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京青奥会建设了能源中心,未来两年,随着南京国际青年文化中心全部投入使用,能源中心的供冷、供热面积将达到100万平方米。 南京青奥会虽然只有短短的12天,但其留下了丰厚的办赛遗产。高效用能的青奥城能源中心(下称能源中心)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南京河西远大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马敢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他介绍,他们公司不仅投资、建设了能源中心,还将负责其今后30年的运营服务。在南京青奥会后,能源中心将逐步扩大服务范围。 事实上,青奥村还只是能源中心服务范围的一小部分,更大的部分是南京国际青年文化中心。未来两年,随着南京国际青年文化中心全部投入使用,能源中心的供冷、供热面积将达到100万平方米。 在南京河西新城中南部地区规划的13个能源站中,能源中心是第一个建成的,启动了河西地区1200万平方米高端公共商用建筑群利用电厂余热多能互补供冷供热的整体规划,为中国现代化大型城市建设提供了一个高效用能的标杆。 河西新地标能源中心位于南京青奥村内,建筑师巧妙地选用了直纹双曲面,其特征为连接上、下两边等分点的龙骨都是直线,水平的百叶每一根也都是直线。其新锐、独特的造型全部由直线渐变的构造方式实现,堪称巧做。 能源中心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其对土地和建筑空间的高效利用。能源中心位于城南水厂、扬子江大道和青奥南路的交会处,在规划上属于典型的没有商业价值的‘边角料’地块,但经过巧妙设计后成为一个集约使用土地的市政基础设施综合体。马敢说。他介绍,能源中心集中了三种市政功能:建筑一层为电动大巴充换站;二层为河西集中洗衣房,利用电厂余热蒸汽洗衣;三层是能源站,设置了冷却塔,还有一个小型太阳能电站。 马敢认为,能源中心对青奥村和南京国际青年文化中心环境的贡献与其说是视觉上的,倒不如说是听觉上的。传统单体建筑制冷所用的中央空调不仅占用冷热源主机空间,提高建设成本,而且其冷却系统还会产生噪音,降低建筑品质。但能源中心提供的集中供冷就杜绝了这种噪音,使建筑整体品质提升了一个台阶。马敢说。 余热利用变废为宝要问本届青奥会最大的低碳亮点是什么,那就是对发电余热的利用。这也是能源中心最大的优势和特点所在。 建筑能耗中最大的波动因素就是空调能耗。对空调的过度依赖造成我国城市夏季普遍的运行困扰和整体能源体系的低效能。 能源中心以10公里之外的华润热电厂发电余热蒸汽为主能源,天然气、电力为辅助能源,在夏季制取冷水,在冬季制取热水。马敢说。他介绍,该技术大幅削减传统用能模式下形成的夏季电力尖峰、冬季燃气高峰及全年发电余热巨量排放,实现了综合能效最高和减碳效益最大化。 据统计,在南京青奥会期间,青奥村投入运行的面积有30万平方米,由于采用了电厂余热蒸汽供冷,仅此一项每天就比常规空调方式节电4万千瓦时。 此外,能源中心除了回收发电余热,还集成了多种先进节能技术的整体解决方案,采用了冷热电联供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非电热泵等技术,建成了目前国内最大的余热多能互补型集中供冷供热系统。 妙用冷凝水如果说对电厂余热利用是高效用能的大胆创新,那么回收利用冷凝水则体现出马敢和他的团队对水资源的呵护。 能源中心主要的能源形式是电厂的余热蒸汽,蒸汽热量在被利用后就变为60100℃的高温凝结水,这些凝结水如何处理成为棘手的难题。南京河西远大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技术部工程师杨杰说。他介绍,能源中心最大用汽量有70吨小时,也就是每小时会有70吨的凝结水产生,即便是间歇运行,全天总凝结水量也至少有300吨。这么多温度很高的水如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将造成极大的能源浪费。 为解决这个难题,南京河西远大能源服务有限公司的工程师们会同各方专家,召开了多轮专题讨论会,最终采用了三套解决方案: 第一个方案是采用已套专用的蒸汽凝结水收集装置,将所有的凝结水收集到一起后,通过水泵送到制冷机冷却塔的进水管内。凝结水与冷却水混合均匀后从冷却塔塔顶洒落到塔底,然后回到制冷机中。凝结水在从塔顶洒落到塔底的过程中,热量散发,温度降低到与冷却水相同的温度,凝结水就作为了冷却塔系统的补水。初步测算,1吨凝结水通过冷却塔散热需要消耗电能的费用为0.4元,自来水1吨的价格为3.6元,因此用凝结水作为冷却塔补水,不仅不会增加运营成本,反而会带来额外收益。 第二个方案是在机房附件建设一套储水系统,将凝结水收集起来送至需要用热水的单位。通过合理定价,可使能源中心与用水单位双方受益。 第三个方案是在冬季,凝结水作为吸收式热泵机组的低位热源,热量被热泵机组利用一部分而温度降低后进入储水系统。这样凝结水的热量与水量就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