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名易软件财政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中尤其是市、县、乡三级财政采用何种管理模式,如何实施都需要深入探讨,遗憾的是,对于这一领域的系统研究,在我国做的非常的少,即使偶有文章触及这一领域,只言片语地探讨了其中的若干种做法和模式,并未有过系统深入的实践概括和理论研究。为此,本文就财政管理信息化管理问题及对财政管理信息化实施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财政管理信息化的现实意义1.实行财政管理信息化,有利于库款统一调度,降低财政资金运行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可以有效解决过去财政资金多环节拨付和多户头存放问题。使过去的财政向多头拨款变为向一头拨款,由一次大量拨款变为多次小量拨款,由单位分散存放变为单一账户集中存放,由层层下拨支出变为国库直接支付。2.实行财政管理信息化,有助于强化财政预算执行,有效地防止单位挤占、娜用和截留财政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把预算执行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和事中监督,把对支出预算总额的控制变为对每笔支出的控制,使各项支出能严格按预算执行,从而减少预算执行的随意性,强化预算的严格性。3.实行财政管理信息化,有利于健全财政监督机制,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遏制腐败。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部门内部实行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相对分开,从机制上防止营私。财政预算部门、支出单位、财政国库支付部门三者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有机体,有利于加强对财政支出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杜绝不合理支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二、财政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研究1.项怀诚在《中国财政管理》一文中对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中国财政管理改革必须要有现代化的财政作支撑才能顺利进行。具体反映在:一是适应财政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建立起与各地方、各部门之间的电子信息化的联系,实现财政信息的电子传输和所有信息共享,从而提高财政工作效率和工作透明度。二是提高财政管理决策水平,为宏观经济分析提供基本依据,为预算执行分析提供及时的财务报告。三是增加预算编制与执行的透明度,增强财务控制功能,既能对财政部门内部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又能对支出部门预算执行行为进行监督。施根与在《财政管理信息化的探索》一文中指出,信息化是财政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信息化内涵包括信息网络体系、信息产业基础、杜会支持环境和效果积累过程。财政信息化就是以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信息设备、网络通信系统及手段,使财政管理现代化,从而提高财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财政信息系统建设是实现财政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其主要体现为财政业务处理数字化、财政通信网络化、财政和财政决策智能化。2.我国财政管理信息化的现状近年来,随着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工资集中统一发放、国库集中支付制和收支两条线等项改革的实施,按照重点突破、摸索经验、从核心互联网向国内申报个人所得税、财政部的财政和地方财政已开发建立了一些试点应用系统。中央财政的部门预算编制系统从2000年开始已运行了5年,并在5年之内年年升级改造,实现预算编制包括基本预算单位使用专用软件编报预算、主管部门审核、财政部生管司审核、财政部预算司审核、标准定额测算、项日管理、预算批复全过程的信息化。目前中央级部门预算编制信息管理系统支撑了166个部门,近一基层单位历年的预算编报和逐级汇总工作用计算机管理起来。地方所有省级财政部门实现了部门预算编报的计算机化管理,实现预算编审环节。使用专用软件编报预算,主管部门预算审核,主管司处审核,定额标准测算,预算项目的管理到预算批复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2000年开始实行部门预算集中编报,2001年推行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选十个部门作为试点。2002年扩大试点范围,推进综合预算。2003年合理界定基本支出内容进行项目滚动管理。三、财政管理信息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市、县、乡三级财政管理信息化的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1.财政部门内部配合不顺畅。在实拨资金模式下,部门预算业务处室在预算执行阶段具有按照指标并拨款的职能。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在相关软件不完善,相关流程不规范的情况下,部门预算业务处室增加了审核、代编用款计划,核对预算指标等工作,业务量增大,存在抵触情绪,并经常延误审核时间,给集中支付造成很大困难。这一问题,在市级改革过程中尤其明显。2.改革配套措施不健全。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涉及的部门多、环节多、细节多,很多原有体制下的隐性问题通过改革逐步显性化。如:部门预算编制过粗、定额不合理,人民银行监督财政的范围不明确、内容不具体,预算单位随意变更财政资金既定用途等。由于相关各方在改革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责、权、利不明确,导致相互推托和不配合的情况时有发生。3.预算单位账户无法单一。按照建立国库单一账户的规定,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不能核算事业单位的经营性收入。还有预算单位的工会会费、党费等特殊支出以及中央各部委直接下达给省直部门的资金也不能进零余额账户,现在的情况是,不让进也得进,这样预算单位账户就无法做到单一同时财政对预算单位监管的难度加大。4.单位零余额账户性质不明确。改革初期,试点单位既保留原有的基本账户,又增设单位零余额账户。由于单位零余额账户能够提取现金,人民银行认定该账户属于基本账户,并按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一个预算单位只能有一个基本账户,于是将原有基本账户变更为临时存款账户,要求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2年,这给预算单位造成很大麻烦。5.预算单位用款清算时间限制。由于有些地方电子文件目前还不能使用,银行间清算必须以纸质文件为准,银行清算时间被迫提前。比如某商业银行清算时间定为当天下午3时半,过时预算单位再支付,当天就不能清算,造成零余额账户有余额。6.与现行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规定的衔接问题。目前财政部规定的结余资金年底的处理与当前会计制度的规定不衔接,核算上还是存在一些间题。另外,国库结余资金的处理与事业单位、国有建设单位的财务管理办法、办法也有不衔接的地方,特别是基本建设资金、特大防汛费等专项资金的结余处理不规范。如:按现行国库管理年终结余资金的处理办法,就会造成当年下达预算与拨付额度不一致的现象,基本建设资金当年所扣的质量保证金无法反映。7.集中支付软件不完善。从各地方集中支付软件运行情况看,仍存在较多不完善之处,主要体现在:一是系统的人性化设计不够,软件操作复杂,一些必要的设置不能直观的由具有相应权限的人完成,必须进入后台操作。如在系统初始化和对已完成系统配置的数据进行修改时,操作过程十分复杂,往往修改几个数据就要几个小时;在日常操作中增加项目名称、科目权限时,还需要管理员在后台配置,不仅速度慢,而且管理员工作量非常大。二是尚未实现预算指标管理系统的衔接。由于目前财政部开发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1.0版软件没有预算指标管理功能,上支付系统后,必须采取指标管理、总预算会计软件与支付系统并行的方式这就是说,一方面要增加指标录入工作量;另一方面要增加总会计记账工作量。三是接口问题。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系统是财政业务的核心系统,必然涉及到财政内部和外部业务系统的衔接问题.但实际上,目前的软件没有与部门预算、统发、与人民银行和各商业银行端支付系统的接口,极大地影响了工作效率.特别是现在的财政支付系统(包括银行端)与银行划款业务系统是断升的,可能出现代理银行未办理支付业务却与清算银行进行清算的隐患。除此之外,在实施过程中还会不断出现问题,这要根据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及解决办法。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