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提供3个样品;外加剂生产厂家提供2个样品;1个日本花王公司高效减水剂(萘系)样品,是日本用于进行水泥与高效减水剂相容性试验的基准减水剂。所用高效减水剂样品均为液体。编号JP为日本基准高效减水剂,编号1、2、6为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编号3、4、5、7为萘系高效减水剂,编号8为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编号9为三聚氰胺高效减水剂。1.2试验方法
目前国内评价高效减水剂与水泥的相容性较多采用GBT8077—2000《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中规定的水泥净浆流动度法。但笔者的另一项研究表明[8],该方法与混凝土的流变性能没有很好的相关性。因此,本文采用了日本的T法流动度试验方法,其原理与GBT8077—2000的方法相同,在日本被广泛用于检验水泥与高效减水剂的相容性。出于沿用日本方法规定的考虑,不同种类的高效减水剂掺入量没有区别对待。该方法概述如下:
1)称取1000.0g水泥样品,放入搅拌锅中。称取12.00g减水剂和288.0g水放入300ml烧杯中,搅拌均匀。
2)将减水剂溶液一次加入水泥中,开始计时,用搅拌勺手工搅拌2min。
3)搅拌好的水泥净浆放入已经置于流动度跳桌的流动度圆模中(圆模为截锥形,上口Φ70mm,下口Φ100mm,高度60mm),用直尺刮平流动度圆模中的水泥净浆。
4)2.5min时将流动度圆模轻轻提起,并在水泥净浆上面停留10s。将流动度圆模上的水泥净浆放回搅拌锅。
5)4min时,以1次的速度转动流动度跳桌跳动转盘,连续跳动15次。立即使用游标卡尺测定互相垂直的2个方向的水泥净浆的直径,精确到1mm。
6)计算2次水泥净浆直径的平均值。此数值为初始流动度。
7)用橡胶刮板将流动度跳桌上的水泥净浆全部回收到搅拌锅内,并用湿布苫盖存放。
8)11min时将水泥净浆搅拌1min。
9)12min时起按照上述步骤3)~6)的操作方法和时间间隔,测定水泥净浆的经时流动度。
10)残存率计算方法:
残存率(%)=(经时流动度初始流动度)×100%
2试验结果与讨论
使用5个水泥样品,10个高效减水剂,共进行50个T法流动度试验,结果见表3。
2.1不同水泥的净浆初始流动度各高效减水剂对应不同水泥的净浆初始流动度
对比如图1所示。
表3最下一行的平均值表明,净浆初始流动度平均值最大的是水泥3和水泥4,均为370mm;其次是水泥1,为335mm;最小的是水泥2,为284mm。对比图1同一高效减水剂时各水泥净浆流动度的高低,水泥3有4种高效减水剂的水泥净浆初始流动度为最高值,有5种高效减水剂为次高值,1种高效减水剂为中间值;水泥4有6种高效减水剂的水泥净浆初始流动度为最高值,有3种高效减水剂为次高值,1种高效减水剂为中间值;水泥2对于9种高效减水剂的水泥净浆初始流动度为最低值,1种高效减水剂为次低值。
按初始流动度这一指标评价,5种水泥对于10种高效减水剂的相容性均表现了很好的一致性,相容性好的水泥基本上对每一种高效减水剂均表现相对较好的相容性,相容性差的水泥对每一种高效减水剂均表现相对较差的相容性。对于同一种聚羧酸高效减水剂,不同水泥的相容性差别相对较小,证实了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
2.2不同水泥的净浆经时流动度
各高效减水剂对应不同水泥的净浆经时流动度对比如图2所示。
表3最下一行的平均值表明,经时流动度平均值最大的是水泥4,为392mm;最小的是水泥5,为285mm。
对比图2同一高效减水剂各水泥净浆流动度的高低,水泥4有9种高效减水剂的净浆经时流动度为最高值,有1种高效减水剂接近次高值;水泥5有8种高效减水剂的净浆经时流动度为最低值或接近最低值,有1种高效减水剂为中间值。按经时流动度这一指标评价,5种水泥对于10种高效减水剂的相容性均表现了很好的一致性,相容性好的水泥对每一种高效减水剂均表现相对较好的相容性,相容性差的水泥基本上对每一种高效减水剂均表现相对较差的相容性。与初始流动度比较,不同水泥对同一高效减水剂的经时流动度差别较大。
2.3不同水泥的净浆流动度残存率
各高效减水剂对应的不同水泥的净浆流动度残存率对比如图3所示。
残存率与混凝土的保塑性相关。残存率≥100%表示该水泥新拌混凝土的流变性能不会在短时间内变差,100%则相反。与初始流动度和经时流动度比较,残存率没有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表3最下一行的平均值表明,水泥1、水泥2和水泥4的残存率基本接近,均100%,水泥3和水泥5的残存率接近,均100%。水泥2对于3种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均呈现了很好的保塑性,水泥4对多数高效减水剂都呈现了较好的保塑性,特别是对于氨基磺酸盐和三聚氰胺高效减水剂表现了很好的保塑性。
按残存率这一指标评价,试验结果提示水泥与高效减水剂的相容性有可能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2.4不同高效减水剂的水泥净浆初始流动度各水泥对应不同高效减水剂的净浆初始流动度如图4所示。
表3初始流动度平均值一列数据显示,各种高效减水剂对应的水泥净浆的初始流动度平均值差别显著。初始流动度平均值最大的是1号高效减水剂,为443mm;其次为2号高效减水剂,为416mm;初始流动度平均值最小的是9号高效减水剂,为292mm;次小值是7号高效减水剂,为309mm。
对比图4同一水泥对应不同高效减水剂的净浆初始流动度的高低,1号高效减水剂有4种水泥的净浆初始流动度为最高值,有1种水泥为次高值;9号高效减水剂有3种水泥的净浆初始流动度为最低值,有2种水泥为次低值。
按初始流动度这一指标评价,10种高效减水剂对5种水泥的相容性均表现了较好的一致性,相容性好的高效减水剂对每一种水泥均表现相对较好的相容性,相容性差的高效减水剂对每一种水泥均表现相对较差的相容性。
对于同一种水泥,不同高效减水剂对水泥的净浆初始流动度差别较大。不同高效减水剂之间质量差别明显,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具有优秀的减水效果得到证实。
2.5不同高效减水剂的水泥净浆经时流动度
各水泥对应不同高效减水剂的净浆经时流动度如图5所示。
表3经时流动度平均值一列数据显示,各种高效减水剂对应的水泥净浆经时流动度平均值差别显著。经时流动度平均值最大的是2号高效减水剂,为468mm;其次为1号高效减水剂,为419mm;最小的是9号高效减水剂,为280mm;次小值是7号高效减水剂,为286mm。
对比图5同一水泥对应不同高效减水剂的净浆经时流动度的高低,2号高效减水剂有3种水泥的净浆经时流动度为最高值,有1种水泥接近次高值;9号高效减水剂有4种水泥的净浆经时流动度为最低值,有1种水泥接近次低值。
按经时流动度这一指标评价,10种高效减水剂对5种水泥的相容性均表现了较好的一致性,相容性好的高效减水剂对每一种水泥均表现相对较好的相容性,相容性差的高效减水剂对每一种水泥均表现相对较差的相容性。
与初始流动度比较,对于同一种水泥,不同高效减水剂对水泥的经时流动度规律性较差。对于10种高效减水剂按初始流动度和经时流动度的评价结论基本一致。
2.6不同高效减水剂的水泥净浆流动度残存率
各水泥对应不同高效减水剂的净浆流动度残存率如图6所示。
表3残存率平均值一列数据显示,残存率平均值最高的是6号高效减水剂,为116.8%,最低的是7号高效减水剂,为92.8%。
对比图6同一水泥对应不同高效减水剂的净浆流动度残存率的高低,6号高效减水剂有3种水泥的残存率为最高值,1种水泥为次高值。其余9种高效减水剂对5种水泥的残存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按残存率这一指标评价,10种高效减水剂对5种水泥的相容性没有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多数高效减水剂存在对水泥相容性的个体差异,并且这一差异的数值很大。2号、6号聚羧酸高效减水剂表现了较高的残存率,证实了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具有很好的保塑性。
2.7高相容性水泥与高相容性高效减水剂组合的初始流动度和经时流动度
表3数据表明,按初始流动度评价的高相容性水泥是水泥3、水泥4,高相容性高效减水剂是1号,水泥4与1号高效减水剂组合的初始流动度为499mm,水泥3与1号高效减水剂组合的初始流动度为459mm,分别为所有初始流动度试验数据的最高值和次高值。按经时流动度评价的高相容性水泥是水泥4,高相容性高效减水剂是2号,二者组合的经时流动度为431mm,在所有经时流动度试验数据中处于较好水平。
2.8低相容性水泥与低相容性高效减水剂组合的初始流动度和经时流动度
表3数据表明,按初始流动度评价的低相容性水泥是水泥2,低相容性高效减水剂是9号,二者组合的初始流动度为247mm,为所有经时流动度试验数据的次低值。按经时流动度评价的低相容性水泥是水泥5,低相容性高效减水剂是9号,二者组合的经时流动度为222mm,是所有经时流动度试验数据的最低值。
3对试验结果的若干说明
1)鉴于目前使用高效减水剂最为普遍的是预拌混凝土搅拌站,而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很少使用立窑厂或小厂生产的水泥,因此,本次试验的水泥样品没有包括立窑或小厂生产的水泥。本文以外的试验证实,立窑或小厂生产的水泥对高效减水剂的相容性,较大型水泥厂的水泥有明显差距。2)不同种类的高效减水剂具有不同的饱和掺入量,试验时如果使用该类高效减水剂的饱和掺入量或接近饱和掺入量,得到的T法流动度数据可能会使不同种类减水剂的区别更加明显。本文为了得到多个水泥和不同种类高效减水剂的统计性试验结果,同时考虑今后试验方法的标准化,采用了统一的高效减水剂掺入量,且小于饱和掺入量。
4结论
1)以初始流动度和经时流动度评价,5种水泥对于10种高效减水剂的相容性表现了很好的一致性,在本试验抽取的样品范围内,相容性好的水泥,对每一种高效减水剂均表现相对较好的相容性;相容性差的水泥,对每一种高效减水剂均表现相对较差的相容性。
2)以初始流动度和经时流动度评价,10种高效减水剂对5种水泥的相容性表现了很好的一致性,在本试验抽取的样品范围内,相容性好的高效减水剂,对每一种水泥均表现相对较好的相容性;相容性差的高效减水剂,对每一种水泥均表现相对较差的相容性。
3)以初始流动度和经时流动度评价,不同水泥对于同一种高效减水剂的相容性差别较小,不同高效减水剂对于同一种水泥的相容性差别较大。高效减水剂对相容性的影响,高于大型预分解窑水泥厂水泥对相容性的影响。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减水效果明显高于萘系、三聚氰胺和氨基磺酸盐类高效减水剂。
4)以残存率评价,没有得到相容性方面具有规律性的结论,并且提示,在保塑性方面有可能存在水泥与高效减水剂一一对应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吴刘中,樊粤明,李素文,等.立窑水泥与回转窑水泥对混凝土减水剂适应性的研究[J].水泥,1998,(2):6-10.
[2]关永洁,王震昔.改善我厂水泥对混凝土减水剂的适应性[J].水泥,2000,(1):35-37.
[3]赵平,刘克忠,隋同波,等.高贝利特水泥与高效减水剂相容性研究[J].水泥,2000,(5):1-5.
[4]刘子恒.水泥对高效减水剂适应性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措施[J].水泥,2002,(6):16-18.
[5]刘厚奋.水泥与减水剂适应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J].水泥,2003,(3):12-14.
[6]孙媛,孙振平.混合材对水泥与减水剂适应性的影响研究[J].水泥,2003,(6):7-9.
[7]李崇智,冯乃谦.梳形聚羧酸系减水剂与水泥的相容性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4,7(3):252-260.
[8]张大康.水泥净浆流动度与混凝土流变性能相关性试验[J].水泥,2006,(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