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品是传统软件产品的延伸,它革命性的开拓了软件产品的疆域,并由其新的特征,引发了新的开发理念、开发方法和开发工具。
1、将Web作为平台
2、驾驭群体智慧(UGC)
3、资料将变成未来的「IntelInside」
4、软件不断发行与升级的循环即将终结(通过网络直接发布,成为永久的beta版)
5、轻量型程序设计模型
6、通过内容和服务的联合使轻量的业务模型可行
7、软件执行将跨越单一设备
8、丰富的使用者体验(用户体验的增强,得到更丰富的用户体验反馈)
9、分享和参与的架构所驱动的网络效应
10、通过带动分散的、独立的开发者把各个系统和网站组合形成大汇集的改革
11、快速的反应与功能新增(开发周期缩短,功能改进具备及时性,修改的信息具备即时性,并且迅速扩散至全网。)
4、盈利模式的区别 互联网产品和软件产品的盈利模式是完全不同的,
1、传统软件依靠出卖copy来赚取利润
2、在web1.0的时代,它的盈利都基于一个共通点,即巨大的点击流量。无论是早期融资还是后期获利,依托的都是为数众多的用户和点击率、以点击率为基础上市或开展增值服务,受众群众的基础,决定了盈利的水平和速度,(早期的新闻类网站,搜狐等)充分地体现了互联网的眼球经济色彩。
3、而Web2.0很明显是透过参与者的互动:不论是提供内容、为内容索引或评分,都能够使他们所使用的平台增值。(谷歌、大众点评,土豆等)透过参与者的互动,好的产品或信息本着它的口碑,从一小撮使用者扩展到一大班人,一但超过了临界质量,就会「像病毒一样广泛流传」。
5、一点浅见,目的完全不同: (1)互联网产品:发现痛点--好的idea--调研可行--组建团队--BRD--MRD--PRD--开发--测试--上线--运营--迭代完善--收获种子用户--获天使投资--(A轮)--(B轮)--(C轮)--(D轮)--上市或被收购
目的:为了去改变世界,解决用户痛点,带来微笑价值(占精力70%),然后考虑盈利(占精力30%)
(2)传统软件产品:了解团队已有技术能力(我们能做什么)--根据技术找市场(一般是有关系)--市场攻坚(在中国就是喝酒)--招投标--签合同--产品定义--研发--测试--交付--维护--新一轮的市场攻坚
目的:为了做项目盈利,花在市场公关上的精力80%(或者重视程度),花在产品上占20%),客户自己花钱买,肯定预期比较高,因此往往会失望,不会带来多少微笑价值(从心理角度来说花钱就是不爽的),产品在出一堆问题(肯定会有,因为从用户角度考虑很少)往往感觉比较痛苦。
我们现在站在web2.0的尾巴上,前方web3.0隐约露出了半片面纱,未来如何不得而知,但是无论产品定位如何,最终都要实现在盈利模式上,而盈利模式才真正决定了产品发展的方向。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