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和出生率的下降,抚养比呈上升趋势,未来劳动力质量令学者担心。中国社科院学者蔡昉建议,挖掘人口红利应对抚养比上升。 2012年10月26日,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召开的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政策的调整新闻发布会上,蔡昉在做主题报告时阐述了上述想法。 蔡昉指出,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中国人口生育率迅速下降,从积极的角度带来了所需要见到的成果;但中国的高速增长得益于人口红利,如果人口结构处在劳动年龄人口总量最大、比重不断提高、增长速度也很快的阶段,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可以作为劳动者供养依赖群体的人,人口抚养比不断下降,产生人口红利。 蔡昉指出,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在2010年到达最高峰,此后劳动人口不再是无限的,总量开始下降,从2010年开始抚养比上升。 为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他建议,第一是着眼于延长第一次人口红利,第二是开发第二次人口红利,有序利用,注重质量。 蔡昉称,目前城市非农产业劳动力的需求都是由农民工满足,但是农民工的劳动力供给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农民工进城打工、居住,但户籍制度使他们没有城市户口,不能均等享受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农民工的就业保护不充分,遇到结构性和摩擦性失业的困扰,只能返乡,这都导致了劳动力供给不稳定。他建议,应该通过户籍制度改革,把农民工变成市民,保护农民工就业,保证使他们作为劳动力的供给更加稳定,更加充足。 随着中国老龄化到来,第一次人口红利迟早会过去,蔡昉建议第二次人口红利要有序利用,用质量代替数量。 但他指出,中国总体劳动人口受教育的程度还是比较低的,年龄越大,受教育的程度越低,人力资本不足,因此要创造条件解决教育的问题,使新增量的劳动力群体越来越具备更高的人力资本。 此外,在人口抚养比不断下降的时候,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障制度是可行的;但从2010年开始人口抚养比上升,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障制度是不可为继的,因此要把农民工也纳入养老保障范围内,利用他们大规模的进入,把今天的现收现付做好,同时也让这一代工人积累起他们的个人帐户,为未来的养老来做挑战。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