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想来就是简单又踏实的幸福。过去10年,河南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得突飞猛进,使越来越多人感受到幸福那么近、那么真。 医改3年,是河南卫生工作投入最多、发展最快、成效最好、收获最大的时期,中央和地方财政相继投入医改专项资金达641.3亿元。2011年全省财政医疗卫生支出360亿元,比2008年增加215亿元,增长148%。全省千人口医院床位数、执业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为3.71张、1.66人、1.46人,比2008年的2.54张、1.2人、0.97人有显著增长。全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十万分之十四点三四,5岁以下儿童和婴儿死亡率下降到8.13‰和6.55‰,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居民期望寿命73岁…… 一位院长和他的爱心体检站 多年前,体检对很多农村人来说,是一个新鲜词。 在他们的印象里,只有在外工作的、有正规工作单位和公司的员工,每年才会由单位组织去医院体检。但从2003年开始,金水区近10万名农民已开始享受这个新鲜词带来的实惠。 从2003年开始,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的接诊车,每天都会按固定线路,到金水区的各个村,载上大伙到医院免费体检。这些线路覆盖市郊的南曹、圃田、祭城、柳林、姚桥、花园口等乡镇的100多个行政村,一般一条线路串联10余个村,每周去一次,有固定时间、固定地点。 一家区医院免费给30万人次体检 姚桥乡来童寨村,位于黄河大堤内,是金水区最远的一个村子。村民张秀梅感叹,从2003年到现在,医院车接车送,拉着村里大伙去医院免费体检。从2003年到现在,医院的车子每天风雨无阻到辖区农村接送,是实实在在帮我们老百姓解决看病的事儿。 这项爱心活动发起人是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院长周国平。他说,金水区总医院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农村人大都没有定期体检身体的习惯,一些人往往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又拖成不治之症。为了使农民也像机关人员一样定期检查身体,2003年,医院投入100多万元购买B超、心电图机、X线等设备,成立金水区爱心体检站,常年为辖区群众免费体检。自体检站成立以来,该院每天派出3辆大巴车免费接送群众来院体检,每年体检人数约3.5万人。 从2003年到2012年,金水区爱心体检站已体检30多万人次,并一直在延续、在生长、在坚持…… 河南新农合跨区直补走在全国前列 十年,弹指一挥间,新农合制度实现全覆盖,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机构实现全覆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河南的多项医改工作,已走在全国前列。 2010年12月,我省打通了18个省辖市之间的就诊通道,开通省辖市之间的跨区域新农合直补,让来自全省各地的农民可以随时选择一流的省级医院,再也不用为垫付高额的医疗费发愁,河南在跨区域直补工作中作出了示范。 2012年5月1日起,在全国首次大规模推行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将病种层次的按病种付费改革和统筹层次的总额预付改革合二为一,切实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 数据统计,2012年全省参合农民达7960万人,参合率达97.6%。 2012年,乡、县、市和省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分别达90%、80%、70%、65%,报销封顶线提高到15万元。 实践证明,新农合在河南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很多患有大病、重病的农民因为得到及时救治恢复了正常生活,不少农民家庭因为得到及时补偿免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河南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更是面临着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等问题。有数据显示,2008年底,全省千人口医院床位数、执业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为2.54张、1.2人、0.97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不及西部省份。农村卫生设施落后,人才匮乏,很多县级医院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成的,80%的优质资源集中在城市。投入机制不健全。十一五期间,河南人均卫生事业经费在全国倒数第一,以政府为主导的卫生投入长效机制不完善,以药补医机制依然存在,不能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十年,弹指一挥间,我们欣喜地看到河南医疗卫生事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信,随着新医改的逐步推进,老百姓看病就医的环境会有更大的改变。在追寻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道路上,相信河南将继续健步前行……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