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计策、谋略。《孙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谋。战争讲究谋略,谋略有大有小,大谋略叫战略,小谋略叫战术。战略与战术的区别是:战略针对的是全局、长期和基本的问题,而战术针对的是局部、短期和具体的问题。设定策略是十大品绩方略的第三位。 高手下棋能够看到五步之外。策略即是虽同步前进,但能够见到三步之外的机遇。设定策略最有价值之处,就是能为被训练者找到三步之外的发展空间。 策略是在一个大的过程中进行的一系列行动思考选择,这是在不同的侧重下,针对同一过程进行了不同的表述。根据日常对策略的理解,以及抽取出的关键词,可以对策略一词做出以下的描述: 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首先预先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的若干对应的方案,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制定出新的方案,或者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选择相应的方案,最终实现目标。 谋略,即计谋策略,是矛盾双方(两个以上的人或集团)最大限度的运用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实现各自预期目的与效果的艺术。为创造有利条件实行全盘性行动的计划和策略,最大限度的运用各种力量,以实现各自的目的。以长期、综合性观点来看,谋略即是创造致胜条件而动用各自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精神力量是指智慧、言论、文化、传统和科学技术等;物质力量是指所掌控具体的实物资源等等。 谋略,是古老而永恒和话题。它源于战争、政治斗争,又关乎人类生活生存的点滴。所以谋略以社会互动为前提,表现为社会属性;又以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为依据,表现为自然属性。超自然和超社会的谋略是不存在的。谋略离不开人,谋略所反映的是人的思想意识和物质意识。谋略是人们在解决社会矛盾过程中,实现预期目的与效果的高超艺术。本质上,谋略是一种为获取利益和优势的积极的思维过程。 谋略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某人或某个集团的需求(即有价值的物品、头衔或土地等)而想出的方法。谋略目的所追求的效果就是以最小的代价赢得最大的胜利。宏观上看谋略目的,是指谋略者在运用谋略过程中解决矛盾中,想要得到的最终结果或最终目标。谋略的本质是解决矛盾,这种矛盾包括:政治、军事、外交、商业等,也包括生活和情感、人际沟通中的各种矛盾。 谋略从宏观方面考虑的范围包括政治、军事、外交、文化、体育、科学技术等方面,而从微观方面考虑的范围则从个人所处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去考虑。而所谓谋略思维,是指在竞争或对抗中构思策略与计谋的思维活动。在混沌创新思维、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思维等各种思维方法中,思维对象均是相对静止的,而谋略思维的思维对象不但是自己,更重要的是竞争对手,其思维过程是极为复杂的变化运动。 谋略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汉代以前就诞生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鬼谷子》、《太公兵法》、《三略》,其中,以春秋时期吴国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最著名,对东西方的影响颇大,尤其是美国、西欧和日本。 品绩管理要勇于负责任。勇于负责既体现为心态上的主动,也体现在行动上有策略性。所谓有策略,就是根据被训练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有效的方法,有计划和有步骤地铺排训练过程,帮助被训练者有效达成目标。 《礼记中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任何事情如果能预先充分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预的过程就是制订目标,设定策略的过程;设定策略不仅是勇于负责心态的外在展现,也是达成目标的一种重要技巧。人生有了目标,不等于目标就在自己手中了,必须考虑采取怎样的方法、如何去实现,这就是设定策略。 策略紧跟愿景和目标而先于行动。《孙子兵法》中有这样一段话,充分说明了策略的重要性,这段话见于始计篇这样写道: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孙武认为庙算基本上可以决定胜负。在开战之前,庙算能够胜过敌人的,是因为计算周密,胜利条件多;开战之前,庙算不能够胜过敌人的,是因为计算不周,胜利条件少。计算周密,胜利条件多的,可能胜敌;计算不周,胜利条件少的,不能胜敌,何况根本不计算,没有胜利条件的情况!庙算是古代出师前在庙堂商议谋划,分析战争情势,制定作战方略,排兵布阵,计算得失,也就是设定策略。 第1页第2页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