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达国家人才培养定位全球化,中国企业人才培养立足于本土化。全球500强企业绝大多数云集在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因长期遭受债务危机的困扰,采取经济不断的扩张来满足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实施人才战略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寻求发展的。由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经济基础都比较雄厚,公司自身可以凭借多年发展积累的经验,一直把提高技术水平与人才培养作为核心战略,所以不惜花重金在世界各地挖掘人才,因此,人才培养的素质全面和水平比较高,能适应国际市场的发展需要。而中国企业由于多年来都是本土化发展的战略,面向国内市场的需求,主要参与国内市场的竞争和发展,走向全球化发展的企业不多,即使一部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企业,多数都是做订单和来料加工为主,所以缺少全球化发展的经验,更缺少具有全球化市场发展的人才。
2、外国公司谈判人员多数精通法律,而中国企业多数是业务代表。发达国家的战略起点与定位全球化,因此在人才培养上也是全球化的目标,一般跨国公司的谈判人才要求必须具备熟知各国政府的政策、法令、规范与制度、以及各国的文化等,以利于公司的业务扩张。在大西洋贝尔公司、加拿大环球电讯公司及加拿大北电中,每个公司都有几百人的法律工作者。企业从谈判到合同签约都有法务人员参加,由公司的法务部亲自来修改每一项条款;如果谈判标的比较大,法务部会全程参与谈判,因为律师就是合同的专家。而中国企业绝大多数的谈判代表,企业注重对专业水平与工作经验的考核,而忽视对各国法律的研究,将国际谈判、以及合同的签署误认为是产品、业务购销的一般约定,往往忽视对各国的政策法规的研究。近年来,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发展,走的并不顺畅,因不熟悉和不懂国际法律条款,因合同条款上的漏洞引发的经济纠纷案件不断的增加,同时给中国企业造成的损失是很大的。
3、外国公司人才出国经历与锻炼机会较多,而中国企业人才几乎没有出国经历和锻炼的机会。发达国家的企业有很多都是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多数遍及世界各国和地区,跨国公司自身具备人才培养锻炼的机会,对派往子公司工作的人员,本身就置身于国外工作的环境。他们可以边工作,边学习、边熟悉周边国家与地区的市场环境,所以对人才的培养极为有利,因此人才培养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很多跨国公司例如美国占据世界500强总数的240多家公司,都是通过国际化、参与国际竞争、凭借实力与优势发展起来的,因此造就了人才培养的巨大空间。而中国企业虽然也有一些世界500强企业,但是中国基本上都是本土化的公司而不是跨国公司,这些大企业很少有人出国与锻炼的机会,而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多数又是国有资产加总与堆积起来的、或行业垄断的企业,中国企业的人才几乎没有出国经历和锻炼的机会,因此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步伐缓慢。
4、外国公司人才具备综合素质,而中国企业多数是一专到底单项业务本领过硬。外国公司人才培养是全面性的,据有关资料调查:美国的跨国公司在招聘外国雇员时特别关注所要招聘人的简历,希望或要求该被招聘的人才曾经有过六种岗位的经历,如果只做过一个岗位就会拒绝招聘进来,其道理说明对人才要求素质的全面性。还有外国在人才培养教育上是学科渗透、知识的交互、立体化教学,并从几个方面去解读知识的实用性,所以发达国家的人才优势,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达到了精益求精的水平。而中国企业多年来的人才培养战略是一专到底,要求有一技之长的说法遍天下,很少有哪一家中国企业在人才培养上创造出国深造、或出国锻炼的机会。中国企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或者在招聘人才时的条件砝码就是能胜任岗位需要,也是与跨国公司的人才培养主要差距之一。
5、外国公司人才的培训是长效机制,而中国企业的培训短期行为或根本不培训。发达国家的人才培训是长效的,也成为跨国公司的人才管理的惯例和战略要素,外国公司对于新来到的员工,并不急于上岗位工作,而是第一项日程安排就是参加培训,根据岗位决定参加培训的时间长短,一般至少要参加一个月、三个月、甚至半年以上的培训。培训内容围绕公司企业文化、公司管理、公司战略发展方面内容等,让新来的员工充分了解公司,使自己感受到在该公司工作有使命感、责任感、强烈的业绩心理和成就感。日本公司普遍采取的是新来员工一定要参加入岗培训,要求熟知公司各项战略管理;对于老员工要求定期参加培训,内容主要是更新知识和技术,研究市场发展战略等。而中国企业的人才培训,只有在具备一定规模、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中才能坚持人才培训制度。此外,在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完全依赖于招聘熟练的员工上岗的方式,而根本不会在人才培训上花时间和投资,理由很简单,怕员工培训、掌握了技术与管理技能后跳槽流失了。还有绝大多数小企业没有能力开展培训,缺少培训教师;还有的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属于市场低端产品,企业老总一般不对员工进行培训。
6、外国公司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孕育员工,而中国企业缺少优秀的企业文化。在21世纪资源高效整合的时代,发达国家更加注重公司文化对雇员的灌输与培育,世界著名品牌的跨国公司,几乎都有自己独具风格的企业文化,例如日本公司的索尼文化、东芝文化;美国公司的微软文化等等,各国把培育企业文化作为公司战略发展的最重要的核心要素之一。特别是在宣传企业文化的同时,向员工灌输的是使命感、责任感、团队精神,让每一位员工都能与企业共呼吸、共命运,共发展、实现共赢的目标追求。中国企业也有著名的海尔文化、大庆文化等,但中国企业文化的宣传与灌输,在总量上少于外国公司,特别是中国企业的国际文化发展更是不足,更缺少的是国际品牌文化。中国企业在规范经营、弘扬中华文化文明方面比较落后,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加工、的大国,创造了若干个世界第一,但如今在发达国家80%的公众竟然不知道中国品牌,说明了中国企业文化与跨国公司是文化发展的巨大差距。
三、中国企业人才培养的应对战略1、中国企业要树立国际化人才培养长远的战略目标。中国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对熟悉国际市场的各种运作规则、如何参与市场的竞争、了解各国的政策法律和文化,使一些已经走向国际化的企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借鉴跨国公司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特别是跨国公司利用人才优势来助推企业成功、立于国际市场不败之地的经验更值得借鉴和学习。今天国际市场的空间很狭窄,产品市场与核心技术多被发达国家所掌控,名牌占据市场主流,而中国企业处在国际市场产业链分工的低端,包括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都不具备,中国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任务十分艰巨。中国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争得发展的空间,就一定要在人才培养上要树立长远的战略目标,因有了国际尖端的人才就等于有了核心技术,也就等于有了市场的优势。
2、社会在人才培养教育上要与国际接轨,成为中国企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发达国家的人才培养都是建立在强化高等教育的基础上,然后再接受国际化的锻炼成长起来的。借鉴英国:将创造性人才培养理念贯穿国民教育的始终,从娃娃开始选拔与定向培养,培养兴趣爱好,提供良好的教育等。中国社会的各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应为中国企业培养人才发挥积极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各种实验、设计、交流、学术探讨的空间和环境,减少各种收费和降低标准,科研最终的目的就是转换生产力。目前制约企业的人才瓶颈问题还很多,需要社会管理部门要认真的研究,寻求解决方案来服务于企业。
3、政府要为中国企业人才培养营造宽松的环境。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上缺少经验,应在团队建设,人才培养上,引进上、使用上完善的政策与法律,特别是在引进人才的审批手续、护照办理等方面来支持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发展,从财政、税收与补贴政策上积极支持企业的人才发展,支持企业购买世界核心技术人才、支持企业海外留学生的派遣并鼓励在国外创业发展、支持企业参加国际各种的学术交流活动等。对于人才引进的条件要放宽学历、职称、年龄等限制、对于高知名度的专家、教授等不再规定年龄及编制的限制。另外,政府有责任为中国企业建立人才需求数据库,建立企业顾问团,建立咨询服务机构,为企业国际化发展营造人才交流、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市场风范预测等服务,甚至是无偿或目标收益分配服务方式,为一些中小企业资金、技术、人才发展又困难的提供救援服务,其发生的费用由政府买单扶持。
总体来说,这就是当前企业界在员工培训方面工作的相关总结。这里提示企业要注重自身影响力的发展,以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为目标。
相关推荐:
人力资源开发相关问题团队建设赢在中层--打造企业卓越管理团队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