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系统管理的六大驱动力
|
供应链管理系统战略匹配需要达到响应性和效率之间的平衡。如何借助响应性和效率来改善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绩效,必须得从影响供应链管理系统绩效驱动因素入手,包括设施、库存、运输、信息、采购、定价策略,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驱动一:设施 供应链管理系统是由结点和线路构建的网络(见本人原创《论本质》),而结点就是供应链管理系统网络中的设施,即产品生产,加工,储存,组装的场所。关于设施作用,选址,产能和柔性的决策对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绩效有重大影响。例如,某轮胎公司将仓库设在造近汽车组装中心,即使这一做法降低了效率;或者,苏宁电器将商品库存集中在配送中心DC,尽管这样做法会降低响应性。对设施的管理关键在以下几个方面。 功能定位 对于生产设施,企业必须决定它们是柔性的还是专用的,或者是二者相结合,柔性产能可能于多品种生产,但往往低效,而专用产能可以用于少品种大批量生产,但响应性弱。其次,企业必须决定设施布局功能定位,如是以产品为中心还是以加工为中心。最后,对于仓库或DC,企业必须决定是越库设施还是储存中转设施,而不同模式下的HUB设计是不同的。 选址布局 公司决定在何处建造设施的决策构成了供应链管理系统设计的重要内容,最基本的问题是:为获得规模经济集中布局,还是更靠近消费者,提高对顾客的响应性而布局。除了定量分析成本效益因素外,还需定性分析如:宏观经济因素、劳动力素质、劳动力成本、设施成本、基础设施情况、自然气侯、税收政策等因素。通常遵循原则是产品若随著流通过程越来越重,设施应靠近消费者,如蒙牛酸奶,各品牌的瓶装水;产品随著流通过程越来越轻,则设施应靠近,如日照钢铁。 产能 企业还必须确定设施的产能以完成预期的功能。大量产能过剩使设施非常灵活,并能应对需求大起大落,在此同时,过剩也会增加成本。呼和浩特蒙牛集团自建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就属此类。没有过剩产能的设备在单位产品成本上更有效率,然而,却难应付需求的波动,企业必段做出取舍决定设施的适当产能。最有效的模式北京普天太力通信科技,中国移动实行总仓自营,分仓外包的综合模式来寻求效率和响应的平衡。 衡量指标 对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结点设施的衡量指标包括产能,利用率,流程时间效率,产品品种,顾客满意度等。 驱动二:库存 供应链管理系统管理本质乃“库存的有效移动”,库存是供应链管理系统之”肌肉”,包括供应链管理系统上所有原材料,在制品和成品。供应链管理系统中一切问题都与库存有关,改变库存政策能大大改变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效率和响应性。例如:晋亿螺丝,欧时电子等都是通过储存大量库存以满足顾客随机的需求,以使自己能够快速响应。然而,大量存货会增加运营成本,效率降低,反之亦然。 库存之误区 至于有人说“库存是公司的万恶之源”是不合理的,如果供应链管理系统中没有库存,供应链管理系统也不会存在。准确地讲,库存起到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链接功能,它是供应链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成本来源。对快速响应性有重大的影响。比喻,你走进雅戈尔的卖场,出来时可以带上自己的喜爱的衬衫,而登陆某电商服装的网站,下单后可能要等上8-10天,原因在于它们所使用的是不同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及库存战略。 库存在供应链管理系统支持企业竞争战略的能力方面发挥著重要作用,如果一个企业的竞争战略要求高水平的响应性,它就可以使大量库存靠近用户,反之,企业可通过集中库存,利用大数定律来减少库存来提高效率。 衡量指标 供应链管理系统中库存衡量指标有平均库存、呆旧比例、平均补货量、平均安全库存、季节性、订单满意率、脱销率等。 驱动三:运输 运输是供应链管理系统的“骨骼“,使库存在供应链管理系统中实现结点到结点的移动。运输可以采取节点和路线的多种组合方式,每一种方式其绩效特点不同,从而对供应链管理系统响应性和效率有较优大影响。例如,深圳发往北京的一批货物,选择空运,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响应更加迅速,但同时高成本使效率降低。反之,选择较便宜的汽车运输,使得供应链管理系统效率提高,而响应性受到限制。运输管理主要以以下方面。 运输网络的设计 公司决定运输是从供应源直接运到需求地?还是会经过中间集散地?是独立配送?还是共同配送? 运输方式的选择 运输方式是产品在供应链管理系统网络中从一个位置移向另一个位置的方式,通常有海陆空铁管道等方式进行选择。衡量指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