的存放处或管理点。随着这些数据类的实现(通常采用数据库技术),就为确定的一组业务过程提供了所需要的数据。确定业务过程的数据类;业务过程与数据类的对应。用CU矩阵来划分系统。 1.4.1 企业模型的建立 1.4.2系统的划分 (U-C矩阵) /C矩阵的应用:BSP方法将信息的创造者和使用者用表格文档的形式表明,形成了一个基本的信息结构框架。这也是U/C矩阵的规划方法相比于关键成功因素法和战略目标集转方法的一个主要的优点,CSF方法职能识别信息的使用者,而无法识别信息的提供者。使用U/C矩阵能够区分信息的归属,不仅能识别IT系统,还能识别系统所支持的信息。 通过上文对企业模型的建立过程中,了解了企业职能区域与业务的对应。理清楚了各部门的业务过程,结下了就可以使用UC矩阵为这个药厂来进行系统的划分。这样对企业的系统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蓝图。 在第一章中对整个选课管理做了总体的系统规划,企业模型一已经建成了, 根据UC矩阵也划分出了各个子系统。在后面几章中主要是对选课管理管理子系统进行部分的详细分析和设计。 第二章的系统分析将先介绍系统分析的各类方法和本系统采用的结构化生命 周期的方法。经过系统的调查,做了组织结构及部门职能的分析,整理业务流程的分析,数据流程的分析最后是数据库的建立,一个新系统就逐渐形成了。 系统分析的任务:在充分认识原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通过问题识别、可行性分析、详细调查、系统化分析,最后完成新系统的逻辑方案的设计。即提出“做什么”的问题。 系统分析的任务:在充分认识原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通过问题识别、详细调查、系统化分析,最后完成新系统的逻辑方案的设计。即提出“做什么”的问题。 .1 系统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是MIS开发的“上游工程”,其结果会影响系统的成败。所以选择一种合适的开发方法也是相当重要的。下面对各类系统分析方法进行介绍和比较,然后着重介绍本文采用的开发方法。 .1.1 系统分析的方法介绍 系统分析是MIS开发的“上游工程”,其结果会影响系统的成败。 正确的方法是成功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常见的开发方法有三种: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法、原型法以及面向对象的方法。 ⑴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法 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师系统工程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它将系统看作工程项目,将整个系统进行分解和抽象,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开发。开发过程遵循面向用户的原则,自始至终强调用户的满意,充分地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和业务活动。整个开发过程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几个阶段,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每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和相应的文献化、标准化的阶段性成果。在系统分析阶段,按全局的观点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自上而下、从粗到细将系统逐级分解,构成信息系统的模型;在设计阶段,先把系统功能作为一个大模块,逐层分解,完成模块结构设计。 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方法开发周期长,在开发的过程中,很可能系统适应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因而系统适应性较差。 ⑵ 原型法 为了解决在系统开发早期阶段的不确定问题,凭借系统分析人员对用户要求的理解,在强有力的软件环境支持下,建立一个能够反映用户主要需求的原型系统。用户通过原型可以直观地了解设计的功能能否满足各自业务的需求,他们对原型的评价可以指出不足之处,遗漏的步骤,或者原先没有发现的异常情况。通过对原型不断的修改和改进,另外开发人员可以通过原型来探索不同的用户界面技术,使系统达到最佳的可用性,而且评价可能的技术方案。 原型法缩短开发进度,增加用户满意程度,减少需求错误和用户界面的缺陷。但它要求能够快速建造和修改原型。最初原型的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需要强有力的软件支持环境。并不是所有的系统都可以用原形法,他常用于小型局部系统或处理比较简单的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⑶ 面向对象的方法 面向对象的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客观世界的任何事物都是对象,都有一些静态的属性和相关的操作。对象具有封装性、只提供访问的接口,具体的实现对外界而言是透明的。对象有不同的抽象级别,有一定的层次结构,子类继承父类的性质。各个对象之间由事件触发,引起互通消息而实现互操作。程序设计包括数据结构和算法两个方面,即信息的静态结构和对它的处理,二者之间通过对象结合起来,是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更加接近人们的思维方式。 采用面向对象方法设计的系统具有模块化、可重用、可扩展、可移植的特点。它的主要目的是解决软件危机,提高软件的可重用性,提高软件的生产效率。 .1.2本系统采用的开发方法 本文使用的是目前较为流行的MIS开发方法——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其基本思想是:用系统的思想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地自上而下对生命周期进行分析与设计。 用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开发一个系统,将整个开发过程划分为五个依次连接的阶段: (1)系统规划阶段,主要任务是明确系统开发的请求,并进行初步的调查,通过可行性研究确定下一阶段的实施。系统规划方法有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关键成功因素法(CSF,Critical Success Factors)和企业规划法(BSP,Business System Planning)。 (2)系统分析阶段,主要任务是对组织结构与功能进行分析,理清企业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的处理,并且将企业业务流程与数据流程抽象化,通过对功能数据的分析,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3)系统设计阶段,主要任务是确定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划分子系统功能,确定共享数据的组织,然后进行详细设计,如处理模块的设计、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输入输出界面的设计和编码的设计等。该阶段的成果为下一阶段的实施提供了编程指导书。 (4)系统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讨论确定设计方案、对系统模块进行调试、进行系统运行所需数据的准备、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等。 (5)系统运行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评价系统的运行效率,对运行费用和效果进行监理审计,如出现问题则对系统进行修改、调整。 这五个阶段共同构成了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严格区分了开发阶段,非常重视文档工作,对于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纠正,避免了出现混乱状态。但是,该方法不可避免地出现开发周期过长、系统预算超支的情况,而且在开发过程中用户的需求一旦发生变化,系统将很难作出调整。 基于上述的结构化生命周期的开发顺序,在系统分析阶段我们就有了以下的任务。 .2学校组织职能 .2.1组织结构分析 清楚组织(部门、企业、车间、科室等)及其组成部分之间的隶属关系或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各级组织的职能和有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决策内容。 图1.东华大学组织结构图 .2.2职能分配 教务处:对学生、教师、选课进行管理和统计,及系统状态的查看、维护并生成选课报表、排课报表。所涉及的信息包括课程信息、教师信息和学生信息。 教师:确认教学和自己的开课情况,以及最后登记学生的成绩等。 学生:学生可以根据本人学号和密码登录系统,进行相关操作。可以核实 个人信息,查看教师信息、课程信息以便选课,查看自己选课结果,查询考试成绩等。 教务科:负责本科教学教务管理和学分制选课工作。 根据教学任务书, 负责编制全校本科生课程排课表。编制学年制班级的课程表, 学分制各年级的排课、选课各项工作。重读班、增开课、第二专业的教学任务书下达,排课。 教学实践科:组织实施校内外实习实践、金工实习、计算机上机、公益劳动、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 2.3业务流程分析 业务过程的分析采用的是自顶向下的方法,首先画出高层的业务流程图,然后再对每一个功能描述部分进行分解画出详细的业务流程图。一般来说,反映子系统总体业务概况的高层业务流程图只有一张,它描述了各项业务过程之间的处理关系。而由此向下扩展的低层业务流程图有若干张,它们是对每个业务过程的详细描述,反映的是业务活动之间的处理关系。 业务描述:在每学期末,教务处向各系院下发教学计划表,由各系院根据计划表安排开设课程,再交给教务处。教务处汇总信息(教师信息,时间安排,教室安排,课程信息),列出选课表,供学生选择。学生进行第一次选课,生成个人选课表,与时间安排表,课程和教师名单,教室安排表一起,汇总选课信息,再交由选课管理系统随机进行处理,生成选课总名单,学院选课名单,班级选课名单,课程名单,个人课程表,分别交给教务员,院系,辅导员,教师和学生。学生根据第一次选课的结果,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的补选,流程与第一次相同,但选课管理系统按学生选课的时间顺序生成选课结果。同时,学生也可以进行退选,同样交给选课管理系统处理。 学生可以查询个人课程表(课程信息,时间信息,教师信息,教室安排),教师可以查询自己的开课信息(时间,教室,课程)和学生名单,院系可以查看本院课程安排信息(教师,时间,教室,课程,学生),辅导员办公室可以查看所带班级的信息,教务处可查看以上所有信息。 总业务流程分析图 信息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学生可以通过系统查询与修改自己的个人信息,老师可以通过系统查询与修改自己的个人信息,教务处可以通过系统查询与修改学生和老师的个人信息,学生可以查询选课信息和自己的已选课程信息,老师可以查询课程信息,教务处根据教学计划安排课程信息和选课信息。 .3.2业务流程分析图 业务处理人或单位数据存储存档业务功能描述外部实体数据流动及方向各类单证、报表排课管理业务流程图: .4数据流程分析 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绘制出的业务流程图是对现行系统再认识的过程。 其目的一方面便于系统分析员快速了解现行的业务并与广大的业务人员取得一致意见,另一方面可以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流程分析。 数据流程分析也就是精确地在逻辑上描述系统的功能、输入、输出和数据存储等,摆脱了其物理内容,是描述MIS逻辑模型的最主要的工具。(可描述现行系统和新系统)是结构化分析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具体作法是:按业务流程图理出的业务流程顺序,将相应调查过程中所掌握的数据处理过程,绘制成一套完整的数据流程图,一边整理绘图,一边核对相应的数据和报表、模型等。 数据流程图一般包括四个元素:外部实体、数据存储、处理过程、数据流向。 数据流程图中的几个符号表示: 1、 外部实体:指系统之外的人或单位 2、处理:又称功能。图形的下部填写处理的名字,图形的上部填写唯一标识处理的标志。 3、数据流:表示流动着的数据,它可以是一项数据,也可以是一组数据。 4、数据存储:指通过数据文件、文件夹或帐本等存储数据。图形的右边填写存储的数据和数据集的名字,左边填写该数据存储的标志. .4.1 信息管理数据流程分析 顶层数据流程图 二层数据流程图 .5 数据字典 为了对数据流程中的各个元素做出详细说明,要建立数据字典。数据字典的内容主要是: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等六方面进行具体的定义。数据流程图配以数据字典,就可以图形和文字两方面对系统的逻辑模型进行完整的描述。 数据字典的主要内容是: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等六方面进行具体定义。 .6主体数据库分析与设计 前面的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对系统分析员来说是对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认识过程,对业务人员来说是对其自身系统的一个再认识的过程。如何根据这些调查的结果及用户的数据处理需求产生新系统的逻辑结构,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库建立是关键的一步。在总体规划中规定了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关系以及这些数据的分布要求,但是这些数据库是如何组织的,如何将总体规划中的数据库组织成合理的逻辑结构,为了完成某些具体应用需求还需要再建立那些专用的数据库,是系统分析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之一。 在建立了初步的数据字典及前面的业务流程调查和数据流程分析能够更加清晰地确定出主题数据库所包含的各项数据元素及其相互间的依赖关系,从而为建立主题数据库模型奠定了基础。 信息管理主题数据库: 教学计划 授课教师信息 学期开课数据库 授课时间信息 授课教室信息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又称物理设计)主要针对总体规划中的各个子系统的开发来进行的,其主要任务是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系统模型分为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逻辑模型主要确定系统做什么; 物理模型则主要解决怎样做的问题。 系统设计主要围绕着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编码设计、人-机界面设计等项内容进行。 .1功能结构设计 .1.2系统功能模块图 .1.1功能描述 系统功能简述: 学校排课管理: 教学计划管理是教务处根据学生的专业对学生设定的大学四年需要学的课程。 2 授课教师管理是院系接到教务处的教学计划后选择教师去授课的管理。 3 授课时间管理是教务处根据院系给予的授课教师信息来安排相应授课时间。 4 授课教室管理是教务处在安排好授课时间以后对课程安排教师的管理。 .2 信息系统流程设计 信息系统流程图是以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图为基础绘制的。 绘制思路: )画出数据关系图,反映数据之间的关系,即反映由什么样的输入数据,产生什么样的中间数据,然后得到什么样的输出数据。 2)绘制数据流程图。 3.2.1信息系统流程图图例 存档 表单 处理 .2.2信息系统流程图 .3 代码设计 代码是代表事物的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代码在信息系统中是人和计 算机的共同语言,是两者交换信息的工具。为了便于计算机处理,一般用数字、字母或它们的组合来表示代码。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时,必须对整个系统重新进行代码设计。本系统的代码设计采用了两种不同类别的编码,具体如下: (1) 合成码: 合成码是把编码对象用两种以上编码进行组合,何以从两个以上的角度来识别、处理的一种编码。它可以由多个数据项/字段构成,每个数据项/字段分别表示分类体系的一种类别。 例如: 培训编号由8位数字组成:前2位表示成为培训计划的年份,后4位是顺序号。 (2) 位别码: 位别码是用不同的位来代表不同的类别,每一类按顺序连续编号的编码。 代码设计如下: .4 数据库的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是以数据库为核心,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支持下,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更新、加工、统计等操作。因此在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数据库的结构设计是很重要的问题。数据库结构设计是指数据库中各个表结构的设计,数据库结构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对应用系统的效率以及实现的效果产生影响。因此要用规范方法设计数据结构,提高数据的可维护性、完整性和一致性。数据库设计的内容主要经数据库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四个阶段。 .4.1数据库的概念设计图 .4.2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基于三范式的方法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如下 .4.3数据库文件结构设计 授课时间表 授课教室表 教师信息表 教师授课表 3.5 输入输出设计 .5.1 输出设计 输出格式 本系统的输出设计采用屏幕显示输出、打印输出两种格式。 屏幕显示输出:使用系统的条件查询程序对姚查询的纪录数据内容进行查询并直接输出到屏幕,显示是按照预先已经设计好的格式。 打印输出:为方便教师使用,满足教师需求,除了能让教师在屏幕上看到信息,也要提高供书面的沟通方式,让教师有真实感。 2 输出设备 1、显示器 2、打印机 3输出介质 1、屏幕 2、打印纸 .5.2输入设计 输入设计原则 、控制输入量:可以将输入将方式定为选择方式,避免大量文字输入占去的时间,减少输入延迟。 、减少输入错误:本系统要采用多种校验方法来减少输入错误,提高输入效率,避免额外步骤。 、输入过程尽量简化:在提供纠错和校验的同时,应保证输入过程简单易用,不能因为查错、纠错而使输入复杂化。 2输入设备 本系统采用键盘-磁盘输入装置。有数据录入人员通过工作站录入,经拼写检查可靠验证后磁盘。这方式成本低,速度快,适用于本系统中的大量数据输入。 3 原始单据的格式设计 4 输入屏幕设计 输入设计要尽量减少用户的输入动作,具有自动数据校验和检查的功能,采用面向对象的输入方式。 5.2.5 输入校验设计 系统要对输入的数据具有一定的纠错能力,程序设计时要考虑到数据的校验问题,比如对数据类型和长度进行限制。 1、数据类型: 对各类编号要按照代码设计中的设计的要求执行,如学员编号要求前两位是该年份的后两位,那当输入错误是要有警告提醒并跳出该程序。 对数值类型的数据输入也要限制输入字母或汉字。 对货币输入的数据输入要按照数据库设计的小数要求,同样也要限制和汉字的输入。 2、数据长度: 数据长度要适当限制,做到既符合数据库要求又能满足今后进一步的扩张。对精确定制的数据长度要严格控制,输入错误既要警告提醒并跳出该程序。 .6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竞相投向市场,这些产品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如何选择软硬件产品事实上也就是系统的物理配置方案设计。 .6.1 硬件的选择 硬件方面由于现在微型计算机普遍来讲性价比较高,我们考虑选择性能较为良好、配置比较优越的品牌机器作为硬件支撑环境。(安排两台服务器,其中一台做备用服务器。总部各个部门各配备2台计算机,进行打印和日常数据管理。各展馆配备一台作为实时的输入输出终端来使用。) 硬件要求:1)CPU:P3 2)内存:64M 3)硬盘:80M剩余空间(介于本系统主要存储量来自于客户的信息,所以事先预留这些。随着信息量的不断增大,应逐步加大剩余空间。) 软件要求:操作系统:中文WIN98,WINME,WIN2000,WINXP系统均可 .6.2网络架构设计 . C/S体系结构概述 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是客户进程从服务器进程中请求服务的一种计算方式。客户/服务器计算是协同处理中一个较宽的领域,很像是在系统间进行交互计算。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进程在独立的应用程序中特殊的分布方式。但在实际的商业计算领域中,客户/服务器这个词是用来描述第四代语言(4GL)前端应用程序和关系数据管理系统(RDDBMS)的交互作用的。这才是客户/服务器这个词在本处的确切含义。 客户/服务器模型的特点: (1)客户进程和服务器的进行可以(但不是必须)由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它们可以在同一台计算机上运行; (2)用于客户和数据库服务器之间通信的基本语言是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当今的客户/服务器世界不外乎两种编写数据库引擎的体系结构。第一种是多进程引擎,其特点是同时能运行多个进程。典型情况下,这种引擎与其他类型相比会消耗可观的系统资源,但它们显得(在有限的测试下)比其对应类型更容易扩展到大型的平台。第二种类型是单进程、多线程体系结构,通常用于Microsoft SQL Server。这种结构依赖于同一应用程序内的多线程工作,而不是为每个任务运行不同的可执行程序或应用程序。它的优点是在一定的性能水平上其硬件要求很低。 系统网络架构设计 本系统采用C/S体系结构,即客户端/服务器体系结构。C/S结构是将网络应用的用户交互界面和业务应用处理与数据库访问处理分开,对数据库的大量操作交给后台的数据库服务器来完成。目前两层C/S或多层C/S结构技术在数据库应用领域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 NT; 客户端操作系统:Windows 2000/XP; 网络协议:TCP/IP 网络协议。 .6.4数据库权限设计 如果一个系统在各个业务流程中没有很好的分派权限的话,那整个业务将会一团糟,原因就是每个角色的权限没有很好的分派,从而导致业务上责任的互相交错推卸。因此,在新系统中将主要设置7种权限,每种权限都有各自的责任界限,不会互相交错而推卸责任,也不会缺乏权限而导致整个业务流程无法正常执行。下面便是这7种权限的分派。 经理:对业务流程及新系统分析负责,利用新系统的分析功能,宏观管理市场客户以及业务数据。 部门主管:对业务员及专职数据录入人员的新添客户数据、日常客户数据维护及业务日志进行初步审核与监控。 业务员:各类与客户直接接触并跟单、签单的人员,可在系统中新添客户数据、提出客户数据的修改申请、记录业务日志,并将业绩表现在各类记录中。 数据录入:针对新系统各功能模块表格作专职数据录入工作。 客户服务:按各种条件进行查询并向客户提供服务的人员。 数据管理:自行设置新系统各个自定义模块,如对所有进入核心数据库的记录实施最终审核,并分配各用户权限。 平台维护:系统技术层管理人员,在系统测试及应用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的数据维护,以及保证平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