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互联网+风电”成趋势 设备面临智能化升级
|
行业进入稳定增长新常态 风电设备面临智能化升级 性能和质量不断提升警惕抢装潮埋隐患互联网+风电成趋势 中国电力报中电新闻网记者于海江 中电联最新数据统计,截至2月底,我国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首次突破1亿千瓦,经历了过山车后的风电设备重回理性发展轨道。无论是国家层面密集发布促进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发电的政策,还是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2015年风电并网和消纳有关工作的通知,无不释放出风电行业进入稳定增长期的积极信号。从近期多家风电设备企业发布的2014年业绩快报中可以看出,无论是风机整机企业还是叶片、塔筒等零部件企业,业绩均出现明显增长。而随着我国风电行业逐渐趋于稳定,加之陆上风电上网电价下调带来的新一轮抢装潮,都将为设备制造商带来持续稳定的新增订单。 抢装潮带来新增订单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公布陆上风电标杆电价调整方案,规定将I、II、III类资源区风电标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降低2分钱,调整后的标杆上网电价分别为每千瓦时0.49元、0.52元和0.56元,第四类资源区风电标杆上网电价维持现行每千瓦时0.61元不变。 在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市场开发中心总经理邹长宁看来,为了获得更高的电价,运营商在I、II、III类风区已经取得核准而未完工的项目会尽量赶在今年底前完成投产,今年预计会掀起抢装潮。这就造成开发商对风机的需求较为强劲,一定程度上会利好风电设备企业的新增订单。之后几年,由于开发商融资压力加大,开发规模将有一定程度下降,对风机设备需求将有一段低潮期。 然而,短期内市场需求剧增势必带来风电设备制造商加班加点生产,在风电设备高产的背后,所生产出的设备质量引发业界的忧虑。 ‘抢装潮’会引起风电产业链短期内供不应求。一些开发商为了尽快上项目,可能会向一些不具实力的厂商采购设备,为风电产业埋下安全隐患。邹长宁说,风电产业经过这么多年的蓬勃发展,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市场需求对风机设备的质量关注持续提升,对设备商来说,技术门槛不断提高,国内风机性能和质量水平也在逐渐提高。 有专家分析认为,抢装行情带来风电设备需求放量的同时,对于机组性能和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国内风机单台大容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1.5兆瓦和2.5兆瓦风机已成主流机型,而大功率风机对设备部件及组装技术要求较高,这对金风科技、中材科技等设备龙头企业的利好将更加明显。 风电设备智能化趋势明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制造业成为热词,而与风电行业紧密 相连的能源互联网正被业内津津乐道。在天顺风能董事长严俊旭看来,能源互联网也可看做是微网,这都离不开互联网,没有大数据支撑,很难做到实时、有效配置生产和消纳,这是能源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风电机组的控制类型多种多样,按驱动链结构可分为直驱、半直驱、高速传动链,发电机类型有双馈、低速永磁、高速永磁。在风电机组智能控制方面,变桨健康诊断、振动监测、叶片健康监测、智能润滑、智能偏航、智能变桨、智能解缆、智能测试都是风机智能发展的方向。 作为风电设备行业的后起之秀,远景能源正在进入互联网和能源的中间空白地带,在硅谷建立全球数字能源创新中心、在日本建立全球能效技术研究中心,开发智慧风场和智慧能源管理软件。远景能源从最初的智能风机的设计与制造,逐渐扩展到将智能传感、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支持的能源互联网领域。 早在2006年,针对风机发电效能较低、风机出质保率低于20%、后期运维繁琐低效等问题,远景能源就提出做智能风机的概念。经过研究实验,远景能源的风机上安装了约600个传感器,因此具备了自我诊断功能。如遇到风机传感器或部件跳闸,且风机运转未超过疲劳临界点,工作人员可选择远程复位重启,而非传统的拆开检修。经过改进后,风机发电效率提高了15%~20%。 事实上,风电设备的智能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利用智能风机和智慧风场管理平台,结合物联网、云计算技术,风场一切数据和运转情况全部实现远程监控。采用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将所有的电气控制都由一体化的设计来完成,可以增加用户收益,提高可靠性和可用率、增加电量产出,降低成本。换句话说,就是将互联网、大数据的思维应用于风电设备制造和风电场运维当中。本文标题:“互联网+风电”成趋势设备面临智能化升级Tags: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