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项目管理的模式和方法
|
任何社会机构作为社会活动的基本细胞都有其定位和属性。计划经济年代国家操办一切,任何机构单位都纳入国家政府管辖范围。随着改革的深入以及我国加入WTO,企业的经济细胞作用凸显,政府机构、企业和事业单位三类机构的划分格局是否能继续维持下去?图书馆作为事业单位的法律地位是不是稳定?图书馆的实体性质到底是什么?将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这些都不能肯定。然而只有一样可以肯定,那就是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不会一成不变的,从大的意义上来说,项目管理给我们提供了变革的契机。 任何社会机构的管理都是围绕其职能和目标施行的,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对各种文献保存和利用达到交流知识,传播文化的目的,图书馆的管理也必然服从于它的目的,维持着图书馆功能的正常发挥。图书馆的管理在很多方面与一般社会机构的管理是相同或近似的,例如、财务管理等等,然而所不同正是其实现核心价值的管理:。图书馆的业务管理围绕其业务流程而设计,涉及资源采购、编目、典藏、流通、期刊管理、读者服务等整个业务过程的各个环节,随着计算机的应用,业务管理的整个过程被固化在图书馆中,构成图书馆管理的中心内容。 然而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图书馆的信息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字图书馆的提出就是这样一种变化的结果。在向数字图书馆过渡的过程中,传统的图书馆业务管理必须建立一种自学习、自适应的机制,调整自身,才能适者生存。项目管理的许多理念和方法正好提供了这种可能性,它正在为业务管理提供营养:在项目管理中探索的行之有效的做法,常常被固化、被吸收为业务管理的组成部分,从而使业务管理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这个过程正在领域非常激烈地进行着,例如企业流程再造(re-engineering)、等等的提出,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从前文所述的项目管理的概念中可以看出,项目管理不是对原有社会机构任何管理模式的取代,而是一种补充。 从整合社会资源的角度考虑,现代图书馆常常被赋予更高的目标,它已不再是只具有保存文化、传播知识、娱乐大众等传统功能的机构,各级政府和社会大众还希望它同时兼有信息枢纽的功能。在我国,一些大型的图书馆常常能够提供非常专业的信息咨询与研究服务,常常拥有非常现代化的信息加工、制作能力,有的甚至拥有图书、期刊、电子资料等非常全面的出版发行资格,能够开发、研制和出版多种数据库和其他信息产品。这类图书馆实际上已经成为信息服务产业的一部分,有能力向社会提供全面的高水平的信息增值服务。项目管理这种形式能够为复杂机构的管理提供面向任务的实现机制,使这些机构能够集中人力或其他资源实现一些特定的目标,任务,突击解决一些瓶颈问题,克服单兵作战的不足。
图书馆的机构设置来自于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模式,现代图书馆常常要实现一些实验性、临时性或突发性的任务,在原有管理框架中难以解决,必须要借助项目管理这种灵活的方式,资源投入有限,目标明确,经试行后再考虑与原有机构建制进行整合。
由于大量采用IT技术,图书馆在转型或“升级”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项目,同时图书馆由于在IT方面的人才不足,常常采用资源外包的方式管理IT系统甚至数据,项目管理的应用将不可避免甚至非常普遍。 构建学习型组织,实现扁平化管理,都需要引入项目管理“打前站”,或借助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实施。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也有利于使以往的一些凭感觉或经验的管理,演化成依据完整计划和科学测度的高精度、高效率的管理。 图书馆工作中哪些内容可以作为项目进行管理?
就项目的属性来看,凡是目标明确、有一定独立性、必须利用一定的资源完成的工作都可以作为项目,因此在引入项目管理以前,图书馆早就在同项目打交道了。项目不一定必须按项目管理的程序和方法来做,但是项目管理的方法往往能够带来出奇制胜的效果。 图书馆工作有许多内容可以成为“项目”,例如图书馆的馆舍建设一般都是按照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运作,我国建筑行业自70年代后期就开始普遍采用项目制,以后扩大到各类工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推行项目制方面做过很大贡献。
图书馆的计算机应用开发项目也多采用项目制进行管理,这也与IT公司普遍采用项目制管理有关,几乎所有的软件公司都全面采用项目管理,软件公司职能部门设置的目的就是为大大小小的项目组服务。类似采用全面项目管理的机构还有广告公司、影视制作公司等等。
图书馆是否能够全面推行项目制管理呢?目前有一种“项目泛化”管理思潮,认为任何管理对象都可以泛化为“项目”,甚至包括日常重复性的工作,也将其看作是可重复的项目。但图书馆的传统管理还是行之有效的,我们不主张这种项目泛化。
但是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确有许多内容可以作为项目进行管理,除了上述的工程类、IT技术应用类项目之外,凡是与图书馆现有机构建制基本无关(即现有组织机构中没有“当然”的部门应该从事这项工作),有明确的目标,需要调动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都可以列为项目,这些工作如果按照项目管理的规则去做,一定能够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常常可以调动馆内外各种资源,消耗最小,利益最大,并避免传统管理的许多弊端。
项目的生命周期和管理流程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