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件 今年下半年,一场半导体人才的跨国争夺战在上海滩打响。来挖人的都是知名跨国半导体公司,被挖墙脚的则是国内的芯片企业。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一名叫胡鹏(化名)的晶片工程师,在上海中芯国际工作刚满两年,可就在今年的8月,被台联电新加坡公司挖走了。胡鹏在受访时坦言,他离开的原因主要是薪资问题,因为同样的职位,在新加坡收入是上海的5倍。 鹏说,他在上海的月薪3000多元人民币,加上加班费,每月最多也只是4000元左右。但在新加坡,他每个月的收入不低于3000新元,按照目前的外汇比率,约是1。5万元人民币。另外公司还提供住宿、机票等福利。 报道说,胡鹏只是近期流向新加坡的晶片工程师群中的一个代表。这些流失工程师主要来自沪上的中芯国际、宏力、华虹NEC等知名半导体企业。 一名受访者透露,据他所知,仅半导体业被新加坡挖走的工程师就有200人,单单跳槽到台湾联电国际新加坡公司(UMCI)的就达40人。 据透露,这次挖人事件的直接起因,是东南亚芯片公司扩大产能导致了人员的短缺。新加坡政府有意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培养起世界级的公司,因此对集成电路设计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此次大规模的挖人行动中,最抢手的是拥有8英寸晶圆厂(目前国际主流工艺)2-3年工作经验的人员。 专家:要珍惜拥有的工作平台 IC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人才密集、资金密集的行业,涉及技术领域多,处于高新技术产业的龙头地位,具有强劲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因此,掌握前沿高端技术的企业对人才势必具有极强的诱惑力。 维怡咨询管理公司的张秉坤顾问指出,虽说员工跳槽是企业间的常态,但是企业必须反思,为什么优秀的员工会弃你而去?如果认为是我国微电子领域与国际水平之间存在着差距,那么,这个差距也并非是单纯技术上的,而是包括资金、市场、体制、政策等各环节在内的系统性差距。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在建设硬环境的同时也应改善软环境。对待员工,就像栽花,除了欣赏,还需要给予充足的阳光、水分和空气,以及爱心。要给人才创造一个可以充分发展的空间,以及施展才华的舞台。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留住人才的最佳手段和强大磁场。集体的板块意识,传统的家庭观念……,让员工树立起归属意识,激发起员工自觉自发地为企业尽忠,从而达到长期留人的目的。 张秉坤强调,优秀的队伍才会吸引优秀的人才。技术人员希望与优秀者在一起工作,这一点很关键。IC行业提倡团队合作以及和谐宽松的工作氛围,员工会在这种团队气氛中敢于创新,乐于交流,勇于分享,不断吸收到新的观念、知识和技巧,系统地学习新知识并提高职业技能。企业应该提供相对广阔的职位空间,了解工程师的需求,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环境,让他们从事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以及有充分的学习与创新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反过来,因为行业热门,人才紧缺,故而频繁跳槽的员工也应该仔细思考,一个人的价值除了自己的能力以外,非常重要的还在于他所处的平台。在金钱、技术的诱惑下,每个IC产业从业者都应该珍视和维护好这个平台,过于频繁的人才流动对公司不利,对正在成长中的IC人才同样未必是好事。 如果你认为自己具有优势的话,不断跳槽虽然有助于找到最能体现你个人价值的职位,但经常换地方不利于积累,无论是对工作经验还是工作资历,而且把抬高身价完全寄希望于跳槽,这种方式也未必有助于职业发展。 企业:人才流动很正常 我觉得这种事情很正常!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黄纪华对事件的第一反映令记者大感意外,人才流动本来就是很平常的事情,媒体不必大惊小怪。 黄纪华说,这种大规模人才流失,是大环境下的产物。现在行业比较景气,只要是芯片人才,无论是设计的、制造的还是封装的,什么人才都抢手。这种情况国内外都一样。 上海已经成为中国IC业的重镇,英特尔、英飞凌、新加坡特许半导体、瑞萨科技纷纷进入上海。截至2004年3月,上海IC企业总数约270余家,总投资144。60亿美元,注册资金65。98亿美元。 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上海IC人才缺口巨大。 在IC产业链中,设计技术和制造工艺的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最强大的原动力。根据上海市十五期间集成电路发展规划,2005年若能实现增加10条生产线的目标,至少需要8万IC从业人员;2010年若增加30条生产线,届时则需增加25万人。而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统计显示:1998-2002年的5年间,上海微电子专业培养的IC人才累计不过1470人。 据上海市发改委预测,2005年上海市需要至少1万名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和1。5万名制造(含测试封装)高级人才。 尽管拥有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大学,而且国内顶尖学府最优秀的毕业生也在源源不断地集聚上海,但上海华杰芯片技术服务公司的人事经理高吉尚却仍然无奈地表示:这些远远不够,行业的快速发展,技术更新加快,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 人才如此紧缺,外流怎么可能是正常的事情呢? 说它正常,是行业的特点所决定。高吉尚说,在高科技行业,人才之间的流动是十分平常的事情。这个圈子里的人才本来就很少,企业扩大规模,寻求发展,势必需要优秀的人才补充实力,但国内IC人才数量有限,培养人才需要时间,‘挖角’自然成为一种获取成熟人才的便捷途径。国内企业尚且如此,跨国公司也不例外。 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新加坡IC厂商第一次大规模的到中国‘挖人’,眼睛盯上了上海的两家知名企业,将招聘广告贴在了公司门口,优厚的福利待遇,对那些年轻的工程师来说,怎能没有诱惑力!结果,两家公司一下子流失了几十位工程师。别人挖我们的人,我们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去挖对方的人。海外IC高端人才不是也成了奇货可居的‘抢手’资源吗? 黄纪华分析指出,在IC行业,每年人才流失率大概在7%左右,属正常范围;虽然对企业效益并没有太大的直接影响,但若一些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技术人才从关键岗位流失,会给一批人带来心理冲击,有可能产生集体流失的潜在危险。企业必须高度重视。 员工:人往高处走 我相信那句古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到哪里都是打工,何必要留恋呢?而且出去镀镀金,回来升职更容易,怎么说也算是有了海外工作经历。如果我有这样的机会,一定不会错过!周伟(化名)说话很直接,也很坦率。 周伟在一家合资芯片公司工作已经4年了,这是他大学毕业后工作的第三家公司,在我们这个行业,跳槽真的很平常,在一家小公司积累了几年的技术经验后,跳到待遇和技术更好的大公司去,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周伟说,4年里,他身边的朋友都在跳,从国企跳到外企,再从外企跳回到国企,甚至直接跳出国,在跳来跳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与技能的增值,说实话,在高科技行业,做技术的人,往往对金钱看的并不是特别重,机会和未来的上升空间,以及能否学到新技能,反而对跳槽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职业转换中,我体会到除了工作的积累外,可以持续参加培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专业技能,拓宽职业发展的空间。 2004年电子行业工程师薪酬与职业发展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的电子工程师相信目前的工作将辅助他们进一步发展职业。有超过8成的工程师认为工作内容比薪水更重要。薪水是个人现在的市场价值,而工作内容则是为个人价值提升提供了锻炼的内容和途径。可是,有63%的受访者表示正积极寻找新的工作机会;若有公司提供合适的工作机会,72%表示没有寻找新工作意向的受访工程师亦会考虑接受新的工作。 据了解,IC行业的技术人员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满意度主要来自以下原因:一、技术积累和发展推动个人职业发展;二、工作挑战性激发潜能;三、公司文化肯定个人价值,持续培训拓展个人发展空间。由此看来,技术不仅仅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吸引力和推动力。所以,带有挑战性的工作是工程师职业发展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