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要对企业老总进行实施绩效考核的目的的调查的话,相信80%的受调查人会填写“为了调整工资”,或者是“为了激励员工”(其实是调整工资的另外一个说法)。这一点都不危言耸听,至少我所了解和接触的企业全部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实施绩效考核的。 那么,我们实施绩效考核的目的难道就是为了调整工资吗?显然不是。调整工资是企业实施的众多目的之一,是最直接的目的,而根本的目的并不在这里。实际上,绩效管理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绩效,通过改善员工的绩效,进而改善企业的绩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里说,“显而易见的解往往无效”,他说,“在日常的生活中,应用熟悉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好像最容易,因此我们往往固执地使用自己最了解的方式。当我们努力推动熟悉的解决方案,而根本的问题仍然没有改善,甚至更加恶化时,就极可能是‘非系统化思考’的结果”。在绩效管理这个工作上,制订绩效考核指标,然后填表打分,就是应对绩效考核的“显而易见”的解,是应对绩效考核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我们知道,这种解题的方式效果并不好,并不能解决企业的根本问题,反而可能因此给企业带来不好的东西,如:直线管理者的责难,员工的怨言和不解,使绩效考核走向另一面,实施绩效考核非但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反而使企业变得更加混乱更加无序。因此,企业不要再抱着绩效考核不放了,不要一提绩效就谈考核,一提考核就谈调整工资,这种思考方式已经限制了企业的思考,已经成了企业的“智障”。如果你还不赶快调整你的思考方式,如果你还不转变你的观念,那么,绩效考核就不再是双刃剑,恐怕就是一把尖刀,就像绩效主义毁了索尼的作者所言称的那样,直接毁了你的企业。鉴于此,笔者的建议是,无论你一开始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调整工资也好,是为了解决晋升问题也好,是为了淘汰不合格的员工,你都要把你的目标集中于一点:改善绩效。这是实施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我们操作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大前提、大方向,也是导引企业解决绩效管理难题的唯一明灯。在这个前提的基础上,企业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变:一、绩效管理的系统思考1、绩效计划,制订绩效指标企业在设计绩效管理方案的时候,不能仅仅关注考核指标的制定,关注填表打分的简单动作,更要关注考核发挥作用的机理,既然我们进行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绩效,那么我们在设计绩效指标的时候就要关注它们对企业的贡献,贡献是我们进行指标分解的核心关键词,我们所有的贡献都要围绕贡献展开。因此,我们在制订绩效计划之前,首先要明确员工应该如何通过履行职位职责为企业做出贡献,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年度计划。绩效考核指标的作用就是为战略目标和年度计划成功落地做出贡献。这就要求我们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出发来分解绩效指标。另外,绩效指标的分解是逐级进行的,现有企业的指标,再有部门的指标,最后是岗位的指标。如果企业只考核直线管理者,不考核员工,那么直线管理者的指标就无法完成,压力就全部集中在直线管理者的身上,最终导致管理者被压跨,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因此,我们在设计绩效考核的指标的时候,应逐级进行分解,从企业高层领导到中层管理者到基层员工,都要承担一定的指标,最终形成指标支撑体系。由于每个人都承担指标,因此知情权是每个员工都应该享受的权力,所以,绩效管理的方案设计里应体现出员工参与的特点,在制订考核指标和衡量标准的时候,管理者要和员工共同协商,制订出基于企业要求和员工认可的绩效考核指标。这是绩效管理系统思考的第一个部分,制订考核指标,形成管理者和员工双方认可的业绩合同和绩效考核表,为绩效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包括物质层面的基础——业绩合同和绩效考核指标和精神层面的基础——员工参与,员工的意见受到重视。2、绩效辅导和实施考核指标制订完成,管理者和员工双方签字,并不代表绩效管理工作的结束,也不是暂时的终止,而是进入一个更加重要的环节——绩效辅导与实施。因为考核指标不能被自动完成,完成考核指标也不仅仅是员工自己的责任,而是管理者和员工双方的共同利益,帮助员工完成绩效指标,为其提供资源和支持,清除障碍是管理者的职责所在,因此,在指标制订完成以后,绩效管理就进入了辅导实施阶段。在辅导实施阶段,管理者要做的工作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1、跟踪绩效指标的进展情况,随时翻阅当初制订的绩效指标,明确员工的指标完成情况是否如期初所料,正在按照正常的进展进行,如果没有,问题在哪里,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干预一下,使之回到正确的轨道;2、员工在完成绩效指标的过程中,是否遇到了困难,是否需要提供帮助?当员工遇到了困难或需要帮助,管理者应及时以支持者和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在员工的面前。3、绩效管理的根本原则是“没有意外”,即员工对自己的考核结果以及所应得到的奖励或惩罚不会出现意外,为了保证这个原则,管理者应在平时做好绩效记录,记录员工的表现,包括好的表现和不好的表现,记录员工的表现的好处在于,为绩效考核提供事实依据,为绩效改善提供事实依据,更重要的是,它能为人事纠纷提供事实依据,《劳动合同法》对解雇员工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要想解雇一个员工,必须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才能在劳资纠纷中占据主动,而绩效记录则是提供证据的重要来源。3、绩效考核与反馈制订了绩效指标,对员工进行了绩效辅导,下面就是我们管理者最熟悉的绩效考核环节了。作为系统的绩效管理体系,对绩效考核的要求也是与以前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的。系统化的操作方式是,“考核+反馈”,也就是说,衡量管理者绩效考核工作做得好与不好的标志,不是打分划等,而是绩效面谈,因此,管理者在给员工打完分之后,应与员工进行高效的绩效面谈。针对员工上一绩效周期内员工好的表现和不好的表现进行反馈,帮助员工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持续改进绩效。4、绩效诊断与提高绩效管理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诊断和提高,毕竟改善绩效才是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因此,管理者要做两个诊断工作,一个是针对员工绩效的诊断,一个是针对绩效管理体系的诊断。通过对员工绩效的诊断,发现员工在知识、技能、经验方面的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帮助员工获得提升。另外,没有绝对完美的绩效管理体系,只有不断改进的绩效管理体系,因此,在每年年底,HR部门应组织各部门对现有的绩效管理体系进行诊断,从绩效指标、管理者的工作方式、绩效考核程序、奖惩措施的兑现程度等各个方面进行满意度调查,找出绩效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二、管理者的有效性是绩效管理系统的保证我们知道,绩效考核之所以失败,方法和工具的不足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最根本的是管理者的观念导致的。因为,当我们提出系统化的绩效管理思路时,管理者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管理习惯和行为方式并没有随之发生改变,并没有按照绩效管理的观念去操作,在执行企业的绩效政策当中只是被动应付,只做最简单的填表打分工作,依赖表格而不是沟通,因此导致好的绩效管理系统在执行中变形,最后流于形式。因此,绩效管理的第一要务是转变管理者的观念,使之掌握正确的观念和操作思路,从思想上解决问题,而不是工具和方法。笔者建议,管理者应至少转变以下五个观念:1、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必须以系统的观念看待和对待它;2、绩效沟通必须持续进行,绩效沟通贯穿绩效管理的始终,必须坚持;3、管理者和员工是绩效合作伙伴,双方是站在同一条船上的,管理者必须帮助员工实现绩效指标;4、员工是自己绩效的主人,所以必须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员工主动参与到绩效管理中来;5、绩效管理的目的在于改善绩效,必须持续改进。与之相适应,管理者应演好五个角色:1、合作伙伴;2、辅导员;3、记录员;4、公证员;5、诊断专家。关于这五个角色,详细内容见我的另一篇文章《绩效管理中直线管理者的五种角色》。结束语:绩效管理最终是一种思想,持续改善绩效的思想,为使这种思想发挥作用,我们必须把绩效管理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并在工作中做出根本性的改变,以帮助员工改善绩效为出发点,积极转变观念,演好角色,使绩效管理真正成为高效管理的平台而不是负担!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