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我们要放弃另一样东西,这就是“机会成本”。我们从事任何一样工作,但凡做出取舍,就会面临“机会成本”的问题。CIO从事信息化工作,概莫能外。事实上,取舍始终是CIO挥之不去的一个现实的问题。外面风平浪静,CIO的取舍兴许会好办一些,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当口,取舍之道,就更难拿捏了。前面,我们探讨了失败的另类价值,今天,不妨聊聊这取舍的问题。 一、大公司抑或小公司 某单位要上马一套信息系统项目,单位领导也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风声,说是信息化项目十之八九都得出岔子,给信息技术部门负责人开出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可难坏了CIO。出彩不出彩的已经是次要问题了,关键是不能捅大的漏子。 这家单位的CIO几经思考,得出一个结论:要想牢靠,就得用名牌企业、大牌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且不说大牌企业经验丰富,即使出了问题,别人也会理解──瞧瞧,连大牌公司都搞不掂,也只能如此了! 可惜,天公不作美,这个项目断断续续持续了一年有余,始终没有一个圆满的问号。这位CIO也比较遗憾,为此背了黑锅,主动请辞。这位仁兄的结论是:在问题面前,许多大公司也一样是瞎扯。 那年,西部某知名软件企业的老总找上门来,与我们洽谈信息化合作事宜。我们交流了几次,才知道,人家看重的不是我们这块市场及其潜在利润,更不是为我们的员工提供便利,而是与政府部门合作的“题材”,有了这个题材,这家上市企业就可以从股市上圈来不少的现金!本来,我们心里还挺发痒的,听了这番话,赶紧打了退堂鼓。 写这段文字,并没有贬低大公司的意思,只是想表明一个观点:CIO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要根据自家情况,包括本单位所处位置、信息化发展阶段、项目资金预算等情况,讲究个“门当户对”。不要一味追求名牌效应,有时候,需要大公司帮衬,有时候,也需要小公司陪着走上一段。 二、明日黄花也是花 如果说,各行各业都有其门道,都有障眼法,那么,IT行业当是门道最多的行业。IT业的门道多,集中体现在这新技术上。IT界的新技术不仅名目繁多,而且日新月异。别说你是CIO,即使你是IT传媒界的资深人士,如果仨月俩月不上网,不到各式各样的新品发布推介会上“认认新人,学学新词”,面对光怪陆离的新概念、新语汇、新技术,你都会有股子自惭形秽的感觉,你都会感到落伍! 事实果真如此吗?真有那么多的有价值的新东西吗?起码我不这样认为。新技术,老技术,不如适用的技术。早在几年前,就有多家软件企业的市场人士向我推销各式各样的新技术,我跟他们说,像我们这样的单位,其实最迫切的需求是一款适用的MIS系统。结果,这些“新新人类”纷纷离去,时至今日,我跟圈内的朋友和一直跟下来的几家软件企业的朋友,还在为打造一款贴身、好用的MIS系统不懈努力。我们的感觉是,这里面的许多问题,看起来浅显,可要真正解决,还真就不那么容易! 我曾经与多位在政府部门供职的信息技术官员,就此问题展开探讨,他们大多认同我的感受。许多单位不渴望时兴的IT技术,渴望的是成熟的、适用的技术。许多软件企业不屑一顾的MIS,仍然是许多客户迫切需要的东西。实际上,鲜有软件企业能够为一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量身打造一款真正解渴管用的MIS系统。绝大多数用户是将就着用,其中冷暖,只有用户最清楚。IT领域的追新族,就像中国一些城市里的时新建筑,怪模怪样,中看不中用也就罢了,可惜,大多连中看都够不上。更像有些一味追求名牌的主儿,怎么看都不像那么回事。有从欧洲回来的国人说,人家那里古典建筑满大街都是,看着就气派,也很实用。人家有没有档次,看的也不是穿戴,而是有没有修养、有没有像样的产业、能否解决问题。 三、整体还是零散 中国人有个习惯,无论是看人,还是做事,总想求全责备,总想一锤定音。这个习惯,如果你这个CIO也有,不巧又放在IT项目规划与组织推进上,十之八九会比较遗憾。信息化的工作是个挺有趣的活儿,身为CIO,要想成事,不仅需要调和诸多外部矛盾,还要拿出很大一部分精力,跟自己较劲。许多时候,信息化的进程就是克服诸多不足与阻力,汲取经验教训,一步步艰难前行的过程。要到达胜利的彼岸,必需一步步“丈量”过去。许多时候,整体固然重要,但是,更要讲究零敲碎打,靠零敲碎打,实现量的积累,为质变奠定基础。特别是面临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的时候,要想短平快,还得说是小的、零散的项目。 四、从这儿还是从那儿下手 信息化的头绪繁多,要理出头绪,你需要找一个好的切入点。资金、物料、业务流程、产品研发、生产、员工绩效、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是许多单位的共性问题,作为CIO,你的资金、团队力量、精力与经验都很有限,你该从哪儿下手是好呢?我的经验是,只要能够解决问题,从哪儿下手都行。如果所选取的切入点是各方急于解决的关节点的问题,则往往事半功倍。 十多年前,我到一家政府部门工作,发现机关工作十分严谨,由此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文件办理手续繁琐,仅登记签收,就牵扯了大量精力。为此,我着手开发了一个文件管理软件,专门解决文件流转过程中的重复登记问题。这个软件投入运行后,不仅单位领导充分肯定,年轻同志拍手欢迎,老同志也愿意接受。以此为切入点,我相继开发出工作绩效考核等一系列实用软件,我们单位的信息化工作平稳发展,后来,信息技术应用的触角逐步延伸到方方面面。 某单位领导十分看重基础数据,多次敦促信息技术部门上马相关IT项目。其CIO是个明白人,知道业务与数据的关系,本想先推业务系统,数据采集汇总分析研判的事情水到渠成。领导的要求让他颇感困惑,几次找领导汇报、沟通,都难撼动领导的主意。我建议他,既然如此,不妨就以数据采集为切入点,比起应对繁杂的业务来,数据采集的难度往往不大,此举既可降低项目风险,还有领导的支持,容易出成果。等有了阶段性成果,再往应用上靠,也不是没有办法。后来得知,这个项目推进得还算不错,其信息技术应用也逐步有了模样。 五、等还是不等 也有许多CIO,看人家张罗信息化的活儿几经波折,就心有余悸,脚下打软,迈不动步了。一些朋友面对方方面面的压力,也只是苦笑:还是再等等吧,我这儿不比您那儿,条件还不成熟,一动不如一静。 等还是不等?这的确是个问题,也永远是个问题。有意思的是,许多问题,当你下不了决心开始解决它的时候,它还会被你的内心人为的放大,以至于压得你喘不上气来。 如果某个IT项目的上马事关重大,关系到本单位的大局与长远发展,那么,再大的挑战你都得应,你就不能一味等待下去。更何况,你要想做事,条件总不会凑齐,你也永远没有十拿九稳的那一天。关键场次,你只要过脑子了,有一定基础,有一定的胜算,就要恒下一条心坚决上马并坚持下去。 世上的事情就是这么怪,有些是“知难行易”,有些是“知易行难”。CIO的工作,许多是看上去很恐怖,可是,真正动手做起来了,你就会发现,它根本就没有那么可怕。许多今天看起来像一座山的问题,明天回过头来看,只是一个小小的丘陵。 六、快点儿还是慢点儿 这也是一个蛮有意思的取舍问题。一位CIO朋友曾经问我,他们那里,推行一套IT项目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信息技术指导部门的同事为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一线的员工也没少费劲。可是,业务指导部门的同事还是抱着老规矩不撒手,要求基层员工出具手工台帐,好像IT项目跟他们没关系。你说急人不急人? 我说,这事儿先不急。在人类的发展史上,从石器时代到铜器时代,再一步步过渡到今天,我们都用上电脑了,可在中国许多农村地区,石头碾子仍然大有用武之地。这么漫长的进化史,人们都熬过来了、也忍过来了,我们这么两三年的光景怎么就不能忍呢?要给人家学习、尝试、思考、接受的时间,要多一份耐心。这就像我们党和政府做统战工作一样,只要大家在大的方向上有共识,就应该积极地理解,并增进共识,只有这样,才能在信息技术条件不甚完备的今天,凝聚更多的力量,削弱负面力量,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胸襟和工作艺术,才能以眼下的暂时的“慢点儿”,换来明天的“加速发展”。 工作中,也有一些员工问我,“你总是鼓吹我们,甚至不惜威逼利诱,要我们放弃驾轻就熟的拼音输入法,改学五笔字形输入法,你这么着急,图个啥呢?”我说,“你我都是一线员工,这份工,除了你自己干,别人不会帮你。如果你不趁年轻力壮,学会一门与计算机打交道的好手艺,今后的路就要一直这么辛苦下去。学五笔又不是什么难事,辛苦一个月,方便后半生,放着这么好的买卖不做,于情于理都讲不通。”在这个问题上,我倾向快点儿。 有些时候,也是宜快不宜慢。比如,机遇当前,则宜快。再比如,一些单位IT项目推进到了关键时候,也应当变换一下节奏,来个“加速闯关”。笔者所在领域,就有一个单位,尝试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强行入轨”,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全体员工实现了“从计算机盲”到“熟练应用”、“从望电脑生畏到离不开电脑”的大变化。 请允许我借用《孟子》中的一句充满智慧的语言,结束这次探讨: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略作调整──在追求环保,讲求科学发展的今天,我们的CIO朋友,应该扬弃这句古训:舍熊掌而取鱼者也。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
|