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联想三十周年,昨天,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发给全体员工的内部信件在网上铺天盖地传阅,“齿轮”与“发动机”不绝于耳。而柳传志所说的将“以人为本”作为办企业的目的,或者说是目的之一,也再次引发关注。
刚才也注意到联想上海研究院院长毛世杰在微博中发文回复柳传志:“我们过得很好,我们不仅拥有了车子和房子,更重要的是拥有了丰富的经历,保持了活力与激情,在联想实现了精彩的人生。” 有一个尘封的故事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毛世杰正是十年前的一篇旧文——《公司不是家》的作者。看完他的10年感慨,作为人力资源行业的一名从业者,其实也有万千情绪盘踞心头。 情理之间的故事 2004年有太多的辉煌,中国在北极成立了第一个科考站,刘翔打破奥运会田径纪录以夺得金牌。可也正是在这一年,联想集团经历了史上最重大的变革。 当时的联想正在进行战略调整,并无奈开始裁员。 “那天,研究院秘密召开紧急会议,20多位‘责任经理’参加,商讨后决定快刀斩乱麻:6日启动计划,7日讨论名单,8日提交名单,9-10日HR审核,办理手续,11日面谈。“整个环节一气呵成,如此快速的节奏,只为了两个字——裁员。 那篇帖子发出后,柳传志也十分震惊,并发出了回应。他明确表示,有一部分员工被裁和领导的决策失误有关,和战略制定的失误是有关的。这是非常沉痛的事。“所以,我们应该向因此而被裁的员工诚恳地说‘对不起’。但是我,作为董事长,以企业发展为根本追求,我应该要求杨元庆他们怎样工作呢?一种做法是尽量小心谨慎,避免受损失;一种是要求突破、创新,就一定会犯错误。我们是在一种很困难的情况下打仗,在方方面面都和外国企业有相当大差距的情况下做的,但是我们必须去争,去抢;去拼!我们必须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进入新的领域,投入人力、物力去尝试,由于我们看不清方向,由于我们没有掌握好方法,我们会被碰得头破血流,付出惨重代价。” 情理之间,应该有更多的“理解万岁”。 以人为本是目的还是手段? 尽管面对裁员,柳传志也有很多无奈,尽管他需要带着他一手缔造的联想不断地乘风破浪,但是这位叱咤风云的商界领袖在谈及自己人生目标的时候,却是商业之外的东西。“我的人生目标,不是追求个人财富,而是要让我的家人以及所有与我一起努力奋斗的同事们,都能够与我共同分享联想的成长。”,柳传志如是说。与此同时,他还抛出了这样一个话题:在联想,以人为本是目的,不是手段。 关心员工,激励员工,让员工能够积极努力地工作,从而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使股东获益,这大概是作为手段的“以人为本”;而让员工的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之中,发自内心地善待员工,为他们创造幸福的生活和事业的成就感,这也许就是柳传志所说的将“以人为本”作为办企业的目的,或者说是目的之一。而与此同时,另一位商界大佬马云,更是直接将股东排在了员工之后,“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和CEO,我不断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我们这批人为了什么、这个公司为了什么存在下去?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这两年越来越清楚而且一直越来越鉴定。阿里巴巴永远是贯彻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这个理念的公司。” 毛世杰在微博中感叹这15年的精彩纷呈,时光荏苒,他已从当年那个进入联想的毛头小子,成长为今日的联想上海研究院院长,成为了一名领导,肩负一方职责,对于员工和公司的关系,对于“以人为本”又多了许多理解。但无论是联想理念,还是阿里巴巴信条,都还只是他们的理解。办企业,“以人为本”究竟是目的还是手段,以及企业需要哪些配套的机制、激励和文化体系,使得“以人为本”真正成为办企业的目的,依然值得讨论。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