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国民该如何提高建筑文化素养
|
摘要: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是国家形象和城市文脉的载体,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要充分彰显文化自信,因为只有中国设计与中国风格,才能让中国城乡体现华夏民族的文化根脉。 提高建筑文化素养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是国家形象和城市文脉的载体,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要充分彰显文化自信,因为只有中国设计与中国风格,才能让中国城乡体现华夏民族的文化根脉。中国建筑文化该怎样在传承中找到自信?国民该如何提高建筑文化素养?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研究历史增强自信 中国建筑与文化无法分隔,古代中国的文化与建筑,一直是毗邻诸国的样板。我们爱护自己的建筑文化,并不意味着在封闭的理念中寻找自尊,而在于深入了解中国建筑文化,搞清楚这一点,我们自然会充满信心,并可大胆地向世界解读并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国建筑文化。 在20世纪著名建筑中,北欧建筑师伍重设计的悉尼歌剧院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在其造型设计的多灵感中,他自己承认有来自中国宫殿对屋顶和台基的处理方式的启发。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场鸟巢方案,源自瑞士赫尔佐格建筑师,其灵感取自中国古代建筑窗花的艺术造型;伊拉克建筑师扎哈的广州歌剧院圆润双砾的大、小石头设计,也是中国味十足的概念;尽管北京国家大剧院有众多非议,但法国建筑师安德鲁则表示,他使用了中国明堂即上圆下方,四方环水的理念,这些建筑无论是审美,还是情感的赏析,都给人以深刻印象,自觉不自觉地表征着一种文化态度,这里有对中国建筑文化的尊重,更有中国建筑文化面向世界的姿态。 反观我们自身,国人似乎始终未将建筑视作文化。房地产的膨胀,泡沫化的房价越来越使国人只盯着住宅平面及价格,真正体味一个文化对城市发展与美学价值贡献的人太少了。 中国文化从古至今一直在演变之中,但它更在建筑上明显地表现出来,所以说建筑绝不只是物质对象,它一定与伦理、社会、宗教等文化要素相联系,建筑一定是这些文化的综合与组合。为此有专家称要从世界文化与历史的演变视角看待建筑文化,即只有四海皆有的、生生不息的、丰富多彩的才是建筑文化的本质。 当下建筑创作的乱象 资深建筑师布正伟强调:上世纪50年代至今,建筑创作上的大偏差都出在如何让建筑承载文化这个问题上,建筑被文化扭曲,就必然使建筑失去品格。无论我们的设计意愿多么好,都要在后现代大文化环境的气场中经受建筑承载文化不离谱的检验。对于中国城市乃至建筑文化的乱象,2013年10月25日程泰宁院士在他主持的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发展战略报告中将乱象归纳为扭曲失落混乱三个方面。扭曲指的是城市建设在方向上有偏离正道之误差;失落指的是洋建筑师占领中国的重要建筑项目市场;混乱指在建筑管理(含招投标机制上)存在缺陷。面对积弊甚深的建筑乱象,我们必须剖析制约中国建筑设计健康发展的病源之所在。 应承认,如价值判断失衡跨文化对话失语体制和制度建设失范,是应遏制的关键。也就是说,我们感受深刻的是如何能够杜绝反建筑的非理性倾向,如何遵循并回归建筑基本原理,从上至下警惕并反对那些求高、求大、求洋、求怪、求奢侈气度的行业坏风气。尤其要意识到,乱象影响的是文化传承,乱象加剧着城市病,它启示我们中国高速化的城市化要作出检讨;乱象还加剧着工程建设中的豆腐渣,成为国人挥之不去的梦魇和精神垮塌的结果,当下不是技不如先人,而是人心不古;严重的还在于,乱象不仅使山寨建筑频现,还传染到城市公共艺术及建筑景观作品,不仅到处可见迎合个人兴趣的粗制滥造的雕塑小品,更有令人发指品味堪忧的不锈钢球,迄今东西南北中城市和乡镇处处托球。近30年来,全国有近20万只球升起来了,这是何等滑稽且败坏城市文化形象的现象!我以为,缺少创意设计可以弥补,可以再学习,而缺少了文化根基将后患无穷! 解读中国建筑文化普惠公众 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林徽因等是向公众普及建筑文化教育的集大成者,如梁林在20世纪50年代便在研究之余撰写了大量赞美中国建筑文化的文稿,如1950年梁思成在《关于北京城墙废存问题的讨论》一文中,他以赞美诗般的语言表达了对古老且又魅力无穷的北京城的认知,他也曾向周恩来总理表达对可能会消失的北京古都镜像的认识:环绕北京的城墙,是一件气魄宏伟、精神壮丽的杰作。它不只是为防御而叠积的砖堆,它磊拓嵯峨,是一圈对于北京形体的壮丽有莫大关系的古代工程。对于中国建筑文化的普及传承,20世纪50年代梁思成数篇文章;同样做为建筑学家及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杰出女性的林徽因也撰写过大量普及版的建筑文化佳作。 从深入展开中国建筑评论及普及建筑文化出发,我尤以为应展开如下求索:中国建筑何以在设计实践与文化传承上担负起树立国家形象、服务社会的责任?各级管理部门如何正视千城一面万物一貌的建筑乱象,如何从中发现文化内涵缺失的症结?新中国建筑65周年、改革开放35周年,城市化快跑中该怎样留下真相反思与教训?如何弥补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建筑文化的空缺?如何作为建筑文化的研究与传播才能成为国家治理城乡建设文化的思想动力?要在世界上树立品质中国城市及卓越中国建筑作品及建筑师的形象,建筑界内外又该如何在体制、机制乃至法制上作出新的改革与创新型转变。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