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管理咨询>时评: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强劲动力 查询:
     
时评: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强劲动力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强劲动力,也被外界视为新一届政府最重要的公共政策导向。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强劲动力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强劲动力,也被外界视为新一届政府最重要的公共政策导向。

新型城镇化寄托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种种期待:通过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空间布局,解决人往哪里去问题;通过发债+PPP模式,解决钱从哪里来问题;通过提高人口密度,解决城市怎么建问题;通过统筹城乡发展,解决新农村怎么建问题。

方向已经明确,但政策如何落地?广东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中,又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有何探索及经验值得总结?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沿阵地,广东通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释放发展潜力,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继续为全国探索经验。

广东先行

以产业促发展以配套聚人气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沿阵地,广东通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释放发展潜力,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继续为全国探索经验,具有重大意义。其中,清远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坚持产城融合,通过产业发展增强城市吸引力,提高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新城建设强调产业配套

新型城镇化强调产城融合。在清远市新城建设过程中,增强城镇产业承载与服务能力,注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与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受到格外关注。

以清远市阳山县为例。针对自身实际情况,阳山县在下山移民保障性住房项目附近,进行配套服务设施和产业布局建设。据阳山县扶贫办工作人员张瑞荣介绍,为配合县里东扩南展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计划,开展两不具备下山移民保障性住房一期建设项目,带动和帮助村民进城。据了解,一期项目占地75亩,建有869套安置房。

阳山县住建局局长张文育表示,与保障性住房同步建设的还有配套的客运站、市场和商业区。据了解,周边将筹建1所综合医院、3所小学和1所中学。再往下还有个城东工业园区,地已经批下来了。他表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产业都要配套发展,不然建好了也没人愿意来住。

对此,阳山县规划市政局副局长李志锋补充,当地人外出打工较多,留在农村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小孩子长大了进县城读书,我们下山移民的目的之一,也是希望他们毕业之后,城市的发展能够留得住他们,在当地就业,增加城市人口,促进城镇化。他指着地图介绍,准备结合当地特色和资源优势,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油茶加工企业在2015年春节后就准备投产,这里自然条件比较好,不能引污染大的企业。他说。

产业发展注重公共服务

清远产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重视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注重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相配套。走在清远英德市两德工业园宽阔平整的马路上,两旁绿树成荫,远处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独特。

英德市副市长潘斌表示,以前这里属于英红华侨茶城,当地经济主要是种茶叶、种果树,人均收入常在贫困线上下。通过两德工业园的发展,目前起步区已吸引20多家顺德企业入驻。

英德市常务副市长张光介绍,到明年,入驻企业能够基本解决原来华侨城6000名工人的就业问题。现在已经帮助2000多人解决了就业,可能明后年当地的劳动力还不够用呢。他说。

改变的不仅仅是就业率。随着产业发展,当地居民的工资收入也有不少提高。在工业园,一位从事后勤工作的黄阿姨介绍,来这里工作后不需要再靠种茶为生了,而且每月收入固定有两三千元,生活水平相比以前有很大提高。而这并不是个案。

潘斌表示,新型城镇化是载体和平台,英德提倡产城融合,园城同建:统筹安排交通、能源、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共建共享;统筹安排文化、娱乐、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完善配套。

据了解,在两德工业园和英红工业园,从电网建设、路网对接、通讯、通气管道,乃至服务配套设施、学校、医院、物流基地、公园等休闲场所均统一规划,建设好以后大家共用。相比于以前各搞各的,现在不仅节约成本和用地,效率也提高不少。潘斌说。

改革者说

必须走产城融合园城同建之路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人的城镇化。如何使城市发展起来并能留住人,如何构建农民进城的政策和市场机制?近日,英德市副市长潘斌接受了南方日报专访。他结合英德以及清远城镇化探索中的体会,认为必须要走产城融合、园城同建的道路,并强调基本公共服务配套是城市吸引力的重要方面。

人口集聚

发展产业创造就业机会

Q: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公众咨询稿)提出,到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3%左右,努力实现不少于600万本省和700万外省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外来务工人员落户城镇。要壮大中心城市实力,实现省域平衡协调发展。如何提高城镇对人口的吸纳集聚能力?

潘斌:我认为发展产业是关键,要靠发展实体经济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一方面,要着力扩大就业,因地制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让更多人口稳定就业,向城镇集中;另一方面,要着力创造能够吸纳专业技术人才和普通高校、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近年来,英德市按照产城融合、园城同建的工作思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推进园区规划建设,为城市扩容提质提供产业支撑,让进城农民充分就业,进一步促进产、城、人融合。

目前,两德合作区、英红工业园、清远华侨工业园三大园区共引进项目265个,合同投资额627.57亿元,建成投试产项目80个,在建93个,为当地群众提供4万多个就业岗位。

Q:英德这几年主要引进了哪些产业?

潘斌:现在招商特别忙,但我们遵循几个原则:一是一定要符合环保条件,环评合格才能引进,工业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新型城镇化要保护生态空间的山清水秀,城市才能宜居。

二是要能够解决就业,既要劳动密集型的,也有意识引进科技型含量高一些的产业,要吸引人气、集聚人口,就必须使他们能够在当地工作,并在城镇买房子,推动城镇化发展。

三是想办法吸引一些科技含量高的企业,比如机械装备制造、电子电器、新能源、新材料,还包括第三产业也是招商范围,两德合作区里就引入了第三产业综合体,包含酒店、娱乐等,达到产业互补平衡,也使公共服务有保障。

再就是要在当地注册当地纳税,解决经济后续发展问题。

留住人才

优先保障公共服务配套

Q:能否谈谈新型城镇化及产城融合,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哪些帮助?

潘斌:英德市有大量海外归侨,以前在华侨农场和茶厂每月收入才1000多元,有的还不到,还有很多侨民找不到工作需要到外地打工。园区发展起来后,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比如时代皮具、月亮贺卡,有的厂能吸纳5000-6000人,当地农民就不用再往外跑寻找工作。

而且据我了解,时代皮具按照计件算工资,熟练工人最高每月可以拿到7000多元,平均也有3000多元,两夫妻一起打工的话有几千元到近万元左右,基本可以在当地买房。所以说产业发展起来,不仅解决就业问题,还提高工资水平,城镇化也有保障。

Q:城镇化需要吸引人,更需要留得住人。

潘斌:关于这一点,我们也在摸索中,慢慢调整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纯工业开发区到城市边缘规划定位开发区再到产、城、人融合的过程。

以前,工业园区纯粹就是工厂,感觉很荒凉,后来发现,虽然厂房建起来,但因为没有配套,留不住人。

后来,政府通过调研,逐步为园区做配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再后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成了最先保障的建设,而不是后期再来补,进而延伸到产、城、人融合。

Q:如何在规划上优先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现产、城、人融合?

潘斌:像基础设施、配套管网、服务娱乐等这些必须有的配套,用地要先规划。要大力推进产城一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内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与大市区同步考虑。

以两德合作区为例,投入14亿元推进的四条主干道建成后,将与市区环城快线、广乐高速公路出口形成快速路网,加快与中心城区的融合发展。

另外,还推动市职业技术学校创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结合园区产业发展需要,强化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让进城入园农民共享城镇化成果,营造人人参与、共同支持产城融合、园城同建的良好发展氛围。

钱从哪来

大胆创新投融资机制

Q:城镇化的推进需要资金支持,英德在这方面有哪些尝试?

潘斌:新型城镇化对于英德的发展来说,无疑是重大机遇,但城镇建设点多面广,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资金困难问题表现得最直接也最显著。为破解钱从何来的难题,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的思路,大胆创新投融资机制,不断创新投融资平台。

要积极引导、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和园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直接投资、与政府合作投资、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举个例子,为了避免电线在空中像蜘蛛网一样影响城市美观,我们实施电网全部下地,新建的路网都预留了电线管道,铺上沥青后原则上不给开挖。关于这项工程,我们和清远长实公司签订了30年的合同,授权给它,规定路网修到哪里就把电网管道铺到哪里,电网管道修好后可以租给电信、邮政等部门,企业就能回收成本,这样就不完全靠政府财政投入了。

Q:除了资金问题,还有哪些方面存在压力?

潘斌:除了资金压力以外,还有一个是土地指标的压力。要通过制度创新挖掘用地潜力,要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提高用地准入条件,进一步细化项目的用地标准,探索建设用地弹性出让和租赁制度,着力杜绝圈地行为。

还要建立存量建设用地退出激励机制,加大三旧改造力度,对闲置、低效利用的土地,采取收回利用、项目置换、指标调整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专家建言

新型城镇化要三管齐下

如何做到产、城、人融合,使得城镇化拥有持续动力并能留住人?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基础设施要先行,产业发展作支撑,公共服务需配套,才能有效提高城镇对人口的吸纳能力。

生产生活服务配套设施要先行

Q:您认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应当注意哪些关键环节?

徐洪才:我认为要做到三管齐下。

第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想富先修路,公路这方面的基础设施要先行。

第二,要以产业作支撑,做大中心城市,形成向外围辐射的区域。粤东西北发展很不平衡,靠近珠三角地区比较发达,要先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的建设,将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出去,但在转移的过程中不能重复过去高污染高排放,要把环境保护放在优先地位。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产业园区的建设,注意产业的集聚效应,进行合理的产业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基本公共服务配套对于提高城镇对人口的吸纳能力至关重要。要在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尤其是对于常住人口,在户籍、子女入学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领域提供完善的保障。

光有产业也不行,生活服务、生产服务要配套跟进,要让老百姓住得起房子。除了生产服务,还有物流业、金融服务业、咨询服务等也要配套。在项目的立项审批上,降低市场准入,简化流程,建立一站式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创造有利于资本流动、资本投资的环境。

Q:《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公众咨询稿)提出,要以中心城区、产业园区和基础设施为三大载体,如何理解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徐洪才:中心城区要发挥辐射力、带动力,没有规模的扩大、层次的提升,带动农村城镇化是很难的。同时,将那些大的工业、产业放在产业园区,让这两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还要重视基础设施,有生活、娱乐、医疗卫生、后勤保障设施等相关配套。

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特色经济

Q: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保障至关重要。如何创新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有力支撑?

徐洪才:首先,要扶持龙头企业,支柱产业很重要。有一家龙头企业,就可以带动发展十余家相关企业。

其次,要培育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利用创业板,为整个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除此以外,可以将现有的资源和相关的上市公司进行重组、战略合作,利用现有的平台做大做强某一产业。

再次,可以利用供应链、商圈融资,各种金融机构可在这方面有所创新。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提高农民的土地收益。不仅要让他们能够在城镇落户,还要能够在城镇生存发展下去。因此,农民的经营承包权、宅基地、集体土地收益分配权就要落实。

Q:新型城镇化如何避免千城一面?

徐洪才:特色经济很重要。粤东西北是珠三角的后花园,生态旅游、农业、健康养老这些都是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可以和珠三角的产业形成互补。城里的人可以选择这些城市周末出游,原生态的农副产品可以向城市流动,两者之间可以形成双向流动。还要挖掘文化内涵。没有特色的文化内涵,就没办法发展旅游业。


主动跟踪客户做好快速响应费用索赔处理的基本原则
微信crm客户关系管理的3大关注点从客户识别到精确营销
业务员不肯汇报客户资料怎么办?建筑工程:BT投资模式及其缺陷
项目管理在电力工程中的成功实践微信crm选型的加减法
卢求:中国养老不应照搬国外经验开放信息时代的客户关系管理与数据库营销
巨头围堵之下创业该怎么破?马克·加尔夫:景观解说实践
2015年一级建造师《管理与实务》精华辅导资料(43)项目管理:建筑企业如何加强信息化建设
巨头们的理想生意CRM源于市场营销又利于市场营销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
  • 名易软件销售服务
  • 名易软件销售服务
  • 名易软件技术服务

  • 时评: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强劲动力,时评: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