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养老建筑不止是个技术活
|
摘要:“很多人想当然认为,老龄化房产,就是盖房子给老人住,或建设一些集中的老人社区,这样显然把养老住宅想得简单了。”周燕珉坦言,中国尽管早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清华大学女教授周燕珉 老龄化的氛围正在人们的衣食住行间加速扩散。2050年的大街上,你将很难看到太多青春靓丽的面庞,取而代之的,将是银发满头和蹒跚步履这样的预测正慢慢变为现实。 在不久的将来,是否适老(适应老人),将成为评判一件事物甚至一项产业成败与否的重要标准。 这样的大背景下,养老住宅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但是,老年人+房产并不等于养老住宅。养老住宅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工作,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等紧密结合,无视或简单地堆砌,带来的将会是什么? 房子+老年人≠养老住宅 你们将是未来老龄化社会中事关房子的最后一道良心。1月10日下午,面对报告厅中200多张年轻面孔,清华大学建筑学教授、长期专注于住宅精细化设计及老年人建筑设计研究的周燕珉说,如此形容未来的建筑设计师,是因为与未来老人们的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房子。 台下慕名而来的房屋建筑设计师对周燕珉的话并没有多少反应,只是伴随她每次点击鼠标翻过一页幻灯片时,匆忙地伸出手机或相机,对准两块并不是太大的LED屏,留下一些影像资料。 房地产仍是这个时代的支柱产业,尽管目前有些疲软,但行业惯性及全社会长期的刚需,让人们对这个行当依旧趋之若鹜。老年房产也顺势成为房产商们对未来市场的乐观预期。 很多人想当然认为,老龄化房产,就是盖房子给老人住,或建设一些集中的老人社区,这样显然把养老住宅想得简单了。周燕珉坦言,中国尽管早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但老年房产却处在产业早期的浮躁阶段,能赚钱,但赚不了大钱。 一个简单事实是,现在很多房地产商看到了其中的商机,打着老年社区的名义,只是应付式地大干快上一些项目,并尽可能多地增加一些养老项目床位,但并未真正考虑到老人的需求。 社会保障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对老龄化房产有着精辟的概括:老年房产是地产属性、人文属性、服务属性和金融属性的结合体,房子+老年人不等于养老住宅。 在周燕珉看来,老年房产并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活,你得考虑各地老人的传统习俗、生活习惯、身体和心理状况。 周燕珉曾主持设计过拉萨城关区社会福利院项目,为了了解情况,她先后数次到当地考察,并最终在福利院建设中充分加入了这些因素:比如为满足当地老人晒太阳的习惯,她设计中扩大了每个房间的窗户,便于阳光进入房间,还设置了多个露台和开敞式廊道,同时考虑藏族转经传统,还专门留出墙面,以方便老人们在房间内供奉佛像。 看似简单的设计,耗费了周燕珉的巨大心血,高原反应几乎每次都让周燕珉大病一场,但她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结果,拉萨其他城区看到这么漂亮的养老院,都眼红得不得了,非要我再去帮着设计。她笑着说。 而对台下年轻的设计师们,周燕珉一再重复,老年房产最复杂之处,在于它是个良心活。 没有老人的养老建筑讲座 2000年时,我国便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到2014年,这一数字突破2亿。而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4.8亿,届时将占到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 每三个人里面就有一个老年人,就是想去养老院,也没有年轻人去照顾你因为到时候可能没有足够数量的年轻人了。周燕珉描述完,现场诸多听众脸上都现出一丝惊讶。 在报告会上,现场200余位听众都是年轻人,没有一个老年人。 家住济南高新区某小区的老人王桂兰探讨这个话题时,78岁的她一脸茫然。桂兰有三子一女,儿子家都专门留出一间屋让王桂兰住,一年12个月,一家4个月。在她印象中,儿子给的屋子就是很普通的房间,装修与别的房间并无二致。 大儿家的屋子有点暗,二儿家的床有点高,不好上,还摔过一次。一番思索后,王桂兰发现,自己这些年习以为常的几个屋子,或多或少都有点毛病。不过,一辈子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的她,还是选择就这样住下去,反正也活不了几年,凑合凑合就行,也省得别人烦。王桂兰揉了揉眼睛说。 王桂兰的情况并不少见,有调查显示,尽管会跟家庭成员有磕绊,但大多数老人都希望跟家人住一起,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才会选择养老院。 国内养老院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床位摆放得太密集。周燕珉说,她走访过国内许多养老院,单间的很少,一般至少是双人间,如果两个人脾气、性格各异,就会出麻烦,毕竟老年人对环境的适应,已不如年轻人。 此外,养老院房屋设计方面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前段时间,黄山福利院老人眼球疑遭老鼠啃咬的消息曾引发舆论关注,这位老人在福利院逝世后,由于发现不及时,眼球竟然被老鼠咬去。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