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P2P创新知易行难 全新互联网金融业态待探索
|
“VC说,P2P还是要投的,万一哪天就盈利了呢?”在创投资金疯狂涌入网贷行业的同时,这句玩笑也广为流传。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经开始运营的网贷平台数量接近1500家,然而实现盈利的却寥寥无几。因互联网基因,一些创投机构给予网贷平台较高估值,但因征信系统不完善等因素,绝大部分网贷平台在运营上并未有创新,更多只是传统信贷技术披上了互联网渠道的外衣,要真正融合互联网形成全新的金融业态,还有漫长的道路需要探索。 众所周知,因财务不规范、信息不透明、缺乏抵押物等原因,多年来大量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得不到解决。而以P2P为代表的网贷平台,力图借助互联网实现金融脱媒,希望通过投融资双方的直接对接,实现高效、低成本的运营,然而现实却充满了窘境。按照一些网贷平台的宣传,他们是以大数据为支撑,通过国外先进的风险控制模型来实现风控。姑且不论照搬国外的风控模型是否有效,仅就数据采集而言,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网贷平台的数据并不占优。从大环境来看,我国个人征信体系还处于刚起步阶段,无论是数据的准确度、深度和广度都还不完善,无法与欧美国家已经形成的开放式、全覆盖、系统化的个人信用数据同日而语。网贷平台从多个渠道搜集而来的零散的个人信用信息,其真实性准确性难免大打折扣。不仅如此,网贷平台至今没有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而且在行业内部也未建立起信息数据共享机制,对于违约者也无法将其记入人民银行或者行业内部的“黑名单”,降低了对“老赖”的约束力,也使得投融资双方信息极度不对称。为增强投资者的投资意愿,大量网贷平台放弃了“中介人”身份,而通过抵押、担保、供应链融资等形式来降低风险。需要看到的是,在这种形势下一些知名网贷平台高薪引入的仍然是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风控人员,并成立了自己的专业信贷调查队伍,甚至在全国多个城市都设立有办事处,采取实地尽职调查的模式。这种线下传统借贷手段与线上推广相结合的形式,实际上是“新瓶装旧酒”,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信贷调查成本大幅增长但不良率仍然高于传统金融机构。加之互联网平台天生具有的寡头效应,后进者在市场推广上越来越难,导致运营成本越来越高。有统计数据显示,一些主流网贷平台如果综合计算其成本,借款人需要支付的资金成本甚至已经高达25%,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小微企业的利润率很难支撑这一借贷成本。这将导致大量资质差风险高而被银行拒之门外的借款人,蜂拥而至到了网贷平台,造成大量坏账,甚至一些网贷平台到了不注资已经难以为继的地步。即便一些宣告盈利的网贷平台,其盈利模式也非常脆弱,稍有不慎一笔坏账就可能让其多年努力付诸东流。由此可见,创投机构要给予网贷平台比传统金融机构更高的估值,应基于其业务模式创新的力度。而网贷平台对大数据的提取与处理,与信用环境的整体发展及互联网技术进步息息相关,从目前来看这一切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来源:《中国证券报》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