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以某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为范例,详细介绍了进行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流程和方法,为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提供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指导。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城市建设向集约型、紧凑型发展。建设规模和城市人口比例的不断扩大,导致因电气设备故障、生活用火不慎、违章操作、放火、玩火等多种因素以及其它事件引发的火灾事故频繁发生。火灾已经成为我国城市中多发性、破坏性和影响性最强的灾种之一。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城市火灾总体形势,对城市区域进行火灾风险评估日趋重要。一、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一)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某市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体系分为火灾危险源评估系统、城市基础信息评估系统、消防力量评估系统、火灾预警评估系统和社会面防控评估系统等五部分,如图4-1-2所示。(二)火灾风险计算方法本节采用模糊综合评估、模糊集值统计、专家赋分等方法进行火灾风险评估。评估方法见第一节中风险评估方法阐述。二、火灾风险因素识别及选择(一)某市历史火灾数据分析1.2007年至2009年各月发生火灾起数统计2.起火原因统计3.致死原因分布4.各时段火灾起数统计从24小时分布情况看,火灾从早晨6时开始呈上升趋势,之后火灾维持高位平稳运行,18至20时出现小高峰。随后,火灾呈下降趋势,凌晨3时火灾出现最低值。5.各场所火灾统计从图中可以看到,火灾高发场所为住宅、宿舍、交通工具等。此外,垃圾废弃物着火也不容忽视。(二)火灾危险源指标体系中火灾危险源评估单元分为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二类。1.客观因素在火灾危险源评估单元中,客观因素主要考虑易燃易爆化学品生产、销售、贮存场所密度、加油加气站密度及万人燃气用量等影响因素。2.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导致的火灾主要包括电气火灾,用火不慎、放火致灾、吸烟不慎等。(三)城市基础信息基础信息评估单元包括建筑密度、人口密度、经济密度、路网密度、轨道交通、重点保护单位密度等六个方面。1.建筑密度某市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5m2,人均住宅使用面积18m2,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m2。2.人口密度某市常住人口1000余万人,全市常住人口出生率8‰,死亡率4‰,自然增长率3‰,常住人口密度为800人Km2。3.经济密度某市地区年生产总值8000亿元,人均GDP约6万元。4.路网密度路网密度为城市范围内由不同功能、等级、区位的道路,以一定的密度和适当的形式组成的网络结构。某市城区的路网结构横平竖直,与经纬线平行分布。目前公路总里程已达18000Km,每100Km2就有85Km公路。5.轨道交通密度轨道交通密度为每平方公里轨道交通的公里数。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能有效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某市轨道交通线网密度为1KmKm2。6.重点保护单位密度重点保护单位密度指每平方公里拥有的重点保护单位个数。(四)消防力量消防力量评估单元分为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和灭火救援能力两类。1.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1)道路道路指供消防车通行的道路。某市内道路桥梁的通行能力较好,可供各种大型消防车辆通行,但由于部分巷道较窄,消防车辆驶入时行驶速度缓慢,给灭火救援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2)水源消防水源包括市政消火栓、人工水源及天然水源等。某市属于消防水源薄弱地区,一旦发生较大的火灾,需要调集大量运水车辆进行运水供水,不能满足灭火救援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应制定缺水地区的供水方案,确保各地区的灭火救援工作能够顺利进行。2.灭火救援能力1)消防装备(1)万人拥有消防车。指常住人口每万人拥有的消防车数量,包括市辖区内公安消防队、政府专职消防队的消防车辆,但不含超期服役或评价时不能使用的消防车辆。从城市人口规模的角度反映消防车辆的配备情况。(2)消防队员空气呼吸器配备率。指消防队员(市辖区内公安消防队、政府专职消防队的消防人员,不包括单位专职消防队的人员和城市公安消防支队、总队机关的人员)配备空气呼吸器(包括氧气呼吸器)的平均数量。反映消防队员基本防护装备的配备情况。(3)抢险救援主战器材配备率。指消防站配备典型抢险救援器材(液压破拆工具、气体探测仪、生命探测仪)的平均数量。反映公安消防部队配备应对化学、毒气、爆炸、辐射、建筑倒塌及交通事故等特殊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器材的情况。2)消防站与人员配备万人拥有消防站指常住人口每万人拥有的消防站(含市辖区内的公安消防队、政府专职消防队驻地,不包括单位专职消防队)数量,从城市规模(以人口划分)的角度反映消防站的建设情况。3)通讯调度能力(1)消防无线通信一级网可靠通信覆盖率。指在城市市辖区内,消防通信指挥中心与消防站配备的固定电台和消防车配备的车载电台实现可靠通信的区域占城市市辖区总面积的比例。(2)消防无线通信三级组网通信设备配备率。指城市市辖区内消防站的消防队员(包括指挥员、战斗员)配备手持无线电台(包括无线通信头盔)以及消防车辆配备车载电台的比例。反映火灾扑救及抢险救援现场无线通信保障的物质水平。(五)火灾预警1.火灾防控水平1)万人火灾发生率指年度内火灾起数与常住人口的比值,反映火灾防控水平与人口数量的关系。2)十万人火灾死亡率指年度内火灾死亡人数与常住人口的比值,反映火灾防控水平与人口规模的关系。3)亿元GDP火灾损失率指年度内火灾直接财产损失与GDP的比值,反映火灾防控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2.火灾预警能力1)消防远程监测覆盖率指市辖区内能够将火灾报警信息、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和消防安全管理信息传送到城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测系统的消防控制室数量占消防控制室总数的比例。通过城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测系统实现火灾的早期报警和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的集中监测,有利于促进单位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和快速处置火灾事故,是评价城市火灾防控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2)建筑自动消防设施运行完好率指运行完好的建筑自动消防设施占建筑自动消防设施总数的比例。反映城市及时发现和扑救建筑火灾的基础性保障水平。3.公众消防安全满意度公众消防安全满意度指公众对所处生活、工作环境的消防安全状况的满意程度。消防安全满意度是公民对社会消防安全状况的主观感受和自我评价,是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生活中对人身、财产消防安全权益受到或可能受到火灾侵害及保护程度的综合判断,也体现了公众对社会消防状况的认知,对社会消防事业发展的信心水平。(六)社会面防控能力社会面防控能力评估单元分为消防管理、消防宣传教育和保障协作等三个方面。1.消防管理消防管理包括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应急预案完善情况和重大隐患排查整治情况等。2.消防宣传教育消防宣传教育包括社会消防宣传力度、公众自防自救意识和消防培训普及程度等方面。3.保障协作保障协作包括多警种联动能力,临时避难区域设置,医疗机构分布及水平等。为了提高火灾灾害的抵御能力,某市制定了各级的责任制度,以及各部门分工协作、临时避难和医疗救援的应急预案。三、火灾风险评估结果四、结论及建议(一)结论某市的整体火灾风险分值为77.3,等级为II级,风险处于可控制的水平,在适当采取措施后达到可接受水平。由计算结果可知风险值位居前10位的基本指标如下: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聚集区、高层建筑、地下铁路、易燃易爆化学品、地下空间、电气火灾、消防站建设水平、消防供水能力、公众自防自救意识、消防车道。某市目前的火灾风险主要来自于上述风险值较高的指标。(二)建议1.高风险控制措施及工作建议1)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聚集区(1)风险级别:高风险(2)控制措施建议①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强城乡规划,为外来人员提供满足消防安全要求的居住条件;②加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③落实乡镇政府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加强乡镇防火安全委员会建设;④定期维修保养建筑消防设施,保证正常运行;⑤加强消防安全宣传和教育,定期开展消防演练;⑥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建立全员消防安全责任制度。2)高层建筑(1)风险级别:高风险(2)控制措施建议①严格高层建筑消防工程审核、验收;合理规划建筑物布局,设置防火分隔,阻止火灾沿管道空间蔓延;提高建筑本身的耐火等级,以降低火灾发生率;完善建筑自身的消防设施,加强日常维护保养,严格监督检查,确保消防设施完整好用;②加强消防监督检查;加强对高层建筑消防控制室人员、消防保卫人员的培训教育力度;③督促高层建筑的使用、管理单位,明确消防工作管理部门,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各级消防管理责任。建立防火档案,消防设施防火档案;④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加强对业主的宣传教育,定期组织开展火灾应急疏散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火灾事故高层建筑内人员能够迅速逃生,减少人员伤亡;⑤建立城市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安全管理远程监控系统,采用先进的技术防范手段提高超高层建筑的安全等级,加强对高层超高层建筑消防设施运行情况的监控;加快建设航空消防队。3)地下铁路(1)风险级别:高风险(2)控制措施建议①加强安检,严把入口关,落实逢包必检,逢液必查的安检工作原则,严禁乘客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站;②加强火灾隐患自查,对中控室设备设施、人员值岗、消防档案、规章制度执行落实情况等进行重点检查。增强消防安全设施的设置、运行和维护保养;③制定和演练事故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④加强地铁系统的快速反应机制和装备建设,提升地铁灭火救援的综合能力;⑤对内强化员工教育培训,确保重点岗位员工持证上岗和消防知识应知应会;对外加强对乘客的宣传教育,倡导安全乘车氛围,并加大对火灾报警、逃生自救、安全疏散等应急知识的宣传力度。4)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储存仓库(1)风险级别:高风险(2)控制措施建议①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②生产、储存、销售、使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场所设置位置要符合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要求。对于相互发生化学反应或者灭火方法不同的物品不得混存、混放,危险品存放要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要求;③在仓库或堆场处设立表明化学危险物品性能及灭火方法的说明牌;④在仓库或储藏室设置相应的通风、降温、防汛、避雷、消防、防护等安全措施;⑤在禁火区域和安全区域设立明显标志,严禁吸烟、动用明火,进入库区、储罐区、禁火区域内的机动车辆,采取消除火花、电气防爆措施;⑥促危险品单位按照存储类别(一、二、三类)配备相应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保管人员要经专项培训并取得证书后上岗。5)地下空间(1)风险级别:高风险(2)控制措施建议①民防、建设、消防等部门密切联合,各负其责,共同监管地下空间的消防安全。消防部门要加强人防工程和普通地下室消防安全的行政审批工作,严格限制用途、控制出口数量、防火分区面积和人员数量;②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地下空间产权单位、管理部门必须按照规定配备、配齐灭火器材,设置报警、喷淋等消防设施,安装配置应急疏散照明及应急疏散指示照明灯、标志牌,确保安全疏散;③不得擅自改变地下空间的使用性质,用于住宿、出租、经营场所的地下空间必须符合相关消防安全要求;④严格禁止利用普通地下室开办商品批发市场和旅店;禁止设置幼儿园、医院和疗养院的住院部分;禁止地下空间内违规生产、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6)电气火灾(1)风险级别:中风险(2)控制措施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