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是企业协同办公管理软件,ERP是企业资源计划全面管理软件,企业不论大小,都需要用管理软件来管理企业。 如果只是想处理办公,比如日常任务、报告,工作流审批,物资管理这些选择就可以;如果是商贸企业,需要管理出入库、、销售管理、财务管理就可以选择。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上管理软件不在乎企业大小,具体还是视需求而定的。 不过600多员工的企业不算是小企业了。 企业用户对于协同有着强劲的需求,协同也有搭载OA遍地开花的成功范例,这让协同软件市场具备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协同软件(含工具、平台和应用系统)看作是嵌入了协同理念和技术方法的组织结构和流程设计,在其中规则和规范通过技术方法而规制化了。在协同软件中协同及其相关因素的运转也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毋庸讳言,OA是组织协同的重要工具和平台,而OA在企业及其他组织中的普及,正说明了组织对协同的内生驱动因素是多么强烈。协同OA近几年几乎普遍地取代了OA,更加突显了企业组织对与协同的需要的迫切与持久。 从企业协同的理念到功能设计取向 企业运转和管理对协同的需求说到底是人、资源、作业(项目)的协同,根本上是人的协同。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要借助对协同的本质的分析才能说清楚。从根本上讲,协同并不神秘,也不复杂。协同本来是指的一个系统的要素(元素)的配置的主动优化行为,核心是主动优化,主动性来源于目的性。在物理系统中虽然也存在自组织、自寻优的现象,但我们并不称其为目的性,而认为是对某种规律的遵从。 在社会系统中情况就复杂多了,自主性、开放性是其突出的特征。协同的本质就是打破资源(人、财、物、信息、流程)之间的各种壁垒和边界,使它们为共同的目标而进行协调的运作,通过对各种资源最大的开发、利用和增值以充分达成一致的目标。 这是协同的一种定义,也是协同软件厂商名易的协同理念。名易对协同的理解包括着三个与企业运作相关联的思想:信息网状业务关联和随需而应。信息网状思想在于建立一个立体的、多维的信息获取、共享和使用的环境,无论信息的来源、结构是什么,都可以得到统一的管理;同时,协同平台为这些信息节点之间提供了立体化的网状关联通道,从任何一个信息节点都可以到达任意的相关信息节点,极大地方便企业获取完整的、真实的信息。业务关联则是提供对各个业务环节进行整合的方案,使得协同平台可以面向整个业务过程来进行管理。表面上看在协同平台中还是采用某个模块或某个功能完成某个业务环节的要求,但随之这个应用可以自动启动其他的关联应用,并完成相关数据的更新,使得企业无需在不同应用平台之间切换便可以完成对业务链的管理。随需而应是将企业的人财物信息和流程进行充分的整合。 在协同平台中,这些资源可以实现各种关联,当企业由于某个目的触发一个应用的时候,相关的资源可以随之被调动并被自动加入统一管理和协同工作的环境中,从而进行紧密的协调和运作。名易的理念显然是正确的,但是似乎太宏观了,不够具体。 熟悉运营和管理软件的人立刻就会意识到,名易在这里对协同的诠释绝非协同OA所能涵盖,而是包括了企业运营和管理的每一个层面和环节。在这一点上,几乎所有的协同软件厂商都统一于这个口径。大家明白,协同在组织的每一个层次都存在,每一个环节也都离不开。无论是财务管理、ERP、、SCM、HRM,还是竞争情报系统、系统,没有不涉及和需要协同的。协同是组织运营管理处处都用得到的引擎和工具。问题是怎样把协同工具和引擎装进去、构架起来。 上述通过对名易倡导的协同理念和功能设计的分析可以看出,协同厂商向市场承诺的远非一个(OA)工具和平台。协同厂商们的心思大着呢,大到企业人、财、物、信息、流程的所有层面和环节。 可以这么讲,那里有团队、哪里有运作与管理,哪里就有协同。协同软件厂商们一定希望再进一步,加上一句,哪里就应该有协同软件,至少应该有协同引擎嵌入其系统之中。这话有些大,但却并非不靠谱的大实话。 协同软件厂商的这种应用市场布局使得协同软件的功能设计面临尴尬。因为这种应用取向要求你的软件功能必须是企业中普适、通用的,而产品能够进入企业落地的要求又必须是独特而具体的。如果不是如此的话,协同就必须借助一个车子才能开进企业。协同OA软件的成功作为一个范例,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企业内生的协同驱动因素 协同是一种行为方式选择的趋向,也是一种行为方式和过程。在企业组织内部,天然地具有产生和实施协同行为的驱动因素。这种因素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从组织成员个体的方面由于需要提高自己的作业效率、利用资源或者节省成本,自然地希望和要求组织和其他成员配合和帮助,这使他本能地对他人发出协同请求。这种请求不可能得到被请求者单向的持续性回应,除非这种回应能得到同样的协同回报。在组织中不附加给予他人回报的自发协同请求,严格意义上称不上是协同。 表面上看,响应这种协同请求会使请求者的状况变好,同时并不使得其他人的状况变坏,似乎构成一种帕累托改进。但事实上,协同请求的响应者却为此付出了精力和时间,这在严格意义上就不是帕累托改进,因此,这种协同的响应就不会自然地发生。如果考虑到协同请求者为了获得他人的积极响应,必然会对他人给予回报,即响应他人的协同请求。 在一个组织中,成员之间的互动属于连续多次性交互,因而一定会形成一种均衡结构――一种互惠互利的协同互动状态。这种协同具有随机性,协同程度较低且依赖于组织的结构性质、业务流程、人际关系状态和文化氛围。这就构成了组织内部的自发协同。自发协同的效率是非常有限的,带有很大的随机性,人们为这种协同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都非常有限,并且常常会由于种种原因被削弱和阻断。这种自发协同的驱动因素是恒久存在、持续地发生作用的。这种作用其实是顽强的,虽然作用和水平有限。 从组织整体的方面来讲,协同的需求从来都是强劲且迫切的,因为组织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能够更有效地协同工作(运作、操作)一件或者一些事情而构建的。从组织内部来考察,组织提高效率的要求持续不断,除技术创新之外,组织效率的提高主要有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就是充分发挥组织的资源效率;第二部分是降低组织内部的运作(交易)成本。这两部分效率提高的有效工具就是协同。因此,组织会持续不断地要求提高自身的协同能力和水平,并把这种要求施加到所有成员的身上和行为中。 组织的这种协同需求可以以多种形式加以满足。比如以教育引导的方式,培育成员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也可以通过组织纪律、规范来要求成员之间的协作。当然,组织结构、流程设计本身就要求成员之间的协同工作,这是规制化的,不需要强调。组织会通过种种方式来改进结构调整流程,其中重要的目的之一也是提高企业的协同程度和能力。结构和流程的改变对组织成员的协同优化要求是强制的,这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个事实:结构和流程对于人(成员或员工)而言,可以视为协同的工具和平台。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协同软件在企业组织中的意义和价值。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