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现代艺术 目前,中国家具工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有很大的差距。认真调查我国家具工业的现状后,不难发现,在我国北方地区,极大多数家具企业基本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设备。而且近一时期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进口五金件及人造板基材。即使如此,设计、生产出的家具与欧洲家具工业大国如德国、意大利等相比,设计、做工均存在明显的差距,这也导致这些发达国家以相同原材料生产出的家具尽管价格高昂,仍被消费市场看好。形成这一差距的原因,不是设备、原辅材料的不同,而是目前我国家具行业对现代家具的认识存在文化上的差距。
中国入世,这无疑给国内家具工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单纯的模仿西方先进的设计、靠低廉的成本和劳动力抢占市场份额,已不能满足中国目前的家具发展趋势。时代呼唤我们的民族品牌。当然,家具风格不一定是传统的,也不一定是现代的,而应是具有本民族文化底蕴的、符合时代特征的设计。
家具发展史中,真正能构成完整系统的家具体系只有中国和欧洲两支,然而就对现代家具设计的贡献而言,中国古典家具的作用可能更大。
1.现代家具与中国古典家具的比较
现代家具开始于19世纪后期,但设计思潮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工业革命后,迈克尔。托耐特创造的曲木家具的出现预示着新的设计理念的产生,实现了家具的工业化生产,第一次从真正意义上解决了工业技术与艺术的矛盾。
德国包豪斯学校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形成。他们提出三个观点: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从而引导现代设计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如果拿中国明代禅椅与包豪斯时期的著名设计师马赛尔??布劳耶的瓦西里椅做一个比较,就会发现这两把椅子具有很多方面的共同点。
包豪斯作为现代设计的始祖,主宰性地影响着欧洲和美洲的建筑以及家具设计。运用包豪斯的美学观点,现代评论家改变了以往对于中国古代传统的评价,将包豪斯和中国古典家具十分和谐的并列在一起。当我们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包豪斯和中国古典家具在美学上的共鸣是显而易见的。黄花梨椅在当时的中国并不算一个革新,它更体现了传统的完美。相似的椅子造型最早出现于六世纪,木质构件的联接方式也在公元四世纪之前就有了。而硬木(如黄花梨)则在十六世纪中叶起,才被广泛的应用于家具生产。
虽然布劳耶的椅子和中国的扶手椅是用不同的材料一个是钢材和织物,另一个是木材和藤条,但是它们的框架在形状、比例、纤细等方面很相似。而且都是很实用的椅子,相对较轻并容易移动。结构部件钢钉和木榫都清晰可见。家具上没有装饰,视觉的美靠简单的几何形式和空间的相互联系来体现。设计者并没有考虑实体,而是用线和面来围合空间。在二十世纪的欧洲,这样的思维方式有点极端,多数人认为它起源于日本建筑的影响,但事实上在中国早在公元四世纪之前的《道德经》中就已经出现了。
在这两把椅子中,表面围合的空间有它自身的线性美。布劳耶形容他的椅子创造了房间中完美、耀眼的线条,而中国人或许会把椅子上纤细的木框和书法中有力的笔触进行比较。明代的这把扶手椅,形式的直线性被扶手和椅腿向上逐渐变细以及横撑上的矮老减弱了。第一眼看去,所有的部件都是圆的,但是仔细观察,椅腿、靠背和横撑的内侧其实都是方的。相应的,减少包豪斯严肃感的是瓦西里椅倾斜的椅座,它看起来是一个由直线和面织成的网悬在空中,然而严格的设计确保坐在上面的人不会接触到钢质的框架。它反映了放松但规矩的姿势,在当时人们认为是舒适的并且是礼貌的。而中国人认为合适并礼貌的坐姿,是保持上身挺直、双脚放在椅子的前面或放在脚凳上,或者跪坐,以及采用坐禅式的盘足而坐。
虽然材料不同,设计年代也相差几百年,但是设计思想中仍有众多共同之处。比如在基本框架形式、使用最少材料、简单的几何线条、拒绝装饰细节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思议的相似性。瓦西里椅与中国工匠雕刻的木制家具同样在宏伟中透露出朴素。现在看来,中国古典家具似乎预见了西方二十世纪的现代家具。
2.中西方古典家具发展历程中的具体差异
作为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载体,中国古典家具与西方古典家具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比如中国古代家具风格的变化一般是伴随着朝代的更迭,后代家具往往是对前代的延续与升华,显示出一脉相承的发展历程。西方家具在发展过程中,样式灵活多变,善于吸取各种不同文化元素,家具的发展呈现出跳跃式前进的特点。此外地域差异、等级制度、社会习俗、科学发展都在不同的家具文化上留下了烙印。
中国家具在发展过程中,有着较强的地域性,如南、北方在同一时期的家具就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明式家具的产生和发展,主要的地域范围在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到清代前期,明式家具依生产地不同分为京作、苏作、广作。但从产品不难看出只有苏州地区的风格特点和工艺技术最具底蕴。西方家具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别的国家、地区的影响较大,相邻的国家、地区之间家具风格的差异不是特别明显。而且往往以一个地区或国家为中心,迅速波及周围的地区和国家。
礼仪制度与等级制度在明清家具上的体现是以宫廷家具和民间家具造型上的巨大差异为最突出特征的,此外装饰题材选择的限制也清楚的展现了封建统治下严格的等级观念。中国受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封建思想、封建意识尤为强烈。在家具的造型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封建思想的影响。家具的发展从宋代折叠结构的交椅到明代的圈椅,功能上比较符合人体的需要与尺度,到清代李渔所指的那种只取容臀的屏背式扶手椅,已根本不考虑坐的舒适与否,而主要从一定的封建礼仪要求为出发点了。
在中国,家具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手工艺品,直到最近它才被归为艺术形式的范畴之内。然而,重要的是对于一个有着各种各样财富的文化,却一直没有与家具有关的理论著作。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中国传统文化自古重文轻工,中国几千年家具发展史上能留下姓名的人物寥寥无几,明代《鲁班经》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设计手册,其中内容包括房屋设计和家具设计两个部分。鲁班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传说是鲁昭公之子。他不仅手艺高明,而且发明了刨、钻等著名的木工工具。此外,明代徽州产生了漆家具大师黄大成,其名著《髹饰录》是明代漆艺设计与制作的专著。
而西方自文艺复兴开始一直到现代,不断地涌现出大批优秀的艺术家,他们的名字不胜枚举,并且无一例外的被历史记录了下来。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许多家具设计师同时也是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并且编写、出版了大量的家具专著。如英国洛可可时代,家具设计师托马斯。约翰逊(ThomasJohnson,1714-1778)于1761年出版了《一百五十种新设计》。马蒂斯。达利(MatthiasDarly)1750年左右撰写了《关于中国式、哥特式和现代椅子的新书》,1754年出版了《中国设计新书》。而令他名声大噪的是他在1754年与托马斯。齐彭代尔(ThomasChippendale)共同编写的《家具与实用木工指南》一书。1757年,英国出版了建筑学家威廉。钱伯斯的一本辉煌巨著《中国房屋、家具、服饰、机械和家庭用具设计图册》,书中充满了对中国建筑的颇具启发意义的论述。
明清时期的家具尤其是明式家具,虽然大都是用硬木制成,但当坐在上面的时候却感到很舒适。比如明式圈椅的S型靠背,与人体的脊柱曲线惊人的吻合,人靠在上面的时候后背会因此得到休息。这一点很类似于现代人体工程学对设计的要求。再比如古代家具中座面有时用藤、棕、丝线等编织而成,细密而透气,座面在受压后随人体曲线自然下凹。这些都体现出明清工匠在家具设计时也充分考虑了科学性。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们开始越来越关注设计,但家具更多的是为了与建筑风格的需要相呼应,而不是为了满足人体的舒适需要;家庭中那些坚挺直立的木制靠背椅是很难让人真正长时间放松的,直到巴洛克时代才完全改变了这点。巴洛克时期在坐卧类家具上大量应用纺织面料,使得其舒适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这种做法延续到洛可可时代。洛可可时期出现了一种带垫长榻,榻的两边都带有靠背,有的发展为沙发的造型,上面有用金丝绒或刺绣绷面的厚垫,这种家具对舒适性的改进在家具的发展上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3.文化交流带来家具风格的变化
现代家具设计史中,有不少直接吸收、发扬中国传统风格特点的设计师。如丹麦著名设计师瓦格纳、芬兰现代设计大师库卡波罗等都在尝试从中国古典家具中吸取营养,并设计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风格的家具。
这些相似并非巧合。在十八世纪法国的宫廷对中国风的钟爱导致它在全欧洲范围的流行。同时在英国,人们也受到这种崇尚所有中国样式东西的情感的影响。作为欧洲和美国最具活力和最富才艺的设计和装饰风格的一种,中国风的发展,贯穿十九世纪并进入二十世纪。
英国洛可可风格的杰出代表人物中有一位名叫马蒂斯??洛克(MatthiasLock)的雕刻师。在他的设计中,成功地将中国风格的图案清朝官吏、龙、猴子、凤、冰柱等同洛可可工艺中的牧羊人、牧羊女或埃梭普的人物和乡村风景相结合,很有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洛可可风格时期的代表人物齐彭代尔。他从十八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受到路易十五式的影响,大胆采用了洛可可式家具的自由曲线,并对中国园林及建筑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设计出具有中国格调的椅子、床、桌子、柜等家具。家具造型主要借鉴中国塔的形式,装饰题材也是中国式的,这在他设计的扶手椅上表现十分明显。
然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从来都不会局限于单一的领域。中国传统风格对西方近现代的影响还表现在文学、绘画、建筑、园林、陶瓷等不同的文化载体上。把中国与世界真正联系起来的要属中国的丝绸与陶瓷。在西方人最初接触东方美的时候,丝绸起到了最早的、极重要的作用。中国丝绸的西传,可以追溯到商代。十六、十七世纪,东方的刺绣、织锦和丝绸等手工艺品便是英国商人来到远东进行贸易的重要商品。西方的艺术史学者认为,中国的金银线刺绣和中国漆器上的金漆彩绘,对于17~18世纪的法国绘画、手工艺(如刺绣、折扇、漆器家具)以及建筑艺术、室内装饰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西方家具文化至少从文艺复兴开始就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其后的浪漫主义、新古典主义时期,并进一步折射在现代家具上。影响的方式主要有三种。首先是对中国古典家具形式的直接借鉴,包括外形特征和装饰手法的模仿。明清时期大量的家具实物流入海外,这为西方的设计师提供了直接的灵感来源。其次是对其他艺术形式的借鉴。最初吸引西方人的中国艺术品并不是家具,而是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运输抵达西方的丝绸和瓷器,小的手工艺品首先影响了西方家具的装饰风格。第三,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经历了时间的积淀,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西方人的审美趣味。到了现代,这种影响更明显的体现在设计意匠上。比如文艺复兴以后的家具都在一定程度上注重了虚实空间的对比,逐渐摆脱了厚重的造型。
中国古典家具曾在某个时代为不同的国家带来光彩,它还将继续为现代设计师提供灵感,也就是说,它会走进当代的生活中,并与现代设计很好的结合。在任何情况下,文化的交流总是对双方都产生影响,带来新的观念并产生新的设计风格。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如果说现代家具的产生解决的是艺术到技术的转变,那么中国家具目前要解决的正是技术到艺术的提升。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