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系统分析了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方法,指出在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中应实施系统资源共享的管理方法。【摘要题】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是由数字化技术、信息存诸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与超文本、超媒体技术所支撑的信息资源。它使图书馆的资源基础突破了传统的馆藏文献资源的局限,成为重要的虚拟馆藏,使图书馆提供的信息资源更加丰富多彩。但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并非易事。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和流通都是不均衡的,其价值的实现也是有条件的;它不会必然地、无条件地、自动地变成资源和财富。因此,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积极有效的整合,才能真正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有序化,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效用的最大化。1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网络信息资源又名网上信息资源,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是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信息。网络信息资源包括超文本信息和超媒体信息。它们按非线性文本组织模式,将信息单元储存于节点,通过含URLdizhi地址的链接体现各节点之间的概念逻辑关系,从而形成网状结构。既可按线性顺序查阅,又可跳跃式浏览。与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相比,它具有以下特点:(1)无序性。网络信息以超文本方式而构成立体网状的联系,缺乏统一的控制,质量参差不齐,呈分散无序状态,可以根据节点任意跳动。而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自成体系,呈线性方式。(2)开放性。网络信息是开放、相关联的,可以通过链接任意检索信息。而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则相对处于封闭状态。(3)动态性。网络信息资源跨地区分布,高速度传输,更新淘汰周期短,变化快,不稳定,呈高度动态性,因而呈现很强的时效性。由于网络信息资源从本质上改变了信息的创造交流和获取的方式,完全抛弃了传统的出版概念,实现了无纸化的出版,其时效性是过去的传统信息资源不可比拟的。而且在网络信息资源的出版的过程当中,读者和编者可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进行交流,从而使内容更加新颖和及时,并以最快的速度传播新成果。而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则处于静态。(4)多样性。网络信息资源既包括网上出版物(电子报刊、电子书籍等)、书目数据库、连机数据库软件资源、动态信息(新闻、会议、股市行情、交通、天气、广告等)及其他信息。它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图文并貌。这些信息保留了传统文献的文字、图画等信息,又增加了声音、立体动画等多媒体信息,集视、听、用于一体,既可欣赏动态影象,又可观看静态的文字图画,欣赏乐曲,游戏娱乐,反复进行,更直观形象,更有吸引力。而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则类型单一,只有一般的出版物。(5)容量大。网络信息资源载体的基本物理单元是计算机,计算机记录、存储与物理处理的载体主要是磁盘、光盘和半导体芯片等,这些载体与传统文献载体相比,具有存储量大、存取方便、记录和输出的格式转换容易等优点。信息量大的优势,可以使网络信息资源不受版面限制,最大限度地报道信息内容。(6)用户广。网络信息资源的用户相当广泛,受教育程度的差别也极大。网络信息资源用户从科学家到工程技术人员,从企业家到股民,从政府工作人员到艺术家,从电脑爱好者到球迷,从中小学学生到家庭主妇、老人等,几乎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阶层。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目的和类型有很大的差异,如:进行科学研究、收集经济信息、了解国内外新闻动态、参加专题学术讨论、下载各类软件、学习课程、了解知识、查询特定事实数据、交友、娱乐消遣等。而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的用户一般是本单位、本地区、本系统的读者。(7)互动强。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强大的互动功能,可以形成广泛的论坛氛围,有关专家可以就某一专题开设电子论坛,网上直接反馈读者信息,参与交流讨论。作者、出版者和读者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沟通。而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则不具有这个优势。由此可见,网络信息资源较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更难以把握。网络信息资源数量巨大,类型多样,形式丰富,且内容广泛,使用方便,非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可比拟。这也意味着前者有较大的灵活性。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并非易事。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和流通都是不均衡的,信息价值的实现也是有条件的;信息不会必然地、无条件地、自动地变成资源和财富。网络信息资源优势在于:它赋予了用户以强大的信息检索和获取能力。但在实际生活中,网络信息资源并不能将这个威力显示出来。人们在许多场合中并未感觉到使用它有很大便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网络信息资源缺乏整合性,从而使网络信息资源难以发挥强大作用。因此,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积极有效的整合,才能带来真正有序的信息空间,实现信息资源效用的最大化。2 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在现实中,由于缺乏理想的整合技术或者甚至未考虑过整合问题,许多开发出来的网络信息资源尽管独立使用效果好,但在整合使用时就会大打折扣。相反,经过整合的信息资源可以使往来信息的强大功能能够得以充分发挥,给用户带来极大方便。因而实现理想的网络信息资源整合尤为必要。2.1 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图书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是指在庞大的因特网信息群中根据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的要求,搜集相关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加以组织,使用户浏览或查询。在进行上述的工作中,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人工采集。主要通过浏览因特网、查阅书目、报刊等相关工具或通过与他人交流获得。其优点在于链接站点由人工筛选,相关度较高。其缺点在于效率低,难以采集到相关的URL。 自动化采集。一是使用搜索引擎。搜索引擎指能在数据库中查找信息的工具,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服务手段,它将因特网的网站或网页进行收集、组织、整理,然后再以超文本的形式,通过因特网,向网络用户提供网络信息资源的服务。其优点是其数据的产生简单、方便,能找到大量的信息。但其产生的数据有可能比网上资源本身还大,而且目前还没有任何搜索引擎解决了非文本、图书、压缩文件、音响、动画文件等的索引和编制问题。采用这种方式,查准率不高,用户难以找到实际有用的相关文献。二是由专门的采集软件来完成。其工作原理是,从一个或一组URL开始,访问该URL并进行本地检索,同时记录该URL,然后再以这些新的URL为起点,继续进行本地索引,直到没有满足条件的URL为止。在记录新的URL时,可以进行分析判断,去掉不需要的URL。其优点是节省了大量的时间,采集比较完整。在网络信息资源采集的实际操作中,可结合人工采集和采用专门的软件来完成。2.2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分类法。按照体系分类法的原理,在网络信息资源中,按照某种事先确定的概念体系结构,分门别类地逐层加以组织,用户通过浏览的方式逐层加以筛选,直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线索,进而通过信息线索找到相应的网络信息资源。(2)专题法。提供检索窗口,进行多元检索,用户只要在出口输入信息的相关词,即可找到所需信息线索。(3)软件法。即将某学科或领域的所有已获得的网络信息资源以固定的记录格式存储,并提供若干检索入口,用户通过检索入口,就可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线索或资料。它包括两种:一是专题数据库法。图书馆可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开发具有权威性、使用性、可靠性并具有地方特色的数据库,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建立一些学科专题数据库,将有关网络信息资源汇集起来,以方便用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有价值的信息。二是指示数据库法。由于因特网是依靠域名进行管理的,并为其提供静态的IP地址,IP地址是和URL(域名)是由因特网的网络信息中心配置以标识一个唯一的实体,即网址,这就为管理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了条件。利用一些优秀的搜索引擎,把分散的网址集中起来,按照一定的分类原则,有针对性地对已开发的网络信息资源分类,并进行专业标识,在把分类后的网址按照排序的方法呈现、规范化,然后提供给用户,使其可以迅速查找相关数据,了解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等。2.3 网络信息资源的系统管理网络信息资源的动态性使其能够被分享、重复使用和分析,能够被改装、拷贝以及用新的方式重新组合。网络空间也可以为用户提供集合的、筛选的、选择性的多种服务,这些都为人类从整体上整合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了可行的工具。但再好的科学技术假如失去科学合理的管理为支撑,也无法达到目的。近年来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管理体制与之不相适应,不同的系统的信息服务网络林立,没有协调为一个整体,无法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部门之间、地方之间相互分割,自成体系,信息资源网络发展欠协调,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重复分散、浪费和效率低下的现象。这就意味着用户要获得有效的、完整的检索结果,就必须做相当多的工作,这也同时增加了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难度。实际上,这与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相悖:共享的网络信息资源需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也就是相互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满足用户的要求。由上可知,相互不协调就是制约我国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瓶颈。因此,在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中,笔者建议采用系统资源共享的管理方法。系统资源共享的管理方法并非新思路。IT界早已开展了这方面的服务,例如虚拟主机(各用户共享同一台主机),主机租用(各用户共享网络设备、监控设备、电源机房等)。系统共享管理方法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各馆的现有人才和软硬件的作用,从总体上提高各馆系统维护、运行、更新成本,为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提供长期、稳定、可靠的系统和网络平台。与国外一些图书馆流行的系统外包相比,系统资源共享的管理方法更有利于协调各图书馆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系统资源共享的管理方法大致分两种:一是以中心馆为主、成员馆为辅的集中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资源共享的优势,投入少,维护方便,对各成员馆维护人员的技术要求较低,适用于中心馆数据量、用户量都不大的情况。二是松散性合作模式。分散管理较为灵活,适用于各馆之间差距不大,数据量、用户量较大,对软硬件、网络响应速度、带宽要求较高的情况。这两种管理模式并无明显区别,可同时使用,二者各有侧重。【参考文献】1 毕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 索传军.论网络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图书馆,1999,(4)3 孟广均.信息资源管理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4 孟雪梅,周燕.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与重点.情报资料工作,2002,(6)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