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8日 根据录音整理)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采,使人民基本风貌更加昂扬向上”。一个大发展,一个大繁荣,还有一个新高潮,是十七大对整个民族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高度概括。
企业文化或者是建设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方面。我们的责任就是推动建设系统各行各业企业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论述。
一、当前企业文化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如果说1980年前后,改革开放的新,给企业文化建设带来第一次历史机遇,那么今天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背景下,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也就更加使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
1、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决策,为企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时代契机。
应当看到,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且与一个国家、社会的时代座标相关联。由此意义上说,时代造势,它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命运归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四位一体”中,文化建设占有重要的位置。作为社会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建设无疑会得到相应的发展。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几代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坚持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这一理论体系,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也有利于准确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和方向。还必须看到,科学发展观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自我完善,实施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我们今天是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企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呈现的新气象,为企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氛围条件。
追溯历史,每一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往往也都是文化繁荣兴盛的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近三十年来,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这在客观上要求社会主义文化有一个大发展大繁荣。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含有管理属性。建设系统行业众多,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产业文化、企业文化。可以说,企业发展有今天,企业文化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社会文化的大气候在升温,一方面已经为企业文化发展战略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也为企业文化的正确走向提供了先导和保障。
3、创新型企业和企业家队伍正在茁壮成长,为企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重要人文环境。
企业文化建设,往往与成功、成熟的企业家紧密相联。我曾经看过一本名为《中国没有企业家》的书,书名提法我不赞成,但书中有些观点值得我们深思。有人说,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分三代。改革开放初期,有相当的一批是“胆商”,胆子大就发财了,但是大部分都是“垮掉的一代”。改革开放中期,实行价格双轨制,涌现了一批“情商”,通过关系和人情发展起来的。现在国家对价格双轨、政府办社会、军队办企业等都做了一系列的改革,靠“关系”发财很难了,人称“情商”为“挣扎的一代”。二十世纪末期以来涌现出的是“智商”,靠智慧、靠聪明才智经营,靠文化、靠知识经营管理,像联想的柳传志,海尔的张瑞敏,包括我们建设领域的很多企业家。这些企业家在茁壮成长,称为当今中国“正在崛起的一代”。正是凭借以优秀企业家为代表而形成的重要人文环境,不少地方企业文化之花才能开放得鲜艳、长久。企业家所体现的良好人文环境乃是企业文化生存发展的合适土壤。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中,大量创新型的企业和企业家人才正在成长。世界500强中的中国创新型企业,中国乃至世界的知名企业家,建设系统的劳动模范,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这些企业和企业家涉及到我们系统的建设、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他们对于企业文化关注度、参与度都很高。目前,许多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的人格魅力在企业和企业家之中发挥着示范效应。作为企业文化的领头羊,他们在今后企业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中仍然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正如一位中国企业家所言:“企业文化也是一种竞争力,它既是构成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内在要素之一,又成为这种竞争力得以不断增强的重要内动力之一”。
十六大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工业生产总值增加10%以上,成为世界上第四大经济实体。2002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超过1000美元,到2006年,我们又超过2000美元,我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无论从经济、政治还是文化、社会环境看,推动企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确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由于社会转型加速,改革、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涉及的矛盾凸现。因此,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积极采取对策,应对这些前所未有的挑战,跨越种种不利因素所形成的“坎”,才能真正实现企业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1、多样化社会思潮,给企业文化建设带来了新挑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市场经济是多元化的,在多元化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社会思潮也呈现多样化。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内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倾向,在某种意义上,它是社会气候的“晴雨表”。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激荡的时代,先进文化、有益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同时并存,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各种思想文化有吸纳有排斥、有融合有斗争、有渗透有抵御。在各类社会思潮的冲击下,企业员工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可以说,无论是社会人还是企业人(单位人)的思想活动,从未像今天这样活跃。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必然给企业文化建设带来挑战。企业文化建设,要靠我们主流思想——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来引领多样化,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引导,让企业员工的思想活动在潜移默化的企业文化渗透中,感知、认同和实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人类文明成果,保持坚定的独立性,做好正确的选择性,减少随意的多变性,缩小思想的差异性,形成共识,与时俱进,以顺应时代大发展。
2、经济社会激烈变革,给企业文化建设带来了新挑战。
“四个深刻变革”,即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归根到底集中在一个利益问题上。企业收入分配、调控政策的完善,企业职工收入的取舍利益问题,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尽管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不少企业自身的良性发展,职工收入水平较以往有较大幅度提高,但职工收入仍有差距。最近中国劳动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2年至2006年,全国在岗职工工资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的增长,但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仍不尽合理。随着整个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即生活成本都增加了,职工要求充分享受企业发展成果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我们现在研究、关注民生问题,要把社会变革、改革的成果,惠及全国人民。企业要将企业发展的成果,惠及于企业员工。当前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与部分职工的期望值之间就形成了落差。此外还有下岗再就业等问题也很突出。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如果人们的物质生活状态失衡导致心里失衡,那么很难吸引他们对企业文化产生兴趣,经济社会的激烈变革所引发的企业各类利益矛盾,给需要在稳定和谐环境中进行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带来了高危震荡,企业文化建设应对这一挑战,就必须正视企业在经济社会变革中的矛盾特点,在有关方面完善收入分配调控政策机制的同时,着力在文化滋润、促进人们的心理和谐上下工夫,最大限度地形成企业职工的凝聚力。
同时,我们要运用唯物辩证法,正视社会矛盾:第一,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或者说任何国家、任何社会不可能没有矛盾。第二,要看到所有的矛盾,其形成的原因都是复杂的。第三,要看到我们面临的矛盾、问题,是前进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中国当前的各类矛盾都是在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第四,要看到所有矛盾的消失,问题的解决,也要有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第五,要看到矛盾不会自行消失,问题不会自行解决,我们正视矛盾,就是为了化解矛盾,我们关注问题、分析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要领导干什么?领导就是解决问题的。第六点,要看到机遇和挑战是同时并存的。我们说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战胜挑战也就赢得了机遇。可以说矛盾的凸显期,也正是我们的大有作为期。
3、我们自身能力的局限,给企业文化带来了新的挑战。
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现在,一是力量配比不足。有的企业,不重视这方面工作。我们从事企业文化建设的专职人员,从事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的专职人员在减少。企业文化一般属于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相结合的范畴,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某些偏见,以至一些高学历的年轻人不愿意加入主要从事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于是,在一些单位就出现了政工干部的流动性比较差,老同志比较多,年轻人比较少,老化现象比较突出,新的力量补充乏力,青黄不接的矛盾突出。
二是知识不足与能力不强。我们一些政工干部流动性少,专业比例少,学习研究少,专业培训少。有的忙于应付面上的工作,给领导缓解矛盾减轻压力。有的知识储备不够,一些思维方式陈旧,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我们要重视80后的这一代,你怎么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如果用过去的方法做80后这一代人,他们根本不买你这个帐。当今时代处在知识爆炸的年代,知识面在不断拓展。我们的能力水平、实际操作水平都有待提高。现在我们强调能力建设。共产党强调执政能力建设,各级政府官员强调行政能力建设,我们做思想政治工作,搞企业文化建设的,有自己企业文化建设的能力,这很关键。在中国,现在当然学历很重要,但是存在着学历很高、能力较差,文凭很高、水平较低的现象。所以现在包括高等院校都强调素质教育、能力教育。同样,我们从事企业文化建设的同志,也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是文化自觉和文化主导不够。文化建设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文化自觉和文化主导。什么叫文化自觉?就是企业家对企业存在的价值和经营管理的终极目标的思考,也是对企业经济工作中的文化内涵、文化意义的理解,是将文化的规律和特点寓管理之中的文化体现。什么叫文化主导?文化主导是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以培育优秀文化为主导,将企业的文化体现,作为企业的一切行为和发展的出发点。尽量将文化作为管理的主导因素,什么意思呢?我们当今的管理,实际上进入一个新的理念,即新的前沿理论——文化管理、,要以文化为主导,将企业做大做强。有过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和外商谈判失败的,其中大概百分之十几属于技术问题,而百分之八十几属于文化问题。一个是文化的不沟通、不理解。第二个是文化不兼容,无法合资合作。所以企业很难做大做强,就是文化主导性没有推开。
由此可见,我们自身实力的局限,给企业文化建设带来自我跨越的挑战。企业文化建设应对这种挑战,就必须从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人员配备、业务培训等方面入手,使企业文化建设“软”功夫不软。
三、企业文化建设亟需求真务实着力推进
十七大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并将原先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奋斗目标,拓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企业文化的推进,要按照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坚持重在建设,促进和谐的原则,因而迫切需要求真务实。什么叫求真?就是求其规律。务实,就是踏踏实实的干。所谓求真务实,就是要求企业自身具体事情之真,了解这个企业的情况。我们要了解国情、行情、企业本身的事情,来务文化、解剖麻雀、解惑之实;要求企业生存之实、之道,规律之真,来务促进企业科学、和谐和稳定发展之实;求全体员工,包括企业家本人在企业中主体地位和作用之真,务以企业文化调节企业与经济杠杆并重,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之实。要求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律之真,务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之实。
其具体路径可以概括为“四个围绕、四个强化”。
1、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化企业知识管理。十七大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竞争力,与经济、军事等竞争力相比,越来越多的国家更认同文化生产力所积聚的竞争力。作为构成这一文化力的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所注重的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企业经济管理、行政管理,都离不开知识管理,它是的最高层次与境界,而企业知识管理迫切需要先进的理念、价值取向为引领。因此,企业文化建设首先必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包括四个基本层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可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主要载体和渠道的推导,使之纳入企业建设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指导思想,作为企业的主流意识形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纳入企业的发展方向目标,使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注入昂扬向上的企业精神,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核心价值体系。怎么认识把握它,非常关键。当前我们从文化建设来讲,就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事各方面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大基本内容及五大原则。一是普遍性原则。它对整个世界都适用。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和行为走向。因而它应当建立在对整个人类发展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之上,要将整个人类文明和积淀下来的最本质的价值、准则结合进去,为此才能吸收、吸引和召唤更广泛的人们去遵循和建设,才能以此支撑和谐社会的构建,支撑和推动和谐世界的形成。二是民族性原则。核心价值观是建立于民族文化的传统之上,而不是奠基于外来文化。以西方自由人权的核心价值为例,其成就与几百年资本主义政治文化的发展、精神引导有关,甚至其根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文明、基督教的教义。对于历史文化必须植根于科学的态度,历史虚无主义不行,唯一可行的就是寻找民族文化中最优秀的成份,结合现代文明与发展去建立,力求使企业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辉。三是政治性原则。我国在一个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里,要形成主流精神与核心价值观。它是我党倡导、中华民族共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物。四是崇高性原则。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思想文化和精神世界的综合反映,是一个民族净化灵魂、走向卓越的主要途径。五是时代性原则。每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不尽相同。我们今天强调的核心价值观,呈现当今中国的时代呼唤、时代特征。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要践行核心价值体系,就要进行文化管理、知识管理。当初泰勒研究的人的动作管理,研究劳动的每个动作要花多少时间,根据这个时间,制定一个平均先进的水平,进行劳动的定额管理。之后,人们觉得光动作管理不行,人是受行为影响的,应研究行为管理。行为管理就要研究人的需求,人的最低需求,是吃饱了、穿暖了,生活的需求。进而是安全的需求,再进而是尊重的需求,最高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行为管理以后重点研究全面管理。什么是全面管理?以日本的全面为例,它研究的所谓管理是全面的、全员的、全过程的、全方位的管理。进而又研究比较管理,有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实质性比较。从比较管理,又进入知识管理和文化管理,就是当今最前沿的现代管理。国外很多大企业不仅有总工程师,还有知识主管。知识主管可以把方方面面的知识、信息融入整个经营过程中,用知识管理的行为及其系统进行统筹,或者进行模拟经营、虚拟经营和全球化经营。树立核心价值体系,正是为企业前沿管理添加必要的前提和条件。
与此同时,在宏观层面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指导下,企业文化建设要注重创建微观层面的企业理念系统与之相衔接,它是强化企业知识管理的切入点。企业价值理念是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其系统包括企业精神与价值观念、经营哲学与战略目标、伦理道德与岗位规范、管理理念与制度流程、组织资源和人才策略等。它要被企业全体员工所接受,并转化为实践,这是企业理念有别于“口号”的衡量标准,如:上海建设交通行业系统内所形成的轨道交通文化、园林绿化文化、市容环卫文化、房管文化、铁路文化、港口文化、航运文化等,它们都深深地烙上了企业自身的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构成了各自企业文化鲜明的独特性。
由此可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下,企业理念文化是强化企业知识管理,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动力。
2、紧紧围绕诚信文化建设,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我们市场经济走了这么多年,从初步确立到不断地整顿和完善,现在还不能说是完善的市场经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市场经济存在着不诚信的弊病。比如“吹牛”成风,这是不诚信的表现。又如“假”。现在我们发展了,小县城都有法国的香水、意大利的皮货,什么都有,要想买啥都能买到。但是什么都有假的。还有“赖”,现在这个“赖”的现象也很多。我们要进行诚信体系的建设,同时要对不诚信采取种种的制约。在一些发达国家,一个人的诚信是人的价值构成要素,你不诚信寸步难行。现在我们和最高检察院建立企业的不良记录查询档案,外国称之为“黑名单”。我们的体系建设,制度建设,诚信平台建设,以及公开办事大厅等各种办事公开制度的建设,还有社会公示和认证等等都是诚信体系建设。要营造一种守信者可敬、失信者可耻、无信者可悲的氛围。
再讲企业社会责任。企业作为营利组织,追求利益最大化,其利益理应包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因为企业失去社会效益,必然会失去经济效益。近年来,西方社会要求企业增强社会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财富》和《福布斯》这样的著名商业杂志对企业进行排名时都已经加上了“社会责任”的标准。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CSR(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及资源等。国际上SA8000体系,就是社会责任体系。随着我国市场化的进程,在小政府、大社会的结构下,企业正在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要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则依赖企业行为文化范畴的诚信文化。我国加入WTO后,企业诚信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形象。我最近带了13个市长到法国学习考察。法国及欧共体很多国家,都有一个可持续发展部,专门研究可持续发展。我们每个企业、每个行业,都与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全人类都在关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国家很多方面发展得很快,但是也敲响了警钟。今年发生的太湖蓝藻事件,武汉东湖的死鱼事件,洪泽湖的老鼠事件,以及济南的三个小时的大雨就死了60多个人的事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由于我们不重视环境问题,环境对我们进行了惩罚。我们不重视能源方面的建设和节约,能源消耗太快,浪费太大。尤其是建筑节能方面,所有的建筑能源,包括建筑材料的生产,消耗全社会将近46%的能源。土地资源一天天在减少。我曾代队检查过几个省的土地问题,当时统计资料分析,像现在这么开发,我当时提出来一个省是九层审批成立开发区,国务院批的开发区,国务院各部批的开发区,省政府批的开发区,省各厅局批的开发区,市政府批的开发区,市里各局批的开发区,县政府批的开发区,县里各科批的开发区,还有乡政府批的开发区,把土地都开发没了。按此速度,15年后,中国一分耕地都没有了。我们的环境在变化、能源在减少、资源消耗量在增大,后续怎么发展?大气中二氧化碳量在增加,北冰洋的气温在上升,北冰洋融化,海平面在升高,全球在变暖。人类到了极可怕的阶段。很多科学家都在研究这个问题。
每个企业都要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就是要做到“五为”,即:为社会创造财富,为环境创造美景,为股东创造回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前途。企业是要承担对环境、对社会、对员工的责任,这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诚信,既包括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又包括企业和社会的关系。要把诚信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建设的重点,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和“共铸诚信”活动,培养诚信观念和规则意识,逐步建立起企业的信用体系。近年来上海建设交通行业的许多单位,坚持开展创建文明岗位、文明窗口、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活动,并以企业与社区“文明共建”、“服务承诺”为纽带,把诚信文化建设与服务社会有机结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由此可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下,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是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企业乃至社会发展的必要保障。
3、紧紧围绕创建学习型组织,造就知识型员工,强化企业创新特色。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正在成为21世纪的主导型经济形态,它的发展依赖于人的智力资源潜能的发挥。与之相适应的创建学习型组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和载体。
学习的动因是实现人生的价值。它是人创造工作机会增加工作才能的重要渠道。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美国、日本很多城市,包括日本的大阪、神户,都提出办成学习型城市,美国提出人人终身学习。德国提出了《终身学习法》,新加坡提出了“智慧王国2015计划”。在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学习是重要的。而学习的目的就是增加人们的认识,提高改造世界的能力,认识、改造自然的能力,从而实现人生的价值。
学以立德。要树立人的道德品德。要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学以立德。还有学以致用,就是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真正把企业做大、做强。
学习与创新。当前中国更需要的是创新,创新包括很多方面,包括制度创新,政治上的创新,理论上的创新,基础上的创新,管理上的创新,以及我们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上的创新。就生产而言,中国当前是一个制造大国,世界上很多商场都有中国的产品。但是,中国又是一个品牌小国。例如衣服,中国是服装大国,但是大品牌几乎都是国外的。有品牌和没有品牌大不一样,我们品牌太少,创新不够,而成为品牌大国,那就要创新。企业只有创新,才能做大做强。要有创新意识,要支持创新型人才。我们作为企业文化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肚量,允许创新者失败、宽容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学习是成功之父,只有客观地、理性地对待失败,才能使企业创新走向一个新的境界。应当看到,创建学习型组织,造就知识型员工,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创新(包括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机制、观念、技术和产品等方面的创新)提供了智力支撑。上海建设交通行业积极探索创建学习型组织,培育知识型员工和人才,在筑道路、造大桥、盖大厦、挖隧道等领域取得了不少科技含量高的创新特色成果。
由此可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下,企业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结合点上的学习型组织建设,是造就知识员工、强化企业创新特色的必由之路。
4、紧紧围绕和谐文化建设,强化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建设与科学管理、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内在关系,但其侧重点不同。这里主要说思想政治工作,它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办成企业的政治优势,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而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如同两个同心圆相交,交叉重叠的部分是共同点,没有相交的部分是不同点,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彼此不能取代,不能替代。它们的相同点包括同属观念形态的范畴,都重视人的因素,尊重人的地位,强调发挥精神因素的作用。其不同点、侧重点也不同,文化侧重于价值观,思想政治工作侧重于解释教育。实现的方式不同,企业文化的实现是通过各种文化的渠道、形式,以文化人。而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各级党组织,通过各种方式做好全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其来源不同。企业文化工作,源于人们对文化的研究,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建工作的一部分,是党的政治工作的优势,我党政治工作的优势,来源于党的建设理论等等。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等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强化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迫切需要有新思维。而企业和谐文化,恰恰可以满足这一领域的现实需求。所谓企业和谐文化,是指一种以和谐为企业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和谐文化形态、现象或现状,它包括企业全体员工普遍接受和共同奉行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文化产品、行业风尚、制度体制等多种存在方式。而构建企业和谐文化,就是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运用和谐的思想方法来思考问题、解决矛盾,建立和发展以人和谐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作为整个企业精神文化的思想内涵,大力倡导和谐的思想观念,形成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通过对和谐的认同、肯定、张扬,建立健全各种制度规范、行为准则,以提高和约束企业行为,企业和谐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更高境界,是强化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催化剂。而企业和谐文化特有的凝聚、导向、融合、服务、辐射等功能,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最终抵达、生效,需要在四个方面下工夫:
一是在企业文化建设内容上力求和谐。在实际操作中,应当保持企业文化内在的企业理念文化(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制度文化(由企业的法律形态、组织形态和管理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行为文化(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物质文化(企业文化的外部表现形式,它是通过重视产品的开发、服务的质量、产品的信誉和企业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文化设施等物质现象来体现)四个层次内涵的协调统一。以往有些企业搞企业文化建设,片面地强调理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的灌输,却忽视了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协调运作,收效甚微。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关注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和现实利益问题,这样,企业文化才能被广大员工所认同、接受。
二是在企业文化建设形式上力求和谐。其建设载体可以包括:①建设联动式载体,即在企业党组织的领导下,相关资源力量互动、整合,形成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格局。②形成集合式载体,即通过多管齐下(创意、环境等)集聚,体现企业和谐文化的张力。③突出示范式载体,即透过企业和谐文化视角,对企业正面典型案例(包括先进的集体、人物和工作做法)的传播,推广企业价值理念和企业精神。④凝固制度式载体,即运用企业管理制度及一切规范行为的措施,为实施企业和谐文化提供有力的支撑。⑤开发创新式载体,即突破企业传统文化的局限,创新文化平台,使企业和谐文化与时俱进。⑥强化评估式载体,即发挥企业职工代表、行风监督员和有关专家相结合的主体优势,对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状况、成果作恰如其分的评价,以保证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成效。这六种载体,在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相互依存,共同作用。这可以拓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动空间。
三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主体上力求和谐。企业文化建设主体是全体员工,他们由不同背景、不同年龄、不同社会阅历、不同层次人员组成。因此,要以人为本做到“和而不同”,使人际关系达到最佳和谐状态。当然,首先是领导干部的和谐。领导班子的和谐,党委书记、总经理、董事长以及各成员之间的和谐,与领导成员的素质、领导成员的魅力相关联。什么叫领导?要有人跟着才是领导,有的领导没人跟着,那就不行了。还要强调上下级之间的和谐,领导者要调动被领导者的积极性。每一个人都处在三种关系之中,包括与上司、同级和下属的关系。我们都是与有缺点、错误的人在打交道,那么如何与有缺点、错误的人共事、工作,那就是我们的和谐论。要研究人的内心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四是在企业文化建设目标上力求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目标,包括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而这两者是互为条件、融为一体,是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这可以拓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空间。上海建设交通行业探索和谐文化建设,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融入企业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内涵,着力“八个聚焦”,即:聚焦行业认同的核心价值体系,聚焦个性鲜明的行业精神,聚焦科学严谨的行业规范,聚焦引领发展的服务品牌,聚焦示范践行的先进典型,聚焦彰显底蕴的展示平台,聚焦弘扬公德的活动载体,聚焦各具特色的文化产品,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和行业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和谐文化的建设强化改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企业有更大的凝聚力,使领导者有更大的人格魅力,使企业有更大的向心力,从而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同志们,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建设职工政研会举办“全国建设系统第四届企业文化建设论坛”,正是我们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具体行动。企业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大势所趋。当今世界,企业文化越来越成为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影响综合国力、对外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抓住重要战略机遇,应对各种挑战,积极落实对策,乘势而上。可以想象,伴随着企业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它将大大地提升包括企业员工在内的整个企业精神状态、意志品格、知识能力等在内的企业的软实力。作为社会的微观基础,企业依托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