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管理咨询>客运专线路基沉降观测 查询:
     
客运专线路基沉降观测
内容简介

  0引言  路基沉降为客运专线路线工程控制重点之一;要求路基工后沉降不大于15mm,由于施工工艺不同及结构的多样性控制好路基沉降极难,所以在施工中除了要引起高度重视之外,还要及时准确的对路基进行沉降观测,我在这里主要谈一下路基沉降的原因及观测方法。  1路基沉降的原因:  1.1水的影响:  (1)路基浸水下沉;(2)地下水位下降;(3)冬季冰冻春季融化造成路基翻浆,反弹引起的沉降。  1.2荷载作用:由于荷载作用,土体压缩(包括土内矿物质及水份、气体等散出引起的沉降)一般情况  下,路基在梁荷载之后会有明显沉降。  1.3振动:由于振动会引起振沉。  1.4软土地基引起的沉降。  综上所述路基会在以上情况下产生沉降,所以我们在施工过程对产生以上作用的时候及时进行观测。  2观测的“五个要求”:  2.1观测仪器的要求:  为能准确的测出路基沉降情况,水准仪应使用精度较高的精密水准仪,最好选用S1或S05级,水准尺最好使用铟合金水准尺,即使使用普通水准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并且估读一定要准确。  2.2人员素质要求:  观测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能够熟练操作仪器,对沉降观测的意义能够深刻体会,并能尽职尽责,能对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无误的完成观测任务。  2.3观测时间的要求:  对路基观测要有严格的时间限制,特别是第一次观测,应按时采集第一手测量数据,并且数据一定要准确,在路基工后制定详细测量计划,并按时去观测,并推算时间与沉降的关系。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及规律。  2.4观测点的要求:  路基观测点一般为纵横要对称,并且埋设的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避免因环节施工的破坏或丢失,且不要因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观测时应建立完整的水准控制网,一般要布置三个以上水准点:其间距最好在100m以内,在观测时能后视到两个水准点,测完并进行闭合校验。  2.5观测要求:  对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及观测程序要熟悉、准确,观测前要对仪器进行检测校正,必须经计量单位鉴定连续使用3-6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校正,必要时配备两台,在一台仪器校验前后进行检测并核对误差。  3沉降观测应遵循的“五定”原则及观测方法:  3.1“五定”原则:即观测点要稳定;观测仪器设备稳定;观测人员稳定;观测路线、镜位、程序、方法要固定;观测环境尽量一致。只要保证以上五点,沉降量才会更真实、更具有可比性!  3.2观测方法:  3.2.1观测点的设置:  观测点断面布置间距一般不大于50c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的地段适当加密,在路堑及路堤交界处尽量布置观测点,并计算沉降差。观测点预埋要注意密实,并要防止破坏,施工干扰等因素。  3.2.1.1路堑地段观测点的布置:在路堑断面两侧各设一个观测桩,便于数据采集的比较。对于软土地基处理的、地基有隐患的及堆载预压地段在线路中心观测桩同一里程设置沉降板一组。  3.2.1.2路堤观测点的布置:路堤地段在线路中心布置一组沉降板,分别埋设在路基基底和地面基面处、两侧设立观测桩。对于高填方地段,在路床表层以下20cm的边坡上设立变形观测桩,确定坐标,随同沉降观测频率进行观测。  3.2.2首次数据的采集整理:  对于沉降观测,首次观测结果应高度重视,因为它决定着沉降观测的成败,应至少复核三次,建议三次观测值差值在1mm范围以内。  3.2.3沉降观测的频率  按照沉降观测具体时间段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根据这四个施工阶段,认真对该组数据分析、比较,确定沉降大小。  第一阶段:施工阶段观测  该期间主要观测路基填筑时边桩位移与沉降,每填筑一层完成后进行观测一次,同时保证不超过3天观测一次。  第二阶段:加载观测  路基填筑完成后,在梁通过路基时及堆载预压期间注意路基沉降观测,频率为第1-15天每3天一次,第16-90天每7天一次,第90-180天每15天一次。  第三阶段:卸载观测  此间观测主要指当梁通过路基时,架梁完成后、堆载预压完成卸载之后以及其它地基加固完成后对路基沉降的观测,此阶段观测频率为前15天每3天一次,第15天以后每7天一次。  第四阶段:试运营观测  即在轨道铺完,锁定轨道后进行对路基的沉降观测,此时可每月观测一次,观测时注意沉降值和沉降速率的关系。当有突发情况(如暴雨、地下水位变化等),沉降速率较大地段或前后两次沉降值大于4mm时,应加密观测频率。  

专题推荐

  • ·路基沉降观测
  • ·铁路客运专线
  • ·客运专线铁路设计图
    • 名易软件销售服务
    • 名易软件销售服务
    • 名易软件技术服务

    • 客运专线路基沉降观测,客运专线路基沉降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