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建筑是国家强制实施的,绿色建筑是引导性的标准,也就是说,绿色建筑标准比节能建筑的标准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司巡视员武涌在第三届能源基金会建筑项目交流会上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谈及1.627亿平方米绿色建筑的覆盖面,武涌提醒,其中可能存在一些统计遗漏问题。
绿色建筑是需要认证的,符合标准和通过认证的才能被统计为绿色建筑,但在一些城市,比如北京,已经强制性地将绿色建筑一星标准纳入节能建筑标准。武涌说。
以此推论,武说,也就是说部分建筑虽然达到了绿色建筑一星的标准,但是没有去认证,也就可能未被统计在绿色建筑的数据里面。
谈及绿色建筑任务完成难度,马欣伯表示,绿色建筑的政策鼓励措施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开展绿色建筑的积极性。
一方面增加了企业成本,另一方面,即便增加绿色建筑认证,对市场销售的助力作用并不大。一位不愿具名的大型地产公司营销总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说,也因此,大多数地产企业对绿色建筑不感冒。这里面业内规范也不严谨,比如市场上的很多项目可能就因为安装一个节能灯、太阳能、新风系统等这些看似绿色的建筑标准,而被宣传为绿色建筑。
根据2012年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绿色建筑奖励标准为:二星以及三星级每平方米分别奖励45元以及80元;对于绿色生态城区的资金补助基准为5000万元。
招商地产首席绿色低碳官胡建新介绍,北京也明确了绿色二星标准奖励45元平方米,三星奖励80元平方米,但并未完全落实。
不过,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江亿看来,通过补贴想推进一个行业的发展,非常困难,也因此,相关部门非常谨慎。
莫争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现在存在的一个情况是,很多给绿色建筑评星的机构,本身可能也在为开发商同时进行绿色建筑的咨询,在评级机构尚未独立和规范的情况下,补贴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寻租现象,其执行效果也有待检验。
增量成本考量 若想完成2020年覆盖城市新建建筑50%的绿色建筑模板,杨蓉认为,这其中可能涉及到从引导逐步地扩大到强制,且无论从行业还是地域上,逐步扩大强制范围。其中,住建部已经开始探讨绿色建筑一星标准成为强制性标准的可能性。
增量成本被认为是推行强制化绿色建筑的一大阻碍。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住建部有关一星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调研,一星级住宅和公建的增量成本分别为41元平方米和43元平方米。
一星增量成本很小,部分地方在大规模、规范化建造之后几乎可以忽略。在莫争春看来,目前,一星绿色建筑纳入强制性标准已经比较成熟。
实际上,一星级强制标准已有地方落地了。北京市从2013年6月起,所有新建建筑在送审施工设计图阶段,就要求达到一星级以上的绿色建筑标准,否则将不能通过审查。
强制化实施是未来绿色建筑发展的一个方向,根据住建部要求,2014年开始,所有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必须率先强制执行绿色建筑的标准,如办公建筑、学校、医院、机场、博物馆等,与此同时,保障房也被要求率先绿色化。
莫争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绿色建筑涉及到节地、节水、节能等多个行业,从管理层面来看,涉及住建、国土、规划、环保等多个部门职权。
另外,强制执行标准与绿色建筑标识评价的关系及对接方式,还有待探讨。莫争春担心,在目前评价标识机构尚未市场化、评审专家极度缺乏的背景下,若采取强制性推行,短期内可能很难适应市场需求。
中国建设行业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工程造价信息价、指导价、参考价,登录http:查看更多……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