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透明度低,群众不易接受;
2)不利于群众监督,资金分配公平性差;
3)由于资金的有限,群众不能实现长久的补偿;
4)手段和程序复杂,层层控制,难以避免资金的流失与挪用。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使有些村庄留下了潜在的不安定因素。最终,群众在得不到有效补偿的情况下,形成公粮拒缴,农业税(三提五统)拖欠,干群关系恶化,并导致越级上访告状的被动局面。这一情况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并把解决这一问题列入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日程。1999年在土地二轮承包的大形势下,花费巨大精力,通过采取局部调整土地的办法,使局面得到控制,逐步稳定了形势。由此可见,农民对土地信赖观念的根深蒂固,稍有不慎,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对整体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一事例促使我们慎重解决南水北调工程占地问题,这一问题不妥善解决,不仅影响施工期工程建设,也会给工程建成后的管理带来隐患。
3、思路与对策 南水北调是举世瞩目的浩大工程,其占地多,涉及问题广,情况更是千差万别,复杂多样。对此形势,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针对普遍存在的工程占地问题和元氏县占地多的特殊性,在借鉴京深高速公路占地经验的基础上,切实做好解决工程占地问题。在稳大局求发展的前提下,我们的思路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据《元氏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占补平衡的原则,充分利用南水北调工程的弃土资源,对干渠沿线村庄的瘠薄土地进行整理,对四荒进行开采,这样一方面可解决部分弃土占地问题,另一方面也可降低工程造价。采用土地置换的方法,对群众占地进行补偿。通过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并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沿渠农村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不能实现土地置换的群众,减少环节,减化程序,补偿资金直接对农户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沿渠农村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不能实现土地置换的群众,减少环节,减化程序,补偿资金直接对农户一次性给予拨付,不留后患,确保农村形势的稳定和工程建设、管理顺利进行。
计划采用的具体对策有: (1)在工程沿线大力进行土地整理和开发。其中土地整理106hm2,土地开发112hm2,总计218hm2,占干渠工程占地的43.6%。通过这一措施满足土地调补的村庄6个,利用新增土地,可以进行土地置换的5个,解决村庄占地11个,占总占地村庄的50%。对缓解人、地矛盾稳定农村形势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对不能调补的占地群众,地价补偿资金由县统一掌握,通过乡、村,一次性对农户直接付清。
(3)对通过土地置换剩余的土地补偿资金,由县统一掌握合理使用。一是作为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安排。对特别贫困农户,给予特殊帮扶;二是对个别村庄进行扶持和发展集体经济,开发股份经营项目;三是沿渠投入一定资金,建设增产高效示范农业园区,引导沿线群众发展高效科技型农业,带动沿线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指日可待,它的兴建必将为京、津、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但随之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与矛盾。无疑,土地占用是最普遍也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及早提出,研究探讨和解决这一问题,将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