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员本质安全化 2004年民用建筑工程事故宗数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事故宗数分别占总数的51.5%和48.5%。而在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事故中,建筑工程事故最多,共有7宗,占事故总宗数的21.2%,死亡6人,占总死亡人数的18.2%。其中因民工安全意识低或操作不当造成的责任事故占事故总数的40.7%;高处坠落事故占37%;坍塌事故占26%。如沈阳、北京、深圳、四川等地都发生过因塔机倒塌或断臂摔死民工并砸坏附近居民楼的事故。 由于施工企业召集大量的农民工,施工企业对其安全培训流于形式,而农民工也认为自己是临时工,干的时间不长,对安全抱着无所谓态度。近几年,务工农民成为众多事故的肇事者和受害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人员素质是主要方面。农民工流动频繁,大多是短期合同,因此有些单位在务工农民安全技能培训上很不情愿。尤其是新来的务工农民,仅仅在接受简单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后就匆匆走上岗位。还有相当数量的务工农民为了赚钱,往往对安全条件不讲究,安全意识淡薄,自救方法更是知之甚少,一旦遇到险情,就会酿成大祸。 要做到人员本质安全化,需要做两方面的工作: (1)人员素质选择; (2)人员的素质培养与训练。施工人员可以采取测验、问卷、笔试、实作、口试、模拟试验等对其安全素质进行检验,选择合适的施工人员。还根据施工需要对其经过培养和训练,人员在选择-训练-再选择-再训练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 此外,还应该重视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J.S.Adams)提出的公平理论中所揭示的职工安全工作行为动机的激发与职工的公平感的联系,预防因地位、机会、工作时间、付出努力与报酬的不公平引起职工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消极情绪,甚至可能引起的破坏和伤害行为。 二、机具本质安全化 在施工现场,使用的机具比较多,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专职机具设备无安全警示标志,电器未接地或接地不符合要求;起重机械“四限位”、“两保险”不全。机具有缺陷,如设计不当,结构不符合设计使用要求,制动装置有缺陷,机具强度不够,起吊绳索的强度不够,超负荷运行。个人防护用品缺失或不符合安全要求,工艺不合理,都是引起安全事故的原因。从安全的角度讨论机具的本质称为安全本质。机具的安全本质有以下四个方面,即可靠性、安全性、安全防护性及安全保护性能。 (一)机具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机具在规定的时间内及规定的条件下运行,保持系统功能的可靠性,这个可靠性的大小定义为机具的可靠度。 (二)机具的安全性能 这是指机具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引发事故的特性。如塔吊关门才能运行,电气设备漏电保护器。可靠性和安全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三)安全防护性能 防护系统是用隔离的方法把人与机器的危险部位隔离开,主要方法有两种:一是将危险部位遮拦起来,例如:在施工中电焊工使用的防护罩,架子工高空作业的安全带属于这一类;二是摇控技术。 (四)安全保护性能 安全保护性能是指机器具有主动保护系统安全的性能。 三、作业环境本质安全化 作业环境是指技术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环境、空间环境、时间环境五个方面。其中物理环境、国家和有关部委已制定了有关标准,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物理、化学环境及生物环境因素危害有多种,主要包括噪声、振动、高温、低温、电磁辐射等,它的本质安全化是有标准可查的。例如,国家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以及城市环境的噪声作出了必要的限制,颁布了《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空间和时间环境是作业过程中的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是否充分,及空间和时间组织是否合理,目前在推行一种很有效的“定置管理”方法,定置管理强调的是“作业环境”,是对生产现场中的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地分析研究,使之达到最佳结合状态的一门科学管理方法,是按照生产工艺过程,将机器定位、人员定岗、物料定置、流通定时的时空管理技术,把生产过程中的空间与时间科学地组织起来,促进生产现场管理文明化、科学化,达到高效生产、优质生产、安全生产。有关部委制定了定置管理评价标准,这个评价标准就可以作为空间、时间环境本质安全化的标准之一。 四、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是事故直接隐患与间接隐患的统称。以人为主体的人机坏分析预测,能直接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人、机、环境三者安全品质匹配上的缺陷,称为事故直接隐患;事故隐患深层次的本质原因,安全管理机制与生产经营机制匹配上的缺陷,称为事故问接隐患。 隐患是指潜在的祸患,是事故发生的先兆因素,如不及时消除,将导致事故的发生。事故隐患包含预防事故发生的隐患及事故中减灾的隐患两方面的内容。事故造成损害的程度既取决于预防事故隐患的大小,又取决于事故减灾隐患的大小。 (一)事故直接隐患的辨识 事故直接隐患辨识分为:事前预防性安全缺陷和事故减灾性安全缺陷两个方面。 事故直接隐患主要从以下三个过程进行辨识: (1)从模拟生产系统安全品质恶化的过程; (2)从险兆事件发生的部位及工艺环节中分析; (3)从已发生过事故的生产部位及工艺环节中分析。 (二)事故间接隐患的辨识 1.事故间接隐患的辨识内容:间接隐患可以从管理的各个环节逐一辨识。针对施工现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辨识: (1)违章违纪及违章指挥; (2)事故直接隐患检查、评估、整改的速度和水平; (3)各种肇事事件; (4)施工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及执行水平; (5)安全管理机制及效能情况,制定的技术、经济机制的兑现情况; (6)业主、监理等的监督机制及施工单位的安全文化建设水平; (7)安全信息的搜集、统计、分析、流通及在安全决策、规划、计划中的运用水平; (8)现场安全经理和安全员的水平及培养力度; (9)安全管理的适应性的灵活性: (10)施工群体中相互间的人际关系,各合同方之间、各分包商之间、各工种之间的纠纷情况,是否能及时调节。 2.事故间接隐患辨识方法。事故间接隐患辨识的难点是需对上述隐患内容研究出既简单可行、又公平合理的测评方法,以确定其安全管理缺陷的程度,是否构成间接事故隐患。 3.事故预防机理。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同一时间和空间相遇导致事故的出现。预防事故采取以下四种方式: (1)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 (2)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3)同时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4)采取隔离防护措施,使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不相遇。 五、结语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系统。我国推行安全评价是从70年代末开始的,在安全评价的理论、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发展较快,机械、冶金、化工、核电等行业管理部门都制定了自己的安全评价方法或标准,广泛开展了企业的安全评价工作。但是,我国近年关于安全和防止事故的研究方面,多偏重硬件,像安全评价这样的软课题,研究相对较少。到目前为止,系统的、全面的研究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成果仍然很少。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