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光华认为国家财政补贴本来用于促进消费,却被部分企业骗取,后果很严重,这是对公众以及国家政策的愚弄。能够入围节能惠民政策的家电企业均历经严格的招标程序,真正有资格享受这种补贴待遇的都是中国最好的企业。最初的政策设计是为了防止个体骗补,现如今却出现连这点小钱都不放过的大企业在骗补,可想而知,问题企业没有珍惜信誉两字。
有观点指出,企业骗补并非新鲜事。无论是节能减排还是新的能源技术的导入,都是好事情。但今天因为缺乏专业化的评估机制,在经济低迷的时候,企业很容易利用政府的补贴去套取政策红利,政府应当把制度建设好,通过专业化的评估机制,对市场节能减排的效果给予科学评价、合理的资金,否则,在经济不好的时候,企业就会利用政府在该领域评估能力的不足,去套取财政资金的补偿。
应该说,骗补门之所以屡屡发生,企业过度追逐经济利益,而忽视了自身的社会责任,甚至不惜违法违规操作,无疑是最关键的原因。特别是格力等行业龙头,不仅没有起到表率作用,反而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违规获得中央财政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补贴资金2157.76万元,不禁让人对于这家企业,甚至对整个行业的操守感到心寒。
但同时应该看到,部分补贴政策在制定时的天生缺陷,以及监管惩处制度的缺失,也是让企业敢于钻空子的外部因素。一方面,部分补贴政策重建设、轻产出,导致企业大量上马劣质项目。
另一方面,一些补贴政策所采纳的补贴依据由企业说了算,例如在家电行业中,作为能否获得补贴的重要标注,能效指数却主要依靠企业的自我声明。而有关监管制度也不够完善,对于骗补事件的严查和追惩多是雷声大雨点小,也助长了企业骗补的信心。
时代光华认为,若上述局面得不到有效治理,那么未来即使有更多的节能补贴政策出台,在执行过程中难免将遭遇雁过拔毛的困境,政策效果必将大打折扣。这对于国家财政,乃至国家公信力都是一种损害。因此,未来相关补贴政策应该更加注重实际效果,将补贴进一步从企业向消费者转移,通过拉动销售让企业从中获益。同时,有必要建立起更完善的监管和惩处制度,对于骗补企业,不仅要没收其违法违规所得,更要对其实施禁入令,剥夺其享受节能补贴政策的资格,从源头上杜绝骗补门的发生。
注:本文首发于时代光华资讯中心频道,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相关链接:销售管理课程未来企业是诚信的竞争销售精英激励与实战技能提升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