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计世网邮政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邮政网络是国家重要的通信基础设施。在维护国家通信安全、保障公民通信权利和促进经济发展、方便人民生产生活中,邮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利用科技手段,提高邮政的服务水平是信息时代对邮政业的必然要求。邮电分营后,中国邮政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从外部环境来看,邮政面临“两大冲击”:一是电子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冲击,传统邮政业务量普遍下滑;二是市场竞争带来的冲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部门垄断逐步被打破,邮政除信函专营外,其它业务都是竞争性业务。在国家鼓励外资进入物流配送领域的同时,国内众多行业和企业也看好物流商机,纷纷组建物流公司和网络公司并包装上市,成为邮政开展物流业务的强有力竞争者。从内部条件来看,邮政面临效益低下、服务手段滞后、经营方式单一、管理体制不活等问题。在内外压力的驱动下,邮政信息化自蹒跚起步至今,已经走过了12个春秋。如今,邮政业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发展历程中国邮政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可以称得上是我国行业信息化的排头兵。回顾邮政的信息化历程,其建设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1994年~1998年,起步阶段。这个阶段的项目被称为“三网二G一化”,主要是由原邮电部1994年前后开始“绿卡系统”的建设,同时建设报刊省际要数统计和速递跟踪查询系统,形成了报刊计算机网和速递计算机网。1998年~2001年,大规模建设阶段。1998年邮电分营以后,国家邮政局开始建设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到2000年底网络覆盖全国236个地市。邮政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一阶段完成了邮政系统综合网、储蓄系统、电子邮政的建造,主要是基础的网络建设和设施完善。2001年~2004年,全面应用阶段。在这三年的时间内,邮政进行了全面的应用软件的开发和上线,几乎把所有的关键业务和核心业务的应用系统都建立起来。这些系统包括绿卡系统、报刊省际要数、邮资票品管理系统、速递跟踪查询系统、电子汇兑系统、183网上应用、支付网关、认证系统、185客户服务中心系统等等。2005年~?系统整合和优化阶段。从2005年开始,邮政进入到一个新的信息化阶段,即开始实施应用系统的整合和优化。同时,在业务和管理方面也进行了一些相应的改革和优化。现状与概貌今天,邮政业已经建立起了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从网络规模上看,邮政的物理网络已经覆盖到全国2400多个县,联网的支局和网点超过了51000个,POS机接近5000台,自助设备接近1000台,省级的网速已经达到了4~10Mbps。围绕邮政业务的三条主线—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中国邮政拥有相应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邮政金融计算机网和实物投递网三大支撑网络。(一)邮政综合网作为信息流主要载体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是中国邮政于1998年开始建设的骨干网络系统,采用了ATM技术、帧中继技术和语音压缩及交换技术,可提供对外服务、内部生产作业处理、业务经营与管理方面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和综合利用等三大功能。邮政综合计算机网日益完善起来,其基础架构(见图1)的构成情况如下:底层是国家邮政租用电信的数字电路而组建的专用ATM传输网以及备份网。在传输网之上,是邮政覆盖范围比较大的三个网络,一是邮政储蓄网络,二是传统邮政业务网络,三是与互联网直接相连的183网,即电子商务应用。除IP网外,在传输网上邮政还建立了自己的内部电话系统和电视会议系统。再往上一个层次,是软件系统的基础平台、数据库加上中间件,由此一系列的应用才得以构建。在邮政综合网之上,围绕生产流程建立有多个应用系统。这些系统包括:解决报刊收订中的要数汇总和省际传递问题的报刊省际要数系统,具有发行管理、集邮票和通信票管理、结算和价格管理以及印制管理的邮资票品管理系统,实现国内、国际特快专递邮件跟踪信息的查询和业务的统计分析功能的EMS跟踪查询系统,以及基于邮政中心局体制,支撑内部生产和作业的关键系统的中心局生产作业系统和邮运指挥调度系统。邮政刚刚上线了一个新的报刊发行系统,取代了报刊省际要数系统,报刊的收递、投递都要通过这个系统进行处理。在业务上,邮政综合网不仅覆盖现有的各种邮政业务,还包括邮政混合邮件、电子商函、电子邮购、代收代缴、信息服务等各种电子类、信息类邮政新业务,在范围上,邮政综合网将覆盖全国201个中心局(一、二、三级中心局)和所有的电子化支局和县局。电子化支局所是全国邮政综合网的基础数据采集源,它直接面向邮政用户,具有窗口营业、支局内部生产作业、邮件投递和支局经营管理等功能。(二)邮政金融网邮政金融网计算机网(绿卡网)作为邮政资金流的基础设施能提供全国联网城市的通存通兑、绿卡、电汇、电子转账、支付网关等相关业务。1999年,国家邮政总局启动了绿卡网扩容改造工程。国家邮政局承担绿卡网全国中心的全部投资;国家邮政局承担绿卡网省中心主机系统投资的80%,各省(区、市)邮政局承担上述投资的20%及省中心主机系统以外的全部投资;各省(区、市)邮政局承担省中心以下的各城市中心、市县接入点、网点等建设项目的全部投资。2001年邮政开始建设规模最大的电子汇兑系统,这个系统对于邮政的意义非常重大,它宣告了运行上百年的手工汇兑作业结束了使命,电子信息形式大大提高了汇兑业务的处理速度。24小时、2小时,甚至即时的现金到现金业务都已经开通,清算周期也从手工处理时期的45天缩短至一天左右,提高了资金利用率。目前,邮政已经着手将汇兑和储蓄两个系统进行联网互通,使得能够完成从现金到帐户,或者帐户到现金的这种其他金融机构无法完成的服务。从技术上来看,它是邮政第一个在两个应用系统之间进行的集成。同时,除了系统集成以外,也包括业务集成。支付网关位于网站、网上消费者和银行系统之间,为网上资金划拨提供透明的接入手段,是基于互联网交易的重要环节。中国邮政与美国化妆品公司雅芳的合作是一个成功的尝试。雅芳专卖店主利用支付网关系统进行在线支付,绿卡系统实时扣款,并将款项交由全国中心统一与雅芳公司结算。这种模式提供了从支付到配送的一系列服务,帮助雅芳公司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降低了物流支出。这也是支付网关系统的第一个具体应用,开拓了一体化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了中国邮政“实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综合优势,提高了邮政的服务水平。这次成功的尝试为邮政业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增长了信心。(三)实物投递网邮政业的实物运输和投递网络遍布全国城乡,整合了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各种运输工具,全国236个邮运中心局运转灵活,构成了沟通城乡的实物运输网络。全国共有8.4万处邮政局所,形成了中国最大的投递服务网络,实物投递直接面向客户。目前,中国邮政实物传递网拥有覆盖全国的236个物流配送中心、113套信函自动分拣机、140多套包裹自动分拣机,还有1.5万多个电子化支局,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邮政网络,已与15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通邮关系,特快专递可200个国家和地区。与铁路提速相呼应,中国邮政在全国实施邮路提速,2000年9月1日起,普通邮件传递速度比以往平均加快2-3天;2300多个县以上城市的居民享受到包裹免费直投到户的优质服务。列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工程的中国邮政“183”电子商务网站,可提供网上购物、汇款、集邮、订报等服务;“185”客户服务中心可提供电话信息接入服务。(四)电子邮政在某种意义上,电子邮政是邮政业提出的改革目标,它是整合邮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并发展邮政电子商务的基础,电子邮政的任务,一是实现传统邮政业务的信息化和电子化;二是围绕电子商务拓展新的业务渠道,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发展“电子邮政”就是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结合邮政服务及业务特点建设自己的客户服务中心(呼叫中心),为邮政发展创造更好的商机,丰富和拓宽邮政的信息传递、物品运送、资金流通三项基本功能。电子邮政的核心是邮政电子商务。目前中国邮政电子商务网已开通网站商城、提供了网上报刊、网上集邮等服务。下一步由于邮政涉及的地域广大,业务种类繁多,所以,邮政的信息化是一项庞大而且复杂的工程。当前,邮政信息化的的发展正进入关键时期。此时,邮政信息化应该考虑以业务模式驱动IT系统的建设,根据不同业务,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水平和需求上,实施不同的建设策略。另外,也要以面向服务的思路,进一步规划下一步的IT支撑系统,最后,有必要提升软件的基础平台,进行资源的整合和应用的整合。同时,对邮政经营模式的改革、变革,流程的再造与优化,业务的整合,以及数据的整合等等工作也应该提上日程。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