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末,在宝洁以个人选择为由送走了服务21年的大中华区销售部总裁翟峰之后,宝洁公司总部又接连送走了多位中高层管理人员。
去年下半年,宝洁北京科研中心总裁RichardChen宣布离职,跳槽至乐蜂网;在此之后,研发部另两位高层主管分别转投至欧莱雅和资生堂;今年2月,宝洁大中华区公关总监陈默通过自己的微博宣布,离开就职5年的宝洁,将在新领域开始工作。
去年年底,宝洁向中国区全体员工发了一封公开信,极力安抚员工,信中表示:将会持续增加在中国市场的投入,目标是未来两到三年在电子销售和新兴渠道增加超过10倍的销售额,希望中国区员工仍对公司抱以信心。
但是,预算紧缩是宝洁全球面临的一大课题,而裁员也成宝洁全球在2012-2013财年的关键词之一。从公布的数据来看,宝洁实施的裁员计划将为其节省100亿美元的成本开支,使得人力成本大幅下滑。宝洁公司还披露,截至1月份已裁减5850份非岗位,已提前5个月实现了在2012-2013财年年底裁员5700人的目标。在2016财年前,宝洁全球还计划每年将在非制造业岗位裁员2%至4%。
广告退缩,市场第一争夺战白热化宝洁广告费用从2009年的75.19亿美元升至2012的93.15亿美元,而业绩却在不断下滑,不少投资者指责宝洁广告费和市场推广成本上升导致业绩接连下滑。对此,宝洁CEO麦睿博对媒体回应称,接下来要创建强有力的创新渠道,积极降低成本,努力提高生产力,其中降低成本被解读为收缩电视等传统广告。
值得注意的是,宝洁主要竞争对手的广告费用继续保持增长。2012年宝洁在传统媒体广告上的花费同比下降2.4%,而竞争对手欧莱雅集团和联合利华的广告费用同比分别上涨27.4%和5.7%。
从已公布的央视广告招标相关资料可以看到,2004-2007年,宝洁曾经连续四年稳居央视广告招标标王位置。而在2013年的央视广告招标会上,宝洁的排名已经下滑到了20名以后。与之相对应的是,上海家化、蓝月亮、相宜本草、立白等一系列本土品牌却在今年强势登场,使得快消品报名企业数量和中标额创下新高。
今年3月,欧莱雅集团发布的2012年度财报显示,其在华实现销售120.5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2.4%。2008年到2011年期间,欧莱雅从9%的市场份额已经上升到了11%。尤其在护肤领域,2012年,占有15%市场份额的欧莱雅已超过了占有不到10%份额的宝洁。
日化产品进入微利时代,宝洁发力药妆领域洗涤、洗护用品是过去几年里为宝洁贡献销售额最大的产品品类,然而相比于前几年的市场,这些产品品类已经逐渐进入了微利时代。面对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毛利率越来越低的趋势,即使是传统大佬宝洁,也不能避免在洗护、洗涤类产品上被后来者追赶并缩小差距。
面对欧莱雅等竞争对手的赶超,以及多位研发人员的相继离职,宝洁一改往年在化妆品领域的保守作风,连续推出多款产品。同时,今年2月正式在公司内宣布调整销售团队架构,将原有新兴渠道中母婴店、药妆店、化妆品专业店以及万宁、屈臣氏等多重渠道,统一整合成为专业渠道。
今年1月,宝洁在中国地区正式推出卖点为海洋补的护肤品牌Oceana海肌源。而其后即将推出的东方季道更是主打草本植物的药妆理念,这两款产品将主要铺设于化妆品店、药妆店等专业渠道进行销售。与原有的现代零售渠道、传统零售渠道和百货渠道相区分,形成专注于化妆品领域的特殊市场。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团购和积分礼品则组成了另一独立的新拓展渠道。
目前,海肌源进入市场还仅仅一两个月的时间,对于宝洁此举的成效还不得而知。于斐则认为,不论近阶段表现如何,转投专业药妆领域,对于宝洁来说或许将会是新的业务增长点,我们也可以拭目以待,这位昔日的帅将将如何挽回局面。
相关链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企业变革--赢的策略宝洁遭遇研发管理人才频繁离职,利益分配不均陷困局注:本文首发于时代光华资讯中心频道,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