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说明 11.1主体工程概况 11.1.1项目概况 11.1.2项目区概况 11.1.3前期进展情况 21.1.4方案编制情况 21.1.5方案编制深度 21.1.6设计水平年 31.2项目所在地的水土流失防治区划情况、防治标准执行等级 31.2.1项目所在地水土流失防治区划情况 31.2.2防治标准执行等级 31.3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 31.4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面积 31.5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41.6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主要工程量 41.7水土保持监测 41.8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51.9结论与建议 51.10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 52方案编制总则 72.1编制目的和意义 72.1.1编制目的 72.1.2编制意义 72.2编制原则 72.3编制依据 82.3.1法律法规 82.3.2部委规章 92.3.3规范性文件 92.3.4规范标准 102.3.5技术文件及资料 102.4防治标准执行等级 112.5方案编制深度 112.6设计水平年 113项目概况 123.1项目基本情况 123.1.1地理位置 123.1.2整合前基本情况 133.1.3整合煤矿与原煤矿的关系 163.1.4工程规模与特性 173.2项目组成及总体布置 183.2.1项目组成 183.2.2总体布置 183.3工业场地以开拓方案选择 193.3.1工业场地的选择 193.3.2开拓方案比选 193.4生产系统 213.4.1地面生产系统 213.4.2井下生产系统 223.4.3地面运输系统 253.5工程占地 253.6土石方调配 263.6.1地面系统土石方情况 263.6.2地下系统土石方情况 263.6.3土石方调配 263.7施工组织设计 23.7.3设计原则 23.7.1材料来源 23.7.2施工方法 23.7.4施工进度 23.8工程投资 44项目区概况 54.1自然条件 54.1.1地形地貌 54.1.2气象 54.1.3水文 54.1.3土壤植被 54.1.4地质地震 64.2社会经济 64.3土地利用现状 64.4水土流失 74.5水土保持 94.5.1周边矿井水土保持成功经验 94.5.2整合前煤矿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 105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115.1工程引起水土流失分析 115.1.1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分析 115.1.2生产过程中水土流失分析 115.2主体工程开拓方案分析评价 125.3工程占地水土保持分析评价 135.4施工组织设计分析与评价 135.5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部分的分析与评价 145.6施工组织设计分析评价 175.7结论性意见 176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 186.1防治责任范围 186.1.1确定原则 186.1.2确定依据 186.1.3防治责任范围 186.2防治分区 196.2.1分区原则 196.2.2防治分区划分 197水土流失预测 217.1预测任务与基础 217.1.1预测任务 217.1.2预测基础 217.2预测时段和单元 217.2.1预测时段 217.2.2预测单元 217.3预测内容和方法 227.3.1预测内容 227.3.2预测方法 237.4预测参数确定 247.4.1原生侵蚀模数 247.4.2扰动后侵蚀模数 247.4预测成果 257.4.1扰动地表面积 257.4.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 267.4.3弃渣量预测 267.4.4可能造成的流失量 277.4.5水土流失危害预测 307.5预测结论及分析 307.5.1预测结果 307.5.2综合分析 307.5.3防治的指导性意见 307.5.4对施工进度安排的意见 317.5.5对水土保持监测的指导性意见 318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局 328.1防治目标 328.2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328.3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 338.3.1总体思路 338.3.2措施体系 338.3.3总体布局 348.4分区水土保持措施 358.4.1工业广场防治区 358.4.2附属系统区 388.4.2排矸场防治区 398.4.3井田塌陷区 468.4.4老矿区 478.5工程量 478.6施工组织设计 498.6.1施工条件 498.6.2施工方法 508.6.3施工布置 518.6.4施工进度 519水土保持监测 529.1监测目的和原则 539.1.1监测目的 539.1.2监测原则 539.2监测内容和方法 539.2.1监测内容 539.2.2监测方法 549.3监测程序 559.4监测点布设 569.4.1布设原则 569.4.2监测点布设 569.5监测时段和频次 579.6工作量与设备 579.6.1工作量 579.6.2监测设备 589.7监测成果管理 5810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5910.1投资估算 5910.1.1编制原则 5910.1.2编制依据 5910.1.3价格水平年 5910.1.4编制方法 6010.1.5投资估算 6210.2效益分析 6410.2.1防治效果 6410.2.2效益分析 6511实施保障措施 6611.1组织管理 6611.2后续设计 6611.3招投标 6611.4 6711.5水土保持监理 6711.6水土保持监测 6711.7水土保持竣工验收 6811.8水土保持资金来源和管理 6811.9监督管理 6811.10公众参与 6812结论与建议 7012.1结论 7012.2建议 71 附件: 附件1、******煤矿(整合)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的委托函。 附件2、省人民政府关于六盘水市***等四县(区)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黔府函【2006】205号) 附件3、关于对******煤矿(整合)工程开采设计方案设计的批复(黔煤规字【2007】329号) 附件4、《关于******煤矿(整合)工程进行水土保持监测的承诺书》。 附件5、《关于******煤矿(整合)工程水土保持监理的承诺书》。 附图: 附图1、地理位置图 附图2、矿区附近水系图 附图3、井田范围图 附图4、开拓系统及井巷布置图 附图5、工业场地布置图 附图6、防治责任范围图 附图7、水土流失现状图 附图8、土地利用现状图 附图9、水土保持分区及措施布置图 附图10、生产场地植物措施配置图 附图11、辅助生产区绿化植物措施配置图 附图12、办公生活区景观绿化植物措施配置图 附图13、附属系统区植物措施配置图 附图14、道路绿化典型设计图图 附图15、排矸场水土保持平面布置图 附图16、排矸场水土保持剖面图 附图17、排矸场水土保持局部大样图 附图18、排矸场顶面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配置图 附图19、水土保持监测点布置图 区内地处黔西高原向黔中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起伏较大,地势总体东部高西部低。矿区位于郎岱向斜北东翼,总体呈单斜构造,地质构造属较复杂类型,地震烈度为Ⅵ度,区域稳定性较好。 项目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春季一般干旱少雨,冬季常有降雪,高山多有凌冻。矿区地表水系不发育,矿区内无溪沟、水塘分布,仅在矿井范围之外的南西面有一条常年流水溪流,溪沟枯水期流量为5.42l,洪水期比枯水期大5-10倍。 项目区土壤类型多样,主要类型有黄壤、黄棕壤、石灰土和紫色土,黄壤、黄棕壤、广泛的分布于矿区,其它土壤零星分布。项目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井田范围内植被属亚热带常绿林,矿井周围自然植被以低矮次生灌丛草坡为主,乔木较少,林草覆盖率约30%左右,农业植被以水稻、玉米为主。 项目区属珠江流域的北盘江水系,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781t(km2·a),属轻度水土流失区。项目区容许土壤侵蚀模数为500t(km2·a),是水利部公告的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也属于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