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产业是在传统中医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贯穿第一、二、三产业的庞大产业体系。发展壮大中医药产业不仅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而且对于改善民生、优化医疗保障、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省经济稳定增长的意见》(甘政发〔2013〕75号)精神,统筹推进我省中医药产业发展,以中医药产业发展为辐射点,进一步推进旅游业、文化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发展,不断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中医药产业的重要性
(一)发展中医药产业,有利于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省中医药资源丰富,但由于相关产业开发利用不够,附加产值不高,依靠资源优势、劳动力等有形要素投入的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以防病治病为重点,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开发和提供治疗慢性病、防病保健强身、抗衰老益寿延年、美容化妆等所需要的健康相关产品和服务,让中医药产业发展成为造福人类的庞大产业,有利于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二)发展中医药产业,有利于促进我省社会和谐发展。中医药产业是民生产业。发展中医药产业对新医学模式的建立和发展、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健全,以及形成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思想和模式,都会有积极的影响。它为人提供一种健康和谐的生存状态、生活态度、生活形态、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卫生习俗,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品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发展中医药产业,有利于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发展。发展中医药产业,在提高群众健康素养、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可以为社会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的就业岗位,增加社会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又可以更好地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推动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紧密结合甘肃省情,整合各方力量,充分发挥医疗、教育、科技、产业和文化等资源优势,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开发,着力构筑集健康相关产品的生产、加工、开发、研究、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中医药产业发展格局,使中医药产业真正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和新的增长极。
(二)总体原则。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统一协调管理;坚持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和发展健康产业;坚持市场导向,面向市场和人民群众需求,适时调整产品结构,争创精品名牌;坚持多种所有制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对稀缺中医药资源的保护和研究,做到中医药资源的永续利用。
(三)发展目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规划发展中医药产业。经过5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中医药产业链;进一步优化主体结构,做强大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稳定传统优势产业贸易,推动知识产权、品牌、高附加值产业贸易,打造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具有甘肃特色的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争取中医药产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以上,成为甘肃支柱产业之一。
三、主要任务
(一)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在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时,要将养生保健知识宣传、培训和咨询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抓好落实。各级健康教育机构要加强与科研机构、医疗机构的联系和协作,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养生保健科普宣传。通过全社会大力普及健康养生知识,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自觉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二)加快发展陇药产业。以定西、陇南为重点,加强当归、党参、黄(红)芪、大黄四大地产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和种子种苗培育基地建设。积极发展野生中药材种植和动物药养殖,建立批发市场和全国集散地。大力发展现代中药饮片加工、中药提取物和成药加工产业,扩大制药企业的规模,开发中成药系列产品,提高附加值。积极引进有品牌、有实力、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大兼并重组制药企业力度。鼓励企业积极发展药膳食品、保健品、日化用品等相关产业,不断提高中药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能力和水平。继续加强我省院内制剂调剂使用,扶持一批疗效确切的院内制剂,积极争取申请国家新药。积极扶持企业陇药发展,鼓励省内医疗机构优先使用陇药,力争各级医疗机构使用省内大输液比例达到50%以上,使用陇药比例达到10%以上。
(三)大力发展中医药生态保健旅游产业。以发展中医药生态经济、弘扬中医药生态文化为重点,以建设中医药生态休闲旅游景区、休闲养生(养老)基地为载体,形成食养、药养、水养、沙养、文养等为特色的中医药保健品牌,努力将甘肃打造成为特色鲜明、国内外知名的现化化生态保健旅游目的地。各地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抓好主题定位和形象定位。兰州做好中医保健中心建设。庆阳围绕周祖文化、岐伯文化打造全国中医拜师基地和生态园。平凉围绕崆峒、皇甫谧文化打造中医针灸保健旅游。定西围绕千年药都历史文化打造保健旅游。天水围绕伏羲女娲文化和温泉打造中医保健旅游。陇南、甘南、临夏围绕生态和民族文化打造中医保健旅游。白银打造四龙中医保健旅游。金昌围绕骊轩文化,张掖围绕湿地,武威围绕重离子治癌,酒泉、嘉峪关围绕大景区,敦煌围绕鸣沙山沙疗打造中医保健旅游产业。当前重点加强庆阳中医药博物馆、天水中医药生态园建设,扶持庆阳岐伯圣景、平凉灵台皇甫谧文化园、敦煌博物馆医学分馆、武威汉简医学城(雷台园)积极开展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软实力建设。
(四)加快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逐步在我省建立起中医药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和国际营销体系,积极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人才业务培训。建设一批境内外中医药服务贸易示范机构,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培育一批中医药服务贸易骨干企业,扶持大型中医药服务贸易企业,为组建集团打好基础。统筹规划我省中医药国际市场布局,大力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企业走出去,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出口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促进我省中医药服务出口的全面增长。注重引进中医药服务对象,吸引更多的国外机构和个人了解、认识、接受我省中医药服务。
(五)开展中医药技能劳务培训。整合扶贫、教育、卫生等部门的劳务输出项目和医学教育资源,组织各级卫生学校和中医学校对两后生(未考入大、中专院校的高中、初中毕业生)和中专毕业未就业者进行中医保健、推拿、按摩等实用技能培训,培养一批保健刮痧师、中医灸疗师、罐疗师、砭疗师、推拿师、中药调剂员等,经过劳动技能鉴定,颁发上岗证书,逐步规范中医药社会服务,改善劳务产业结构,在为农民工创业、增收开辟新途径的同时,满足日益增长的中医药保健服务市场需求。
(六)积极推广发展药膳产业。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餐饮服务业(包括农家乐)中加强药膳推广应用,带动餐饮服务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卫生行政部门支持和引导医疗机构不断加大药膳在临床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商务部门鼓励和引导餐饮服务单位积极发展药膳,不断提高药膳烹饪制作水平,带动药膳产业的发展;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质量安全。充分发挥中医药协会、餐饮协会等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加强医疗机构、中医药科研机构和餐饮经营企业的交流合作,加大药膳的研发力度。在省卫生学校、省中医学校建立药膳知识培训基地,加强药膳相关知识的培训。各级医疗机构加大养生知识和药膳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引导群众自觉接受药膳。
(七)加强和规范中药材种植。各地要根据《甘肃省中药材分布区域与生产指导目录》和《甘肃道地大宗中药材优势区域布局目录》,积极指导药农开展种药材种植工作,同时把药用木本植物种植与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生态保护等民生工程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大全省中药材生产规模,增加药农收入。着力抓好标准化药源基地建设,重点扶持中药材产业大县的中药材原种和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饮片加工和仓储企业改造及质量检测体系、科技攻关与技术培训等环节。加大政策和技术扶持指导力度,引导、鼓励企业和种植大户自建基地,培育中药材种植专业化合作组织,促进中药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要加强对药农种植、栽培的技术服务和技能培训,提高种植成活率,提升发展水平。
(八)围绕养殖业安全发展相关草产业。加强中草药在养殖业中的推广应用,减少养殖过程中化学物质、药物和激素的使用,有效降低畜禽水产品中的药物残留。加大中兽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励和引导兽医诊疗机构在动物疫病防治中优先使用中草药。特别是在预防H7N9禽流感、布病等动物间疫病时,充分发挥中医药的防病治病作用。加强兽用中药和饲料添加剂研发,不断研究开发疗效确切、能够替代化学药品的兽用中药和饲料添加剂。加强科学养殖和中草药防病治病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推广,指导养殖户(企业)合理利用中草药进行动物防病治病,逐步减少化学添加剂及药物的使用。
(九)加快健康保健产品的研发和营销。加大政策和经费支持力度,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建设保健产品生产企业,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研发新的健康保健产品,同时加强宣传促销、营销服务,强化产品品牌意识,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
(十)扶持发展药菜两用蔬菜产业。把具有药用价值的蔬菜种植纳入当地政府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建立以业主投资为主体、社会融资为补充、政府适当扶持的多元化投资新型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扶持产业发展。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发展药用价值蔬菜产业,对于符合《甘肃省蔬菜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的药用价值蔬菜种植,可根据有关政策和工作实际给予重点扶持。
(十一)全面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发挥中医药文化资源大省优势,挖掘整理岐伯、皇甫谧等古代名医和敦煌医学、武威汉简医学的中医药优秀文化,打造特色鲜明的甘肃中医药优秀文化品牌。做好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加大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力度。充分利用省内外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和陇药产业。开展中医中药科普教育活动,以健康教育家庭活动为依托,积极向社会、家庭和个人大力推广中医药科普知识和养生防病技能。组织在全省巡演以中医药历史名人为原型创排的现代秦剧《皇甫谧》和陇剧《医祖岐伯》。在幼儿园小学开展中医药启蒙教育,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承祖国医学,推广普及中医药知识。策划出版介绍甘肃中医文化背景和历史名人、具有学术考究价值临床实用丛书,协助中小学和家庭开展启蒙教育的中医口袋书、实用民间单验方集以及具有收藏价值的中医千米长卷、中医名人邮票等中医文化产品。
各地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加强领导,密切配合,扩大宣传,结合实际研究制订配套实施办法,把中医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培育、重点扶持,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促进全省经济稳定增长。(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卫生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