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管理咨询>浅析人才流失的财务代价 查询:
     
浅析人才流失的财务代价

可以说,过去十几年来,中国非常低的人才流动率从某种意义来讲,正是我们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的一种表现.现在,人员流动率已经越来越高了.当然,在美国,人才流动率就更高了,人们不仅经常更换单位,还会经常更换职业.美国人一生有效的工作时间不过是三十几年,平均一生要换四种职业,注意,不是更换四个单位,而是更换四种职业,可见美国人更换工作是多么频繁.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面对外资企业的竞争,如何留住人才,并使员工能够跟我们企业共同成长?最早企业采用的办法是靠档案留人、靠户口留人,现在这些已经不灵了,很多人对这些已经不看重了.企业已经在实践中总结出很多有中国特色的说法,如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用政策留人等等.

但这也并不能阻挡人员流动的脚步,由于工作的原因,我经常会收到一些简历,前几年还看得到有些人在一个单位工作十年、八年的,现在经常遇到的是工作三、四年,已经换了六个单位,这种现象现在越来越多.当然,对于那些三十岁还不到,已经换了五六个单位,每个单位呆不到一年半载的人,我通常也不敢用,换工作换得太频繁绝不是什么好事.

人员流动的成本分析

过去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所受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是不能向股东、向高管人员证明它对财务的影响.因此,我们做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发现一些很有价值的数据,比如关于人员流动的成本,我们的调查表明,企业花在人员流动上的成本,大约是支付给雇员年薪的1.5到3倍.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原来的年薪是10万元,他跳槽了或因故离职了,那么起码在一年之内,公司投在新的继任者身上的钱,比他前任的年薪要多1.5到3倍,也就是大约15万到30万,这还只是花在人员更替上的看得见的费用,实际上人员更替,必然会产生效率低下、工作延误等等潜在的费用.有时候,新人接手往往意味着他想要重建一套东西,这肯定会导致企业花更多的钱.

在欧美发达国家,如果人员流动率降低5%,这对企业将意味着什么呢?

假设一家企业花在一个员工身上的年总成本是4万美元(工资仅仅是总成本中的一部分),我们的计算基准是,花在人员流动上的成本为保留一个人员费用的1.5倍,如果这家企业有10000人,每年人员流动率降低5%的话,就可降低成本3000万美元;如果这家企业有5000人,则可降低成本1500万美元,也就是说每1000个人可降低300万美元.

人员流动的成本分析

人均成本人员流动成本比率企业员工人数人员流动率降低比率节省成本欧美4万美元1.510000人5%3000万美元中国10万元1.51000人5%750万元附:4×1.5×(10000×5%)=3000万

同样,对国内1000人的企业,我们还是拿1.5倍做基准,以员工年总成本10万元人民币计算,人员流动率降低5%的话,就可以给企业省下750万元人民币.

由于各个企业情况不同,所以具体计算出的数字并不适用于所有企业,但这个计算说明,人员管理的加强或改善是能够直接变现为企业的利润的.

人才就是具备企业所需技能的人

什么人是人才?什么人才值得留?在传统的观念里面,忠诚、苦干、投入、具备专长的人是人才.这个人一年可以干别人三年的活,以厂为家,以企业为家,下班也不休息,甚至周末都不回去.现在的人才观则是在看重学历、经验的同时,更关注实际能力,比如口头表达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团队精神、分析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等.企业开始由用好人,向用具备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所需的技能的有用的人转变.

美国苹果计算机的一位前总裁曾提到一个人才观:企业内有四类人,既聪明又能干,能干但不聪明,不能干但聪明,既不聪明也不能干.他提到如果要裁人的话,会先裁庸人,也就是那能干而不聪明的.因为他不聪明,但是他又特别能干,他干的越多如果方向错的话,破坏就越大.这跟我们以前的人才观是很不一样的.

年轻人在想什么

在流动率比较高的企业,薪酬待遇有时候并不是最重要的.心情舒畅、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等等,这些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现在很多年轻企业的员工平均年龄只有30岁,学习和发展对这些年轻人来讲尤为看重.他们想要的是整个职业生涯规划,在一个发展比较迅速的企业里面,有的人开始只是一个销售代表,卖了几个大单后提到销售经理,在很短的时间,又扶摇直上,升到了销售总监,然后他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下一步该怎么发展了?企业更不知道,这对企业来讲,肯定不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

人力资源部该做什么

人力资源管理是个很庞大的体系,就中国企业当前要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我想可以概括为三条,一个是工作分析,一个是绩效考核,再一个就是薪酬激励.首先你得有工作岗位说明书,有岗位职责划分、岗位的评估:其次就是业绩管理从部门到个人,哪些适合MBO、哪些适合;最后就是薪酬体系的设计.

除了这些以外,一个人的领导岗位或一个人的职位空缺以后,用什么样的办法,能够事先有一套制度能够保证这个空缺在最短的时间补上,是需要一个人力资源来支撑的,这对人力资源管理是一大考验.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三大挑战

一、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内其他管理的关系是什么?

很多做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技术方面很钻研,看得很深,看得很细,诸如岗位怎么评估、岗位申述怎么写这些技术性问题,他们还投入很大的精力研究不同部门如业务部门、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之间有什么不同?一个人的薪酬结构里面基本工资占多少?奖金应该怎么发?哪一部分是每个月应该可以拿走的,哪一部分是应该和业绩挂钩的,哪一部分是不以现金的方式去实现的?

实际上要做好人力资源,建议大家要跳出人力资源看人力资源.我们很多国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还停留在人事部,甚至还放在行政部下面,但国外很多企业已经把人力资源发展成为人力资本(见表二),还有一些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已经叫响了另一个名字:商业伙伴部.这都体现了在不同层面看待人的管理的思路,仅从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出发不能解决这个层面的问题.

二、如何向那些股东证明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特别对企业财务效果的影响?

我们一些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总在抱怨,自己在企业里面是没有地位的人,老板不重视,待遇比同级部门经理低,而且也没有机会参加公司的重要会议或者行动.什么原因?我想可能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是有一条是肯定的,不管是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人也好,是老总也好,他们没有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完善、改善或者提高,是能够变现的,是能够对财务产生影响的.

所以人力资源经理所要做的就是要把一件一件的事情做好,而且使这些事情能够体现出财务的价值,比如,把职业规划做好了,也许对人员流动的成本就是一个很好的控制,就会对成本带来直接的影响.

三、人力资源管理和中国文化的关系如何?

人力资源管理与中国文化的融合,这当中有一个很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很多中国人,包括企业老总,总认为我们中国人玩人的艺术已经有几千年了,西方人在这方面还欠缺得很呢,但另一方面,我们这几年所谈的人力资源管理,从概念到框架,再到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工具,全是西方的.

为什么西方这套东西能够在中国大行其道?西方人管理的核心是什么?应该怎么和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接?你完全拿西方的这套东西去管我们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队伍,是否能够完全应用得上?这是个很大的挑战.

商业伙伴--人力资本未来的模式

我现在已经听到有三大企业不设人力资源部,而叫商业伙伴或是商业盟友.国外现在已经有将近10%的企业,开始把人力资本的支出划归到资本投入项目当中,而不是直接划到企业运营费用中,也就是说,把人力资本的支出当作一种投资,而不是费用,同时还要讲究投资回报率.这个最新的趋势,是值得我们中国企业关注的.


探索2010年人力资源管理趋势(二)人力资源管理在移动互联时代如何蜕变
互联网离职员工与老东家的撕逼纠葛学历和资历,哪个才是“非诚勿扰”?
HR:做组织能力架构师企业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策略
如何建立完善的招聘选拔体系领导者克服自身最大弱点的5种方式
抛开薪资与福利,中小企业靠什么留人?面试陷阱你知道多少?
人力资源管理:浪费的行为“狼性文化”与“工程师文化”的是与非
年终奖发放的4个关键点(下)世界杯时期x、y原则应用
金融危机下,HR里企业战略伙伴还有多远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应该包含3大内容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
  • 名易软件销售服务
  • 名易软件销售服务
  • 名易软件技术服务

  • 浅析人才流失的财务代价,浅析人才流失的财务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