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公司最重要也是最明显的行为倾向是他们愿意尝试,进行实验。”汤姆•彼得斯和鲍勃•沃特曼在《追求卓越》中写道,“实验绝对没有什么魔力,实验只不过是完成的一个小小行动。可控制测试就像中学的化学课一样,有助于学习。但是经验告诉我们,绝大多数公司不知如何测试和学习。他们似乎喜欢分析和争论而不喜欢尝试,他们已经被失败的恐惧(不管多么小的失败)弄得瘫痪了。” 这似乎成了一对矛盾。一方面,有前瞻意识的企业总希望不断创新以保持基业长青;一方面,创新并不能凭空生成,需要通过无数次实验来推动进步,哪怕只是一小步。受制于成本和效益的角力,面对着挑战和风险的玄机,很多公司,尤其是那些在外界看来差不多“功成名就”的企业会慢慢趋于传统保守、固步自封且浑然不知觉。尽管,不少企业家都知道创新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也有在尝试野中郁次郎在《创造知识的公司:日本公司如何创造创新动力》一书所给出的方法,如创造出一个知识框架(高层管理者应当定义组织知识的范围并对需要创造的知识给出大致框架);组成知识工作组;时常关注新产品开发过程;建立一个与外部世界(股东、消费者)相联系的知识网络,等等。但这些只是理念层面的灌输或提醒,即使落实到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的建设之中,最后还是要经过产品研发和服务更新这一根本环节的,而它的深入离不开实验(或称为“测试”)的前置,问题就此产生了——就花费的时间和投入的劳动来看,实验往往是昂贵的,企业往往是退避三舍的。 “我们当中许多工程师不愿意接受模拟测试的结果,因为他们那是不真实的。当高层管理人员决定在信息新科技、模拟软件和专家方面投资时,他们预计能大大节约成本。然而,模拟得越多,为了证实模拟是准确的而建造的实体原型就越多。由于模拟,我们最终在原型测试上花费的钱比以前还要多。”这是某位管理人员的抱怨。虽然不具有普世性,但一定具有代表性。也就是说,他是承认创新科技的潜力是巨大的,但成本投入更是巨大,而且往往覆水难收。但这不应当成为问题,或者说这位管理人员所遇到的问题其实与“科技”无关,而是有关于如何将科技融入产品开发活动中及其周围的组织有关。毫无疑问,这一切还是聚焦在“实验”和“创新”的辩证关系之上,也就是说,迎向着创新所能带来的可以展望的美好图景,我们该如何修正当下的实验以释放创新科技的潜能? 一般而言,对于实验费用高昂的事实,公司通常有两个选择:减少实验次数或争取在实验方法上以旧换新。如果能在有限的实验机会中提高对结果的获知,那么前者无可厚非;但通常不必抱有太多幻想,正如汽车碰撞试验,几乎很难做到在不改进测试技术的前提下提高测试的质量。而对于后者,它的问题是,实验新科技的采用本身也是一个高含量的技术,研发它、运作它、维护它,一切都需要成本,况且成本也并不廉价。当然,秉承“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的经济学原理,它不失为一种“面向未来”的创新之道。 斯蒂芬•托姆克在《重在实验:释放创新科技的潜能》中曾以几十亿美元的集成电路行业为例,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而且,他进一步认为,集成电路行业呈指数般上升的开发绩效和较好模型的使用促使计算机模拟技术和许多领域使用的自动化设计工具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些发展是不断循环互相促进的:现在所使用的复杂芯片,没有其帮助创造的工具是不能进行设计和生产的。因此,这些变革极大地影响了产品开发成本较高的行业,例如制药、汽车制造、半导体和软件行业。甚至,像金融行业近几年已使用计算机模型技术检测新的金融工具。对此,托姆克引用Schrage的话说:“电子表格程序本身的开发已经永久性地改变了金融模型的制作,即使是新手也能进行许多复杂的假设性实验,这种实验在以前由于费用极其昂贵,根本无法进行。” 正如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中所预测的那样,第三次浪潮将是后工业的、以信息为基础的革命,伴随着纷至沓来的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变革,会对整个经济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其实,以计算机模拟等为技术背景的实验新科技的运用和发展,正是对“第三次浪潮”的一种细化。表现在企业的创新过程中,它有着较之以往成本更低,风险更小,收益更大,效果更好的绝对优势。当然,这里有一些原则值得被记住。因为它们能帮助我们尽可能地释放科技潜能以及保证组织协调一致:重视并利用好早期实验所测出的信息、数据;常做实验但不要使组织“超载”;融合新旧科技,提高绩效;快速实验、快速分析、快速总结;不要混淆失败与错误,失败可能是实验可取的结果,而错误应该被避免,因为后者不会带来新信息和有用的信息,因而没有价值;将项目作为实验进行管理。 在实验激发创新这点上,通用电气(GE)、英特尔(Intel)、戴尔电脑(Dell)和Linux的做法同样给我们另外一些启发。他们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产品开发辅助工具箱,让客户按照各自的偏好和需求选择配套措施(包括软件、硬件、外观设计等等)。从形式上说,这是“以客户为导向”的商业行为,而在本质上,其实是企业把优化产品的实验成本部分“转嫁”给了客户,并低成本地获取由客户反馈而成的批量信息。如果说利用实验新科技带动创新的持续是未来的大势所趋,那么,这招“一石二鸟”的手法更为未来引路为现在称道。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