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以下简称电试院)隶属浙江省电力公司,位于杭州市朝晖八区。走进电试院的大门,左右两边的墙上挂着电试院最近重大项目介绍的宣传牌,中间是一幅对联:意能亦能登高科,电试殿试题金榜,一股浓重的书卷气扑面而来,令人耳目一新。更让记者惊奇的是,连电梯里面都悬挂着介绍的宣传牌,包括隐形知识的管理工具、知识管理基本特点等等。
如此到位的宣传,不禁令人产生了遐想,电试院为何如此重视知识管理?知识管理项目又进行到了哪个阶段?其中又会不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而这些问题都在吴钢先生电试院的人力资源部副主任那里一一得到了解答。
发现需求
电试院是浙江电网的技术监督中心、技术服务中心、技术开发中心、技术信息中心,是浙江省电力公司的重要技术参谋,长期在浙江电力建设、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科研行业的特点决定了这家单位注重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团队的建设和人员的培训。机缘巧合的是,国家电网公司在部署协同时专门有知识管理这一平台,电试院由此作为国家电网知识管理项目的一个试点单位,展开了有关的探索。项目启动于2008年,如果再加上2007年的调研,至今也已两年有余,讲起这段经历,吴钢先生感慨颇多。
项目现状
知识管理项目初期进行的是较容易实行的显性知识梳理,因为电试院本身的基础较好,信息库齐全,经过知识目录梳理后,基本均可文档化。随着知识管理项目的逐步深入,吴钢感觉到越往后,项目的进程推进也就越难。因为,在接下去进行的隐性知识挖掘中,吴钢感觉到了挑战隐性知识很难文档化,即使整理成文,其他人员也不容易理解。经过与咨询共同进行探讨研究后,大胆的做出了一些探索:首先,针对管理部门做知识地图梳理,以院办、人力资源部、财务部作为试点;随后就是知识社区,包括交流论坛、专家黄页、虚拟团队、专家问答、案例库、专家博客等单元的建设。
这套方案是在08年底上线的,到目前为止已试验了一两个月,在论坛上组织了名人堂、最佳贡献、知识之星、最佳团队等活动,尽管还处在积累人气的阶段,但是依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和好评。
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人力资源部副主任吴钢(畅享网配图)
面临的挑战:隐形知识挖掘的难度
众所周知,那些散落在有经验的员工头脑里面的知识,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可是这些隐形的知识又该如何去管理?这是横亘在所有管理者心里的一道坎,同样也是一个挑战。
吴钢先生介绍说,在电试院,他们尝试分两条腿去走,首先是职能管理部门,主要做知识地图;而对专业所,主要是针对浙江全省电力系统的典型案例梳理,比如设备,故障处理,重大项目过程节点的注意事项等。
隐形知识的管理工具
隐形知识的提炼和共享,必须导入各类工具才能得以实现。吴钢先生介绍了目前电试院知识管理项目中准备实行的几种管理工具。
- 虚拟团队
虚拟团队针对跨职能部门,甚至跨组织机构的人员网络,建立共同的交流平台,来共享某一成果、会议或者项目的经验教训。电试院的许多项目都是跨专业的,比如现在较热的国家特高压电网,其中涉及到高压所、系统所、计量中心等许多跨专业单位;比如输电铁塔,涉及到材料专业、高压专业等跨专业的、交叉的专业学科,这些特点都决定了需要利用虚拟团队,有交流有记录,以文字的形式显示出来。又例如,现在要成立整个浙江省电力系统的数据中心,把变电站,电厂设备的各种数据都汇总到电试院来,形成数据中心。把各种设备正常运行的数据以及发生故障的异常数据都记录收集起来,以后可以通过异常数据分析,形成完善的数据支撑,这样对分析问题就有较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