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具行业 7种方式重组转型升级
|
摘要:工业化国家实现产品批量生产和新产品研发所不可缺少的工具。没有高水平的模具,就不会有高水平的工业产品。“十一五”期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模具工业发展很快,增长速度达到了20%左右。 工业化国家实现产品批量生产和新产品研发所不可缺少的工具。没有高水平的模具,就不会有高水平的工业产品。“十一五”期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模具工业发展很快,增长速度达到了20%左右。据测算,2010年我国模具销售额达到了1120亿元,而且模具产品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的份额提高到30%以上。但我国模具要从模具大国成为真正的模具强国,仍然任重道远,在模具工业的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引起关注,加以解决。 1、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国内模具生产厂家工艺条件参差不齐,差距很大,有不少厂家由于设备不配套,很多工作依赖手工完成,严重影响了模具的精度和质量。受售价限制,国产模具多采用2Cr13和3Cr13做精密热处理,而国外则采用专用模具材料,其综合机械性能,耐磨、耐腐蚀性能及抛光亮度均明显优于国产材料。这从根本上影响了国产模具的外观质量和使用寿命。 2、标准化水平比较落后 中国模具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加之宣传、贯彻和的力度小,因此模具标准化落后于生产,更落后于世界上许多工业发达的国家。 模具标准件生产、销售、和应用工作也比较落后,模具标准件品种规格少,供应不及时,配套性差等问题长期存在,从而使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一直较低。近年来虽然比例已有较大提高,但总的来说还很低。据初步估计,目前这一比例大致为40%~45%,而国际上一般在79%以上,其中中小模具在80%以上。 3、相关人才资源紧缺 中国正从模具大国向强国迈进,急需大量相关人才,但我国模具行业人才紧缺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据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调查显示,目前企业对模具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北京、广东、浙江等地,模具设计人员、模具开发人员、模具维修人员等已成为人才市场最紧缺的人才之一,尽管许多企业以高薪聘请,但也不一定能招到合适人才。 模具行业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经验的行业,一个模具师傅起码要2到3年的实践经验,一个精通模具设计的工程师,也要有5到8年的经验积累。一些高校尽管在近几年内设立了模具专业,但由于受软硬件设施限制,培养出的学员实际技能不够。而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模具班,由于缺乏规范的职业教学标准,因此学员质量良莠不齐。 4、产品结构需要调整 我国技术含量低的模具已供过于求,而技术含量高的中、高档模具还远不能满足需求。精密、复杂的冲压模具、轿车覆盖件模具等高档模具仍有很大发展空间。近年来,模具行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主要表现为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和模具标准件发展速度高于行业的总体发展速度;塑料模和压注模比例增大;面向市场的专业模具厂家数量及能力增加较快。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表示,今后应继续注重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定位,进一步提升模具的制造技术水平,占领结构复杂、精密度高、技术含量高的高档模具市场。 5、加大投入提升创新能力 要鼓励企业增加高水平的设备,特别是骨干企业要配齐从模具粗加工、热处理到各种精加工、光整加工、质量控制与监测等整套设备,一般企业要配备数控加工设备,实现模具制造的全自动加工。积极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进行技术合作,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进行设计决策、模拟分析和优化设计,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6、促进企业间联合重组 模具企业在条件成熟时走联合之路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表示,目前的模具制造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为民营企业,受资金、场地、技术、信息交流等许多因素的局限,相当一部分是依靠传统设备和手工加工制造完成的,难以形成规模,只能生产一些中低档模具,很难引进先进的制模技术和设备,这就造成了中低档模具市场竞争加剧的局面。模具企业应该打破“同行是冤家”的狭隘思想,通过协作、整合等方式,化单打独拼、恶性竞争为竞合共赢,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我国模具行业的整体实力。 7、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十一五”期间,我国越来越多的模具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但总的来说出口仍然不多,还需要模具企业积极开拓国外市场。以澳大利亚为例,该国近年经济发展较快,但作为基础工业的模具,尤其是冲压模具的制造还满足不了该国的需求,而中国在这方面有一定优势,中国冲压模具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高于澳大利亚,劳动工资水平则低于该国,模具成本低,性价比好,对其应有一定的吸引力。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