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也面临困扰。最近与一些企业领导者沟通时,他们常抱怨现在的年轻员工对企业忠诚度明显降低,员工离职率居高不下。而据德勤的一项专门针对企业年龄30岁以下(俗称80后)的员工对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的认同度的研究表明,这些员工对其中的责任、奉献、敬业的认同,明显低于对成长,收益,快乐的认同程度。这样的调查结果或许让很多企业领导者更加失望了。如果站在一个中立的立场,这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前者的价值观是从企业受益角度提出的,而后者则是从员工利益角度思考的。这样的结果,也反映出老板领导力与员工在企业文化认同的观念上有所差异。通常来讲,企业领导在讲文化的时候喜欢强调员工的忠诚度,既员工对组织的忠诚与信任。而员工对这种提法从开始的接受,到无动于衷,到现在开始出现逆反心理了。相比这种单一的忠诚,我们认为双向忠诚似乎更为公平和有助于企业文化管理提升。因为员工是企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员工的价值观不能被忽略。只有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紧密融合,才会呈现出老板们所期待的员工忠诚度。其实,笔者更愿意用人才联接度来更为精准描述双向忠诚度的内涵。
为了进一步阐述,并具体落实这一理念。德勤提出人才联接(connection)模型的概念。人才联接模型具体包括三方面的联接,也即企业可以从三个方面加强人才联接度。
首先是人与人的联接,主要指企业通过一系列的机制,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合作和互助,以加强员工与员工之间纵向和横向的联接。
这种作法在很多大型外企被广泛采纳,如PG,德勤,惠普等等。以某公司为例,该公司在华拥有近万名员工,且每年都有近千名新人加入。员工分布在14家全国各地办事处。如此规模的分散型组织,加强员工之间的联接显得尤为重要。该企业为员工设立了工作伙伴(Buddy)和学习导师(Counselor)的辅导培养机制,并且建立与之配套的有效的跟踪、评价与反馈体系。Buddy通常是与该员工同级别并拥有一定的在该企业服务时间与经验的同事,Buddy可以将公司的行政管理体系,如报销流程,人事政策,培训机制以及企业文化观等,进行细致的说明及传授,使得新人能够尽快融入环境而不至于产生疏离感。Counselor则多是该新入职同事的直接上级或更高级别的领导者,通过多种形式的辅导沟通,使得新同事明确自身责任,考核指标以及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并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尽管工作伙伴和学习导师都没有对该员工直接的行政管理权限,但员工通过与她们的接触,可以在实际工作中看到、学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与技能并清晰认识到自己在组织中的价值,以及组织对自身的要求。可以说,这个机制的有效发挥,对加强该公司的凝聚力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人才联接的理念促进员工拓展其能力,并鼓励他们积极地从主管和同事那里学习经验。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个机制的价值。该项研究显示,员工在被问及在什么情形下,你学到的东西最多?,有67%的人回答通过与工作伙伴一同任务时,只有20%的人回答是个人做研究时,不到2%认为是通过工具书或公司资料时。
其次是人与公司愿景的联接,即让员工感觉到对公司愿景与使命的认同,并且产生在此工作的成就感。
我们在现实的中,通常看到这样的情境:企业老板信心满怀,提出争创一流,标杆企业,上市等宏伟蓝图目标,而需要推动这些目标达成的企业员工却对此反应平淡,并无强烈意愿,并小声嘀咕这与我何干。事实上,企业文化的传统理论都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老板的文化,个人利益应该服从集体利益。这个理论的成立有一个前提,即员工不参与或只是被动参与企业管理。如果过于强调老板的价值观,员工会觉得只是在为老板打工,是为老板实现愿景和使命,与自己无关。这显然不利于增强员工的忠诚度。人与公司愿景的联接就是促使公司在形成企业文化,愿景和使命时,需要纳入员工的想法,让员工参与其中,并让员工能分享实现公司目标的收益。
为达成这一目标,公司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通过各种方式,将公司愿景与使命的信息传递给各位员工,并让员工感觉到,他们的工作与公司的愿景和使命是有关联的。此外,企业也应加强员工的职业生涯通道建设,使员工清晰的看到属于自己的职业规划及晋升通道。
比如笔者曾经提供过咨询服务的某大型家电集团,其拥有完整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和任职资格管理体系,可以让员工显而易见的看到自身在公司的发展前景。该公司还设计了关键岗位接班人培养计划,让员工看到公司在业务规模扩张,业务多元化,以及国际化的发展蓝图中,为员工提供了很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利益捆绑及共享机制是实现人与公司愿景的联接的另一重要举措。某通讯高科技企业职工持股的模式在全国颇具领先性。根据资料显示,持有该公司股份的员工平均每年分红收益率高达每股0.7元,投资回报率达70%.显然,有产者有恒心,持有部分公司股份,真正实现了公司发展我受益,此举极大的加强了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最后是人与公司资源的联接,即尽量向员工开放公司的资源平台,鼓励内部专家与员工进行持续的绩效沟通,建立e-learning及平台,让员工在遇到困难时能很容易的获取公司的支持。
当前企业需要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之下进行良好的团队建设工作,这些方面工作作为管理者都需要去关注。
相关推荐:
企业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问题绩效体系建立高效能问题解决及决策制定训练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