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大规模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辐射带动农户214万人,中药材增收的张力逐渐显现 今年中药材肯定丰收啦!近日,贵州省桐梓县狮溪镇农民老板伍先奎高兴地说。他种植的几百亩半夏长势良好,再有一个多月就可以采挖了,到那时,每亩半夏收入上万元。不仅是半夏,他种植的白芨也郁郁葱葱,丰收在望。
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有今天的好日子,是半夏带来的哟!谈起中药材,赫章县河镇乡舍虎村村支书魏仁才总有说不完的话,站在公路边,他指着散落在一片坝子里的小洋房高兴地说:这些都是药材房。
提及以前,魏仁才说:以前甭提有多寒碜了,家家户户靠地里种点苞谷和洋芋过日子。舍虎村曾是一个极贫村,236户人家住的是土墙房、茅草屋,就着酸菜吃粗粮。2004年,舍虎村人均收入才200元。自从2005年大家种植中药材后,家家翻身变了样,推倒了土墙房,盖了新楼房。现在,舍虎村共种植了500多亩半夏,给村民带来了财富,去年人均收入达到5000多元。中药材产业成为治疗地区贫困的良药。
早在2006年,贵州省把中药材提到全省发展的战略高度,大规模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建立现代化中药材基地。目前,贵州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75.29万亩,位居全国前列,重点发展了天麻、太子参、钩藤等27个贵州地道中药材品种,贵州省何首乌、太子参、头花蓼和淫羊藿等品种通过国家GAP认证;赤水金钗石斛、德江天麻、大方天麻、连环砂仁、顶坛花椒、织金竹荪、正安野木瓜、剑河钩藤和威宁党参等品种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黔药、苗药等品牌形象逐步提升。
贵州省中药材产业规模化发展,辐射带动农户214万人,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中药材产业成为农民脱贫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交易市场打通上下游
中药材富民现象遍及贵州大地,而这还远远满足不了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在今年召开的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推进会上,贵州省副省长刘远坤说:我省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依托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环境,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与引领作用,推进中药材走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的产业发展路子,药企与基地结合,确保每年新增中药材50万亩左右,其中规范化种植20万亩以上,确保到2015年全省中药材面积达500万亩,其中规范化种植250万亩,努力把贵州建设成为全国中药材主产省和民族药业大省。
如今,走在贵州大地,中药材基地、中药材市场等项目建设正在进行,形成中药材产业基地扩张新趋势,而中药材市场的建设,解决了贵州有药无市的尴尬局面。龙里县贵州苗都药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设的西南民族医药物流交易中心,集中药材种植、收购、初加工、仓储、包装、交易、金融服务等产业链于一体,目前已经完成医药展厅、医药市场项目及各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3万多平方米。
该公司负责人表示,交易市场将根据贵州中药行业自身特点,采用创新型管理理念和经营思路,以贵州名优中药材展示平台为龙头,整合中药材产销资源,打通中药材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带动贵州省优质中药材产业向集约、智慧、绿色、低碳的新型结构提升。
构建产业发展大格局
去年,贵州出台了《关于完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化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意见》,明确规定,加强中药材产业科研,开发新品种,积极推进中药材基地建设,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民营经济,打造黔药品牌,大力推进中药材市场体系建设发展。同时,整合省内专家资源,组建中药材发展专家团队,指导贵州中药材发展,使中药材发展逐步向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今后,贵州省将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围绕天麻、太子参、石斛、半夏、何首乌等23个重点发展品种和山药、玄参、刺梨等27个鼓励发展品种,优先支持37个中药材产业重点县发展中药材种植,形成中药材产业集中区,示范带动全省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积极推进中药材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中药材产业组织化水平,构建大企业、大品牌、大市场产业发展格局,力争到2015年实现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的目标。(何君林杨小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