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沧浪街道道前社区举办了“识别食品标签,谨防价格欺诈”的价格监督进社区活动。沧浪工商所副所长许峰为居民解读食品标签信息,指出了不少常见误区,教授居民学习辨别各种欺诈行为。 保质期、保存期虽一字之差 但二者根本不是一码事 许峰介绍,食品的“保质期”和“保存期”虽然仅一字之差,但二者根本不是一码事。“保质期”是指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保持食品质量的期限,准确地讲,食品的“保质期”是食品的最佳食用期,在食品标签注明的期限内,食品所有的指标都要符合产品标注的规定。超过这一期限,食品的某些感官特性就有可能起变化,某些营养素的含量有可能降低,达不到产品标准的要求。但此时卫生指标仍然符合标准,在一定时间内还可以食用。 “保存期”是指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食品可以食用的最终日期,超过此期限,产品质量可能发生变化,因此食品就不能再销售。食品的保存期就是按照食品标签上指明的条件下贮藏的最终食用期。超过食用期,食品的感官特性、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就有可能不再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甚至发霉、变质,不能食用。 “由于食品的特殊性,消费者购买食品应注意保质期,并且注意区别保质期和保存期的区别,避免混淆。”许峰表示:“有些食品也可以不标注保质期和保存期,比如白酒、盐、糖等商品,可以发现大多数包装上没有标注保质期或保存期。根据《食品标签通用标准》规定,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已明确规定保质期或保存期在18个月以上的食品,可以不标保质期和保存期。保存期在7天以下的,消费者本身就明白是即时食用的,如酸奶、奶油、面包等也可以不标注。除了法律规定可不标明的产品之外,其他未标保质期的产品应一概拒买。” 标注不含防腐剂 不等于不含食品添加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食品为了延长保质期,常常要添加防腐剂,但越来越多的食品却在包装上标注“不含防腐剂”。 对此,许峰表示:“有些标注‘不含防腐剂’的食品是通过添加大量的盐和糖来实现保存的,对人体的危害可能会超过合法添加的防腐剂。盐和糖是天然防腐剂,能抑制细菌,要想达到防腐的效果,往往需要大剂量,危害也很大。” 比如,一些酱油、咸菜虽然宣称不含防腐剂,但通常都是咸味很浓,甚至加糖掩盖的产品。因此,“本品无防腐剂“不应当成为消费者优先购买某种产品的主要理由。 食品添加剂也是需要格外关注的一项内容。按国家标准,食品中所使用的所有食品添加剂都必须注明在配料表中。通常我们会看到“食品添加剂:”或“食品添加剂”的字样,而冒号后面或括号里面的内容,就是食品添加剂。因为添加剂的使用量都非常小,低于1%,所以它们排名不分先后。按法规要求,食品添加剂不能简单用“色素”、“甜味剂”等模糊的名称,而必须注明其具体名称。这样,消费者可以从配料表的“食品添加剂”一词后面看到一些自己平日看不懂的名称,比如“柠檬黄”、“胭脂红”等和颜色有关的,一定是色素;“阿斯巴甜”、“甜蜜素”等与甜味有关的,一定是甜味剂。 花哨品名层出不穷 常让消费者摸不着头脑 随着食物种类的丰富,层出不穷的花哨品名也令消费者常常摸不着头脑。许峰建议消费者找出食品的类别。食品类别往往能反映出食品的本质。在一些超市的乳制品柜台,随处可见牛奶、酸奶、优酸乳、酸乳酪等等商品,对于这些五花八门的奶、乳制品到底有什么区别,许多人其实并不十分明白。许峰提醒广大消费者,奶和乳饮料有着本质的区别,购买需注意。 “比如一盒咖啡乳,它究竟是一种含乳饮料还是一种牛奶产品呢?购买时可关注每100毫升乳液中蛋白质含量,若仅为1克左右或更低时,这种产品只能称为含乳饮料,里面仅有少量牛奶,其营养与纯牛奶差别悬殊。”许峰说:“那么如何甄别这类含乳饮料?一看包装,它们往往用大号字写着‘活性奶’等模糊名称,仔细看时才会发现旁边还有一行小字‘含乳饮料’。二看配料,纯牛奶一般不加其他原料,也有少数厂家给纯牛奶中加糖的。但含乳饮料就完全不同,配料表是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来排列的,所以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这个食品中含量最多的成分,乳饮料的配料表上,第一位的就是水,第二位是白砂糖,第三位才有可能是牛奶,之后会是其他添加剂。另外从价格来说,含乳饮料要比纯牛奶或纯酸奶便宜不少。” 与牛奶饮料类似,所谓无糖食品不含糖,也是错误的。无糖食品,是相对于常规含糖食品而言,它不含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和淀粉糖(麦芽糖等),但可含有替代品,如糖醇(包括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等)。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