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轶辰:大尺度的现代化大楼是反人类的
|
摘要: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主创陆轶辰如果留心老百姓对建筑的评价,好看不好看的评判背后,其实是有态度的。老百姓在乎这个建筑代表了什么人群,表达了什么样的价值观…… 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主创陆轶辰 如果留心老百姓对建筑的评价,好看不好看的评判背后,其实是有态度的。老百姓在乎这个建筑代表了什么人群,表达了什么样的价值观 2015年世界博览会将在意大利的米兰举行,现在中国馆方案的建筑设计部分已经基本完成,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在海外的世博会上建造自己的独立国家馆建筑。 陆轶辰,负责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建筑设计的主持建筑师,是个70后,2013年他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设计团队(包括了景观、展陈、室内、标志与吉祥物设计团队)设计的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在两轮的国际投标中,获得了第一名,由此得以主持此次中国馆的建筑设计部分。 希望的田野上的麦子 2015年米兰世博会的中国馆将是除意大利馆之外最大的一个国家馆。此次米兰世博会的主题是滋养地球,生命的能源,而中国馆的主题是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 Q:希望的田野,这个主题是谁提出来的?你们怎么理解? 陆轶辰:主题是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定的,他们受国家委托代表中国筹建并运营中国馆。 希望的田野包含两层意义,希望属于上层建筑,未来大家想得到什么,期望达到什么程度;另一层是田野,反映中国农业文明。 接下来,我们进一步落实概念,把整个展陈分成了天、地、人三部分,天被表达成一个延展开的中国传统的坡屋顶;地是一片景观麦田,从场馆入口一直铺到场馆内;人则表现在游客的行为上,包括了游客与各种交互装置、实时动画、3D垂直影像、影音区域的互动,人可以在场馆里充分体会各种关于中华农业文明的丰富内容。 进入中国馆的流线是渐渐下沉的,游客不知不觉地慢慢融入麦田,然后通过一个长长的坡道向上进入二层,回望来路,会突然意识到刚才是走在一片麦田里面!而麦田顶端将是一片由LED组成的动画场景,播放着来自中国的山河地貌。 Q:这个场馆的外形是什么样的? 陆轶辰:屋顶是类似中国传统屋脊的一个坡顶,南侧形态是以云和山的形式模拟的群山效果,北侧形态则是以北京的城市天际线勾勒出的一个硬边。所以从南边看上去,是一层层群山的轮廓,从北面看,是中国的城市边界线的形象。传达的一种观念是,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农业与城市的和谐共存。 屋顶是用竹子编制的,金色的阳光会从竹片缝隙里漫射进场馆内。这些竹子在意大利经阳光暴晒了之后,慢慢会变成金黄色。当时有领导提出用琉璃瓦,但我们考虑到,用琉璃瓦在国外做一个这样的房子,让人感觉好像在以帝王的身份去展示国家形象,所以我们建议用竹子替代,同样是金色,但竹子是可持续的、环保的。外国人一看竹子就可以想到亚洲,想到中国。 大尺度的现代化大楼是反人类的 Q: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好像对那个设计一直有争议,你怎么看? 陆轶辰:我觉得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体现了那个时期的国家需求。比如大红色的斗拱,像世纪大道一样的很宽的过道,这种设计把国家馆的地位抬得非常高,所以你进去的时候,需要一个崇敬的心态,不会让你觉得很亲切、开放。 Q:建筑还有价值观问题吗? 陆轶辰:有。传统的庙堂式的建筑,比如故宫太和殿,让人一步步从台阶走上去,产生的是一种朝拜的心理。但是现代建筑强调与人的契合,就要让人直接、自由地走进去,人是建筑的一部分。 Q:有些城市,比如香港的建筑很人性化,它会留下方便行人的路口和过街通道,让人活动起来更方便舒服。而有些城市,比如北京,有些建筑为了进门,你有可能要绕着整个建筑群转一圈,多走几千米。你觉得这种设计,是不是价值观的问题? 陆轶辰:是有价值观的因素。但它首先是一个规划的问题,其次才是一个建筑问题。 北京整个大的格局是按照前苏联的模式来进行规划的,它的尺度,建筑和马路之间退线的关系,并不适合行人。而香港,它的城市尺度会让人感觉更舒服,因为它考虑到了人在街上走的感受。 做建筑的时候要考虑到规划。形态上要明确自己在规划中的身份,建筑不一定是主角,让使用的人做主角。给人尽量多的空间,让人去享受建筑。但从根本上解决你说的问题还是要靠规划。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