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系统的英文全称是: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意为办公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OA)是面向组织的日常运作和管理,员工及管理者使用频率最高的应用系统,自1985年国内召开第一次办公自动化规划会议以来,OA在应用内容的深度与广度、IT技术运用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并成为组织不可缺的核心应用系统。主要推行一种无纸化办公模式。 一、技术平台随着OA应用内容的不断扩展,OA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从过去的BASIC+文件系统到VB+ACCESS、DELPHI+ORACLE、基本形成了三大主流技术: 1、PHP+MySQL技术 采用PHP+MySQL进行开发,基于Web开发的最佳组合“LAMP模式”——(Linux 操作系统、Apache网络服务器、MySQL 数据库、PHP语言)。 技术成熟、开发迅速 PHP+MySQL是目前最为成熟、稳定、安全的企业级WEB开发技术,广泛应用于超大型站点。其成熟的架构、稳定的性能、嵌入式开发方式、简洁的语法,使得系统能迅速开发。 高效执行、安全可靠 PHP结合MySQL运行于Linux平台,执行效率相对其他语言更高;安全性较NT(Windows)平台更强。PHP在安全性的性能表现不俗,帐号、密码以MD5数据加密技术的采用,确保数据帐号信息安全。关键数据采用多层加密技术,有效保证数据安全。 跨平台移植、无附件成本 PHP+MySQL可跨UNIX、Linux、Windows NT等平台运行,降低了系统及数据迁移的风险。如果架设Linux / UNIX服务器,可节约操作系统费用,降低了软件成本。 2. net+关系型数据库(RDB)技术 基于.net+RDB的办公平台则以简单、灵活、易用的特点获得了广泛的市场。.net是微软的企业级应用开发平台,优势是组件众多,可以搭建个性化的应用。但是由于需要比较专业的开发技术,并且系统的开放性较差,对微软以外的平台兼容性不好,以及版权的原因,所以在绝大多数企业看来并不适用,只有少数外企愿意使用这个技术。 3. SUN的JAVA+RDB技术 JAVA(J2EE标准)以其开放性、与平台无关性引领着技术发展方向,并迅速在各类应用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在OA领域市场领域不断扩大。 JAVA技术的优势是跨平台、安全稳定、开放性好,尤其是开放性这个特点,使得JAVA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成为OA软件开发商的宠儿,截至2014年,市场上主流的OA软件中,90%以上采用JAVA技术。华天动力OA软件是业内第一个向用户提出需要关注开发技术的厂商,但这个观点起初并不为广大用户甚至个别厂商所认同。 市场是客观的,它会根据实际需要做出正确的选择,随着用户意识到软件开放性、拓展性、兼容性的重要性,JAVA很快成为企业级管理软件开发的最主要工具。原本一些采用其他技术的厂商,也纷纷加入到JAVA阵营,没有及时转型的,则逐渐被市场淘汰了。 二、企业号OA系统应用 企业号推出后,各大厂商将自己的OA系统与微信企业号对接,企业用户也多选择了此类的OA系统,微信企业号的优势在于: 1. 企业内部具备沟通的简易化。 2. 流程审批实现了语音化,目前,OA系统就已经实现了流程审批的语音识别操作,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具备高效的真实性核对,E38.wang更加可以通过语音的方式明确批注的详细解释。让流程审核更具精准性。 移动集成化,以往的OA中,移动仅限OA系统本身,也可以和其它的ERP、CRM高度集成,实现在微信端的企业信息共享,这将改变OA系统单一存在的局面 三、OA设计理念随着信息化建设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OA办公系统的应用也日渐普及起来。同时,用户对OA办公系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如何让OA办公系统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这是一个需要所有厂商共同思考的问题。OA办公系统的设计原则由此也愈受关注。国内OA办公系统厂商也在多年成功实践中总结出来了OA办公系统的九大设计原则: 1.整体性 系统整体设计能有效的实现后台一体化管理,前端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系统标准化程度高。 2.先进性 软件采用的技术,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证技术的发展能力,应具有良好便捷的升级能力,选用的硬件设备及操作系统、数据库产品、应用软件均具有先进性及成熟的技术与产品。 3.规范性 遵循统一的国家规范公文格式和交换接口标准。 4.高效性 系统提供对各类事务处理的高效性。使对大容量数据的查询和更新等操作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对于大数据量的处理,也能高效地完成。 5.安全可靠性 采用最成熟和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平台,支持身份认证技术、安全加密技术;数据在传输过程和数据库中采用高加密技术,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分不同的角色控制信息数据,采用横向和纵向结合的矩阵权限控制模式,保证企业的各种信息安全。 6.适应性和灵活性 在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机构及人员的调整,OA系统能提供充分的变更与扩展能力,适用机构及人员的调整。OA系统还具有图形化工作流定义工具,系统管理员可在浏览器环境下任意调整或定义工作流程。系统具有灵活的信息发布系统,用户可根据需要定制发布需要的新闻、通知。 7.扩展性 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等领域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应用环境,系统硬件及系统软件都会不可避免将被更新,系统的可扩充性及版本的兼容性,直接影响着应用系统和用户需求的发展和功能的提升。因此,OA系统十分重视扩展性,能很容易地适应调整,扩充和删减;另一方面,它还具有与其它系统的接口能力,利用各系统功能之长,进行优势互补。 8.易用性 系统的设计尤其重视用户界面的友好性。简洁大方、功能齐备、美观实用、提示准确。 9.健壮性 OA办公系统的开发设计应该支持应用和数据库等多重负载均衡能力,支持附件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分离技术,从而支持数万用户同时在线和同时操作的能力,不会因为用户数的增长或者信息量的增长,而导致系统响应能力下降。 四、流程互访 OA系统在实际的应用中,尤其是中大型单位,用户最需要的,就是将业务流程和审批流程打通。甚至是企业的审批流程可以调用业务流程。这将是一个中大型企业实现信息化的高级基础。 BPM流程功能,不仅能够很好地实现公文、请示汇报等OA应用,而且能够实现供销合同、借款报销,甚至生产制造等流程处理,成为国内第一套流程型协同软件,也由此被赛迪、中国电子商务协同、新浪等机构和媒体广泛评价为产品竞争力第一。 五、OA的优劣 如何分辨OA办公系统的优劣?设计原则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优秀的设计原则能让OA办公系统脱颖而出,实现系统整体的高性能、高可用、可扩展,发挥出更强的协同办公能力。而OA办公系统设计的九大原则,基本上包括了OA办公系统的性能指标,给项目开发和用户选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对于中国OA办公系统的整体水平也能起到提升作用。 1. “可行性和适应性” 所谓可行性,是指需求提炼时,应该吻合适合核心需要,满足主要功能,而不是超越当前技术水平放卫星! 所谓适应性,是指产品的实施条件和应用条件,要吻合企业当前的环境,超越环境搞亩产万斤粮的大跃进是注定要失败的。 核心需求的吻合度,是OA价值兑现的保障,用户在工作流程、公文管理等方面的核心需求的满足度是项目成功的基础。 2. “前瞻性和实用性” OA系统的开发设计,即要考虑到最大限度的增加系统的价值,最大限度的吻合各应用者的需求,充分考虑系统今后功能扩展、应用扩展、集成扩展多层面的延伸,实施过程应始终贯彻面向应用,围绕应用,依靠应用部门,注重实效的方针。同时又要兼顾到成本控制、项目周期控制等因素,因此在功能的部署上也需要遵循实用主义。 3. “先进性和成熟性” 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和方法,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延长系统的生命周期,但同时,任何创新都意味着小白兔实验,风险较大,因此又要注意软件系统、硬件设备、开发工具、软件产品的是否成熟,在先进性和成熟性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价值最大化的关键。 4. “开放性和标准性” 数据孤岛、信息孤岛、应用孤岛,已经成为多年信息化建设后的后遗症,而解决这些孤岛的关键因素在于开放,解决这些孤岛的效率取决于标准化。 如同我们的插座和插头的关系、如同我们的外设和usb口的关系,OA系统是否足够开放和标准化,成为架构设计时首要考虑的问题。 在当前和未来,OA系统需要轻松与各种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业务系统及工具软件进行平滑对接,当前主流的厂商都在这方面做了充分的考量。 5. “可靠性和稳定性” OA系统里流转了大量的管理数据,因此必须是可靠的,一般的人为和外部的异常事件不应该引起系统的崩溃;当系统出现问题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而且系统的数据是完整的,不会引起数据的不一致。 我们曾对OA系统组织过压力测试,在负载均衡的情况下,3000人同时在线时,系统登陆(包括整个主界面加载)不大于8秒。数据浏览不大于8秒;数据查询不大于8秒;数据统计不大于15秒。 我们还对OA产品,运行在IBM服务器上的稳定性做过测试,基本上可以做到以下几点: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大于10000小时;可用率:系统总体平均可用率在99.99%以上;稳定性:主机系统能够保持7*24稳定的不间断运行 6. “安全性和保密性” OA系统的开发设计既考虑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更要注意信息的保护和隔离,因此系统应分别针对不同的应用、不同的网络通信环境和不同的存储设备,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系统安全机制、数据存取的权限控制等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其中,采取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平台安全:架构设计考虑安全性要求,平台软件达到安全设计标准。 六、OA实施失败原因OA行业,有句名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多少CIO折戟OA系统的建设! 这句话的意思是,因为OA系统是全员信息化的第一台阶,所以如果失败了,上到老板,下到普通员工,都会知道此事是谁牵头做的!因此,对CIO或者信息主管的职业前程影响很大。 笔者在OA行业潜心研究过十余年,十余年来,笔者见证了OA行业的起落沉浮、技术的变迁、品牌的更迭,同时也耳闻目睹、道听途说了很多客户成为OA建设的失败案例。总体而言,选择有竞争力的产品,是减少选型风险的重要因素。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与很多楼脆脆、桥塌塌之类的烂尾工程一样,如果决策者或者有影响力的个人,在项目中掺杂了太多的个人利益,其结果会是不但选错了产品和供应商,而且实施过程中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无法以单位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争取资源、控制风险,最终会导致OA系统项目的失败! 指鹿为马、选马成驴 部分客户因为缺少信息化的经验,无法清晰的区分OA、PM、KM、ERP等不同管理软件的定位,因此在选型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让OA公司开发业务系统、让业务软件厂商开发OA模块、甚至是拿个即时通讯工具当成OA的全部的现象,这种定位上的错误,导致的结果是原本计划是买匹宝马,最终却牵回了一头驴子! 崇洋媚外、盲从品牌 选错OA供应商,往往是失败的头等杀手,如同婚姻一样,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在选择嫁入豪门之前,先想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按照经济学理论,越是价格昂贵、技术复杂的商品,在决策中,品牌的参考价值越少!正确的婚姻观是,选择爱你的人,而不是你爱的人。 请记住:登记只是婚姻的开始,嫁入豪门的话,除了你付出对等的银子外,请你确认在后续服务中可以忍受得住寂寞! 路线错了、南辕北辙 OA技术路线的正确选择,对实施成功和系统的生命周期,起决定性作用。 历经二十年的变迁,OA技术路线,从Domino、Php、.Net一路走,当今JAVA语言、J2EE已经成为高端产品的首选路线,原因是JAVA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兼容性、跨平台性、扩展性等。很多公司都以JAVA作为主要武器,攻城略地开发产品。 很多选错路线的OA公司,近几年纷纷开始启动JAVA产品线,也验证了这一点。 自身混乱、上了白上 在实际的应用案例中,很多企业自身的流程规划并不清楚,但管理者非常希望上OA,或者说某个职能人员非常想上,于是便上了。实际实施才发现,原来企业自己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七、OA选型 1、做好项目规划和管理,严格控制项目目标、项目实施、项目成本、验收标准、后续服务等内容。 2、应该选择专业化的OA办公系统厂商,尽量避免其他软件开发商或系统集成商。因为OA办公系统不是这些公司的主业,他们通常采用项目定制的方式来实施,会导致实施周期长、成本高,稳定性和适用性差,后期的服务和二次开发都非常不便,后续费用也很高。 3、系统应该非常成熟、健壮、稳定,能够满足大规模用户同时在线使用,并且访问速度快。系统的实施应该简单,对于标准化的功能,可以快速实施,并简单培训后就可以使用,以降低实施周期和成本。 4、系统应该具有门户的特点,满足企业的多层级使用,同时具有严密的权限设置和安全防护措施,让不同级别的用户可以安全使用。系统应该具有很强的流程管理功能,满足企业流程规范和流程优化的需求。 5、系统需要具有平台化的特点,采用多层架构,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因为大型企业通常掌握一定的软件开发技术,因此OA办公系统最好是能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平台,让IT人员利用这个平台搭建个性化的应用系统,并实现和其他系统的数据整合。类似于华天动力的自定开发平台就具有这个特点。 最后需注意,大型企业在选购OA办公系统时往往有着更大的空间,但其实也有着更大的风险,对OA办公系统这种看起来简单,实际却并不简单的管理系统来说,还需要选型者认真、理性的对待,这才是项目成功的第一步 八、平台化能力 OA的通用功能相对成熟的情况下,随着客户管理应用的深入,更多的OA和ERP的边缘需求,开始旺盛出来,因此如何持续的满足客户的功能需求,成为拉长产品生命周期的重要因素。如何通过无码开发实现快捷的功能定制成为平台化产品的发展方向。 九、系统集成 对于信息化起步阶段的用户来讲,单系统应用就足够了,但对于已经有相当信息化基础的高端OA用户来讲,如何与ERP系统进行数据集成、信息集成、门户集成,如何与HR系统进行组织集成、用户集成,如何与即时消息进行消息集成,甚至如何进行数据拆分和重建等成为思考的因素之一。 但集成是把双刃剑,缺少标准接口而完全定制开发的集成,又可能给升级、系统性能、项目周期等带来风险和隐患。因此考察OA系统时,重点研讨标准接口能力和产品化机制成为要点。基于数据持久层和SOA标准服务接口的集成方案,成为国内大部分用户和产品首选技术方案。 十、移动应用 随着手机操作系统和CPU的持续升级、随着wifi无线的普及和手机带宽的持续扩容,通过手机、平板电脑实现随时随地的办公,已经成为可能,尤其是高层管理者,通过移动应用实现对时间碎片的高效应用成为关注点。 移动OA系统,不仅能够在手机上操作办公OA的功能,而且能够处理ERP、CRM等业务数据,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办公、业务一体化移动OA软件。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