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制主义的观念下,以虚拟社群实现企业知识策略的方法,改从流程的角度切入,藉由建立项目管理机制来解决企业的问题,并以知识管理的机制实践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知识管理目标,最后才依据企业的特性及需求,以及虚拟社群的方式建立学习型组织。
机制主义认为,企业想推动知识管理必须以一套有效率的管理机制为基础,才能成功,而此机制是由标准化的作业流程、项目管理机制、知识管理机制、以及系统功能等四个部分组成。
就知识管理第一个层级的实践而言,必须先厘清知识工作者的工作项目,以及彼此间必须交换之数据项,才能建立资料电子化的规则,并透过电子化方式传递工作所需之资料;此部分必须藉由流程分析的技术,厘清整个作业流程,建立知识工作者间的互动模式,然后确立资料产生与收集的时点和管道;如此再藉由项目管理机制来监督人员执行知识作业的情形,达到知识管理的效果。
就知识管理第二个层级的实践而言,必须找出流程中关键的知识活动与作业,以及作业中必须累积的工作经验或成果,然后再藉用第一个层级建立的机制,将这些宝贵的知识资产予以收集、整理、并分享。此部份也要借重流程分析的技术与系统功能,再视情况配合建立知识管理的组织(例如知识长或知识管理部门)。
而在知识管理第三个层级的实践才会运用到学习型组织及虚拟社群的观念与方法。
传统的观念认为,企业要导入知识管理系统,必须改变企业文化,并将员工转型成知识工作者,这不论是对公司管理阶层或一般员工而言,都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力才能办得到,也是造成一般企业推动知识管理失败最大的因素。
流程导向知识管理方法论,藉由将知识活动与日常作业流程深度结合,透过项目管理机制来驱动,再以系统功能来提高作业效率,减轻公司管理阶层及知识工作者的负担。只要每个人都贡献一点力量,机制与系统自然会协助高阶主管落实推动知识管理的意志。而且目前已发展出比较固定的导入范围及方式,无须花太多时间在形成公司的知识管理策略上,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推动知识管理的失败风险。
■流程导向知识管理方法论发展路径从知识管理系统应用的范围来看,应该先从研发部门着手,再依序扩散到业务等其它部门。以研发及业务部门为优先,主要是考量到这两种部门人员工作的特性。在ArthurAndersen的方法论中,透过虚拟社群推动知识管理,知识工作者必须具备以下四项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